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從《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從《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從《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草書詩卷 紙本 縱29.5厘米,橫133.4厘米。無錫市博物館藏

從文徵明《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作者:陳瑞農 盛詩瀾

轉自《書法》2006年第4期

文徵明是一位各體兼善的書法家,其在世之時,書名便已傾動海內外。在他所擅長的眾多書體中,尤以小楷最為人稱道,且一生都用功於此,一直寫到九十高齡,留傳的作品自然十分豐富。他的行草書傳世作品也不少,並有早、中、晚時期的不同風格,顯示出完整而全面的藝術面貌。但是,其草書作品,尤其是狂草大字作品傳世較少。與其他書體不同的是,文徵明寫狂草並未終其一生,而僅在其生命的某個階段。在《中國書法全集·明代文徵明卷》中,葛鴻楨先生稱:「文氏四十餘歲始作狂草,至五十一歲所作狂草《八月六日書事秋懷詩草書卷》已可上窺顛素,足與祝允明相頡頏了。後來文氏不再作狂草,令人深為惋惜,並不解其由。」不過文徵明在三十五歲時曾書《賈誼吊屈原賦》,全仿懷素草書,可見其始作狂草的時間比葛先生所說還要略早一些。但在其五十一歲的草書詩卷之後,確實不再見其所作的大字狂草作品了,也就是說,其創作狂草的時間不過十餘年而已,所留存的傳世書跡則更是少之又少。

從《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無錫市博物館藏文徵明《草書詩卷》,周培源先生舊藏,國家一級文物藏品。紙本。縱二十九點五厘米,橫一百三十三點四厘米。鈐白文「文徵明印」及白文「悟言室印」,另有收藏章兩枚。《中國書法全集·明代文徵明卷》文徵明年表中有著錄。從題款來看,此卷書於正德十四年,即一五一九年,比上海博物館所藏《八月六日書事秋懷詩草書卷》早一年,當時文徵明五十歲。兩件作品創作時間十分相近,整體風貌也十分類同,有些字幾乎如出一轍。

從《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該詩卷抄寫黃庭堅《竹枝》詩兩篇並作識,全文如下:「山谷謫黔南,亦有《竹枝》二篇云:『撐崖拄谷蝮蛇愁,入菁扳天猿掉頭;雁門關外不嫌遠,五十三驛是皇州。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九度明;雁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又有《夢中作》云:『一聲鳥啼花片飛,萬重明妃雪打圍;馬上歌兒那解聽,琵琶應道不如歸。』說者謂其命詞措意,不減夢得。而此顧稱之,若不可及者,豈亦其退托之辭也。觀此,可以知昔賢不自滿假之意。若其書法之妙,天下自有公論,余復何言。」卷末以山谷體行書款署:「正德十四年,歲在己卯,五月既望。長洲文徵明書。」根據專門研究文徵明的周道振老先生考證,此卷為文徵明見到黃庭堅所寫的草書《劉夢得竹枝七篇》之後所作的跋文,因此卷首有「山谷謫黔南,亦有《竹枝》」之說,並稱「其命詞措意,不減夢得」,而「其書法之妙,天下自有公論,余復何言」。黃庭堅的草書卷縱三十厘米,與本卷基本同高;黃書為草書,文書亦為草書,且仿黃體,這些都足可證明本卷確為黃書之後的跋。

從《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關於文徵明的草書,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說:「少年草師懷素,行筆仿蘇、黃、米及《聖教》,晚歲取《聖教》損益之,加以蒼老,遂自成家,惟絕不作草耳。」本卷狂草多用中鋒,筆勢曲屈環繞,線條清瘦明朗,結體疏放空靈,一片奔放流走,確有懷素草書的意味,但其筆法卻全仿黃庭堅。首先,字形以欹側取勢,縱橫跌宕。幾乎每個字都是傾斜的,如「撐崖」的「撐」字,左邊的提手旁向左傾側得厲害,通過上面「雲」字與下面「崖」字在整個列中重心的右移而達到平衡,奇險中形成參差激蕩之勢。卷中橫畫或傾側朝下,或斜逸向上,豎畫則虯曲不正,通過章法的呼應配合,形成瑰麗跌宕的韻致。其次,多見長畫短點,峭勁多姿。黃庭堅的草書十分講究作品的抒情性,因此常見誇張的長線條與強烈的點。文徵明此卷亦有明顯的黃氏風格。如「竹」字,簡化為一個長形折筆與兩個點。「二」、「三」、「八」、「不」等字均寫成點的不同排列。「入」字長撇長捺,縱逸成趣。第三,章法錯落有致,雄放奇肆。有時通過列中各字重心的左右移動來實現整列的平衡,如第二列「竹枝二篇雲撐崖」七字,「竹枝」二字重心左倚,以下五字則重心偏右,但通過「篇」的長撇與「撐」左部的欹側形成呼應,整列似欹反正。也有使整列重心欹側而形成與旁列穿插借讓的情況,如第一列的明顯右斜和第六列的明顯左斜,形成列與列之間的布白,顯得靈動多變。字形的大小變化也十分豐富,故意將筆畫較少的字放大,如「入」、「也」、「之」等,既形成了縱橫開闔的線條,又增加了章法中的布白,相當巧妙。卷末款署的行書就更像黃庭堅了,中宮緊斂,長筆四展,顯得挺拔蒼勁。

