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牡丹湯(原創)
大黃牡丹湯
《金匱要略》
圖文無關
【藥物組成】:大黃(四兩) 牡丹(一兩) 桃仁(五十個)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服用方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功用主治】:瀉熱破瘀,散結消腫
【今用處方】:大黃10g、丹皮10g、桃仁20g、冬瓜仁30g、芒硝10g。
【經典方證】:
1.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4)
【方證要點】:
本證為熱毒內蘊,營血淤結與腸中,經脈不通所致。以少腹硬塊(右下),疼痛拒按,發熱惡寒為特點,全身癥狀可見口渴,汗出,面赤,便干,舌紅苔黃,脈弦數或遲緊。無論有膿無膿均可用本方。
【適用病症】:
1.痤瘡:聚合性痤瘡、囊腫性痤瘡和丘疹膿皰型痤瘡患者體質壯實,口渴,汗出,面赤,便干,或有腹痛拒按,舌紅苔黃,脈弦數或遲緊。可投本方治療。
2.銀屑病:患者體質壯實,口渴,汗出,面赤,便干,或有腹痛拒按,舌紅苔黃,脈弦數或遲緊。可投本方治療酌加菝葜、薏苡仁、紫草、槐花、白鮮皮等中藥治療。
3.濕疹:患者體質壯實,口渴,汗出,面赤,便干,或有腹痛拒按,舌紅苔黃,脈弦數或遲緊。可投本方酌加土茯苓、白鮮皮、地骨皮、地膚子等中藥治療。
4.蕁麻疹:患者體質壯實,口渴,汗出,面赤,便干,或有腹痛拒按,舌紅苔黃,脈弦數或遲緊。可投本方酌加荊芥、防風、蟬蛻、路路通等中藥治療。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慎用。


TAG:歐柏生 |
※李小龍:《牡丹亭》
※洛陽牡丹、西嶽華山、嵩山少林、秦陵兵俑、龍門石窟……四天五晚,跟著金報游「四大文明古都」
※清 趙之謙-牡丹圖
※富貴花王——牡丹
※宋徽宗趙佶楷書欣賞《牡丹詩帖》
※絲路詩書畫人物-中國西部牡丹之王——王祖銘水墨作品欣賞
※雍容華貴的花中之王——牡丹
※陳半丁牡丹
※薛濤《牡丹》朗誦:衛東
※李曉明工筆牡丹國畫條屏構圖技法《黃雀雙清》(四)
※劉少白畫 牡丹
※集字書法劉禹錫《賞牡丹》
※鄧改山:黑牡丹
※觀賞牡丹「四大名品」之「豆綠牡丹」
※賦彩妍麗——張大千牡丹作品欣賞
※大黃牡丹湯(瀉熱破瘀,散結消腫)
※富貴圖│林鵬工筆牡丹賞析
※姜先進:榆葉梅、詠牡丹&領航人
※花開富貴——芹葉牡丹
※歷史上的牡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