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今日亮點:秦伯未臨證經驗集萃:中藥配伍

今日亮點:秦伯未臨證經驗集萃:中藥配伍

編者按:這篇文章可以快快地讀,也可以慢慢地讀。快快地讀是因為內容熟悉、不陌生;慢慢地讀是因為它可以進入心裡,變化出一些新的東西來。秦伯未先生是民國時上海中醫專門學校的老師,我們讀了這篇文章,也算是大師的學生了。

中藥配伍

中藥處方的配伍,中醫講君、臣、佐、使,我們這裡從略,本節主要講臨床中藥常用的葯對與葯組。

第一類:用兩種相對的性質和不同氣味、不同功能的藥物結合,如氣與血,寒與熱,補與瀉,散與收,升與降,辛與苦等,在相反相成中,改變其本來的功效或取其另一種新的效果。這類配伍最有意義。

例如:

桂枝—白芍 (氣—血)桂枝湯,調和營衛。

人蔘—丹參 (氣—血)二參丹,養心和血。

金鈴子—延胡索(氣—血)金鈴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氣—血)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梔—牡丹皮(氣—血)加味逍遙散,清肝熱。

黃連—肉桂(寒—熱)交泰丸,治心腎不交。

黃連—吳茱萸(寒—熱)左金丸,平肝制吞酸。

黃連—乾薑(寒—熱)瀉心湯,除胸中邪結。

柿蒂—丁香(寒—熱)丁香柿蒂湯,止呃逆。

石膏—細辛(寒—熱)二辛散,消牙齦腫痛。

黃連—木香(寒—溫)香連丸,止赤白痢。

黃芩—厚朴(寒—燥)芩朴散,化脾胃濕熱。

黃柏—蒼朮(寒—燥)二妙丸,治下焦濕熱。

白朮—枳實(補——消)枳術丸,健脾消痞。

黃芪——防風(補——散)玉屏風散,治體虛感冒。

白芍——柴胡(補——散)四逆散,和肝瀉熱。

紅棗——生薑(補——散)桂枝湯,和氣血。

鱉甲——青蒿(補——清)青蒿鱉甲湯,退骨蒸勞熱。

黑芝麻——桑葉(補——清)桑麻丸,治肝陽頭暈。

枸杞子——菊花(補——清)杞菊地黃丸,明目。

乾薑——五味子(散——收)苓甘五味姜辛湯,化痰飲。

白礬——鬱金(斂——散)白金丸,治癲癇。

柴胡——前胡(升——降)敗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蘇子(升——降)杏蘇散,調胸膈氣滯。

半夏——黃連(辛——苦)瀉心湯,止嘔。

皂角——白礬(辛——酸)稀涎散,涌吐風痰。

烏梅——生地黃(酸——甘)連梅湯,化陰生律。

烏梅——黃連(酸——苦)連梅湯,瀉煩熱。

當歸——白芍(動——靜)四物湯,養血和血。

第二類:用兩種藥物相輔而行,互相發揮其特長,從而增強其作用,如化濕結合理氣,發汗結合通陽,包括上下、表裡結合,以及相須、相使等在內。這類在臨床上最為多用。例如:

蒼朮——厚朴 平胃散,燥濕行氣。

淡豆豉——蔥白 蔥豉湯,散寒通陽。

半夏——陳皮 二陳湯,化痰順氣。

杏仁——貝母 桑杏湯,順氣化痰。

知母——貝母 二母散,清熱化痰。

枳實——竹茹 溫膽湯,和胃止嘔。

木香——檳榔 木香檳榔丸,行氣導滯。

人蔘——蛤蚧 人蔘蛤蚧散,補腎納氣。

黃芪——防己 黃芪防己湯,行皮水。

人蔘——附子 參附湯,溫補元氣。

黃芪——附子 芪附湯,溫固衛氣。

白朮——附子 術附湯,溫補中氣。

附子——茯苓 (相使)溫腎利水。

黃柏——知母 (相須)清下焦濕熱。

第三類:取性質和功效類似的兩種藥物的同用,目的在於加強藥效,或使內臟之間得到兼顧。例如:

党參——黃芪 補氣。

附子——肉桂 溫腎回陽。

山藥——扁豆 補脾止瀉。

沙參——麥冬 潤肺生津。

柏子仁——酸棗仁 養心安神。

杜仲——續斷 補腎強腰。

麻仁——瓜蔞仁 潤腸通便。

龍骨——牡蠣 固脫。

金櫻子——芡實 固精。

赤石脂——禹餘糧 澀腸。

谷芽——麥芽 助消化。

桑枝——絲瓜絡 活絡。

牡蠣——石決明 潛陽。

升麻——柴胡 升提氣分。

旋覆花——代赭石 降氣。

橘核——荔枝核 消疝氣。

甘松——山柰 止胃氣痛。

海藻——昆布 消痰核。

荊三棱——蓬莪術 消癥瘕痞塊。

白茯苓——赤苓 利水。

甘遂——芫花 逐水。

常山——草果 截瘧。

當歸——川芎 活血祛瘀。

桃仁——紅花 破瘀。

蒲黃——五靈脂 祛瘀。

乳香——沒藥 理氣散瘀止痛。

藿香——佩蘭 清暑。

金銀花——連翹 清熱解毒。

黃連——黃芩 瀉火。

桑葉——菊花 清風熱。

羌活——獨活 治風濕疼痛。

川芎——草烏 治寒濕疼痛。

青皮——陳皮 疏肝胃氣。

蘇梗——藿梗 理脾胃氣。

天冬——麥冬 滋養肺腎。

蘆根——茅根 清肺胃熱。

砂仁——蔻仁 健脾胃。

神曲——山楂 消谷肉食積。

關於藥物配伍應用的例子很多,不能悉舉。

如外感咳嗽常用苦杏仁、象貝母,但肺陰不足,兼見內熱,或外邪不解,咳痰不爽的,可與甜杏仁、川貝母合用,處方慣寫甜苦杏仁、川象貝。

還有三種葯配伍,如杏仁、薏苡仁、蔻仁同用,宣化三焦之濕,以及個別地區用神曲、山楂、麥芽消食,處方慣寫焦三仙之類,沒有提及。

總之,藥物配伍有其重要意義,如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隨意湊合,將會造成雜亂和疊床架屋的現象。

精彩看點: 琅琊榜里的梅長蘇所中「火寒之毒」是個啥?

火毒

「上火」為民間俗語,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即會上火。也有一種說法是「上火」是因為體內不斷堆積起來的有害產物,可以是外源的,也可能是 內源的,所以泄出去就會好很多。其中,外源毒素包括:不良添加劑、環境激素污染的食物、空氣污染、致病菌等。內源毒素是代謝產生的毒素。代謝越旺盛,內熱 重,尿深赤,尿內代謝後的廢物就多。大便越黏滯、黑臭,排出的毒就越多。這些毒素就是我們熟悉的「火毒」,「火毒」總有積累,停滯於體內。體內積毒的過程 就是衰老,毒越多,衰老越快。

寒毒

中醫認為,「動則生熱,靜則生寒」。身體有寒實際上是氣機偏於靜止,活力不足的表現。體寒的人往往比較怕冷,手足冰涼。寒氣的來源有很多,總體可以分 為內寒和外寒。內寒是因體弱造成有氣無力,一般伴有虛證表現,如氣短乏力,面色白等;外寒是由於外界寒氣侵犯到人體,使體內氣力受阻,運行緩慢,這種情況 一般會有兩種發展趨勢:體質虛弱者會向「寒毒」的方向發展下去,而體質壯實者,正氣會和外寒爭鬥,爭鬥過程中伴隨氣的運行加速,會表現出熱象來,這就是中 醫常說的寒邪「郁而化熱」。

那麼看到了這裡有沒有什麼解毒的好方法呢?別著急,跟醫姐一起解決毒素不用愁~

「火毒」解法之按摩大法

1、按摩合谷穴

按壓合谷穴,能夠使大腸經脈處組織和器官的疾患減輕或消除,實現排出體內堆積毒素的目的。

【具體位置】:位於手背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骨頭延長線交點的位置。

【按壓方法】:指壓時朝小指方向用力,用雙手拇指交替按壓兩手的穴位20次。

2、按摩曲池穴

曲池穴與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密切關聯,經常按壓曲池穴,可以幫你在日常繁重的工作閑暇排毒減壓。

【具體位置】:位於手肘內側彎曲的位置,將手肘內彎時用拇指按壓此處凹陷處,能感覺到微微的疼痛。

【按壓方法】:用拇指略微用力按壓,以略感疼痛為基準,按住5 秒後鬆開,雙手交替互按3-5分鐘。

3、按摩天樞穴

天樞穴與胃腸道聯繫緊密,對調節腸腑有明顯的雙向性療效,既能止瀉,又能通便。

【具體位置】:在肚臍兩邊左右各三指寬處。

【按摩方法】: 睡前用雙手食指指端同時迴環揉動天樞穴50-100次,逆時針和順時針方向各重複一次。

最後請您點擊下方說一說評論,如果你喜歡文章請回1,不喜歡請回2,小編也好改正,謝謝您的參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金針王樂亭:臨證50餘年總結的中風經驗
名醫臨證經驗陳寶貴(10)陳寶貴治泌尿結石經驗
《人民日報》頭版聚焦「晉江經驗」
謝宗睿:日本「申遺」的經驗和啟示
講點我的護膚經驗(今天沒廣告)
張禮立:中國可借鑒日韓經驗實現晶元突破
泰迦奧特曼最新皮套情報:黃金泰迦霸氣登場,雷德王再回歸送經驗
石恩駿柴胡溫膽湯臨證經驗
魏柳青:日本幼兒教育的經驗分享
李祥林:從美國經驗看中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
八路軍借鑒宋朝人經驗,在地雷中加入三種中藥,日軍紛紛斃命
曹鳴皋臨床經驗介紹
【經驗分享】黃芪粥
「蓮霧大王」黃益豐:用台灣經驗,實現紮根海南的夢!
名醫臨證經驗陳寶貴(11) 益氣和營治汗證
【臨床病案】陸飈教授:「扎跳」臨床經驗分享
七日經驗美學再現
今日探討 | 服裝設計經驗總結
東北多肉大神的養護經驗,今天說說組培苗
複試經驗:初試362,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針灸學,專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