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藝創作的高峰在於真善美

文藝創作的高峰在於真善美

文藝的高峰在哪裡?我們可以從真、善、美三個角度來探究。

真:真實是文藝創作的生命力

真情實感是文藝作品的命脈。文藝作品沒有情感,就像失去了精氣神。缺乏真情實感,人物不鮮活,不生動,不真實。情感缺乏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對文藝作品中的人物缺乏情感認識,人物設定缺乏真實性基礎,或者脫離人物具體生活場景和時代環境而設定人物,只顧推動故事矛盾的進展,而忽視對人物命運的關照。二是創作者缺乏情感傾入,游離在作品之外,不能融入其中。自己的情感不進入,也難以獲得受眾的情感認同。情感共鳴是文藝作品欣賞所獲得的高級別體驗。產生不了共鳴,同樣也難以獲得情感認同。首先具備情感認同,其次才能獲得藝術熏陶意義。有些作品,不僅沒有真情實感,而且矯揉造作,無病呻吟。要麼讓人感覺矯情,要麼讓人隔靴搔癢。《紅樓夢》是遠離我們所在的這個時代的故事,但是它的藝術真實是忠於故事所發生的那個時代。《平凡的世界》描述的偏遠地區的環境,但是它的故事是忠於故事發生地的環境。反而,我們有些文藝作品,尤其影視劇,顛倒歷史真實,違背生活規律,編造出來的人物、環境和故事就難以令受眾信服。這種作品的生命力就是非常脆弱的。

文藝創作要走進現實。文藝創作難以產生高峰作品,最主要的根源在於文藝創作者難以紮根現實,走進生活,不接地氣,不了解實情,不能與火熱的生活「同呼吸共命運」。文藝工作者「體驗生活」之風不夠濃厚。老一輩文藝大家採風的傳統,沒有得到很好的沿襲。文藝創作只要缺乏「腳上沾滿泥土,心中懷有真情」的態度,就一定不會獲取生活的真實。唯有天天紮根基層,活在現實之中,才能夠感知藝術真實的存在。

文藝評論要說真話。文藝評論是導向是標準。文藝評論看得有多准,文藝創作才能走得有多遠,文藝高峰才能有多高。一段時間以來,文藝評論界颳起一股功利之風、吹捧之風。一是一些文藝評論工作者樂於拿著稿費參加文藝作品研討會,只總結優點,不提缺點。文藝評論包括文藝類評獎,要麼講究和氣,要麼搞平衡。「雙黃蛋」似乎成為常態,各種平衡因素左右評選結果,大搞區域平衡、類型平衡、市場平衡等。二是迷信名家,迷信權威,對待名家作品不敢發聲,尤其不敢發出質疑的聲音。文藝界也缺乏對說真話的包容。市場是檢驗好作品的標準,人民是檢驗好作品的標準,一些文藝作品之所以會存在「叫好不叫座」,或者「叫座不叫好」,其問題除作品自身之外,評價體系也存在雙重標準。真正批評的聲音或者能否讓文藝評論發出理性的聲音是文藝創作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就是這個道理。

善:人民需要向善的價值觀

只有向上向善的價值觀才有積極的影響。文藝作品是特殊的社會教育工具,文藝作品的社會教育功能是綜合的、持久的、入心入腦、入骨入髓的。它對人的影響是整體的,不是局部的;而是影響思想、信念和行為的。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背後,都深深受到一些作品的熏陶和影響。好的作品是可以影響一代人、幾代人的。好的作品,是代際之間溝通交流的工具。放眼看世界上或者歷史上,知名的作家、畫家或者音樂家,大多也是社會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歷史學家,等等。即便是我們所熟悉的曹雪芹,也是知識豐富的畫家、美術家、中醫學家、建築園藝家。

沒有價值觀的作品是蒼白無力的。現代媒體多元化,各種文藝作品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台。文藝表現形式也呈現出大眾化。尤其影視作品,快餐式生產、金錢堆砌、明星堆砌,作品本身缺乏藝術提煉,缺乏藝術概括,誤把生活真實照搬為藝術真實。於是就出現人們對這類所謂藝術作品的誤讀。比如有些歷史劇,創作者用現代人的想像去推測歷史的可能性。也有些作品肆意誇大英雄人物、英模人物、領導人物的作為和能力。文藝作品中的浮誇之風,往往也會削弱藝術作品的價值觀和感染力,讓人產生對藝術作品、藝術形象的質疑甚至反感。

