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端午節背後的中醫文化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端午節背後的中醫文化

小編導讀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五月初五,端午佳節,放假在家的各位在幹什麼呢?是不是都在忙著吃香噴噴的粽子?

身為一名中醫藥愛好者,提起端午節怎麼能夠只知道粽子和龍舟呢?值此佳節之際,小編決定給大家話一話端午節中蘊含的中醫藥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種種別稱。五月初五何以稱為「端午」? 先來分析下「午」,農曆以地支紀月,夏曆則以寅月為歲首(正月),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所以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又「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端午節雖正式形成於漢、晉之間,但在周代已開始醞釀。孕育、滋養這個節日的土壤是楚文化、吳越文化、齊文化、秦文化的氛圍和楚、吳越、齊、秦的民俗傳統。

在端午節源起的諸多說法中有源於辟邪說。視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的理念在周代的民俗觀念中即已普遍存在。《呂氏春秋·仲夏記》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 「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處必揜,身欲靜無躁,止聲色,無或進,薄滋味,無致和,退嗜欲,定心氣,百官靜,事無刑,以定晏陰之所成。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堇榮。是月也,無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登山陵,可以處台榭。」仲夏五月,夏至到來,陰陽相爭,死生相別。君子整潔身心。居處必深邃,身體要安靜,禁止女色,不許嬪妃進御,減少羹味,去掉一切嗜欲,安定心氣,各種器官安靜無為,做事不要盲動。這個月,鹿角脫落了,知了開始鳴叫,半夏長出苗,木槿開了花。這個月,不要在南方用火,可以住在樓閣,可以眺望遠方,可以登上山陵,可以待在台榭。《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孟嘗君田文在五月五日出生,他的父親田嬰打算把他丟棄,因為田嬰相信五月五日生的人「將不利其父母」的迷信傳說。司馬貞索隱引《風俗通義》亦有「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之說。

古俗之所以將五月看作「毒月」「惡月」,正是因為是月正值仲夏,暑熱即至,毒蟲滋生,易發疾病。民諺雲: 「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並認為,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對於此種俗信的形成,有學者分析認為:「『五月五日』即所謂『端午』,時在春末夏初的轉變時刻,還寒乍暖,百蟲蠹動,疾疫流行,可能有某種瘟疫、災難於端午在一定地區、一定部落里發生,悲慘和恐懼的記憶、傳說、迷信造成並擴大為範圍愈來愈大的禁忌、傳統和風習。」

因此,防疫禳災、驅毒避邪就成為端午節俗的主要內容。以蘭湯沐浴最早見於屈原的《九歌》,其雲:「浴蘭湯兮沐芳。」 《夏小正》雲: 「(五月)蓄蘭,為沐浴也。」故端午節又稱「浴蘭節。」《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此處之「蘭」為菊科的佩蘭。

佩蘭,《神農本草經》謂之蘭草,列為上品,雲其「味辛,平,無毒。主利水道,殺蠱毒,辟不祥,除胸中痰癖。久服,益氣輕身,不老,通神明。」《本草綱目》引馬志曰:「葉似馬蘭,故名蘭草。其葉有歧,俗呼燕尾香。時人煮水以浴,療風,故又名香水蘭。」蘭草因其葉有香氣,俗稱香草,故人常以其草佩之,以辟穢除邪,《淮南子》雲:「其葉似菊,女子、小兒喜佩之。」李時珍雲:「蘭乃香草,能辟不祥。」《本草拾遺》雲:「蘭草……生澤畔。葉光潤,陰小紫,五月六月采,陰乾,婦人和油澤頭。」 《本草綱目》引《唐瑤經驗方》言: 「江南人家種之,夏月采置發中,令頭不,故名省頭草。」李時珍曰:「今吳人蒔之,呼為香草,夏月刈取,以酒油灑制,纏作把子,貨為頭澤佩帶。」故而至清末《本草再新》將其正式改名為佩蘭。其性平,味辛,具有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發表解暑的功效,可用於濕濁中阻,脘痞嘔惡、口中甜膩、口臭、多涎、暑濕表證、頭脹胸悶、月經不調等症。《五雜組》記明代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沸而浴之」。五色草亦是一味中藥,其味苦、辛,性平,以全草入葯,可主治婦女紅、白帶和月經不調等症。後來蘭湯一般是用蒲、艾等香草。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蘭湯浴就變為了百草浴,所用百草皆芳香可入葯。端午沐浴就是一種防病健體的草藥浴,尤其是時值仲夏,皮膚病多發,其去污防病之用是很明顯的。

舊時端午節亦有採集藥草之俗。《歲時廣記》卷22 「采雜葯」引《荊楚歲時記》佚文雲:「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端午前後草藥莖葉成熟,藥性好,此時採藥正當時。

【注】

宋公文,張君. 楚國風俗志.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277.

蕭兵. 中國文化的精英.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245-246.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消渴不分上中下,唯取都氣加黃芪
輕鬆動動手,全身通通通!
化濕又和胃,2個常用的方劑很多人卻不知道用!
沒有包治百病的補藥,使用不當殆害無窮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看《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文化,過了端午節之後林妹妹性情大變
文化|端午節佩戴的香囊,裡面是什麼?
端午節廣告文案怎麼寫 粽香飄濃端午
端午節,記住氣節和文化
濃情端午,粽飄香,祝大家端午節祥瑞安康!
端午粽「香」讓文化情「濃」
端午節茶之道端午正陽茶道
4首關於端午節的古詩詞,情濃粽飄香,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戴彩繩
端午節掛艾葉
端午蘭芷香湯浴方
端午節的歷史
最經典的四首端午古詩詞,情濃粽飄香,端午節安康!
讀書 南懷瑾先生:中國文化與端午節
端午——仲夏的儀式
情感小文 又逢端午節
端午——仲夏之語
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節——蘊含中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