從《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文徵明早年隨沈周學畫,沈周的書法是專師山谷的,這對文徵明的學書趣味自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徵明學黃山谷,不僅學他的字,還學他的書學思想。黃庭堅認為:「欲學草書,須精真書,知下筆向背,則識草法,草書不難工矣。」(《山谷題跋》卷五),文徵明也說:「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至行草。」(轉引自黃《中國書法史·元明卷》)。他在《跋祝希哲草書赤壁賦》中云:「今世觀希哲書,往往賞其草聖之妙;而余尤愛其行楷精絕。蓋楷法既工,則藁草自然合作。若不工楷法,而徒以草聖名世,所謂無本之學也。」所以,文徵明早年不作大字狂草,直到楷法精絕之後才開始寫草書。從本捲來看,文徵明的草法十分熟練,書寫從容,雖為狂草,然下筆都有規有矩,絕無草率之筆。對文徵明的狂草,歷來溢美之辭也很多。如上海博物館所藏《八月六日書事秋懷詩草書卷》卷後有李登的跋,云:「文老當盛年時作此書,直逼顛素,視祝京兆未足多羨。豈其神情自適,非若擬仿然耶?竊怪此老胡不終世作此種書,而後來品格翻似不逮,蓋一時神助,不可常也。」葛鴻楨先生在《中國書法全集·明代文徵明卷》中也稱其狂草「上窺顛素,足與祝允明相頡頏」,並認為他此後不再作狂草,很有可能是因他個性謙和,有意謙讓祝允明。但是,草法精妙並不就等於藝術成就高。細細品味,文徵明的狂草雖體貌與黃庭堅相似,風格豪放,氣勢恢弘,但實際上卻缺乏個性風格。清人吳德旋於《初月樓論書隨筆》中云:「徵仲晚年學山谷,便一步不敢移動,正苦被吳興籠罩耳。」學前人書學得再好,如果沒有自己的獨特面目,在藝術上全無個性,那麼還是不能被稱為完美的作品。

從《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不僅如此,由於文徵明為人一向以品性端方、循規蹈矩著稱,他在演繹狂草這種十分講求書者性情的書體時,畢竟還是有些力不從心。祝允明個性放浪形骸,不樂拘檢,因此所書狂草在筆法精熟的基礎上有強烈的自我風格,顯得風骨爛漫、天真縱逸。文徵明則不然。他的兒子文嘉在《先君行略》中曾論及其詩,云:「詩兼法唐、宋,而以溫厚和平為主。或有以格律氣格為論者,公不為動。為文醇雅典則,其謹嚴處一字不苟。」這種溫厚和平、醇雅典則的天性表現到他的書法作品中,即使是狂草這樣的書體形式,也都寫得法度森嚴、中規中矩、一絲不苟。在本草書詩卷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因其書寫過於認真著意而導致的兩個毛病。一是用筆空乏,常有敗筆。清人張照《天瓶齋題跋》云:「書著意則滯,放意則滑。其神理超妙渾然天成者,落筆之際,誠所謂不及內外及中間也。待詔書不為董香光所重者,正以著處滯而放處滑。」卷中的「入」、「也」、「之」等字,出於章法的需要刻意拉長筆畫,但並非意興所至,所以線條滯澀。「也」的最後一筆,筆畫僵硬,缺乏神采。「之」字的彎曲弧線亦十分生硬,與上下兩字的收筆和起筆都有脫節,意氣不能連貫。「一」字學山谷的橫畫,欲寫出一波三折之妙趣,但似乎略遜力度。「啼」字的豎畫也是明顯的敗筆,為表現虯曲不平而下筆飛動,卻顯得有些浮滑。他學山谷多用點,但在排列這些點時卻少了一些靈性。如「三」字,上下三個點依次排下,狀如運算元。二是情感不足,節奏平淡。通常狂草作品因注重個性情感的抒發,隨著書者情緒的波動,會有明顯的節奏感。但在文徵明的這件作品中,既無墨色枯淡的節奏性的變化,亦無一張一弛的勢態拉伸,全篇前後以同一個節奏同一種面貌示人,顯得平淡無奇。書者既無性情的抒寫,觀者也自然難以有感情的共鳴。因此,文徵明的狂草雖然用筆、結字、章法都控制得相當穩定和熟練,但由於其個性的關係,畢竟缺少風格,其藝術成就是遠遠不及其小楷其行書的。文徵明在五十一歲寫過《八月六日書事秋懷詩草書卷》後,再也不寫類似的狂草大字作品,實屬有自知之明。儘管如此,因徵明大草並不多見,本草書詩卷又體現了其大草作品的典型風格,故依然彌足珍貴。

