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黃金時代由盛轉衰,小心新政讓中超走港足老路…

黃金時代由盛轉衰,小心新政讓中超走港足老路…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足球聯賽里限制外援的政策曾有過先例,就發生在中國香港,而且最終以失敗告終。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如今中超出台一系列新政,意欲限制外援,比港足的政策更甚之處,還在於對U23球員上場做了強硬的規定。新政會如何發展,我們還不得而知,但過去的歷史,卻是不能否認的。

小心新政讓中超走港足老路

文|體壇+特約記者 黃何

於無聲處聽驚雷,中國足協在5月24日晚頒布新的U23新政,即2018賽季起,各俱樂部整場比賽累計上場比賽的U23國內(港澳台除外)球員,必須與整場比賽累計上場比賽的外籍球員人數相同。限制外援的足協新政,讓人想到了中國香港聯賽曾經遭遇的一段黑暗歷史。

上世紀70年代後期,香港聯賽各隊外援球星雲集,足球市場人氣達到頂峰。當時的香港聯賽已經成為亞洲第一聯賽,三級聯賽升降級,小小的香港有多達幾十支俱樂部,球場幾乎每場爆滿,球迷通宵達旦買票。精工俱樂部雲集七名外援,陣中擁有瑞典、澳洲國腳,還有世界盃決賽進球的南寧加,以及在英超維拉奪冠的神鋒摩利,包括後來的中國國家隊主帥阿里漢。香港隊當時在亞洲足壇也屬第一集團,與中國隊分庭抗禮各有勝負。

在香港足球的黃金時期,馬拉多納(左)也曾赴港參加友誼賽。

轉折點出現在1986-1987賽季,香港足球盛極而衰。在香港球迷看來,最重要的原因是「削減外援」,並於1986年開始實行「全華班」,精工集團心灰意冷,並於當年解散球隊。球迷將矛頭對準當時還是香港足總會長的霍英東,在球迷看來,精工隊、寶路華隊的高投入,使得東升、榆園等球隊競爭力下降,而這些球隊的老闆恰恰是霍英東。香港足總在1986年出台了限制外援參賽的規定,也讓球迷對於水平下降的聯賽已失去興趣,香港聯賽從此告別了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在削減外援制度前,精工隊曾創下甲組聯賽七連冠偉業(79-85年)。圖為1984年霍英東將冠軍獎盃授予當時的精工隊長、香港一代球王胡國雄。

《大公報》記載香港足球的大變革時代,注三出三、注二出二再到「全華班」。

1989-90賽季,香港足總允許球隊恢復外援參賽,部分業餘球隊註冊外援名額甚至不受限制,加上南華、愉園等球會的優異表現,球市有所回升。近5年的折騰,香港足球在走彎路後重新找回聯賽復興之路,而當初限制外援的做法完全是因果倒置。

新政出台不久,寶路華、精工兩大強隊先後宣布解散。

後來精工隊決定組「青年軍」參賽。

我們不妨看看亞洲足球水平發展的典範日本,90年代J聯賽同樣燒錢,後來同樣走了一段撥亂反正的道路,但國家隊水平並未下降,包括聯賽人氣一直保持。原因在於日本的聯賽是建立在紮實的青訓基礎之上,燒錢引援也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單純依靠限制外援讓本土球員獲得機會,無異於飲鴆止渴。

中超或許可以借鑒港日雙方面的經驗,在合理限制外援的前提下,不搞一刀切政策,並大力狠抓青訓,創造更多足球相關的工作崗位,鼓勵年輕人投入到足球相關職業。單純地靠限制外援讓年輕球員獲得上場機會,便很有可能走上香港上世紀80年代的老路,讓聯賽經歷一個漫長的陣痛期,甚至再也無法回到「黃金時代」。

編輯|冼小堤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壇周報 的精彩文章:

網競要用什麼姿勢幫資本重塑電競?
蘇杯決賽2比3不敵韓國隊,國羽龍頭老大地位不再…
阿賈克斯輸了決賽,贏了未來!
賭命成功,贏家穆里尼奧氣數未盡!
阿法狗把柯潔逼哭後退役,這可能是最好看的人機對弈…

TAG:體壇周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大唐由盛轉衰的悲歌
古代中國由盛轉衰真的是拜滿清所賜嗎
生活在清朝由盛轉衰的年代,嘉慶帝怎樣治理國家?
歷史上的朝代由盛轉衰多,但這個朝代卻在國力強盛的時候被滅了
歷史上的朝代均是由盛轉衰,唯它是個例外,最強盛之時突然亡國
中國歷史悠久,國家由極盛轉為強盛,由強盛淪為孱弱,經歷了什麼
島內學者:「去中教改」是台灣由盛轉衰的關鍵
清朝自嘉道之後為何由盛轉衰?
7張地圖,帶你看中國由盛轉衰再變強
從「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清朝的由盛轉衰為什麼那麼突然?
中國古代各個王朝結局都是一個套路:由盛轉衰,這是為何?
中國歷史上因皇帝任性由盛轉衰的王朝,令人扼腕痛惜
歷史上王朝都是由盛轉衰,只有它是例外,最強盛的時候突然亡國了
中年身體「由盛轉衰」,五個地方會「變干」
安史之亂的影響有多大?不只是唐朝由盛轉衰,更是中華文明轉折點
為什麼楊秀清死後,天平天國就由盛轉衰?
從最全的清朝皇帝列表,可看出來一個朝代的更替,由盛轉衰的全過程
安史之亂,為什麼能成為唐代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此人率教徒就敢打京城,把皇帝嚇壞了,拉開大清由盛轉衰大幕
唐朝由盛轉衰,李隆基怠於朝政跟楊貴妃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