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你最應該了解這8個心理學規律

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你最應該了解這8個心理學規律

1詹森效應

小考都挺好,大考就砸鍋

曾經有一名叫詹森的運動員,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一到賽場就會失利,自己和他人都很失望。由此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良好,因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類似現象,平時名列前茅的學生一到大考,就發揮失常,表現出緊張、慌亂,甚至記憶驟退,腦海里一片空白。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結果期望值過高,想要成功,又怕失敗,患得患失,壓力過大。結果造成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失衡,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各種癥狀就隨之而生。

啟示

要教會孩子注重過程,淡化結果。學會關注過程中的付出與收穫,而不僅僅是看結果如何。

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你最應該了解這8個心理學規律

2超限效應

給孩子留點「空白」

馬克·吐溫聽牧師演講時,最初感覺牧師講得好,打算捐款;10分鐘後,牧師還沒講完,他很不耐煩,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講完,他決定不捐了。在牧師最終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過於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這種由於刺激過多、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

幫助

孩子考試沒考好,有的父母只要一看到孩子看電視或者玩遊戲就會跟孩子提起沒考好的事情,讓孩子感覺「又來了」,使孩子從最初的內疚不安到後來的不耐煩最後反感討厭。父母對孩子的批評不要超過限度,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逆反的心理也會隨之降低。

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你最應該了解這8個心理學規律

3 德西效應

怎樣才能激發學習興趣

當一個人做一件事很開心時,提供獎勵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他的內在吸引力,這就是所謂的「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曾做過一次實驗,他隨機挑選一些學生解答智力難題。實驗的第一階段,所有學生都沒有獎勵;第二階段,獎勵組的學生完成一道難題就會得到1美元獎勵,無獎勵組的學生仍像原來那樣解題;第三階段,讓學生們自主學習,研究員通過觀察學生在業餘時間是否繼續做題,來判斷學生對解題的興趣。結果發現,被獎勵的學生對解題的興趣衰減地快,而未被獎勵的學生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解題。

啟示

不要隨便獎勵孩子,並不是所有的獎勵都會讓孩子更願意做一件事,獎勵也會澆滅他們對一件事的興趣。

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你最應該了解這8個心理學規律

4 登門坎效應

誰都喜歡「夠得著」的目標

「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這個人為了給他人留下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實驗者到兩個居民區勸人在房前豎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在第一個居民區直接提出這個要求,結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絕,接受的僅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個居民區,先請居民在一份贊成安全行駛的請願書上簽字,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幾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辦了。幾周後再向他們提出豎牌的要求,結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啟示

在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時,我們不要在最初就給孩子設立一個難以完成的大目標,而要根據孩子的能力制定他們「夠得著」的目標。比如,希望孩子養成快速寫作業的習慣,我們可以先讓孩子從自我分析開始;第二個階段在學校完成三項作業;第三個階段九點以前完成等等,根據自身情況制訂一個時間段(一周、半月或一個月)養成一個好習慣的目標。

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你最應該了解這8個心理學規律

5 齊加尼克效應

面對壓力怎麼辦

因壓力導致心理上的緊張狀態,被稱為「齊加尼克效應」

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曾作過一次實驗:他將受試者分為兩組,讓他們去完成20項工作。期間,齊加尼克對一組受試者進行干預,使他們無法完成任務,而讓另一組順利完成任務。結果發現:雖然所有受試者接受任務時都顯出緊張狀態,但順利完成任務者,緊張狀態隨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務者,緊張狀態持續存在,他們的思緒總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擾,心理上的緊張壓力難以消失。

啟示

孩子完不成作業或完不成學校的任務時,雖然表現得滿不在乎或者逃避,其實他們的內心很焦慮。在這種情況下,指責只會讓他們更有壓力,更加逃避。和孩子一起,幫助他們完成任務,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