從《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從《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從《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文徵明(1470——1559)

初名壁(也作璧),徵明是他的字,後來又改字徵仲,祖籍衡山,自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齋名停雲館。長洲(今蘇州)人,官至翰林待詔,私謚貞獻先生。文徵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順利。明清時代,凡經過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亦即所謂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員歲考時,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歲 ,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頭。五十四歲時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朝廷,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故稱「文待詔」。這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徵明心中悒悒悒不樂,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

早年因為字寫得不好而不許參加鄉試,因而發憤圖強,終於成為詩、文、書畫方面的全才。繪畫方面,與弟子成為「吳門派」,「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又和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書法各體無一不精,尤其以行書、楷書為人所稱道,在當時名重海內外。文徵明享年90歲,年高望重,門生有多,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志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

文徵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後來文徵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是文徵明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啟蒙老師。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傳授給文徵明外,還鼓勵他突破傳統,自創新格。 在文徵明22歲時,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徵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徵明一身。

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 王世貞在《藝苑言》上評論說:「 待詔(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書《千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

文徵明的小楷特別精細工整,主要來源於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法度謹嚴、筆鋒勁秀、體態端莊,風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歲以後的小楷,尤其見功夫。他的傳世墨跡很多,有小楷《前後赤壁賦》、《顧春潛圖軸》、《離騷經九歌冊》;行書有早期的《南窗記》,中期的《詩稿五種》,晚期的《西苑詩》。他的所有的作品,都筆筆工整,即使是快到九十歲時,也是如此,這在我國書法家中是極為少見的。

文徵明是「吳門畫派」的領袖人物,對吳門書風影響很大,他的兒子文彭、文嘉在書法上也很有成就,其中文彭還是明清篆刻的一代宗師。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書法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從文徵明《草書詩卷》看文徵明狂草的藝術特色
張旭狂草之作《草書古詩四首》書法墨跡
晚明狂草大家陳淳 《草書千字文冊》欣賞
這篇草書見過嗎?太漂亮了!解縉狂草墨跡《自書詩卷》(帶釋文)
文徵明的狂草欣賞
白玉蟾的狂草《四言詩帖》
張旭《古詩四首》筆畫豐滿的狂草書之作
文徵明51歲狂草書法《自書詩四首卷》上
張旭狂草書法《李青蓮序》標註版
書法家張宏昌,精研《書譜》,擅左筆寫草書,人稱「左手狂草」
狂草佳作《古詩四帖》如何書寫,全在這了
「草聖」張旭狂草《李青蓮序》(標註版)
祝枝山 行草《雲江游》狂草《秋興八首》
唐代書法家張旭草書作品欣賞 龍飛鳳舞,索筆瀟洒,狂草大師
書法技巧|狂草的筆畫
五代 彥修草書論狂草之意境
文徵明五十歲作狂草詩卷,極為罕見
王冬齡:狂草精神的當代書寫
狂草大家李志敏臨懷素《大草千字文》真跡,不愧草聖神品也!
韓偓這首詩描寫狂草,全文無一個草字,卻是論書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