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陽明: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王陽明: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青年們啊,你們感覺到苦痛嗎?我告訴你唯一的救濟法門,那就是依著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1926年,梁啟超向青年學生髮表演講時說。

王陽明(1472年-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曾隱居陽明洞講學,自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他不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學問,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被今人稱為明朝第一牛人。

深受王陽明影響的大人物不止梁啟超一人。毛澤東很早便通讀《王陽明全集》並逐句批註。蔣介石說「陽明心學是終生的食糧」。王陽明在日本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中國,章太炎有言:「日本維新,王學為其先導。」數之不盡的日本政治家、企業家對他奉若神明。日本名將東鄉平八郎刻了一塊印章佩戴在身,上面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

這麼多人對王陽明頂禮膜拜,因為他的學問絕非書齋里的空想,而是實實在在學以致用的武器。用到政治上,他成了第一流的政治家;用到軍事上,他又成了最可怕的軍事家。

王陽明的哲學稱陽明心學。認為,心是萬事萬物的根本,只有療救人心,才能拯救社會,才能解決現實社會問題。其「心學」並不是紙上學問,而是實踐中的智慧。他的一生,就是心學的最佳代言。他是思想的巨人,也是行動的巨人。

1

江西剿匪記

王陽明的軍功實在可以寫作成一部小說,從正德十一年(1516年)開始,王陽明平定內亂,戰功赫赫。他巡撫江西、福建、湖南、廣東等地,剿平了四省邊境多年擾民的頑寇,平定了江西的寧王叛亂,還征服廣西土酋,開拓南疆,綏靖邊陲。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陽明到達江西,開始履行巡撫的職責。他的轄區當時正盛產一種特產——土匪。

這幫土匪絕不是那麼簡單的。他們不但人多勢眾,而且作戰勇猛,消息靈通,加上在官府中有土匪的卧底。每次官兵出擊,不是撲空就是中埋伏,很少能夠展開作戰。

王陽明決定解決這些作卧底的人。不久,他突然發布命令,表示最近要集中兵力剿滅土匪。然而大家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很久,卻沒有得到開戰的命令。與此同時,身邊的一些同事突然失蹤,之後又被放了回來,而且個個神色慌張,怎麼問也不開口。

這是王陽明的詭計,他先放出消息,然後派人盯住衙門裡的各級官吏,發現去通風報信的就記下,回來後全部秘密逮捕。但他最高明的地方在於,這些人他一個也不殺,而是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再問清楚他們家庭住址和家庭成員,聊幾句諸如「希望你的母親、子女保重身體,我們會經常去探望」之類的話。軟硬兼施之下,這些人乖乖答應當官府的卧底,成為了雙面間諜。這下子土匪們就抓瞎了,很多頭目就此被一網打盡。

王陽明卻意猶未盡,他決心把這場「江西剿匪記」演到底,拿出了絕招——十家牌法。所謂「十家牌法」,通俗說就是保甲連坐,十家為一個單位,每天輪流巡邏,如果出了什麼事,大家就一起完蛋。這一招實在太狠了,搞得本地土匪過年都不敢回家,只能躲在深山裡一邊啃樹皮一邊痛罵王陽明。

而此時,王陽明突然調集軍隊主力大舉進攻,土匪們措手不及,被堵在了贛南山區,全部都被包了「餃子」。

王陽明包圍了他們之後,卻突然不動彈了,一直置之不理,彷彿這事不是他乾的。土匪們急得不行,糧食也不夠吃了,是打是抓,您表個態啊!

沒辦法了,逼上絕路的土匪們準備突圍了。可他們剛向包圍圈發起衝鋒,後路卻突然出現大批人馬,退路隨即被切斷,他們又一次掉進了王陽明設置已久的陷阱,很快被打得潰不成軍。大部投降,小部逃竄。

剩下的土匪們一合計,這個閻王是惹不起了,不如先服個軟,暫時招安,反正你老王總是要走的,到時候再鬧也不遲。

土匪頭們手牽手、肩並肩地到了巡撫衙門,表示願意服從政府管理,改當良民。其實這一招倒也不壞,可到王大人那裡,實在是過不了關的。

因為王大人有一個好習慣——查檔案。在剿匪之前,這些人的老底他早摸得一清二楚,真心假意他心裡有數。

沒過兩天,王大人突然發難,殺掉了其中幾個人。這幾個人都是曾經受過朝廷招安的,這種老痞子,王守仁是不感興趣的。殺雞給猴看,這一招用出來,就沒什麼人敢動了,於是假投降就變成了真投降。

就這樣,煩了朝廷十幾年,屢招不安、屢打不平的江西土匪被王陽明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徹底掃平了。

2

知行合一的真意

江西剿匪記在明代歷史上並不起眼,但對於王陽明而言,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隨著時間的流逝,王陽明終於發現光懂得哲學是不夠的,整天談論「心學」並沒有什麼效果,「心學」並不能打跑土匪。他隱約地感覺到,要想理論聯繫實際,成功立業處事,還需要另一樣神秘的工具。

