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親自授銜第一位女將軍的財產曝光!令人震驚!
| 慢讀時光 |微信號:kaixinshike818
世界越快,人生越短。讓我們一起慢下來,品讀生活。
新中國第1位女將軍
1955年9月27日下午的北京中南海——新中國首次授予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儀式隆重舉行。
在這些叱吒風雲的將帥之中,只有一位女性,她就是李貞。端莊大方的她不僅是全軍女兵的惟一代表,而且丈夫同時也被授予將軍軍銜。這是千餘名開國將帥中惟一一對「雙子星座」,也是當時惟一的「將軍之家」。
當李貞從毛澤東主席手中接過一級解放勳章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周恩來總理親手把少將軍銜授予李貞,並握住她的手說:「祝賀你,李貞同志,你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
李貞回到家裡,丈夫甘泗淇上將也回來了,望著丈夫,李貞的驕傲和幸福充滿心田。甘泗淇原名姜鳳威,也叫姜炳坤。1903年11月21日出生於湖南寧縣一個貧農家庭。1930年,從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回國任湘贛縣委宣傳部長,李貞當時恰好也調到湘贛省委工作,從此他們兩人就相識了。甘泗淇心胸開闊,平易近人,理論水平高,工作經驗豐富,李貞對他的印象很好。
在任弼時的愛人陳琮英的熱心撮合下,1935年元旦,在塔卧村一個白牆青瓦的禮堂里,李貞和甘泗淇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副政委關嚮應主持婚禮,任弼時、賀龍等到場祝賀。從此,李貞和甘泗淇開始了並肩戰鬥的風雨人生。
6歲起就當了童養媳的李貞原名旦娃子,1926年的一天晚上,李貞的姐姐悄悄告訴妹妹:「咱區里來了共產黨,還成立了婦女解放協會。婦女翻身解放的時候到了,我們要跟著共產黨鬧革命。」
「革命?」儘管李貞當時不可能理解這兩個字的全部含意,但她能意識到「革命」就是為了讓窮人不受壓迫,能過好日子。
第二天,姐姐帶她到永和區秘密參加婦女協會。接待的同志了解到她是個童養媳,當即就點頭同意,並隨手遞上一張表問:「填什麼名字呀?」
「旦娃子。」李貞脫口應道。18年了,她一直叫這個名字。
接待的同志拿著筆,望著她:「你也不姓旦啊?」
「再想想。」那位同志說。想著,想著,一個字突然闖進旦娃子的腦海:忠貞不渝。她聽說過,忠貞就是忠誠不變,參加協會不是要求忠誠不改變嗎?於是,她試探著問:「叫李貞怎麼樣?」
接待同志高興地說:「好名字啊!」邊說邊在登記表上寫下了:李貞。從此,李貞這個名字伴隨著她走過了30多年的硝煙歲月,走進了新中國的將帥名冊。
白色恐怖面前不低頭
1927年4月,大革命失敗了。白色恐怖籠罩著湖南城鄉。湘鄂贛邊區特委婦女部長李章被殺害後,吊在橋頭暴屍。女共產黨員易維五被斬下頭顱,懸掛在城樓上示眾。敵人四處追捕李貞。
當晚,李貞鑽進了湘贛邊界的深山密林之中,她挎著竹籃子,四處尋找隱藏的共產黨員。經過多日奔波,她終於找到了共產黨員劉先行、劉正元和李匯東。四名共產黨員會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黨支部,李貞任書記——這是濟陽縣永和區第一位地下黨支部書記。李貞和黨支部的同志,繼續尋找上級黨組織,終於和中共湖南省委派回原籍濟陽領導武裝鬥爭的王首道接上了頭。
李貞與甘泗淇合影
革命火種又在瀏陽大地上點燃。湘贛邊界的秋收暴動正在籌劃之中。9月11日,秋收暴動的工農隊伍打進了醴陵,接著又攻進了瀏陽。李貞帶領黨支部的同志立即投入戰鬥,策應部隊,打擊敵人。眼見游擊隊的實力不如敵人,她突然心生一計。她想,瀏陽鞭炮享有盛名,燃放起來好似槍聲,何不藉此迷惑敵人呢?於是,她找來一個煤油桶,在桶里放起鞭炮來,那噼噼啪啪的聲音,果然嚇得敵人狼狽逃竄。
工農革命軍開赴井岡山後,白色恐怖又一次降臨瀏陽河兩岸。瀏東遊擊隊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立了。劉少齡任隊長,顏啟初任黨代表,李貞任士兵委員長。開始,游擊隊只有幾個人,兩條槍,其餘則是鳥槍、馬刀、梭鏢。但他們以大圍山、連雲山為依託,與不斷來犯的敵人巧妙周旋,堅持武裝鬥爭。
