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新生兒的生理特點(三)

新生兒的生理特點(三)

體溫特點:

新生兒不能妥善的調節體溫,因為他們的體溫中樞尚未成熟,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而易於散熱,體溫會很容易隨外界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所以針對新生兒一定要定期測體溫,每隔2~6小時做一次做好記錄,每日正常體溫應波動在36度~37度,出生後常有一次性渡性體溫下降近8~12小時,漸趨正常。

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4℃~26℃。新生兒保溫可採用熱水袋或裝熱水的密封瓶,將其放在兩被子之間以嬰兒手足暖和為適應。

血液循環:

新生兒出生後,隨著胎盤循環的停止,改變了胎兒右心壓力高於左心的特點和血液流行,卵圓孔和動脈導管從功能上的關閉逐漸發展到解剖學上的完全閉合,需要2~3個月的時間。新生兒出生後的最初幾天,偶爾可以聽到心臟雜音,新生兒心率較快,每分鐘可達120~140次,且易受攝食,啼哭等因素的影響。

體態特點:

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是泛化的,缺乏定位性。媽媽會發現新生兒的身體某個部位受到刺激時,全身都會發出動作。清醒狀態下,新生兒總是雙拳緊握,四肢屈曲,顯出警惕的樣子,受到聲響刺激,四肢會突然由屈曲變直出現抖動,媽媽會認為新生兒受了驚嚇,其實這是新生兒對自己的泛化反應,不必緊張。

新生兒頸,肩,胸,背部肌肉尚不發達,不能支撐脊柱和頭部,所以新手爸爸媽媽不能豎著抱新生兒,必須用手把新生兒的頭,背,臀部幾點固定好,否則會造成脊柱損傷,這也是減少新生兒溢乳的有效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正常新生兒的生理特徵
肝的生理特性有四(1)
肝的生理特性有四(2)
新生兒 生理性黃疸vs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常見的生理現象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不是「病」
新生女嬰出現「月經」和「白帶」?幾種新生兒的特殊生理現象
「十個寶寶九個黃」,為什麼新生兒會發生生理性黃疸?
自來水污染,竟導致新生兒出生後同時擁有男生和女生的生理特徵?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有什麼癥狀?新生兒黃疸該注意什麼?
學齡前兒童的生理特點
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要怎麼護理?
新生寶寶特有的生理現象有哪些
多肉植物的生理特點
中醫基礎知識:脾的三大生理特性
生理、母乳、病理性黃疸,如何區分?寶媽必看的新生兒黃疸知識
「男人生理期」和「女人生理期」的兩點區別
新生兒的八大特殊生理狀態,你都了解嗎?
武術運動生理特點
明白了生理養生、心理養生、哲理養生這「三理養生觀」,想不長壽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