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無錫這個有近900年歷史的小婁巷, 走出過1個狀元、13個進士、15個舉人和近80個秀才

無錫這個有近900年歷史的小婁巷, 走出過1個狀元、13個進士、15個舉人和近80個秀才

這裡是無錫

小婁巷迄今已有近900年歷史,是無錫老城區內現存歷史最悠久、文脈底蘊最深厚的街巷之一,於2002年10月22日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世居於小婁巷的談氏、秦氏、孫氏、王氏四大名門望族,歷史上科名累累,民間相傳,從宋代至清代(一說是明清兩朝),從小婁巷裡曾走出過1個狀元、13個進士(一說11個,一說12個)、15個舉人、近80個秀才。由於小婁巷多世代高門簪纓之族,據說歷史上在小婁巷朝廷勅建的牌坊有7座之多(一說有9座),有繡衣坊、鍾秀坊、毓英坊、文獻坊、進士第坊、叢桂坊、進士世家坊等。

小婁巷談氏的進士和舉人

地方文史資料顯示,小婁巷的開創者是談氏遷錫的世祖談信。據《無錫談氏宗譜》記載:談信字壽齋,系北宋末年翰林院博士談倫的長子,考中進士後亦任為翰林院博士。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金兵攻破東京汴梁(開封),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倉皇南渡,談信扈駕隨宋高宗趙構南渡,從河南汴梁(開封)到了江南,遂落籍無錫,談信乃談氏在無錫的始遷祖,也是小婁巷形成的開創者。由於談信是高門簪纓之族,故當時談氏第宅所在之處,被稱為鳴珂里(古時顯貴者乘馬以玉為飾,行則作響,因名鳴珂。古詩有云:「甲第亘長虹,擁節復鳴珂」)。南宋元明清以來,地名屢經變化,由鳴珂里而改為戴墓巷(因巷內有戴氏墓),後因與大婁巷相接,又改稱為小婁巷。談氏世居於此至今已有883年,是小婁巷最早的居民。談信是宋高宗趙構的老師,紹興八年(1138),宋高宗曾御賜談信「溯派汴梁」匾額,既含故土之思,亦說出了談氏的祖籍。這方匾額一直懸掛於小婁巷48號談氏宗祠正廳,直到解放後的1956年才被摘下。

據《無錫談氏宗譜》的統計和對相關《無錫縣誌》的考證,宋元明清四代,小婁巷談氏先後共出過9名進士,除談信外,還有:

談誼,南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考中進士(黃公度榜);

談鑰,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考中進士(黃由榜),署御樞密院編修;

談子善,元代至元年間(1271—1294年)考中進士,官授四川成都府推官;

談經,明英宗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考中進士,授戶部主事;

談綱,明憲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考中進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山東萊州知府;

談愷,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考中進士,官授三省巡撫、兵部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

談孔猷,明神宗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孝中進士,授教諭;

談思永,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考中進士,任西安府知府、松江府教授、國子監助教。

另據《無錫談氏宗譜》統計和對相關《無錫縣誌》的考證,在明清二代,談氏考中舉人的有談泰(明宣宗宣德七年即1432年考中舉人)、談一鳳(明孝宗弘治五即1492年考中舉人)、談荔孫(清光緒二十三年即1897年商科舉人)、談縉等十二人。而考上秀才的更有數十人之多。此外,還有許多雖不是進士、舉人,但對地方歷史文化作出很大貢獻的名人,如談綽、談復、談悌、談修、談志伊、談壽齡等。

小婁巷秦氏的進士和舉人

據《錫山秦氏宗譜》記載,小婁巷秦氏為宋代著名的婉約派詞人秦觀之子秦湛的十世孫秦惟禎的後裔,秦惟禎是無錫秦氏家族的遷錫始祖。秦惟禎之孫秦彥和在元代末年,從胡埭遷居城中六箭河北岸玄文里,其後裔被族內稱「河上秦」。明憲宗成化二十二年( 1486 年),秦惟禎七世孫秦金又自胡埭之張舍遷居縣城西水關,其後裔被族內稱「西關秦」。河上秦與西關秦是城中秦氏家族的兩大支系。 明英宗天順三年( 1459 年),秦彥和之曾孫秦夔、秦孚同時中舉,此後,秦夔和秦金連捷為進士,從此奠定了無錫秦氏家族發跡的基礎。嗣後子孫蕃衍,「河上秦」棟廈雲連,鱗次櫛比,跨師古河(即六箭河,現崇寧路)兩岸都是秦姓住宅。清初,又向大、小婁巷、中市橋巷、東河頭巷、虹橋下、縣下塘等處發展,小婁巷秦氏即自此世居於此,直到現在。

