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審美教育豈能僅掛在嘴上

審美教育豈能僅掛在嘴上

審美教育,不僅能提升孩子的審美素養,還能潛移默化地溫潤孩子的心靈。但從現實來看,學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美育卻是一個薄弱環節,父母和學校對美育的育人功能普遍認識不到位,一些學校還存在應付、擠占、停上美育課的現象。

審美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審美力建立在用心觀察的基礎上,良好的觀察習慣是審美力形成的基礎。而審美力的形成會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有助於促進學生的情商培養。審美力的形成使學生在學習中善於發現學習之美、生活之美,其精神會傾向於積極向上、陽光樂觀,會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處理好自己與家長、老師以及同學的關係。

其實,美育教育開展起來並不難,完全可以四兩撥千斤,以生活為課堂,讓孩子們感受美、享受美。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世界到處都是美,對於我們的眼睛而言,整個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父母和老師引導孩子用心觀察,學會欣賞,善於發現,從看到的事物表象出發,動腦思索,認識其本質,理解其變化規律,就能體驗蘊含在生活和藝術作品中的美,發現事物身上一些美麗的特質,進而感動心靈,豐盈內心。

例如,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則十分真實地反映了勞動人民根據太陽的活動規律進行勞作的場景,這其實已經上升到了另一個層面,即寫實之美。在當代,作家巴金在《海上日出》中有如此描寫:「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這個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後,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父母和老師引導孩子品味這樣的文字,腦海中會生成畫面,一下子把孩子帶入美的世界。

所以,善於從生活和文學作品、藝術作品中發現美的元素,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利,但它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而達到這一目的,具體來說需要培養學生用心觀察的習慣。比如,關於地球自轉,對剛接觸到這一知識的學生來說有些難。很多老師習慣用地球儀和手電筒做實驗,學生們會很形象地了解地球的運行特點、規律,以及地球和太陽的關係,這是對基本規律的認知。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延伸出其他很多知識,如人類根據日出日落、斗轉星移等自然現象判定一天中所在的時刻,中國人據此發明了曆法和二十四節氣,而二十四節氣是中華璀璨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又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也展現了一種難得的美。而這其實是到了第二步,即引導學生進行文化上的拓展,進而鍛煉其審美力。

培養學生審美力除了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善於反思,還要注重發揮教育場的作用,即學校和家庭都要營造一種美的環境,整合各類美育資源,因地制宜地打造校園文化、家庭文化,彰顯美育特色。之於學校,可以開展「校園廣播」,裝扮「校園文化牆」,辦好「校園板報」和「班級小報」,讓學生成為美育教育的受益者。之於家庭,可以把家裝飾得更溫馨、高雅,父母也可以多帶孩子看看藝術展覽,使孩子從小富有審美眼光,積極成長發展。總之,審美教育不能僅掛在嘴上,還需要學校和家庭身體力行,認識到重要性的同時,幫助孩子形成一種美的氣質,這在其成長道路上將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作者系山東省安丘市職工子弟學校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30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青海:現場編排高考考場
舞動校園迎六一
「再忙也要帶頭講好思政課」
培育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
「魯班」環遊記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全面屏標杆,這些絕佳性能遊戲本豈能錯過
國慶想在家爽玩?這些絕佳性能遊戲本豈能錯過
外教市場不能「有外無教」!豈能任外教市場野蠻生長
這樣一部讓你吸足貓狗的萌寵電影豈能輕易錯過
想要養出美美肉,充足光照豈能少!
魔都時尚盛會即將開趴,你豈能錯過?
古人烹茶尚且養水,而今豈能僅僅燒開而飲
培訓費豈能只轉不退
枕邊豈能無書?
美媒:貿易爭端,豈能先開槍後瞄準
酒量豈能定乾坤
腦洞豈能盲從!
豈能濤聲依舊
句句都是正能量,勵志惜時豈能忘!詩美,字亦美!
痔瘡問題豈能忽視?
旅遊拍照豈能少了這幾點小心機:清新脫俗,讓你美上天!
真情,豈能說斷就斷?真心,豈能說忘就忘?值得一看
川美教授盲書被批「瞎胡鬧」,中國書協豈能袖手旁觀
這款美食簡單易學又誘人,連大S都欲罷不能,你豈能錯過!
豈能錯過這嬌艷欲滴的荷塘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