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人和外國人用的App,差別到底有多大?這得從文化差異說起

中國人和外國人用的App,差別到底有多大?這得從文化差異說起


APP數量的井噴,讓人每天都想下載不同的APP進行體驗,然後整天沉迷於手機無法自拔,於是就患上了「手機依賴症」,不過今天主頁君可不是要說各位小夥伴們離不開手機,而是要聊聊中國人和外國人用的APP到底有什麼不同?國內外環境畢竟不一樣,APP的使用習慣也不一樣。那麼哪些APP成為了老外們的最愛呢?

文|夏冰瑩

From AppSo

微信號:appsolution


有沒有覺得,好像

國外的 app 看起來都比國內的更簡單、功能更少


因為在外國人眼裡,那不叫簡陋,叫

簡潔


而大洋彼岸的 Quora 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亞洲網站在西方人眼裡看起來都亂七八糟的?(http://t.cn/RXaHphQ)

人氣旺的本土網站和 app 都贏在接地氣上。


說白了就是使用習慣的區別,中國人喜歡信息量大、功能多的應用。

歐美人喜歡簡單樸素、專心把一件事做精、不會亂分心的應用。

(我說的是社會主流大眾,不是愛刷知乎、玩冷門app、聽獨立音樂的你。)


至於為什麼有這個區別,我的推測是這樣的:


中國(以及我們的遠東好基友日本和韓國)人口密度高、城市擁擠(或者說熱鬧),所以

人們平時接觸的東西都是信息密度極大的。

比如這樣的:




甚至是這樣的:



照片來自 Flickr 用戶 Alessandro Baffa


在這種環境里,我們被培養出了能

淡定地處理並篩選大量信息的能力

,並且也喜歡上了這種

高信息量帶來的便利


然而絕大多數的北美人民,生活環境都是這樣的↓





即便是為數不多的城市居民,拋去曼哈頓這種地方以外,頂多也就是這樣↓



照片來自 Flickr 用戶 Payton Chung



如果你讓一個在國內城市住慣了的人搬到美國來,他會說「這種雞不拉屎鳥不生蛋的地方怎麼能生活?不能沒事就下樓擼個串、唱個 K、買套煎餅果子,這樣的人生也太無趣了吧?中國比美國發達好多!」


然而如果你讓一個在美國市郊住慣了的人搬到國內,他會說「天哪,這麼密密麻麻擠擠鬧鬧亂七八糟的地方好可怕!我就想找個安靜的咖啡館喝杯咖啡碼碼字,怎麼那麼難?」


同理,當你用慣了這個的時候:





再讓你用這種性冷淡網站:





你會說「這什麼玩意,怎麼什麼功能都沒有?太落後了吧?」


而美國人則會說「不就是個搜索信息用的簡單的網站,告訴我需要知道的東西就好了,你弄那麼多我一點也不感興趣的網站導航、八卦新聞、遊戲廣告是要鬧哪樣?」


當然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但是把同樣的道理放到微信/WhatsApp、淘寶/Amazon 上你們就懂了。


如果你說 Google 和 hao123 不完全是同類產品,那我們就比較一下百度和 Google:




中國人喜歡熱鬧,也習慣了熱鬧,那是現代化、城市化的象徵,是北上廣深的驕傲。

所以大部分中國人看淘寶這種琳琅滿目的網站,不會覺得亂,只覺得熱鬧有趣,覺得什麼都有很方便。而給歐美人看眼淘寶,他們會覺得這是信息量超負荷,亂得看不下去。


許多

歐美的網站即便功能繁多,也不會把所有東西都擺出來放在那裡。

比如 Google,產品多了去了,也沒見它首頁密密麻麻地全都列出來,而是只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


如果你搜「紐約到舊金山的機票」,它會給你 Google Flights 的結果;如果你搜「開到西雅圖要多久」,它會給你 Google Maps 的結果;搜「你好用西班牙語怎麼說」,它會給你 Google Translate 的結果。


但是它不會「還不知道你想要什麼呢,就把所有你可能需要的功能都扔出來」。


題主提到的什麼分享、編輯推薦、新聞推薦什麼的,國外產品里也都是有的,只是

它們只在產品認為你有需要的時候才會出現,平時不會蹦出來



評論區很多人在說「國外的網站就是不好用啊交互差啊什麼都找不到啊」,那是因為國外網站為了視覺上的簡潔,會把用戶不怎麼常用的功能,藏到別的菜單里或者用不那麼醒目的處理。


而跟著這些網站一起走過來的歐美用戶,已經學會了這些處理方法,所以他們用起來不覺得不方便。這就是

文化背景差異帶來的使用習慣區別了



也不是說把所有東西都攤出來的設計不好。

除了中國人更能接受高信息密度以外,還要考慮到中國是互聯網用戶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每年都有幾千萬人第一次開始上網(數據來源 China Internet Users),他們還在慢慢學習網站/app 是怎麼用的、網上都有什麼。