明末清初以來,談氏家族衰落,而與談氏家族有多代姻親關係的秦氏族人科舉鼎盛,官運亨通,繼而代之,逐漸發展成為江南和無錫一大望族。 秦氏家族是從耕讀世家進而為書香門第的文化世族。明清兩代,秦氏要求子孫走讀書應考入仕的道路。無錫科舉之盛,秦氏獨領風騷。據北京孔廟的明清進士題名碑統計,無錫秦氏有 33名進士。據明清《無錫縣誌》、《錫山秦氏宗譜》《家譜》、《詩鈔》、《文鈔》、《錫山游庠錄》等文獻統計,無錫秦氏有舉人 76名。 在 33名進士中,先後有 13 人點為翰林,入翰林院任職,還出現了「一門三探花」之盛事,有三人(秦鉽、秦勇均和秦蕙田)列為一甲第三名探花。

然而,由於年代久遠、世系嗣承和居住地的變遷,以及《縣誌》等相關記載不詳(歷代縣誌上均僅記進士的姓名和及第科年,不記進士居住在無錫何處),故在明清兩朝無錫秦氏的33名進士中,屬小婁巷秦家的究竟有哪幾人,至今說法不一。2008年11月出版的《小婁巷歷史街區》稱:「小婁巷秦氏中進士者有秦璜、秦泉、秦潮、秦大治等;中舉人者有秦鴻甲等。」(見該書第2頁)而據世居小婁巷的秦民權先生查閱家譜後說:「小婁巷秦氏考中進士的有2人,一是秦鐄,一是秦賡彤。」經查考《錫山秦氏宗譜》和無錫縣誌,《小婁巷歷史街區》一書中所說的「秦璜」系「秦鐄」之誤。秦鐄,字震遠,號果亭,是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進士,入翰林院,授編修;秦潮,字步皋,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丙戌進士,授編修;秦泉,字繼賢,號漪園,乾隆三十四年( 1769年)己丑進士,入翰林院,授編修;秦大治,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丁卯科舉人,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進士;秦賡彤,清咸豐六年(1856年)丙辰進士。那麼,上述這5人究竟是否全部都是小婁巷秦氏的進士呢?鑒於《小婁巷歷史街區》一書並未提出秦璜、秦泉、秦潮、秦大治4名進士出自小婁巷的確切歷史記載,筆者以為應以秦民權先生查閱的小婁巷秦氏家譜為較可靠依據,可以確定秦鐄、秦賡彤是小婁巷秦氏的進士,而秦泉、秦潮、秦大治三人則有待進一步核查。

小婁巷孫氏的狀元、進士和舉人

孫氏是小婁巷四大世家中唯一有狀元的世家,明代狀元孫繼皋是小婁巷孫氏的始祖。孫繼皋,生於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字以德,號柏潭,無錫人,原住在雙河(今無錫山北),八歲時入塾,就讀於小婁巷談愷御使府第「萬備堂」 。當時,孫繼皋家裡很貧窮,經常斷糧,但他常「不食而往」,刻苦讀書。十八歲時孫繼皋考中秀才。他出類拔萃的文才,備受常州太守施觀民賞識,與顧憲成等一起,被選入「龍城書院」讀書。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二十四歲的孫繼皋考中舉人。第二年,萬曆二年(1574年),二十五歲的孫繼皋廷試一甲第一,成為明代無錫唯一的狀元。曾在小婁巷談愷御使府第「萬備堂」就讀10年的孫繼皋及第顯貴後,世居小婁巷、曾官都御史的談愷非常高興,他深知孫繼皋家貧,便主動提出要將自己致仕歸鄉後在小婁巷精心構築的園宅「萬備堂」贈送給孫繼皋,「萬備堂」是當時無錫城中第一勝處,孫繼皋辭謝不成遂作價買下了「萬備堂」部分房屋,把家安置在了小婁巷。至萬曆中葉,由朝廷出資擴建門庭,號為「少宰笫」。 自此,以狀元孫繼皋為始祖的孫氏,成為世居於小婁巷的一大世家。

