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沒有佛法的人生將會虛度。

對此,我深信不疑。


在娑婆世界的每個日子裡,


阿彌托佛伴我同行。


虛雲老和尚

1955年農曆六月三日


於雲居山方便開示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01

古人說:「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人到年老時,百般痛苦,耳不聰,眼不明,四肢無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這種苦楚,年輕人是不曉得的。我年輕時和你們一樣,看見老來呆,總不願意,說話他聽不到,眼淚水和鼻涕,看見就噁心,怕和老人一塊住。現在我老了,才知道老的苦。人老了就一天不如一天,我從雲門鬧事後,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久已是一朝卧疾在床,眾苦縈纏逼迫,朝夕思忖,前路茫茫,道業未成,生死不了,一口氣不來,又要投生。


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少年不修,晚年就會如此。你我現在都是堂堂僧相,容貌可觀,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就不要把這善根種子打失了。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02


洞山問僧:「世間什麼物最苦?」


僧云:「地獄最苦!」


山云:「不然!向此衣線下不明大事始是苦!」

能明大事,即無地獄因,故地獄未為苦,而不了自心最為苦也。想明大事,就要努力精進,不要悠悠忽忽,兀兀度時。白天應緣,遇事要作得主;白日能作主,夢中才作得主。夢中作得主,以至病中作得主,則臨命終時才做得主。


這幾樣作得主,是由平常能強作主宰而來的;能強作主宰,就易悟道了生死。不悟道,生死不能了;悟道不難,總要生死心切。具長遠堅固向道之心,至死不退,今生能不退,雖未悟,來生再努力,何有不悟之理!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03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位位都是經過久遠劫來,長期修習才成功的。我們生死心不切,不髮長遠心,病來知念生死,病好道念就退了。


所以《楞嚴經》說:「凡夫修行,如隔日瘧!」病時有道,病退無道;無明起時如瘧,退則好人。故要努力精進,生懺悔心,堅固心,不要今日三明日四。修行要一門深入,以一門為正,諸門為助,各修一門,彼此不互謗。謗法、輕法、慢法都不對。欲想佛法興,除非僧贊僧;互謗,是佛法的衰相。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04


佛子專心向道,痛念生死,衣不足,食不足,睡不足。


昔裴休丞相,送子出家。子是翰林,拜溈山祐祖,名法海。訓以《警策箴》云:「衣食難,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細膩;清齋薄粥但尋常,粗布麻衣隨分際;別人睡時你休睡,三更宿盡五更初,好向釋迦金殿內!


溈山老人要他每天挑水供養大眾。有一天,他挑水挑得太累了,心裡說:「和尚吃水翰林挑,縱然吃了也難消!」回來時,溈山老人問他:「你今天說了什麼話?」法海答曰:「沒有說什麼!」後來溈山老人揭穿他心裡的話。並說:「老僧一打坐,能消萬擔糧!」所以出家人不管你出身怎樣富貴,到了佛門,就要放下一切,專心向道,才算是本色禪和!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點擊播放 GIF/193K



南無阿彌陀佛


禪宗祖庭黃龍禪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龍禪寺 的精彩文章:

TAG:黃龍禪寺 |

您可能感興趣

行孝要趁早,莫待父母老
《鏡花緣》里的10句經典名言,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莫待痛時方悔恨,痛風注意事項了解一下?
這首勵志詩,提醒世人: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青樓女子杜秋娘: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蘇軾《減字木蘭花》,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回首莫待驀然
杜秋娘: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總有一首詩令人生豁然開朗,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昨日歌》《今日歌》《明日歌》-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