游擊隊日益壯大,國民黨當局大為震驚。湖南軍閥何鍵命令周翰帶領一個團,同時糾集當地的團防軍、聯防軍,向瀏陽撲來,發起了冬季「圍剿」。
李貞帶領游擊隊依靠有利地形,勇敢頑強,擊潰了敵人一次又一次衝鋒。第二天傍晚,槍聲稀疏了。隊長考慮李貞懷有四個月的身孕,便讓她和幾名游擊隊員先行撤離陣地。
李貞說:「我是共產黨員,應當讓地方幹部和群眾先撤。」
突圍的同志剛下山,就遭到敵人的瘋狂掃射,除一名游擊隊員和幾名地方幹部群眾突圍成功外,其餘同志都壯烈犧牲。
天黑了下來,敵人燃起火把搜山。李貞臨危不懼,帶領游擊隊員頑強抵抗。子彈打光了,就搬起石頭朝敵人頭上砸去。從後山偷偷爬上來的敵人迂迴包圍過來。李貞和幾名游擊隊員退到了祖師岩的懸崖上。
「抓活的!」「抓活的!」敵人的嚎叫聲不絕於耳。眼看敵人就要攻上來了,李貞對僅剩的4名游擊隊員說:「不能讓敵人捉活的,往下跳!」話音剛落,她第一個縱身跳下了萬丈深淵。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李貞清醒過來。她發現自己被卡在崖邊的樹叢中,腹中的胎兒已經夭折了。在兩名倖存的戰友的攙扶下,李貞咬著牙堅持走了五六十里路,終於逃出敵人的包圍,回到了游擊隊。
1934年8月,蔣介石調集130個團的兵力對湘鄂川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圍剿」。這時,紅二、六軍團已經完成了策應中央紅軍長征的任務,於11月中旬踏上了萬里征途。
李貞是懷著身孕開始長征的。一路上,她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忍耐著各種惡劣環境帶來的重重困難,跨過了金沙江,又渡過了大渡河,翻過了雪山。在過草地中,李貞懷孕七個月的孩子早產了。病體還沒有恢復,又沒有充饑之糧,孩子餓得啼哭不止,沒等走出草地,這可憐的小生命就夭折了。而李貞由於產後沒能休息,再加上傷寒病的侵襲,永遠失去了生育能力。
母愛獻給烈士遺孤
李貞和丈夫甘泗淇終身未育,但他們撫養了20多個烈士遺孤,把偉大的母愛無私地奉獻給了孩子們。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後勤部長的陳希雲,在生命垂危時對幾個年幼的子女放心不下。李貞安慰他說:「你安心治病吧,家裡的事我們這些老戰友會幫助照顧好。」隨後,她把陳希雲的大女兒陳小妹接到家裡,從上小學、中學、大學,一直到參加工作,體弱多病的陳小妹,在李貞慈母般的關懷照顧下健康幸福地成長,後來考上了解放軍外語學院,成為部隊的技術骨幹。
朱一普是苗族老紅軍朱早觀的女兒。朱老1955年病逝後,李貞和甘泗淇就把朱一普接到家裡撫養。朱一普患胃病,李貞特地定了份牛奶,對她進行「特殊照顧」,鼓勵她養好身體,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
這些烈士的後代相聚在李貞家,每次吃飯都要擺上二三桌。星期天和節假日,李貞還抽空帶孩子們去看電影,逛公園,大家庭里充滿了溫暖,其樂融融。
將軍遺物「一貧如洗」
李貞經常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戰爭年代十分艱苦,現在條件好了,我們不能貪圖享受,丟掉艱苦奮鬥的好傳統。」
李貞穿的襯衣、外套,蓋的被子等,都是補了又補,縫了又縫。一雙棉鞋她穿了十幾年,仍不肯換新的。身上穿的大多數是60年代留下來的青布衣服,領子和袖子都是補丁疊補丁,誰也記不清染過幾回了。冬天就在外面套上一件褪了色的棉布軍大衣。
1983年春節前,總政老幹部福利局張處長一行代表總政領導到李貞家拜年,張處長拿出200元錢對李貞說:「這是組織上補助的生活福利費。」李貞連連搖頭說:「這錢不能收。我們這些倖存的老同志,和那些犧牲的戰友相比,已經很幸福了,請組織上不要再給特殊照顧了。」
李貞的工資並不高,可她的生活開支卻不小,20多個義女義子要生活,張口伸手都離不開錢。時常有些老同志來京住在她家裡,錢用光了,她還掏錢給他們買車票,送給他們路費。