繼孫繼皋之後,自明至清末三百餘年中,小婁巷孫氏後裔亦多有科舉高第、高官顯宦者。小婁巷少宰第鼎元堂的後人、孫繼皋六世孫孫永清及其子孫爾准,父子二人皆由科舉而成為清代的封疆大吏。孫永清(1734—1790年),字宏圖,號春台,孫繼皋次子期生公孫源忠之後裔,其父官山東德州州同。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孫永清在北京參加鄉試,考中第86名舉人,第二年參加會試後,由乾隆皇帝欽點直接任為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此後,歷任內閣侍讀兼國史館方略館提調、文淵閣校理四庫館纂修官等職。後屢屢擢升,由左副都御史而貴州布政史,乾隆五十年(1785年)被任命為廣西巡撫。其子孫爾准(1770—1832年),字平叔,又字萊甫,清嘉慶十年(1805年)考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此後,屢屢擢升,歷任福建鹽法道、江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廣東布政使、安徽巡撫、福建巡撫等職,清道光五年(1825年)任命為閩浙總督,官居一品。因治理台灣有功繼而加封太子太保,並於道光七年(1827年)受到道光皇帝的覲見和嘉獎。孫繼皋第九世裔孫孫揆均(1866—1941年),字叔方,號江東孫叔、叔勛等,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考中舉人,官內閣中書。

小婁巷王氏的科舉題名者

小婁巷王氏的先祖原世居無錫蓮蓉湖及江陰巷王氏庄,清代晚期才遷居小婁巷,為王氏嘉樂堂。小婁巷王氏後裔人才輩出,但大多在民國以後,據查考,其科舉題名者,有清末王蘊章。王蘊章(1884—1942年),字蒪農,號西神,又號西神殘客,別署紅鵝生,小婁巷王氏嘉樂堂後人清末太史王道平之哲嗣,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十八歲時,壬寅鄉試考中舉人。在應聘上海商務印書館主編《小說月報》、《婦女雜誌》十年後去遊歷南洋,從南洋回上海後,歷任滬江大學國文授授,又任《新聞報》編輯,擅寫小說,為鴛鴦蝴蝶派的主要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80個狀元,400個進士,范仲淹家族為何興旺800年
明朝24595名進士,卻只有11個複姓
21歲考科舉,66歲才中進士,84歲官居一品,活了96歲
他20歲中舉人,62歲成進士,一生收復166萬國土,至今讓人敬仰
這座500年古村鮮為人知 曾走出18位進士
20歲中秀才,43歲才中進士!可他做的1件事,如今13億人都應拜謝
30當家教,50中進士,60還是縣令,4年逆襲成宰相,終悲催死
這座500年古村出了18個進士 龐大家族戶戶相連如迷宮
牛!荷城有條「學霸村」!出過15名進士,48名舉人
這個古鎮出了41個進士,57個縣官,連皇上都來找這裡首富借錢
22歲應試,44年堅持,66歲中進士,成乾隆基友,死後卻被鞭屍
中國博士縣:古代有95位進士,現在走出600多位博士
此人連續40多年考進士不中,70多歲的時候,卻自我推薦成為了狀元
這座小鎮走出了64位進士,161位舉人,如今是江南六大名鎮之一
慈禧60歲壽辰,60名進士寫壽聯,慈禧看中一幅:狀元就你了!
7歲寫詩,14歲考中進士,寫下經典名句流傳
江蘇最牛的古鎮:出了67名進士,123名舉人,被譽為「進士之鄉」
他是晚清名臣,大器晚成62歲成進士,幫祖國收復了166萬國土
19歲考中進士的天才,41歲當上總督,比曾國藩名氣更大卻慘淡收場
中國古代史上最牛父親:生了3個兒子,其中2個是狀元,1個是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