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任校長,嚴復對北大做了哪三件影響深遠的事
5月4日,既是五四運動紀念日,也是第一任北京大學校長嚴復就職之日。
為紀念近代傑出思想家、翻譯家、北大校史上的第一任校長嚴復先生,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聯合嚴復翰墨館共同舉行「嚴復與北大」專題展覽。展覽於2017年5月3日—15日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東門展廳舉辦。
嚴復,字又陵,福州人,是中國近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譯家。嚴復是開眼看世界、引進西學第一人,他創立了近代譯學理論,倡導全民素質教育,翻譯講授西方邏輯學,倡導著作權和版權保護。嚴復先生的《天演論》、《國富論》等八大譯著和評論,在思想界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嚴復與北大展覽。本文部分圖片由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攝
本次展覽以「必有海權,乃安國勢——海軍先驅」、「兼收並蓄,廣納眾流,以成其大——首掌北大」、「說實話,求真理——筆醒山河」為三大主題,輔以「嚴氏一門,傳奇家史」的嚴復家族介紹,以真跡、圖片、影印材料等從嚴復一生行跡中截取片段。
展覽現場
此次參與展陳的展品主要有三大類:老照片和書札的影印資料,如掛在展廳四面牆壁的不同時期的嚴復的照片和《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說帖》和《分科大學改良辦法說帖》,其中,《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說帖》是據北京大學校志稿翻拍,不同時期的老照片也幾乎都是從老資料中翻拍放大。
部分影像資料展品
陳列於展廳中間展櫃的資料大致有三種:嚴復致李經方信札、臨蘇軾書法;《天演論》、《原富》等嚴復八大譯著的早期版本;還有其他人研究嚴復的著作。
展品,嚴復的墨跡及其早期譯著
關於此次展覽的緣起,策展方、嚴復翰墨館的鄭志宇介紹道:「這個展覽從去年開始籌劃。北大的黨委書記到我們館來參觀,他看完之後很震撼。明年北大120周年校慶,要陸續地把北大過去的校長做一個回顧,我們收藏的資料正好能填補他們的一些空缺,所以他希望我們來做一個展覽。」
關於這次展覽的價值,鄭志宇認為「嚴復很有名,但是大家似乎都不是特別了解他,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展覽——比如他的一些著名文章和八大譯著,傳播嚴復的思想。嚴復先生的精神及著作是一根意義極其深遠的紐帶:是中西方文明的紐帶,是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的紐帶。另外值得一提的,也是北大人與八閩大地的重要紐帶。這次展覽主要面向北大師生,展現嚴復的教學生涯和他對北大的貢獻,我們也會跟北大有更深的比如學術方面的研究合作。」
嚴復的後人嚴孝潛也出席了展覽發布會,他退休之後一直在收集嚴復的日記、信件、手稿等等,已出版《嚴復的一生》一書。他向澎湃新聞透露了嚴復後人的情況:「嚴復和北大淵源很深,他的後人也有很多在北大求學、任教。台灣的李敖說嚴復的家庭代表了中國的歷史傳統,我覺得很對。嚴複本身是愛國主義者,他的後代,比如大兒子、三兒子,解放之後做了市長,由愛國人士變成了民主人士,嚴復的孫子有的做了地下工作者,解放以後到台灣去了,後來壯烈犧牲。嚴復和他的家,就代表著中國近代以來時代精神的變化。」對於這次展覽,嚴孝潛認為非常有價值,「現在如果不專門去學,就無法了解嚴復對中國文化的重大意義,這個展覽向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渠道。不過如果真的對嚴復很感興趣,最好還是去福建、天津看,畢竟他在那些地方度過了人生最長的時光。」
此次展覽由為強調嚴復與北大的關係,所以嚴復為北大寫的兩個說帖均全文翻拍下來懸掛於展廳正中牆壁。
「曾以一己之力救北大於危亡之中」
作為戊戌變法新政之一,京師大學堂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
圖為1903年京師大學堂仕學、師範師生合影
1912年5月4日,原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嚴復正式就任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任命書上由大總統袁世凱蓋印,內閣總理唐紹儀和教育總長蔡元培署名。早在京師大學堂創建之初,嚴復就被視為總教習最佳人選。但直到14年後,58歲的嚴復才出掌中國最高學府。從5月當校長,到10月辭職,嚴復在首任北大校長崗位上僅五個月,但是他對於北大則意義非常。
採訪中,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說:「嚴復至關重要。他做了三件對北大有深遠影響的事:一是主持了北大改革,歸併了科目;規定在校教員須專職教學,不得在政府內兼職;開設外語和西學課程。二是辦學方針上他提出『兼收並蓄,廣納眾流』,開啟蔡元培辦學思想之先河。三是頂住了教育部停辦北大的壓力,保住北大存在。」