上天沒有虧待王陽明,正是在這金戈鐵馬的剿匪生涯中,王陽明逐漸找到了這樣工具,並且熟練地掌握了它。這件工具的名字叫做「知行合一」。

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要想實現崇高偉大的志向,必須有符合實際、腳踏實地的方法。

因為王陽明很清楚,對於叛亂者,講解哲學是沒有用的,只有開展武裝鬥爭,槍杆子才是硬道理。這就是智慧,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意。

3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王陽明一生最大的功業是平定南昌的寧王朱宸濠叛亂,三十五天中他的軍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現。

當時王陽明去福建剿匪,剛至豐城,忽聞寧王朱宸濠舉兵叛亂。他知道寧王必將揮師攻佔南京,所以虛張聲勢,利用虛假宣傳和情報迫使寧王做出錯誤的判斷。寧王猶豫了,直到十天之後才率兵攻南京。而這十天,王陽明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寧王幾天之內便已打到兵家要地——安慶。消息傳來時,王司令召開了平定寧王之亂中最為重要的一次軍事會議。王陽明分析了局勢,表示目前有兩個目標:一個是救援安慶,另一個是攻擊敵軍老巢南昌,要求與會人等發表意見。

大家一致認為,前往安慶是唯一的選擇。理由很充分:寧王造反準備多年,南昌的守備十分嚴密,如果貿然攻城,一時很難攻得下;而他進擊安慶失利,士氣很低,我軍抄他後路,與安慶守軍前後夾擊,必然一舉擊潰,到時候南昌不攻自破。

實在是條理清晰,證據確鑿,無論怎麼看,這個結論都是對的。最後王司令總結髮言:「不對。只能攻擊南昌。南昌在安慶的上游,如果我軍越過南昌直接攻擊安慶,則南昌守敵必然會攻擊我軍後部,斷我軍糧道,腹背受敵,失敗在所難免,而安慶守軍只能自保,怎麼可能與我軍前後夾擊敵軍呢?此次寧王率全軍精銳進攻安慶,南昌必然空虛,此時進攻,自然十拿九穩!」

王陽明太有才了。南昌一舉攻破,叛軍果來馳援,王陽明派諸將迎擊,一路設伏,寧王大軍潰敗而逃,寧王被生擒。

朱宸濠準備十年,在南昌起兵叛亂,被王陽明一舉剿滅,前後歷時只短短三十五天。

一個月前的王陽明手無寸鐵,孤身夜奔,他不等不靠,不要中央援助(也沒有),甚至不要中央政策(沒人給),轉瞬間已然鳥槍換大炮,就此平定了叛亂,名垂千古。

更令人讚歎的是,王陽明並不以自己的戰功自得,他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道:「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區區剪除鼠竊,何足為異?若諸賢掃蕩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誠大丈夫不世之偉績。」

4

王陽明不敗的秘密

寧王造反的時候,王陽明問下屬,兵法的要義是什麼?這個下屬答不上來。王陽明隨即講了他的兵法要義,即「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八字真言。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的心經常處於「妄動」狀態,即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像滾雷一樣不斷地在我們心中炸響。這時,我們的行動就有點像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寧王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他後來犯了很多戰略和戰術上的錯誤。然而,王陽明的「心」可以不動。如果他的心不動,他的心就是一面空明的鏡子,寧王的「妄動」會清晰地映照在這面鏡子上,而其致命缺陷就會被王陽明一覽無餘。結果,王陽明可以隨時抓住寧王的漏洞,從而可「隨機而動」,不僅可先發制人也可後發制人。

嘉靖七年(1529)十一月,王陽明到達江西南安,翌年初,在這個自己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告別了人世。在臨終之前,他的門人聚在他的身旁,問他還有什麼遺言。王陽明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歡迎在文末發表留言評論,

也請別忘了動手點贊支持哦!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孟子10句處世箴言,讀後脫胎換骨
齊家有「三要」
錢鍾書:談「笑」
《資治通鑒》為何值得一讀再讀
中英對照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王陽明:破他人心中賊易,破自己心中賊難
王陽明: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對孩子一味賞識能破他心中賊嗎
王陽明如何「破心中賊」
王陽明:事上磨鍊,榮辱泰然
王陽明奇兵之道中的《周易》陰陽思想
王陽明:逼出來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心中有花,生命自然繁華
王陽明的狡黠
如王陽明鎮壓失敗,寧王能奪取明朝江山嗎
王陽明:如何喚醒強大的內心?
王陽明,如何剷除你心中的「雜草」?
王陽明:如何喚醒內心的強大
王陽明:毀譽在外 安能避得?
明代奇人王陽明到底有多厲害?揭秘一生開掛的王陽明!
心學聖人多磨難,除夕夜裡萬家燈火,王陽明在詔獄中研究易經
這個故事,道破王陽明「心學」的秘密
王陽明:世事驚濤駭浪,心是定海神針!
王陽明:人的使命是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上陵下陵與王陽明岑岡斬龍脈的傳說
王陽明:世事驚濤駭浪,心是定海神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