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扼殺在搖籃里,需要多少步?
五一小長假時候,Bonnie的票圈全是扎堆結婚的新人。
在不斷吃狗糧的間歇里,殺出了一條來自已婚發小的特殊票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內容大概就是「相愛容易相處難,相處簡單教孩子難」之類的長篇大論。我總結了一下大概意思:不同輩分在教育觀念上,容易產生分歧。
如何教育,這是一個永遠都值得探討的話題。
應該是自然引導成長?還是干預式快人一步贏在起跑線上?這個中華上下五千年以來都解決不了的難題,我當然也不知道答案。
不過今天Bonnie要來安利的這部電影就與教育有關,而且這個要被教育的後代並不是普通孩子,而是一名7歲的天才——
《天才少女》
弗蘭克本是大學的哲學助理教授,因為瑪麗的媽媽黛安自殺,所以辭職帶著侄女瑪麗來到了佛羅里達的海邊生活,當起了修船工。
小蘿莉瑪麗是天生的數學天才,擁有超常人的數學頭腦。
7歲已經讀完高等代數開始研究微積分方程,能解各式各樣方程式,並且能夠看懂各種高等數學書籍。
她還養著一隻撿來的獨眼貓弗雷德。
影片一開始,瑪麗就被弗蘭克強迫上了校車去上學。
而缺乏社交的天才少女並沒有乖乖地待在這種普通而無聊的學校,剛開學就吼校長,接著就是路見不平打了12歲的同學。
這一打就打出了一堆事,鄰居羅柏塔所擔心的事情就發生了。
小女孩的天賦被眾人知曉,包括長期尋找外孫女的外婆——伊芙琳。
弗蘭克堅持瑪麗應該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
在她的童年裡應該有同齡的夥伴,應該有社交,應該有正常生活;而瑪麗能像普通孩子般生活同時也是她媽媽黛安的遺願。
而外婆伊芙琳看來,瑪麗的成長不能被耽誤,她獨有的數學天分應該像黛安一樣得到專業而系統的特殊教育培訓。
她的使命就是要解開她媽媽黛安未解開的「千禧年難題」,成為揚名萬世的數學家。
母子倆人因無法達成一致的教育觀,直接法庭見面爭奪瑪麗的撫養權。
弗蘭克因為缺少資金,只能找得到一名黑人律師來為自己爭取撫養權。
而伊芙琳不僅有錢找來了白人律師,還找到了瑪麗的親生父親上庭,瑪麗的父親更是在法庭上提出希望伊芙琳來撫養瑪麗的要求。
相較之下,弗蘭卡整體處於弱勢。不僅如此,弗蘭卡的內心同樣煎熬,雖然清楚不能違背黛安的遺願也不願瑪麗一生被束縛,但是卻害怕自己親手毀掉瑪麗的天賦和人生。
正當糾結時候,黑人律師提出了協議把瑪麗送往寄宿家庭的建議。
弗蘭卡該如何抉擇?伊芙琳又會使用什麼樣的手段來爭取瑪麗的教育權?這些Bonnie就不在這裡劇透了。
我只能說,看完電影你會有所感觸的,這種感觸並不是影片最後多讓人感動,而是來源於我們自己的生活。
作為治癒系溫情片,電影中刻意煽情內容並不多。
更多的是通過表面平淡的溫情,來講述平和表面的背後已經激化了的矛盾。
關於黛安自殺背後的原因、弗蘭卡來到小鎮的秘密以及伊芙琳的情感變化,都可以在電影闡述中得知答案。
電影通過明線和暗線,兩條主線來闡述不同輩分在教育觀念上的衝突。
明線是弗蘭卡與母親伊芙琳之間的衝突。
弗蘭卡從小與母親不合,對於瑪麗的教育觀念不合則是最表面最直接的衝突。兩代人不同的教育觀、價值觀在影片中尤為突出。
暗線則是黛安與母親的矛盾。
在伊芙琳眼中,黛安應該成為著名的數學家,應該解開那些沒人能證明的數學猜想。
因此黛安的一生她都插手管,包括生活與情感。
在法庭中,律師詢問伊芙琳,黛安是否參加過棒球活動?是否參加過校園舞會?是否初戀?是否喜歡游泳?