價值觀貫穿文藝作品始終。有些作品大的方向價值觀沒有問題,但是局部價值觀中,卻在宣揚消極、功利和享樂的價值觀。比如,一些文藝作品「八卦的入口,和諧的出口」,以宣傳享樂、奢靡的生活,儘管結局是主流的,向上向善的,但過程感是缺乏正確的價值觀。或者是脫離歷史階段,脫離理想信念,脫離人物所處的環境和角色任務的價值觀,從文藝作品的「成風化人」角度講,往往是產生相反效果。因為受眾欣賞一部作品,是全過程的,不僅僅只是作品的結尾部分。

美:藝術手段應該是藝術家的追求

文藝作品的個性在於堅持。從文藝工作者角度,文藝的生命力在於個性、特色,這也是確保文藝百花園百花齊放的重要因素。文藝界不應該一個聲部發聲,而是要追求多樣性、多元化。一些文藝工作者一旦成名,就開始對名利趨之若鶩,不甘寂寞,不願堅守。甚至直接脫離生活一線,高高在上。精品力作需要時間的錘鍊,有些作品是大成本投資,倉促創作,經不起推敲,顧前不顧尾,蓋頭蓋不住腳,結果還是市場不買賬、人民不買賬。

文藝創作要遵循藝術規律性。不同的藝術門類有不同的創作規律,不是所要的藝術類型都需要唱讚歌。相聲就是典型的例子,相聲的藝術特色主要在於諷刺,如果相聲創作離開了諷刺功能,相聲的藝術空間也就很狹小了。如果再給相聲的諷刺畫上諸多圈圈,相聲的表現力也就寸步難行了。其結果就是,相聲這門藝術只能在民間草根生長,也難登大雅之堂。衡量文藝創作是否能攀上「高峰」,往往要看有沒有產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作者和作品。

文藝作品的藝術性在於提煉。如果說文藝創作的文藝作品不夠完美,換句話說,就是文藝創作缺乏藝術提煉力。電視劇天天都是吵吵嚷嚷,這似乎不是老百姓生活的常態,也不應該成為常態。即便是生活的某種狀態,體現在藝術作品之中,也不應該不加掩飾地還原。藝術作品需要靠藝術的手段去表達矛盾,靠故事、靠情緒來演繹故事。從語言這個角度,當代影視作品不夠美。有些當代戲過於寫實,比如反腐劇、言情劇,血淋淋地展示犯罪過程、罪惡過程。這個也不符合藝術創作的規律性。

文藝作品的突破在於創新。不同文藝作品都有創新問題,創新是文藝發展的基礎,不同類型的文藝作品都存在創新問題。文藝作品除自身內容價值之外,還有形態創新探索問題。形態創新,包括語態創新,越來越顯得突出。文藝多樣化,也強調形態的多樣化。文藝繁榮的標誌在於多大程度上能發展藝術形態或者產生新的文藝形態。文藝工作者應該在基層文藝工作中善於發現、捕捉和總結新興文藝形態。尤其是在互聯網環境下,哪些文藝形態發生變異,哪些文藝形態正在崛起,是值得關注的新生事物。

總之,文藝的高峰來源於文藝作品,來源於文藝作風,也來源於文藝行業自身。文藝高峰呼喚紮實的文藝作風、向善的文藝價值觀、創新的文藝追求,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產生符合時代特徵、符合民族精神、符合中國風格的高峰作品。

當代藝術還得追求真善美

與中國當代藝術家群體接觸了二三十年,感覺膚淺的、急功近利的機會主義者所佔比例較大。作品是人做的,人不行,作品不可能好。

當代藝術(或曰前衛、先鋒、實驗、觀念藝術等)源起於西方,它是西方社會全面發展的結果。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並不具備西方那樣的條件,而中國的當代藝術卻與西方的當代藝術有著很大的相似性,這便讓人懷疑,中國的當代藝術是不是缺乏誕生與存在的充足根據。

當代藝術還存在著較嚴重的「皇帝的新衣」現象。很多人不敢追問當代藝術家,怕人家說自己土,可一旦追問,對方大多會語焉不詳或漏洞百出。當代藝術走到今天,還顯示出背離當初叛離經典、蔑視殿堂、走向平民大眾、倡導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民主價值取向等美好宗旨的傾向,變成更加想成為經典、同樣的殿堂化、更加的小圈子化、離平民百姓更加遙遠的藝術。

