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喜奎:我是怎樣走上舞台的2

魏喜奎:我是怎樣走上舞台的2

應邀天津,家庭遭厄運

當時的天津,已被外國瓜分,劃分成好多租界。老百姓管選些地方叫日本地,英國地……。剩下來的就是邊邊沿沿的偏僻地方了。所有租界地一概不準普通老百姓進去,勞動群眾只有在租界以外的地方活動。於是這些偏僻之處也形成了幾個人煙稠密、熱鬧紅火的「鬧市」。南市、謙德庄、小王莊、西頭,都是當時來往人多,比較大的鬧市。

我們來到天津,就在謙德庄的一家書館說書,也就在那附近找了個住處。雖然我在營口已經和師叔學了不少書,我自己對樂亭大鼓也有了點興趣,可是父母親仍然不大願意讓我幹這一行,所以一直沒讓我在任何場合說唱過。我那時已經六歲了,得幫家裡干點兒活兒,就跟著到書館去,父親也只是讓我搬搬桌凳、掃掃場子,拿拿弦子、鼓什麼的。頂多在說書中間,拿小笸籮向聽眾打打錢。

有些同行的叔叔伯伯和熟悉的聽眾們都曾向我父親建議:「你那姑娘不錯嘛,長相也好,嗓子也好,既會說又會唱,怎麼不讓她替你說說?一來你也可以緩緩氣兒, 二來小姑娘說書,有玩意,瞧著新鮮,你還能多弄倆餞兒哪!」

可是我父親卻固執著,一直也不讓我說。有的時候,我主動地和父親說:「您讓我說一回,我能說得 好!」可招來的卻是板著臉的訓斥:「小孩子家的,別不知高低,少在這兒攪,去去去去!」再也就再不敢做聲了。

在謙德庄說了幾個月書,上座兒一直挺好。萬不想好事多磨,我母親生下個小妹妹之後,得了產後風,病倒了。母親是家裡的台柱子,平肘做飯,洗衣裳,買東道西 全歸她一個人。父親專心說書掙錢。母親一病,可不成啦,家裡,外頭的事得全歸父親一個人擔。哥哥嫂子和母親不親,一直不管母親的事。父親累得人瘦了,臉色灰黑,總是精神不振。往往在說書中間走神兒,忘了詞兒。幸好有樂器伴奏,還出不了大漏洞,不熟悉和不細心的聽眾是不會聽出來的。

為給母親延醫治病,把在營口和近幾個月在天津掙得的一些積蓄,都花完了,還借了一些外債。但是,可憐的母親,病卻一天天加重,終於離開了我們。我們家裡猶如失去了擎天柱。我爺爺急得跺腳。也一病不起。還有我那剛出生的小妹妹,由於缺奶和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也病得很重。這又給我父親急上加急,繼續找親朋借錢,給爺爺和小妹妹治病。不想錢花了,病沒有治好,這祖孫二人也相繼離開了人世。

短短的幾天內,接連死去三口親人,給我父親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父親頭上的白髮,臉上的皺紋明顯地增加著,身體大不如以前。精神上,也因受到刺激,沒法繼續在天津說書了。只好辭了謙德庄書場的事,我哥嫂另往別處謀生,父親帶著我暫時回到薊縣老家。

到了老家,有同族人開導、照頤,父親精神逐漸好轉。可總不能閑在家裡,支起牙來,喝西北風啊!得想方設法去找飯轍去。可巧這個時候,一年一度盤山娘娘廟廟會的日子快到了,善男信女、香客遊人絡繹不絕,雲集而至。到那兒去說書,將會掙一筆錢。這種廟會,前些年父親也曾去過。於是就在鄉里約了一位同族叔叔,暫時幫助彈弦,帶著我往盤山而去。

困居盤山,廟會初試唱

盤山,是京東一個比較大的山。它雖然在薊縣境內,可是離我們家還有百十里的路程。我們在村裡借了一架獨輪小推車,把演出用的布蓬、弦子、鼓和行李一齊放在 上面。路上由父親和那位叔叔倒換著推車、拉縴。我有時也拉拉縴繩,替下他們來抽個煙、喘口氣兒。但是,遇到道兒不好走或者走的時間長了,他們就讓我坐到車上去,我們仍然是一邊說書賣藝,一邊往盤山廟會奔。不論在哪兒,趕上有大撥的人,能有說書的機會,父親都不放過。只要不誤廟會之期就行。

盤山娘娘廟,在盤山腳下,氣勢雄偉,前後共有三層大殿,正殿供奉送子娘娘。一年一度的娘娘廟廟會,方園一二百里的善男信女都趕來進香、求子,香客、遊人熱 鬧非凡。廟前古木參天,再前面有個大戲台。戲台周圍,就是一片很大的空曠地帶,正好容納經商的、作藝的搭棚、擺攤。每逢開廟的那些天,這裡的棚、攤一個挨 一個,從空場擺開去,最熱鬧時能伸二、三里地。

一天後半晌,我們來到盤山腳下。第二天就是開廟的日子啦,廟前空曠地帶早已搭上不少涼棚、賣吃食的、賣茶水的已經壘起爐灶。我們找了一塊地方,也搭起了棚子,準備好好休息一宿,養精蓄銳。第二天一清早就開張說書。

