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產文化和社交媒體下成長的90後,如何不負此生

中產文化和社交媒體下成長的90後,如何不負此生

關注

去年末,三成北大新生患「空心病」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所謂「空心病」,其典型癥狀是「不知道我是誰」,「我要做什麼」,「我為什麼活著」。臨近畢業季,「空巢青年」這個詞突然間又火了起來。青年人要怎樣生存?如何不負此生?90後表現的形態雖然也多種多樣,但其現實的表現顯示了一個發展迅速的開放的社會並不會讓年輕人疏離和脫離社會主流,而是在平行中有認同,差異中有和諧。

原文:《90後與當下》

作者:北京大學 張頤武

理解90後的青年一代,有兩個基本前提值得社會關切。

一是中國的中產生活已經完全成型,中產文化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

經過了三十多年的中國中產生活的「常態化」讓整個社會感受到一種中產的文化話語全方位的普及,中產的內在精神和生活方式已經深入了社會的各個方面。中國的主流人群的生活幾乎是由中產來界定的。中產的社會意識開始普泛化了。而90後的主流群體已經生活在中產的家庭之中。中等收入者的比例最近幾年迅速擴大,社會保障等也大體完善,90後基本生存沒有問題。而且由於沒有遺產稅,大多數又都是獨生子女,上兩代人奮鬥的財富都會被他們無條件地繼承。他們未來能夠擁有的財富,都會是過去幾代人難以擁有的。他們和西方的青年也開始逐漸處於同一個平台上。

中產的觀念和價值的核心是以消費為中心的一套生活觀的建構,生活的選擇由傳統的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的轉變完全完成。人們發現消費為中心的以品味、休閑、娛樂等構築的生活方式對人們的影響巨大,中國的大眾文化已經相當成熟而多向,能夠適應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另外,以日常生活提升為中心的環保、差異化的個體或群體權利的尊重、慈善公益等都成為生活的重要目標和意義。認同一方面仍然是以國族為中心的大話題,另一方面也是以具體的各種生活認同為中心的小議題。這些變化其實是90後生活的氛圍所在。他們的消費能力和掌握未來趨勢的可能受到了整個社會的重視。他們既是中產群體具有無限潛力的後備軍,又是中產生活新形態的創造者。

今天90後的視野遠比當年從相對封閉環境中長大的一代眼界寬。如很多老一代當年突然看到西方生活富裕,感到震驚,我曾經聽到一位前輩講起七十年代末到美國看到巨大超市的極度震撼。從一個封閉的環境突然開放,讓人容易產生極端反應,容易觀念激進或保守,當然也會使人受到更多的磨練和考驗,從中成熟起來。現在年輕人很多都有國際經驗和更寬的視野,見怪不怪,知識面、教養程度和互聯網帶來的新感覺也比過去寬太多。中國今天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平台也讓他們有更理智的認識,也更有發揮的機會,所以對西方也不盲目崇拜。觀念有彈性,從個人的現實出發做相對理性的選擇的能力更強。

他們也對中國的現實,如對環境、個性發展、生活形態、個人權利等都有許多新的要求,這些要求其實也來自他們的「見多識廣」。一些新的高概念在當下被年輕人所接受,如動物權利、同志文化等觀念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他們更關注個體的感受,個體的幸福感對於他們非常重要。但正是由於這種對幸福感的期望讓他們對中國今天的發展有更多的認同,對中國社會的進步有更多的相信和期許,因為他們畢竟經歷的是中國最快速發展的時代。平和自信的心態,對個體幸福和社會發展的同步的期望都讓他們對中國的現實雖然還有諸多要求和不滿,但這並不會導致某種激進的訴求。而他們對於中國已經在較高水平上的豐富的生活體驗和已經相對成熟有表現力的大眾文化也有更多的認同。中國在現有基礎上的進步其實正是他們內在的要求。當然,他們的表達方式和思考路徑在很多方面和前輩不同,他們也有諸多新的要求和認知,但他們在橫向對比時的「比上不足」的焦慮仍然存在。

可以說,他們的國家認同和社會認同其實是一以貫之的。他們在網路上的各種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如「帝吧出征」等現象,在臉書上秀中國的山河和美食之美,用輕鬆的、個性化的表達來展現國家認同。在「網紅」的自我認同中也折射著他們對自我和生活的很多期許和想像。這些都是在上幾代人生活中難以見到的。