當代藝術形式有著很高的創新要求,更加排斥重複性。杜尚將簽名的小便池放到美術館展出,之後,他或別人再把簽字的大便池拿來將是不被接受的;而中國的一些當代藝術家,除了模仿、抄襲西方當代藝術,還會經常重複自己。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才能不夠加上道德的缺失。

藝術經歷了依附教會、宮廷、貴族、知識分子等階段,在某些國度還曾被極端地政治化,被專制強權姦汙。當代藝術則主要依附於現代資本,而資本的持有者們與當代藝術大都不是審美意義上的關係,而是將之視為資本運作的平台,是他們為了謀取商業利益的一個有著虛擬特徵的商品價值產業鏈。這導致許多當代藝術家被資本、商業裹挾,還要裝腔作勢,而真誠、道義、深邃、自我、獨特等這些很有價值的東西,大都是與生活中的「表演」無緣的。

當代藝術的反叛性、多樣性令人眼花繚亂,甚至使人們質疑以往總結出的藝術規律、藝術本質到底還適應不適應於今天,質疑藝術到底有沒有深層的標準可言。一件無規律可循、無本質可言、無標準可量的事情,就成了偶然事件,很可能是不值得探索的。

如今談論當代藝術,若有誰再把「真善美」掛在嘴邊,很容易會被笑話為「老土」、不合潮流。事實上「真善美」的說法不但沒有過時,它還應該是人類最高的追求之一。像「自由、平等、博愛」這些現代文明的美好概念,都應該是「真善美」項下更具體的訴求。即使藝術中表現了假惡丑,也應該是出於弘揚「真善美」的目的。真是善與美的基礎,人們不僅要有勇氣面對外部世界的真實,還要敢於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尤其是心中猥褻、骯髒、邪惡的部分,這將有利於人們更加堅定地走向善與美。人類文明的歷程,就是真善美與假惡丑無休止鬥爭的歷程,藝術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一個領域、一種方式罷了。沒有真,再嚴苛的法律,再漂亮的口號,再美好的夢想,都將是空虛的、蒼白的。

從其他物種的角度看,人類是個很自私、殘酷、強大的物種。對於自然環境及其他動植物物種,人類所施予的蹂躪、殘害是很恐怖的。即使是人類內部的相互傷害,也往往極其卑鄙、殘酷。這樣一個物種,若再不以「真善美」作為根本追求,必將走向更加的虛偽、貪婪、邪惡,所以,藝術到什麼時候都應該以弘揚「真善美」為主旨。

乏善可陳的中國當代藝術,似乎也有一類作品比較吸引人,就是一些有著強烈現實批判性的作品。這類作品雖然批判的力度和深刻性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其態度和客觀社會效益是值得肯定的,對於中國的文明進步是有益處的。就此,有觀點認為當代藝術不應該太關心現實,應該去政治化,我們對此應該持審慎態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魏晉遺韻:傅抱石《東山絲竹》
潘天壽《東海歸帆圖》高清詳解
史上最全的楷草對照書譜,習草者必備!
可悲,現代工筆畫已淪為時尚的附庸!
張明弘尋根?長城——瓦當和滴水瓦才是real表情包

TAG:月雅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努力鑄就新時代的文藝高峰
《趙氏孤兒》影響歐洲文藝創作
文藝作品裡的愛情
情迷原創文藝店,讓早春美成詩
全國文聯代表看成華 激發文藝創作者靈感
為何是文藝復興而不是文藝創新?
「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和傳播工程」作品創作幕後故事:神話人物有了「血肉之軀」
擔負文化使命,創作文藝精品
論傳統油畫藝術中的古典與唯美,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代表作品欣賞
陳建鋒開創的厚油意象畫派與歐洲文藝復興的時空對話
藝術家創作的真人大小的雕塑作品,靈感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展現了女性形體的美
文藝復興 美術三傑
思維敏捷的「軫宿」,在文藝界可大有作為
最強文藝范在宋代
觀音山是偽文藝還是真文藝?
【文藝苑】歷史之美
孫允珠 高貴典雅的氣質,適合有復古文藝情懷的你
美麗的文藝復興之都 義大利人的藝術細胞可真豐富!
懷古思英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英雄觀
每一部優秀的文化作品,都是新時代文藝繁榮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