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十二五期間 地震科技前沿成果都在這兒了

十二五期間 地震科技前沿成果都在這兒了

「十二五」期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地震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地震系統各單位和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國家地震科學技術發展綱要(2007-2020年))》為指導,認真實施《「十二五」地震科技規劃》,緊緊圍繞防震減災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瞄準地震科技國際前沿,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重大儀器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星火計劃」等項目,潛心攻關,大力推進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創新,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2011-2016年間,地震部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得省部一、二等獎54項,科技創新和進步為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引領,依靠科技進步拓展了防震減災服務經濟社會的領域和能力。

1、基礎研究創新

青藏高原東北緣構造變形與演化方面研究取得新認識,證實青藏高原通過下部地殼物質流動和上部地殼沿斷層塊體滑移兩種方式向東擴張。亞失穩應力狀態的識別及演化趨勢研究得到顯著進展,建立了不可逆模型的斷層亞失穩核心理論。在國際上率先突破基於性態抗震理論的核心關鍵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在抗震設計上得到廣泛應用,有效提高了建築物抗震能力。

攻克大型試驗體多自由度非線性解耦控制的技術瓶頸,使得針對大型結構開展抗震試驗成為可能。場地液化研究取得新進展,揭示了場地液化與地震動關係的物理本質,提出了基於動力觸探貫入試驗的礫性土液化判別技術,黃土地區場地地震效應與地基液化處理技術整體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觀測技術、試驗方法及基礎性工作

提出了以氣槍為代表的主動震源探測新技術,建立世界上首個固定激發地震波的地震信號發射台,實現了對地下介質波速微小變化的觀測。在地下流體、地震電磁等前兆觀測領域發展了多種異常信息提取新方法,為地震前兆觀測提供了新手段和新途徑。自主研製了多套測年制樣系統,建立了國內最全面的活動構造測年實驗系統,為我國活動構造探測和研究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啟動實施了中國地震科學台陣探測計劃(ChinArray),獲取南北地震帶約200萬平方公里的地下精細結構,數據質量和處理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施了中國綜合地球物理場觀測項目,在青藏高原東緣、鄂爾多斯地塊、大華北等地區獲得了高解析度的地殼運動速度場、地表重力場變化和岩石圈磁場變化等多種圖像產品,建立了以中國地磁參考場為代表的多個基本參考模型。開展了中國地震活動斷層探察,利用高解析度衛星影像解譯、野外斷錯地貌測量、古地震探槽開挖、年代樣品測試和綜合測深地球物理方法等最新技術,完成了25條活動斷層的地質地貌填圖,產出活動斷層分布圖、斷層活動性參數、地震構造模型等成果。

3、監測預報、震害防禦、應急救援科技攻關

發展了以多學科動態觀測與大陸構造環境結合為主要特點的大形勢跟蹤思路,提出了具有動力學含義的多學科、多參量、多尺度動態(場)圖像提取技術與強震危險性預測判據指標。研製數字地震台網信息實時自動處理系統,攻克了地震參數自動測定的「快」與「准」的重大技術難題,實現了地震參數測定從人工到自動化的歷史性跨越。實現了全國地震前兆監測業務高效、統一的信息化管理,使前兆觀測運行的業務工作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

研製了國內首個火山形變分析專用系統軟體,為我國火山形變監測研究提供重要技術支撐。一批地震學最新研究成果進入監測任務運行,將雜訊成像方法開發為近實時雜訊面波成像系統,實現對地殼介質時空變化的准實時、動態、可視化監測。提出了完整地震預警處理方法,建立了地震預警標準體系,突破了P波預警、閾值報警等關鍵技術,實現高速鐵路地震預警及緊急處置技術跨越式發展。成功開發第三代核電地震預警系統,全面滿足美國、歐盟以及中國核電相關標準。

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空間對地觀測技術等,研發了系列地震危險性及災害風險評估系統平台和產品。發展了考慮地震時空不均勻性的概率地震危險性分析理論,為我國地震區劃圖編製提供重要技術支撐。通過建立合理的預測模型豐富了地震滑坡危險預測技術,開發了「區域滑坡泥石流危險性分析系統」,使科學研究向實用化和社會化邁進一步。以強地面運動特性研究為主體的工程地震研究取得顯著成果,廣泛應用於地震區劃、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以及相關科學和工程研究。

針對核電廠等特殊建設工程,發展了適應我國地震環境和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特點的技術標準、解決方案和技術方法,有力指導了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工程實踐。一批抗震防護新技術在城市建築、農居安全、文物保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利用最新三維震害模擬建模關鍵技術建立了中國地震災害損失調查評估培訓系統,成為我國地震災評行業培訓、資格認證和綜合管理的技術支撐平台。應用數字化網路化新技術,實現科普宣傳受眾的最大化。

發展了地震應急災情准實時的快速評估技術,形成了地震應急決策知識表達模型、應急處置方案技術等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理論模型與技術方法,顯著提高了地震災情的評估速度和準確性,可在震後30分鐘內獲得應急災情,震後1小時內自動形成可操作的地震應急處置方案,在多個破壞性地震應急處置中得到實戰檢驗。構建了首個中國地震應急救援標準體系,應用最新技術和應急管理策略建立的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技術支撐系統,成為國家級大型一體化服務於自然災害和公共安全緊急處置的應急指揮系統。利用虛擬現實開發工具,構建地震應急救援處置模擬演練平台,先後為多個不同救援隊進行應急救援模擬訓練,顯著提高了培訓人員處理實戰訓練效果。

4、科技支持國家」一帶一 路「建設

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途徑的開展地震科技合作,輸出台站建設成套技術,建成境外地震台站35個,覆蓋面積達600萬平方公里,為5.5億公眾提供了地震監測服務。開展了中緬油氣管線、中亞油氣管線等地震安全性評價,為「一帶一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地震科技服務。與「一帶一路」國家實施地震救援行動,開展了多次地震應急演練及多次地震應急救援培訓,有力推動區域地震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中、日、韓三國聯合啟動「東北亞地震、海嘯和火山研究計劃」,在中日地震對比、東亞地震剖面、深部構造與地震活動、各向異性、中日典型盆地對比、火山監測與預警、海嘯災害等方面推進合作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學術成果。

本微將陸續推出2017全國地震科技創新大會系列成果展示,以饗讀者,歡迎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震三點通 的精彩文章:

TAG:地震三點通 |

您可能感興趣

前十科技前沿榜!這些重大成果你錯過了嗎?
一周健康科技前沿速遞
科技前沿:前段時間歐洲核子研究所模擬了宇宙大爆炸!
科技前沿 納米的未來
科技前沿新發現!能讓盲人輕易繞開所有路障的大腦潛在功能曝光!
4088件專利,中國佔三分之一!量子科技前沿,我國已甩開歐美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惠州這兩大裝置助廣東打造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科技前沿:鯨魚在天上飛?不,是鯨魚模樣的運輸機!
科技前沿 納米改變世界
科技前沿,WMC世界級移動通訊大會上國產品牌只能玩噱頭?
2019年有望實現的十大科技前沿技術
影響2019的十大科技趨勢|科技前沿洞察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全國巡展啟動!首站登陸廈門
科技前沿!歐空局的新「風暴獵人」從太空研究雷暴對地球的影響
酷派超強防水功能,引領手機科技前沿
以人為本 富士康賦能夏普沖向科技前沿
關於VR/AR是未來科技前沿的7個預測
雲米電熱水器領銜科技前沿,帶來超快極致體驗,解鎖沐浴新姿勢
科技前沿 軟體機器人
PHVALUE針織展開幕針織行業的智能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