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古文字書法欣賞:回鶻文書法、吐火羅文書法、于闐文書法
察合台文書法:察合台文是指從中世紀到20世紀20年代流行於中亞地區一種已經消亡的文字。一種阿拉伯字母系統的拼音文字。除通行於中國新疆和中亞外,莫卧兒帝國和埃及也曾使用過。
突厥文書法:突厥文(Turkic script),7~10世紀突厥、維吾爾、黠戛斯等族使用的拼音文字。
又稱鄂爾渾-葉尼塞文、突厥盧尼克文。通行於鄂爾渾河流域、葉尼塞河流域以及今中國新疆、甘肅境內的一些地方。
回鶻文書法:回鶻文,是公元8至15世紀高昌回鶻人轉用粟特文創製的一種文字,用以書寫回鶻語。
回鶻文為全音素文字,有18個輔音字母及5個母音字母。字母在詞頭、詞中、詞末會有不同寫法。
回鶻文由上至下拼寫成列,列與列由左至右排。成吉思汗興起後,曾以回鶻字母拼寫蒙古語,成為回鶻式蒙古文,而滿文則借自回鶻式蒙古文字母。
吐火羅文書法:吐火羅文(Tocharian language):原始印歐語中的一種獨立語言。
20世紀初在中國新疆發現了這種語言的殘卷。後經考釋,此語言有東西兩種方言,習稱吐火羅A(焉耆語)、吐火羅B(龜茲語)。
佉盧文書法:佉盧文字大約和印度的婆羅米文字的出現時間相近,但婆羅米文字在印度和東南亞的許多文字中派生,而佉盧文沒有什麼後繼文字,最後被婆羅米文字取代。
然而,佉盧文使用時正是佛教發展時期,有許多佛經是用佉盧文記載的,並通過絲綢之路向中亞和中國西部流傳。
粟特文書法:粟特文是一種拼音文字,有20多個字母,文字豎寫。
于闐文書法:我國古代于闐地區的稱為「塞人」的民族使用的一種拼音文字。又稱于闐塞文。
因19~20世紀之交於新疆和田(古稱于闐)發現寫有這種文字的文獻而得名。


TAG:茯苓甘草 |
※蔣夢麟書法欣賞:文人書法,端正文雅
※明代書法:文彭隸書《千字文》欣賞
※袁克文書法欣賞
※書法家馬文彥
※寫字、書法、書法藝術
※文徵明小楷書法並附譯文欣賞
※文道書法藝術欣賞
※陳獨秀的文人書法
※戊戌賀歲》 馬太書書法、詩、文印象
※中國漢字書法口訣圖文
※唐文治撰文、趙叔孺楷書手書《林母史夫人家傳》書法作品欣賞
※陳文希的書法溯源
※草書典故——文徵明書法
※書法+文字的意義
※著名書法家劉文華現場主講《書法文化的思考》
※曹寶麟書法欣賞《行書千字文》
※趙思敬楷書欣賞《千字文書法冊頁》
※張仕文 書法之美
※書法溫文而寬博,南宋碑刻楷書《劉夫人墓誌》書法欣賞
※趙佶小楷書法欣賞《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