從1975年開始,李貞住在香山腳下一個很普通的破舊四合院里。住房年久失修,設備很差。衛生間里經常漏水,有時還得墊上磚頭才能走進去。幾戶人家合用一個鍋爐燒水取暖,冬天室內溫度也比較低。總政領導多次勸她搬到城裡去住,可她總是說:「房子還能住。我有辦法禦寒。」
李貞的「辦法」很原始,她把那雙又笨又重的帆布羊毛大頭鞋穿在腳上。身上再穿件棉大衣,膝蓋上放著熱水袋。「全副武裝」的在屋子裡看書、批閱文件、處理群眾來信。1980年,李貞定為大軍區副職。可是,李貞仍然住在原來的房子里。
1982年元旦,一位領導去看望李貞。一進屋,見李貞家裡空蕩蕩,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凡是去過李貞家的人都對她說:「您的住房實在太差了,傢具也太破舊了,我們看到都感到很『寒酸』,還是讓管理部門給您換一換吧!」李貞微笑著說:「這哪能說是『寒酸』,和過去對比,我覺得現在已經很不錯了。」
1984年春天,組織上又派人勸她搬家。好說歹說,她才同意搬進紫竹院附近一幢公寓里的一套軍職幹部房。在這幢「集體宿舍」里,李貞度過了她一生中最後六個不平凡的春秋。
1985年9月,中共十二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李貞給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寫報告。她在報告中滿懷激情地寫道:「我今年已經78歲了,我早就有一個心愿:請求辭去中顧委委員和總政治部組織部顧問的職務,讓位於年富力強,更能勝任的同志。這是我發自內心的感情。作為黨的一名老戰士,應該以實際行動為後人做出好樣子,為我們黨和軍隊幹部制度的改革帶個好頭……」
1990年3月11日,距今27年,李貞走完了她光輝的一生。
人們含淚為她清理遺物時發現,這位參加革命64載的女將軍,除了記錄她赫赫戰功的4枚勳章外,其他的遺物簡單到稱得上「一貧如洗」——
四把用了15年仍捨不得扔掉的舊藤椅;
一個用了整整40年不肯更換的行軍箱;
一台用了14年的「雪花」牌單門電冰箱;
11000元人民幣,2500元國庫券;
戰爭年代留下的兩根小金條。
李貞在遺囑中這樣安排她的遺物:
一根金條捐給自己的家鄉瀏陽縣,
一條捐給甘泗淇的家鄉寧鄉縣,用於發展教育事業;
存款一分為二,一部分捐送北京市少年宮,一部分作為自己的黨費。
看著李貞的遺物清單,在場的工作人員無不失聲痛哭。他們說,將軍心裡總是裝著人民,唯獨沒有她自己。
毛澤東時代的將軍從貢獻上也好,人品也好,各方面都絕對讓人口服心服!
辣 筆 小 尖 椒
點擊展開全文


※深度好文:階級競爭即將由搶房,升級為搶……
※剛剛,馬雲拿下中國聯通!
※這首百年蒙古老歌竟是《鴻雁》的「前世」,原來這麼好聽!大家速來聽聽
※一頭豬寫給中國消費者的遺書
TAG:慢讀時光 |
※我國第一位女將軍是誰?毛主席親自為她授銜,丈夫也是開國上將
※全國唯一的女少將,毛主席親自為她授銜,她丈夫軍銜更高
※開國將帥中唯一女將,唯一一對將軍夫妻,毛主席為她授銜
※一位沒有授銜的女將軍
※「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開國授銜時,被授予什麼軍銜?
※他先任軍長再任軍委主席,與徐帥齊名,本必授元帥,為何沒被授銜
※紅軍中的唯一女將,國民黨反省院第一女囚,卻終生未能授銜
※為救開國中將,6歲做童養媳的她花轎指揮戰鬥,主席親自為她授銜
※五五年未被授銜,開國元帥卻稱他為「老首長」,後主席親給一特權
※他是未被授銜的共和國軍人,聲譽卻響徹全軍,戰鬥力華北第一!
※當有人嫌軍銜低時,這位負責授銜的將軍,卻主動降低自己的軍銜
※這位開國將軍戰功赫赫放棄授銜,毛主席說:你是受了我的連累啊
※他和毛主席同字,是最後授銜的開國中將,因何被稱「頭號老爺」?
※起義過來的國軍將領,授銜最高的是哪三位?其中一位讓主席為難
※他曾是我軍領導人之一,卻未被授銜,毛主席給了他一項特權
※他是解放軍唯一兩次授銜上將的將軍,朝鮮戰場揚威,兒子為龍虎豹
※開國第一次授銜,羅帥向此人道歉:你的軍銜給低了!這個人是誰?
※他是中國革命的「長工」,曾設計第一面軍旗,擔任軍長卻沒被授銜
※他一生支持毛主席,毛主席稱其是個大好人,後授銜開國元帥
※55年授銜,毛主席問陳賡:誰給你的大將軍?陳的回答惹主席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