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宋拓本賞析(附釋文)
王羲之十七帖宋拓本賞析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張彥遠《法書要錄》記載了《十七帖》原墨跡的情況:「《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內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購求二王書,大王書有三千紙,率以一丈二尺為卷,取其書跡與言語以類相從綴成卷。」
此帖為一組書信,據考證是寫給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書寫時間從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參考。
此帖前人評價甚高。如宋黃伯思說:「此帖逸少書中龍也」。朱熹說「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中流出者。」也有人認為此帖「筆法古質渾然,有篆籀遺意」。這些評價都很中肯。尤其說它們寫的從容、不受法的拘束,好像從自己胸中自然流出一樣,最為深刻準確。孫過庭曾說過:「子敬(王獻之)已下,莫不鼓努為力,標置成體」,即王羲之以下,都是在寫字時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現自己有自己的藝術風格,這樣就反而失去書寫時的自然之美了。這種對比式的評論,對書法欣賞很有啟示。


※書法家裝,國際家裝新潮流
※書法這條路,技巧、才氣都是按加法算的,但到了一定,就是德行決定高度了了
※書法「五德」有何講究?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卓別林寫於70歲生日當天的詩
TAG:書法指南 |
※顏真卿《爭座位帖》明拓藏本賞析(附釋文)
※東晉-王獻之草書欣賞《敬祖帖》附釋文
※趙孟頫《杜甫秋興詩卷》附釋文
※魏晉碑刻《爨龍顏碑》附釋文
※王鐸行書墨跡《絕糧帖》(大圖附釋文)
※書聖王羲之草書《適太常帖》高清賞析,附釋文
※北宋李建中《土母帖》附釋文
※鮮於樞行草書《王安石雜詩卷》賞析 附釋文
※趙孟頫《道場詩帖》附釋文
※漢代精品官印欣賞(附釋文)
※衛恆《四體書勢》(附釋文)
※沙孟海《杜甫望岳詩軸》附釋文
※書法|祝允明 行草名作《歸田賦》《樂志論》賞析(附釋文)
※米芾草書字帖《米南宮十七帖》(珍藏版法書附釋文)
※文徵明《琴賦》冊頁附釋文
※啟功《謁韓文公祠感題一首》附釋文
※漢隸典範《史晨碑》集字五言古詩16首附釋文
※趙孟頫手札精品附釋文
※字帖欣賞 | 文徵明《琵琶行》傳世名篇附釋文
※晚明四大家邢侗《草書古詩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附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