全球化在當下的重組和變化帶來的巨大的可能隨著「新常態」的來臨和新的結構的相對穩定化而逐漸變成了具體而微的現實感出現。但其生活在當下已經沒有前些年的那種巨大的戲劇性變化的可能,往往溫飽有餘,實現感卻有所不足。抗壓力不足,人際交往能力不足,專註程度不足等也都表現出來。

二是以社交媒體為核心的移動互聯網建構的生活形態的巨大影響。

八十年代中國的重要標誌是電視的普及,互聯網是到九十年代中期後才開始普及。80後是和中國的電視普及一起成長的,可以說是「電視一代」,而90後則是真正的和網路普及一起成長的,可以說是真正的「網路一代」。他們從一開始就生活在一個「扁平」的社會狀態之中,這讓他們無需和長輩對抗和反叛就能夠很自如地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間。同時,由於社會本身的「發散」性的強化,他們存在於一個和長輩們相當不同的世界,他們的想法和興趣讓社會從一開始就高度關注,因此對於他們的文化取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重視,他們的愛好和認知也往往能夠左右社會的走向。如網路文學的流行、直播的流行或者像「王者榮耀「這樣的遊戲的流行,等等,很多都和90後的文化趣味有著深刻的聯繫。而這些新形態又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之在全球的發展中居於領先地位,在諸如支付領域及和實體經濟的聯繫方面具有巨大的創新的優勢。而他們對未來的把握力和在現實中的影響力也由於現在的扁平且發散的文化狀況而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了。

80後往往是和他們的長輩處在同一平台上,仍然願意用一種特異的方式彰顯其自身的存在,往往刻意和前幾代人求異。當年的郭敬明、韓寒等都是如此。但90後成長在網路時代,他們自己的世界已經相當完整。他們往往是對長輩相對尊重,和諧共處,對上幾代人並沒有反感,但有其平行展開的自我的世界。老一輩人往往並不了解他們的想法。如來自漫畫文化的「二次元」的文化經驗,就是一個近乎自足的、很豐富的空間。這些文化和生活形態往往成年人相當陌生。這其實並沒有招致更多的反對和質疑,而是一種對於其狀況的隔膜而產生的模糊的尊重。這也就形成了他們的新的和社會相處的形態,形成了對未來的新的影響力和支配力。

從上面的趨勢看來,90後表現的形態雖然也多種多樣,但其現實的表現顯示了一個發展迅速的開放的社會並不會讓年輕人疏離和脫離社會主流,而是在平行中有認同,差異中有和諧。90後有其特長和局限,但中國的現代歷史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90後其實是這個過程的一個新的因素。成功的社會會讓自己的年輕人對社會有更多的認同感,社會和國家也會有更大的凝聚力。中國人其實會有自信,90後會有更好的機會把國家帶到更高的平台。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59期第8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見義勇為該如何獎勵?孔子告訴你答案
「消失」的鄰里,沒有圍牆的社區
沉寂數百年的傳奇「黑石號」,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
開放的多元文化語境,重新定義世界文學的大小

TAG:社會科學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社交媒體上有如此多的語言暴力
美國90後已經開始討厭社交媒體了
別土了,00後社交不靠軟體
職業中斷、社交受限、產後抑鬱,30歲女性「生」還是「不生」?
90後社交:嚴重認生!
僅24%的英國民眾相信社交媒體上的新聞
別土了 00後社交不靠軟體
90後新型社交狀態:27歲沒存款,不社交,不戀愛
95前的中年人,00後的「社交玩法」了解一下?
不會社交,總把人際關係搞的一團糟的3大生肖
調查:中國社交媒體的下半場
社交媒體和輿論極化的湧現
明星效應,C羅加盟後尤文社交媒體漲粉150萬
真相:疫苗為什麼成了美國社交媒體上的「敏感詞」
巴薩成為唯一社交媒體互動次數超10億的體育機構
90後的蹦迪式社交
AR與現場活動相結合 或成為社交媒體的未來
社交媒體新聞的終結?
票房百億,口碑稱王背後,社交媒體正在重塑觀影文化
科學家揭示,00後在社交媒體上已分裂成網紅、受害者等四大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