其中,「保住北大的存在」尤為曲折。
1912年6月2日,財政部通令京內外各衙門,「凡薪水在60元以下者,照舊支給,其在60元以上者,一律暫支60元。」這條命令在北大引起一片混亂。
嚴復憂慮之極,他認為「學校性質與官署迥殊,強令從同,立形窒礙」。為此他撰寫《上大總統和教育部書》說帖寫道:「為今之計,除校長一人准月支六十元,以示服從命令外,其餘職教各員,在事一日,應准額全支,以示體恤,而昭公允。」建議被採納,北大教職員工薪水全額發放。
教育部高官顯然對嚴復不滿。1912年6月底,教育部出現解散北京大學的傳言;7月7日,教育部突然下達停辦北京大學的命令。教育部稱:該校學生班次雖有增加,但毫無成績可言,國體變更之後,社會各界對該校均表示不滿,遂決定停辦。
嚴復大為憤慨,向袁世凱和教育部提交了一份《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說帖》及《分科大學改良辦法說帖》。不可停辦帖指出「全國之大,必有好古敏求之士,從而為之者,即使嚮往無人,亦宜留此一線不絕之傳。」
據理力爭之下,7月10日,教育部取消停辦動議。7月29日,英國教育會議宣布承認北京大學及其附設譯學館均為大學,倫敦大學也宣布承認北京大學。國際社會間接地肯定了嚴復的辦學成績。
8月,嚴復在春季向華俄道勝銀行所借為期半年的7萬兩借款即將到期,而國庫空虛,學款仍無著落,遂四處奔走,向英國滙豐、法國匯理、華俄道勝等銀行商借學款,均遭拒絕。
8月26日,為儘快籌措辦學經費,以便秋季開學之需,嚴復又向比利時在華開設的華比銀行商借20萬兩貸款,除償還道勝銀行將到期的7萬兩借款外,其餘的留作秋季開學經費。
9月中旬,嚴復又被袁世凱聘為總統府顧問。在嚴復為北大存亡奔走過程中,他與教育部矛盾越來越多:教育部官員對財政部減薪令後,本部員工薪水只能月暫支60元,北大教師卻還能全額支付,嫉妒不已;現在嚴復被聘為總統府顧問,他們便以此違反了教育部「關於北京大學職員不得在校外兼職」的命令,擬更換嚴復校長職務。
嚴復在9月下旬寫信給外甥女何紉蘭,談及此事原委:「大學校事雖麻煩,然舅近者日必到校,實是漸已就緒,可望實力進行。不幸教育部多東學黨人,與我本相反對;部薪析半,而大學堂全支,已是氣憤不過。近又見舅得總統府之顧問官,以為月入必豐,於是更加媢嫉,百般設法動搖,欲令部中將大學校長更易。」
與教育部有隙,加上《國風日報》和《北京新報》造了許多謠,現在又風聞教育部要換校長,作為自尊心極強的學者,嚴復絕不肯受辱,遂在10月7日提出辭職。
多數學生得知嚴復辭職,欲加挽留,幾成風潮。教育部發通令將更換校長的原因歸結為「因嚴校長新授總統府顧問之職,責任繁重,若再以校事相屬,恐有顧彼失此之虞」。且稱讚嚴復「學問資望,世所欽佩」。有學者分析,教育部對嚴復幾次反覆刁難,實質上是以教育總長范源濂為代表的留日派,對嚴復的排擠。不過考證史實,1912年7月7日,教育部發出「結束北京大學校辦法」時,教育部長乃是蔡元培。三天後,該辦法被停止。又四天,蔡元培本人辭職。由蔡友人、副手范源濂於7月26日繼任。蔡回憶錄曾述:「民國元年我在教育部時,請范君靜生(范源濂)相助,我偏於理想,而范君注重實際,以他所長,補我之短。」
現在看來,第一任北大校長嚴復其實是被捲入了民初政治鬥爭的漩渦中:早在辛亥之前,他就曾是革命黨的重點攻擊對象;武昌起義後,他又曾被選為袁世凱的談判代表,在作為南方革命黨人代表的教育部長蔡元培及其友人范源濂看來,嚴復並不是自己人。
1919年7月,此事多年後,嚴復在信中私下評價蔡元培:「蔡孑民人格甚高,然於世事,往往如庄生所云:『知其過,而不知其所以過。』偏喜新理,而不識其時之未至,則人雖良士,亦與汪精衛、李石曾、王儒堂(正廷)、章枚叔諸公同歸於神經病一流而已,於世事不但無補,且有害也。」
1912年5月任北大首任校長,10月辭職。五個月里,嚴復任期雖不長,但為北大之存續,功不可沒。5月4日,既是五四運動紀念日,也是第一任北大校長嚴復就職之日。(文/高丹)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TAG:澎湃新聞 |
※北大首任校長是誰?
※北大首任校長是誰?官方從來沒提過!
※北大首任校長是誰?為什麼官方從來沒提過?
※民國首任總理,職位越做越小,後來自貶成縣長,影響力卻越來越大
※尹先炳手跡,第十六軍首任軍長,因生活作風問題,由中將改授大校
※慈禧逃難山西他做了一件事 由票號「跑街」成為中國首任銀行行長
※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開國中將,擁有四個將軍兒子,國防大學首任校長,女婿也是少將
※我國陸海空三軍的首任司令員,都帶著這一相同的特殊身份
※這位安徽老鄉,任國家這一新機構首任局長
※北大VS清華,首任校長哪家強?
※新四軍首任軍長,死於空難,非常不幸
※沉默的首任國安部長凌云:永遠像沒事人一樣
※建國後,解放軍四總部首任首長都是誰
※他本有機會成為首任北大校長,可戊戌變法時,他竟然拒絕了!
※史上統一王朝的首任太子,為何下場凄慘,魔咒既然戴了兩千多年!
※我國「四大市」首任市長都是誰?誰成就最大?誰最長壽?
※天地會中人為啥要說三八二十一?這跟他們的首任會主「劉備」有關
※拿破崙首任皇后的罕見畫像:法國大革命時,她因太美而免於被賜死
※黃麻起義的副總指揮,紅七軍首任軍長,如不犧牲至少能評開國大將
※開國中將任首任軍長的這支部隊,誕生最年輕上將,什麼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