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錯過會抱憾的育兒秘訣

錯過會抱憾的育兒秘訣

這裡是米媽親身親歷

走心用心的育兒分享

講真,每位媽媽自從懷孕開始,一定聽了很多育兒理念,看了很多育兒書籍,學了很多育兒方法,關注了超多熱點話題:母乳餵養、趴翻坐走、長牙說話、玩具繪本,接著到早教班、興趣班、學前班、幼兒園……

直到看到這本哈佛大學優秀畢業生、原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教師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的《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力》一書,才發現太多「熱點」被顛覆,忍不住查找了書中提到的很多育兒「秘訣」的相關資料,如獲珍寶迫不及待分享給寶爸寶媽們!

在開始之前,我要先吐槽一下這本書的翻譯水平,整本書的英文參考文獻整整有40多頁,可見作者背後所花的功夫,但那些翻譯過來的費勁的長難句繞來繞去不知所云,真是讓我懷疑我的中文閱讀理解能力,好在不影響發現書中重要的觀點和對整本書的認知感受。

書中很多觀點提供給了我們育兒理念的思考,也有很多非常實用和有效的育兒方法,說說讓我最為受益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無需花錢上早教,「混齡」玩耍是王道

「混齡」在書中第一次出現的時候,眼前一亮,在目前來看,國內育兒熱點界「混齡」的提法很少,早教班、幼兒園等都是按照年齡來劃分班級的,很多家長會認為班級孩子年齡越接近越好,這樣才能保證教學進度一致,我也曾一直認為這樣是最好的。

看到這個概念後,立刻對「混齡」玩耍查找了相關資料,恍然大悟,原來「混齡」玩耍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關鍵環節,急於給孩子找早教班的家長不如給孩子創造「混齡」玩耍的環境和機會。

來看看相關資料是怎麼描述「混齡」育兒:

兒童教育國際協會(ACEI)和美國學校管理者協會(AASA)也非常肯定混齡教養帶給孩子的好處:與同伴的互動能夠促進孩子對環境的認知和學習,而當孩子與周圍同伴產生不同觀點時,才是他們學習力最強的時候。

除了與同齡人之間的互動,國外很多教育機構都鼓勵孩子去跟比自己年長或年幼的孩子一起玩耍。

甚至有的文章說到:如果孩子能多花時間「混齡玩耍」,國內90%的興趣班是沒必要上的,在孩子的情商智商方面,「混齡玩耍」可包治百病。

《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力》一書中也強調:孩子對父母的「說教」是由抵觸心理的,但是對比自己大幾歲的小夥伴卻是有著天然的親近和模仿心理。

對小孩子來說,從不會到會,其實只差一點點,小孩子的認知能力、聽說能力、在大孩子的示範和點撥下,小孩子立刻就模仿學會;對於大孩子來說,主動分享、有擔當、有愛心,責任感……

實驗證明,每天在混齡環境下玩的孩子,智力水平、反應能力、學習能力等都更勝一籌。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玩,對某件事物的看法和對問題的解決方式是不同的,在各種「不同」的碰撞下,孩子會通過觀察、感受去努力嘗試理解周圍人的看法和做法,對問題重新做出判斷,同時接納新的知識,學習更為成熟的方法。

這個過程,就是孩子充實和完善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混齡」玩耍可以幫助孩子實現情商智商上的「超速」發展。

國外大多家庭都是大孩子照顧小孩子,小孩子帶著小小孩子成長,國內有二寶家庭的爸媽們有沒發現,通常二寶要比大寶「精」很多。

當然,想要找固定合適的「混齡」玩耍環境在生活中也並不容易,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寶寶會不會受到大孩子的欺負,孩子爭吵掐起來會不會受傷等等問題,那麼,給幾點建議:

安全第一

要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享受「混齡」玩耍的好處。

年齡懸殊不大

「混齡」玩耍不太適合太小的孩子,一般兩歲後可以考慮尋找混齡玩伴。年齡懸殊不要太大,一般三歲、四歲、六歲這樣,相差2-3歲比較合適。

育兒理念相同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選擇「混齡」玩伴,儘可能找到家長育兒理念相同,性格溫和有禮的有益玩伴。

家長看護

對於小一點的孩子,玩耍時需家長照看,無需過多干涉一旁觀察看護即可。

提供給孩子嘗試不同「刺激」的機會,然後相信她

書中提到一項臨床隨機對照實驗,兩組嬰兒一組食用堅果,一組不食用堅果,結果十分明顯:40%不食用花生的嬰兒到60個月大的時候出現了過敏症,而食用花生的嬰兒中只有1%的孩子在同時間段出現了過敏症,此項研究表明:嚴格防範成了一種毒藥。

很諷刺,我們本意是想保護孩子,但卻可能損害了他們的健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往往會成為束縛孩子成長的繩索和牢籠。

讓孩子在口欲期嘗遍所有安全的「東西」是有道理的,不但不阻止其吃手,還要提供儘可能多的不同材質不同類型不同形狀的玩具給寶寶「咬吃」,那麼順利度過口欲期,父母就不用再為上幼兒還吃手咬人而煩惱;

給孩子提供不同的「刺激」,酸甜苦辣的味道挨個嘗個邊,高大上的爛大街的各種好玩好吃好聽的讓其體驗個夠,然後信任他相信她,你會發現,孩子「有能力」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那一個。

控制背後其實隱藏的是極大的擔憂、恐懼和不信任。

如書中所說:「孩子自己的大腦里,本就擁有他們成長需要的所有要素。如果我們願意仔細的觀察他們,他們會告訴我們前進的方向,我們不必害怕他和她最終變成杯子,瓶子還是水壺,一切自有定數。

讓孩子做孩子,給孩子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步伐成長,即便長大後大多數人還是默默無聞,只要他們以後的生活充滿感情和善行,過得有意義,也就足夠了。」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快快分享給身邊需要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喪偶失育兒到底是誰的錯?
你會跟風育兒嗎?
花痴用過的育兒秘訣
這些育兒方面的錯誤做法,你做過嗎?
你見過這樣的育兒書嗎?
育兒育已‖你會夢見幸福嗎?
很多失敗的家庭教育,都是因為錯過了最好的育兒時間
這些你知道的育兒小常識竟然是錯誤的!
輕鬆育兒!剛懷孕的時候會有哪些癥狀
這本好評不斷的暢銷育兒書,揭秘了一套你所不知的科學育兒法
世紀疑問:「佛系育兒」教出的孩子會一無是處嗎?
這些錯誤的育兒偏方,你卻還在用?
6個會讓孩子無法學會獨立的育兒錯誤
這些育兒經驗竟然是錯的!家長必入的「育兒坑」,其中可能也有你
這些錯誤的傳統育兒方法,你還在用嗎?
父母三個錯誤的育兒行為,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你做過嗎?
你未來的婚姻生活會是喪偶式育兒嗎?
懷孕時皮膚真的會變好?育兒醫師:有這幾個特質的孕媽才會變好哦
捂好你的小心臟,你奉若神明的這些育兒觀念竟然大錯特錯!
為什麼總有育兒嫂虐待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