而母親的回答則是:黛安只喜歡數學,她對其他東西沒有興趣。
可母親口中只愛數學的黛安,在生下孩子以後卻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被束縛著的生命。
這不由得讓我們反思,現在的教育是否真的達成了能力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黛安的確在數學上有所成就,但是她卻對生活失望透頂。從瑪麗的生活狀態同樣可以看出,與舅舅、羅柏塔相處時候笑顏盡展。
而面對電腦研究數學題時,臉上看不到一絲活力,甚至會因此陷入魔障一般的牛角尖里。
可一個失敗的教育案例喚不醒伊芙琳對瑪麗培養的放棄。
相比較伊芙琳用孩子的幸福換取功名,舅舅的教育方式更加值得學習。
瑪麗知曉自己的爸爸從來不管自己,甚至不想看自己一眼時候,弗蘭克就帶著她去了產房,告訴瑪麗她的到來是讓人感到幸福的事。
這樣的教育方式稀缺,但卻是教育者真正應該學會的東西。
在中國甚至全世界,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按照最有利的路線來給自己的孩子規劃路線,一到假期便是各種語數英補習班、琴棋書畫興趣班。
於是就造成一種現象:不同的孩子,相同的成長經歷。
而孩子的真正的興趣愛好,未出生就已經被趕盡殺絕。
「為你好」式教育從來不缺,缺的只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並正確地把孩子放在一個應有的位置讓他成長。
影片可貴的地方就在於所提及的教育不止學習,還包括興趣、生活、舍取、對世界的感知以及人生的種種。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是由馬克·韋布所執導。
他曾經執導過愛情喜劇片《和莎莫的500天》和動作片《超凡蜘蛛俠》。
與其他具有商業性質電影不同,這部電影對感情進行了極為細緻的描繪。
電影主演由我們熟悉的「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擔綱。
對觀眾而言,「美國隊長」成了克里斯·埃文斯最經典形象。所以這次在溫情片中扮演角色定位差距較大的「舅舅弗蘭克」,對他而言不僅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新嘗試。
當然,滿臉鬍渣也擋不住他的帥氣和精湛的演技!
影片還有珍妮·斯蕾特、奧克塔維亞·斯賓瑟、琳賽·鄧肯等強大卡司陣容加持。
扮演小蘿莉瑪麗的是麥肯納·格瑞絲,年級雖小但飆起戲來一點不含糊,哭戲更是巴眨著眼睛眼淚就來了。
而且擼完電影以後除了感動深思,最讓Bonnie羨慕的就是小女孩那葵扇一樣的眼睫毛!
看到這裡你應該對這部電影有所了解了,如果感興趣想看。那很遺憾,Bonnie只能告訴你電影在4月份12號時候已經在北美上映,可國內並沒有上映。
但值得慶幸的是從5月2號開始,愛奇藝用戶可以通過登陸愛奇藝觀看這部具有教育性質的溫情電影,實現「北美院線准同步」。
除此之外,愛奇藝用戶也是全球首批通過互聯網平台觀看這部電影的觀眾。
雖然不能在電影院感受這份溫情,但小銀幕觀看同樣也是對電影的一種支持,同樣可以感受得到電影的治癒。
作為一部曾經被好萊塢列入劇本黑名單(未完成的劇本遺珠)的影片,這樣優秀的片子值得每一個家庭,甚至每一位年輕人去觀看。


TAG:Bonnie看劇 |
※多少學舞蹈的孩子被「扼殺」在搖籃里?
※這樣的爸爸最可怕,他會毀掉孩子的一生,你家有嗎?扼殺在搖籃中
※從搖籃到墳墓,我們最大的需要是愛!
※他們是癌細胞的「搖籃」,有人還捨不得丟,加熱繼續吃!
※想讓孩子身體健康,要把「積食」扼殺在搖籃里
※你最忽視的這一點,早已把你的婚姻扼殺在搖籃里!
※痔瘡疼起來要命?這幾個早期癥狀一定要注意,將其扼殺在搖籃!
※如何幫助孩子戒掉拖拉的壞習慣?其實,你可以將拖拉扼殺在搖籃
※人人怕癌,癌卻怕「它」!手頭再緊也要吃它,扼殺癌細胞在搖籃里
※很遺憾,那些被家長扼殺在藝術搖籃里的孩子
※為看足球杯老爸也是拼,居然把褲子改造成搖籃,摔下來你就涼了!
※記住:肝癌最喜歡找這4類人,提前多吃「它」,將病變扼殺在搖籃
※你是我的搖籃,我是你的歌
※把狗的攻擊行為,扼殺在搖籃里
※天蠍最擅長的就是把感情扼殺在搖籃里
※子宮是生命的搖籃,要遠離這5個傷害子宮的習慣
※你可能不知道,清朝在還是一個部落的時候,曾經差點被明朝滅亡扼殺在搖籃里
※大人也需要「搖籃」
※十月要涼在「搖籃」里的新番出爐,不僅作畫崩壞還存在多處穿幫!
※及時發現這個異常癥狀,他把肝癌扼殺在搖籃中,幸運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