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你最應該了解這8個心理學規律

6 霍桑效應

被關注的力量

「霍桑效應」是指當人們意識到自己被關注或觀察時,會刻意改變自己某些言語和行為的效應。

1924年11月,哈佛大學的心理專家在霍桑工廠做了一項研究,他們選定了六名女工作為觀察對象,試圖通過改善照明、工資、休息時間、午餐等因素,找到提高員工效率的方法。歷時九年的實驗和研究,學者們終於發現在霍桑試驗中,當這六名女工被抽出來成為一組的時候,她們就意識到自己是這些專家一直關心的對象,這種受注意的感覺使得她們加倍努力工作,以證明自己是優秀的,是值得被關注的。

啟示

給予孩子一些權力,比如:學習任務的規劃、分擔家務、零花錢的管理等等,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自我能力的認可,這份關注能夠激發孩子們前進的動力,證明自己是值得被關注的。

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你最應該了解這8個心理學規律

7 暈輪效應

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感受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當我們對一個人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就會依據這些印象來推論他其他方面的特徵。

美國心理學家凱利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班級做了一個試驗。上課前,實驗者向學生宣布,臨時請一位研究生來代課。向一個班的學生介紹他時,實驗者用熱情、勤奮、務實、果斷等詞,向另一個班的學生介紹他時除了將「熱情」換成了「冷漠」之外,其餘各項都相同。下課之後,前一班的學生與研究生一見如故,親密攀談;另一個班的學生對他卻敬而遠之,冷談迴避。一詞之別,竟會影響到整體的印象。學生會戴著這種有色鏡去觀察代課者,而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暈輪。

啟示

孩子對於老師和同學的態度會影響到他們在學校的積極性,所以與孩子交流時,不要過早地對他的老師和同學做出評價,要鼓勵孩子儘可能多地與他們交流,更加全面地看身邊的人,不要因為某句話或某個舉動就認為這個人一定是什麼樣的。

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你最應該了解這8個心理學規律

8 禁果效應

抽刀斷水水更流

禁果效應也叫做「亞當與夏娃效應」,越是禁止的東西,越想得到。這與人們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關,這種由於單方面的禁止和掩飾而造成的逆反現象就是「禁果效應」

啟示

很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早熟或因為早戀而影響學習,於是就控制孩子上網或與異性的接觸。但這樣的阻止反而讓孩子更加好奇網上的內容和外面的世界,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可能還會騙父母,父母就會失去正面引導孩子的機會。孩子遲早會走入外面的世界,與其不讓孩子接觸,不如與他們分享利弊,教會他們自我保護、自己判斷的能力。

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你最應該了解這8個心理學規律

文/小雪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青少年心理諮詢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積極家庭教育 |

您可能感興趣

學會了解孩子每個年齡段的心理
心理學:為什麼越制止孩子哭,孩子反而哭得更猛?
學習心理學?這3所師範大學,值得心理學愛好者參考!
心理學:純潔的異性朋友間最好不要做這三件事 否則意義就變了!
心理學:對付渣男,女人最需要學會這三種反擊方法
心理學:哪個孩子最危險?測你最容易被誰算計!
逃課原來比學習有意思多了——孩子產生「厭學心理」的4個原因你知道嗎?
心理學:如何變得更聰明,你必須懂得這三大心理學效應
父母在孩子面前這樣做真的好嗎?心理學解釋:只要適當好處很多
要想生活變得更加美好?7個不得不看的心理學原則
心理學:這三種女人更容易命苦,希望你不是
心理學:學會這3種方法,你將再也不會受到欺騙
心理學:同學聚會,哪種人最招你反感!
娃哭了,該不該去抱?學院派心理學家的「任性」選擇
經典心理學,比你還了解自己的哲理
3本心理學好書,帶你開啟積極人生
心理學:為什麼得到就不愛了?學會這個技巧,鑒別身邊的「渣男」
心理學:4張兒童床,你最想要哪一個?測你性格中的致命弱點
心理學:撐不下去的時候,請學會做這三件事,你比想像中更強大
學會這三個心理學小技巧,能讓你巧妙拒絕他人,還不會傷害到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