誰知剛剛睡下一會兒,忽然狂風大作。剛才還是明月當頭,星斗滿天,頓時烏雲密布,雷電交加,下起了瓢潑大雨。我們苦熬了許多日子,既累且乏,倒頭入夢。驚醒之後,雨水已經漫地橫流,灌進了我們的小棚子。上頭雨漏,下面水泡,我們的被子褥子都已濕透。趕緊爬起來,挾起被褥,抱起弦子、鼓,冒雨向大廟奔去。誰知廟裡的廊子下、山門的門洞里,早已擠滿了避雨的人。我們只好擠在邊兒上,風狂雨暴,把我們混身上下打得精濕。在風雨中硬挺了多半夜,雨總算停了。父親打 了一個啊嚏,頓時臉色煞白,嘔吐不止。

叔叔讓我照看著父親,自己拿了一隻碗去找薑糖水,正巧遇見兩位善心的老人家。這兩位老人住在離廟不遠的村邊上,他們讓叔叔把父親背到家裡,問明我們的情況,深表同情,說:「正好我們家只有老兩口,你們就安心住在這兒吧。出門兒在外,這分罪可受不了!」

父親和叔叔覺得過意不去,還是要走。老兩口齊聲說: 「我兒子也是長年在外頭跑的,走到哪兒,不盼著有個親人照顧!你們來了,攀個大說,就跟我親兒女一樣啊!」老人家強留我們住了,又幫著請來了附近的一位中醫大夫給父親瞧病。

廟會開始了,父親的病一時好不了。我們的棚子得繳地皮稅,不繳就得拆棚子。可這些天來,父親看病、吃藥,我們吃飯都得花錢,這錢,上哪兒弄去!父親和叔叔急壞了。我也很著急,就偷偷和叔叔說:「叔叔,我唱吧。您和我爸爸說說,讓我試試!」不想父親還是不同意。我可急了,說:「爸爸,我不唱,咱們可就困在這 兒啦!咱們在這兒沒親沒故,借錢都找不到門兒呀!」叔叔也說:「讓孩子試試吧,能掙幾個是幾個,我保著她!」

老爺爺也在一旁說:「就讓孩子試試吧。不要緊,我們在這兒住了幾輩子了,方圓左右全是熟人,唱好唱壞,沒人敢欺侮你們。我給孩子捧場去!」在大傢伙攛掇下,父親勉強答應了。

我們來到自己的棚子。掃除了積水,整理了桌凳。老爺爺站腳助威,叔叔彈起弦子,我打響了鼓,立刻招來一圈聽眾,大伙兒議論著:「誰唱呀?就這個小丫頭兒? 大概也就五六歲吧?」「能唱嗎?」「聽聽,聽聽再說」。在聽眾好奇的心情下,我唱了中篇書《劉瑞蓮借米》的開頭幾句。沒想到竟贏得陣陣喝采之聲。

不少人 說:「嘿,瞧這小孩兒,可真不容易!嗓子多好,唱得真有味兒。」不一會兒工夫,我們這兒就招來里三層外三層的聽眾,我唱到一個段落的時候,老大爺在旁邊就幫助吆喝,說:「這孩子,剛剛沒了娘,爹又病倒了。六歲的孩子,頂著班說唱,可不容易。大夥聽著好,就多給扔幾個!」聽眾中還真有大把大把往場子里扔錢的。

我就這麼自己單挑,唱了四天。把在營口師叔教給我的那部中篇書唱了個八九不離十。父親漸漸好了,掙扎著來到書場,此後就由我們爺兒倆倒換著說,總算把這個盤山廟會混了下來。我們千恩萬謝辭別了老爺爺、老奶奶,離開盤山返回家鄉。

盤山廟會,算是我藝術生活的開始。能有這樣一個開始,我得特別感謝營口的那位周師叔。要不是在營口巧遇師叔學唱,我還沒有獨立說唱的本錢呢!

精心遴選,每日推送,歡迎打開微信,搜索公眾號「長城曲藝網」,更多精彩,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城曲藝小編 的精彩文章:

三弦聖手韓永祿
常佩業:用相聲精髓演好中國喜劇
侯寶林親述賣藝生涯:受無端氣,賣廣告葯
侯寶林親述賣藝生涯七:重返京城,已成樑柱
侯寶林親述賣藝生涯八:不自由的社會,不爭氣的同行

TAG:長城曲藝小編 |

您可能感興趣

王菊走上了紐約T台?你怎麼看
我是怎樣走上設計之路的
嫁給偶像男神,走上世紀舞台,她每張照片都像在走秀!
誰是第一個走上哈佛講台的中國人?
如果你的生活出現這3個徵兆,那麼恭喜:你在走上坡路了,很准!
《不過如此》:崔永元,他走上舞台,攝影師問旁邊人,這孫子誰呀
只需一年,你能走上馬拉松的戰場!前提是你要知道這些!
她是《上海一家人》沈若男,扮演的宋慶齡無人能比,嫁李克己很幸福如今走上從政道路!
出現這3個徵兆,說明你的人生開始走上坡路了,恭喜恭喜
是什麼讓這些大牌也走上了「山寨」的道路呢?
咋樣走上人生巔峰,原來道道在這兒!
從沒上過一天學,爆紅後放飛自我走上歪路,楊麗萍竟這樣回應
給你個豹子膽,你敢來這走上一步嗎
黃奕41歲又怎樣?走上T台照樣美炸了,連女兒氣場都好強!
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導演之路的,有怎樣坎坷的從影經歷?就讓我來揭開謎底吧!
身上出現了這三個品質,說明你的人生將要走上坡路了,恭喜恭喜!
拿起鎚子和扳手,走上舞台看誰秀
王莽竟然是靠女人才能走上歷史的舞台當上皇帝的
這是最好的時代,跟上大咖的腳步,你也能走上健身巔峰!
搞笑漫畫:你第一次走上這條不歸路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