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清與明朝最關鍵的一場戰役,為什麼南明會輸?原因其實簡單

滿清與明朝最關鍵的一場戰役,為什麼南明會輸?原因其實簡單

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末年,趕上了小冰河期,全國的氣溫都開始變冷。在那幾十年里,甚至南方地區都經常性的狂降暴雪。

而這也導致了糧食的大幅度的減產,百姓吃不飽飯,自然都為了活命紛紛起義。同時,在東北地區,滿族開始興起,可以說,大明朝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

最終,李自成所率領的起義軍攻破的北京。崇禎皇帝不願意南逃。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南方比北方形勢好很多,而且眾所周知,明朝的南方分為南北兩個國都,南方的南京城正是明朝的龍興之地,有著配套的官員體系。

當時如果崇禎帝南逃南京的話,以長江天塹為中心,再度整兵北伐,鹿死誰手還很難說。畢竟後來南明的弘光、隆武、永曆等政權,哪一個都沒有崇禎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崇禎皇帝一個生死未知的朱三太子,還攪合的清朝幾十年不能安穩,更別說讓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任皇帝順治都要去磕頭的崇禎了。

在崇禎帝自殺之後,李自成也被入關的八旗軍隊打的四散逃竄,農民起義軍數十萬人不堪一擊。滿清鐵騎很快就佔領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但在清朝統一中國之後,並沒有就此安定下來,還經歷了差點想要逃回關外的情況。

第一次就是在順治年間,清朝的八旗鐵騎雖然強大,但是水師卻並不出色。明朝的延平郡王鄭成功還擁有幾十萬軍馬。鄭成功曾經三次從海上進行了北伐。在順治十六年,鄭成功率領了17萬大軍水陸並進,包圍了南京。這一次,沿途的所屬府城紛紛投降,一旦南京城破,江南等地也就很快能夠收復。順治皇帝眼看形勢不妙,就動了逃出關外的想法。但被後來的孝庄太后所制止,派出了部隊增援南京。

而當時勝利在望的鄭成功卻沒有選擇速戰速決,而是在城下放鬆了警惕,並且開始為自己的生日進行慶祝,戰鬥意志也松垮下來。

就這麼一鬆懈,卻被清軍抓住機會,遭到突襲,在隨後展開的決戰中,最終兵敗退回了浙東。

可以說,北伐包圍南京是鄭成功一生的巔峰,但之後的失敗是鄭成功一生最大的失敗,從最巔峰跌入谷底,也讓明朝此後抗清局面徹底進入了低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導致滿清崛起明朝危急的決定性戰役,這一仗明朝怎麼打都贏不了
淮海戰役前,白崇禧為什麼拒絕統一指揮?原因其實在這裡
淮海戰役爆發前,白崇禧為什麼拒絕統一指揮?原因其實在這裡
決定明朝命運的五次大戰!此役是明清雙方最後的關鍵戰役
淮海戰役中,杜聿明為什麼解不了黃百韜之圍?原因其實是這
遼瀋戰役前,衛立煌為什麼願意接手陳誠的爛攤子?原因其實是這個
一場把中國坑慘的戰役:明明我國沒有參戰,為何損失會這麼嚴重?
淮海戰役中,杜聿明為什麼解不了黃百韜之圍?原因其實在這
淮海戰役,杜聿明制定了主動進攻計劃,為何沒有實施?其實原因在這裡
國軍上將白崇禧為什麼拒絕指揮淮海戰役?原因其實很簡單
淮海戰役前,粟裕為什麼拒絕執行「南下方案」?原因其實是這
都說遼瀋戰役中,衛立煌是解放軍的大卧底?其實真實情況是這樣
南宋時期,明明有機會收復中原卻最終亡國,都因這一戰役的失敗
淮海戰役中,杜聿明為什麼解不了黃百韜之圍?原因其實是這個
淮海戰役前,蔣介石為什麼讓白崇禧統一指揮?原因其實是這個
薩爾滸戰役,明明兵力優勢,明朝是怎麼失敗的?
遼瀋戰役前,蔣介石為何一定要固守東北?原因其實在這裡
淮海戰役後期,杜聿明為什麼不坐飛機逃走?原因其實很簡單
淮海戰役前,粟裕為什麼拒絕執行「南下方案」?原因其實是這個
淮海戰役前,杜聿明為何說自己是以赴刑場的心情上戰場?原因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