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給孩子越多就越好,你是否明白這個道理?
物質豐富的年代,我們能提供給孩子的選擇越來越多:數不過來的玩具、穿不完的衣服、吃不完的美食……然而孩子的快樂幸福,會因為選擇更多而更快樂嗎?
01選擇越多,孩子可能越不快樂
公園裡,一個小男孩正在盪鞦韆,看對面玩蹺蹺板的小朋友走開了,小男孩趕緊走下鞦韆,沖向蹺蹺板。這時另一個小女孩過來玩鞦韆了,小男孩看到後趕緊從蹺蹺板上下來,沖向鞦韆,不讓小女孩玩。
小女孩不依,小男孩推了她一把,小男孩子的媽媽生氣極了:「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有你這樣貪心的嗎?」其實小男孩不是貪心,而當選擇比較多的時候,孩子就難以從這些選擇中得到100%的快樂。
比如,盪鞦韆的時候,孩子可能在想「等下我要去玩滑梯」。玩滑梯的時候看到蹺蹺板了,又打起了蹺蹺板的主意。最後,看到有人來玩鞦韆了,孩子突然又想起了鞦韆的好:「我不玩蹺蹺板了,我要盪鞦韆!」
眾多的選擇,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以至於他的快樂也被打了折扣,幸福感反而被降低了。
02選擇越多,孩子的專註力可能越低
選擇更多,還會帶來一個壞處,那就是孩子的專註力會更低。
我們常常以為,給孩子提供越多的物質,孩子就會越幸福,實際往往相反!太多選擇,反而會讓孩子在選擇前面亂了方寸,不知道自己最喜歡什麼,得到之後也更不懂得珍惜。
03避免過度選擇,家長該怎麼做?
玩具不多不少,剛剛好。
過多的玩具,不僅容易讓孩子分心,而且對孩子的智力發育也不利。玩具不多不少,孩子在可選擇的範圍內,專註於自己喜歡的玩具,反覆研究、琢磨、思考,創造出多種新的玩法,這時玩具的價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有的媽媽可能要糾結了,到底給孩子留哪幾樣玩具好呢?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這幾類玩具堪稱經典,對孩子的成長最有意義:
1、拼裝類玩具:樣式簡單、玩法多變,小寶寶大寶寶都能玩,如:積木、雪花片;2、運動型玩具:除了好玩,還能促進孩子動作發育,如:小球、推車;3、塗鴉類玩具:每個孩子都是最出色的畫家,能發揮孩子無限的想像力,如:畫筆、彩紙;4、毛絨類玩具:會被孩子賦予生命,童年最初的玩伴,如:布娃娃、玩具熊;5、音樂類玩具:讓孩子細心聆聽不一樣的聲音,如:玩具小鼓、玩具鋼琴。
衣服也別貪多,少而精才是最佳選擇。
假如,你是一枚愛敗家的媽媽,看到好看的童裝會完全沒有抵抗力,家裡的衣服都已經堆積成山了,還是忍不住給孩子買買買,那麼,當你看到滿衣櫃、滿房間雜亂的衣服時,你是否會覺得自己太衝動、太缺乏理性了?
也許有的媽媽會說:「我家孩子還小,幾套完全不夠啊!」那麼能少即少,盡量精簡,可滿足實際需要即可。尤其是不能因為貪便宜而給孩子購置過多的衣服,看著家裡一堆廉價、質量差的衣服,你真的會很抓狂。
一個整潔的房間,能讓孩子更專註地投入到玩耍和探索中來。而生活在一個堆滿衣服、玩具的空間,更容易讓人感到煩悶壓抑,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更容易暴躁發怒,缺少耐性。
舉一反三
「多則惑,少則明」,除了玩具、衣服,我們在給孩子提供的其他物質時,也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則。
每一樣物品都物盡其用,發揮它最大的用處,這樣給孩子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才會更多。


※永遠不要給這五個人講道理,否則你就是真傻!
※「為什麼我明白那麼多道理,仍然帶不好孩子?」
※越跑越餓,這是好現象嗎?其實這裡面的道理,許多人都想不到!
※很多夫妻等到離婚後,才明白這四個道理,但願你們不是!
※父母為什麼不讓你嫁給這些男人,都是有道理的!
※你為什麼不快樂,是因為你還不懂得這個道理
※孩子吵著要吃餃子,葉一茜就不給他們吃,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上大學,是讓爸媽送,還是自己去!這3個道理很現實,別還傻傻不知道
※都說這4個忙不能幫,「老好人」費力不討好,你認為有道理嗎?
※道理聽了這麼多,我卻還是穿不好羽絨服?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我明白這個道理,但我卻做不到,好痛苦」
※這些太極人明白的道理,你懂不?
※櫻桃小丸子,是我們每一個人,只是從她那明白的道理,我們又是否做到了呢
※是不是真愛,看一個地方便知 ! 那些只有經歷過才明白的道理
※現在的年輕人白頭髮越來越多,又不敢拔,因為越拔越多?這樣說有道理嗎?原來是這樣
※為什麼「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
※不懂這個道理,就算有錢了,你也還是一樣焦慮
※無論你的孩子多大,給他金山銀山,不如教他明白這幾個道理,說的真好!
※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
※為什麼有些人啥道理都懂,但就是混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