如果不把所有功能都拿出來擺在他們面前,他們就不會知道網上原來還可以做這種事

。比起互聯網用戶群已經成熟的歐美,中國產品更需要照顧不那麼熟悉各種 UI 模式和產品的新手。




說完了視覺上的差別,說說功能上的差別。


在功能上歐美的產品會盡量簡化,他們信奉「Less is more」,不是完全必要的功能全部砍砍砍,免得產品沒有針對性。這點和國內的做法很不

一樣,國內是:這個功能也許會有點用,我們就加加加,總會有人用得到。


事實上中國網民基數大,的確是加什麼功能都會有人用、都有賺錢的機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每個網站都在平台化的趨勢。


在用戶數跟國內產品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國外,

支持一堆沒人用的功能在收益上是非常划不來的

,所以歐美很少有產品,能做成中國這種規模的平台。




這個詞特指

發展中國家的新科技普及度往往高於發達國家的現象

。比如手機支付,在信用卡(傳統技術)普及度極高的歐美,手機支付(新技術)要想改變已有的用戶習慣和商家的技術系統很困難,所以手機支付在歐美使用率一直很低。


但是在信用卡並不普及的中國,直接從現金支付轉變成手機支付獲得的價值非常高,所以手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才能普及到大街小巷。


提到這個概念我想說的是,

在歐美,很多已有的傳統服務很難被新科技取代



在國內,用淘寶/百度/美團之類的,在一個產品里你就可以交水電費、買電影票、預定餐館、買外賣等等。


在美國,交水電費得上各個管理公司那 90 年代風的網站,電影票在賣票網站上買還要加收 $3 手續費。預訂餐館和買外賣得給餐館打電話,想要把這些東西現代化+整合起來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在中國卻很輕易地做到了。


結果呢,就是中國的產品很容易平台化/一條龍化、功能也特別多,界面也就自然更複雜。




因為牆的存在,中國互聯網產品的發展基本是和歐美完全隔閡開的,再加上用戶群本身的文化差異,就呈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產品模式、運營手法和用戶習慣。


比如 QR 碼的普及、大量的第二方合作、對團購/優惠券的重視,都是非常中國特色的產物。久而久之產生的效果就是國內用戶習慣了國內產品的做法,國外用戶習慣了國外產品的做法,誰看誰都不順眼。中國產品很難進入國際市場,外國產品打入中國也是相當困難。


我承認我這個人比較「美分」,也崇尚極簡設計,所以為了避免上面措辭過激還是得說明白一點:


我從頭到尾就不是想說外國的設計多麼好、中國的設計多麼差。我想說的是,

中外文化有差異、用戶習慣不一樣



你眼裡的簡陋是我眼裡的簡潔,你眼裡的熱鬧是我眼裡的嘈雜,

這些形容詞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設計也是件主觀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好壞,

只要是適合對象用戶的,那就是合理的設計



所有不考慮用戶背景和習慣、一味追求「完美」的設計,都是耍流氓。

本文系授權發布,By 夏冰瑩,From AppSo,微信號:appsolution,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 CHINA 的精彩文章:

TAG:INSIGHT CHINA |

您可能感興趣

外國人與中國人的審美差別究竟有多大?
不僅有外國異人,還有外星人,《一人之下》的世界觀究竟有多大
為什麼說外國人比中國人素質低得多?
外國人的疑惑:中國人吃了那麼多,為何沒有變胖?聽外國人怎麼說
嫁給外國人看似很美,但是更多的是文化差異的尷尬
中東最小的國家,外國人比本地人多,而且還大多是印度人
外國人有多羨慕中國人,看了這六點你就知道,好多人看後沉默了
有趣的外國人
外國人少是有原因的
都說外國人少是有原因的,比如這一位……
外國人的心是有多大,才能用這種大鍋做魚缸!
這個每年吸引無數外國人,而中國人卻很少去的地方,真的很迷人
國產光刻機和外國的差距到底還有多大
中國現在實力有多強大?外國人感嘆看到這些就明白了
中國的這2種食物讓外國人傻傻的分不清楚,老外的這一句話讓中國人哭笑不得!
全國外國人最多的城市是這裡,你猜到了嗎?
一百多年前,外國人為了得到中國一稀有物種,害得此物種幾近滅絕
中國眾多景點,只有這6個是外國人眼中的世外桃源,你去過嗎?
外國人在中國吃飯時總會有很多「要求」,讓中國人感到很無奈!
中國人VS外國人的20個差異,太精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