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存珠與王文喜,古稀名家堅守曲山藝海

張存珠與王文喜,古稀名家堅守曲山藝海

熟悉曲藝的人,肯定知道濟南有全國著名的「曲山藝海」。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曾說過:「山東是個曲藝大省,比如山東快書、琴書、大鼓等在全國範圍內都很有影響。濟南更是出過不少曲藝名家,曲山藝海美名遠揚。」以前相聲界有一個公認的「規矩」,就是「北京學藝,天津練活,濟南踢門檻」。所謂「濟南踢門檻」,是說當時全國的相聲名家,只有在北京、天津小有名氣之後,才敢到濟南的茶社演出,確立自己在全國的名氣。濟南曲藝之火爆,濟南觀眾欣賞曲藝水平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隨著電視的普及,濟南的曲藝表演逐漸沒落,許多曲藝人也淡出了舞台。不過,作為濟南市當今曲藝代表的兩位古稀老人,卻始終堅守著曲藝陣地,他們就是75歲的單口相聲名家張存珠和70歲的著名快板藝術家王文喜。濟南曲藝界兩位巨匠,仍然抱著振興濟南曲藝的決心,在芙蓉館內堅守曲藝傳承,堅定地站在曲藝舞台上。

張存珠:矢志不渝,傳承曲藝經典

「對於說相聲是打心眼裡喜歡,一天不上台心裡就空得慌,只要站在台上心裡就熱乎。」張存珠說。從14歲到如今,張存珠已經從藝半個多世紀,曲藝幾乎成了他人生的全部。雖已75歲,但只要一上台,他就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張存珠說,他酷愛曲藝這個行當,哪怕是殘忍地折磨自己,也愛這個行當。

說起入行,張存珠立刻打開了話匣子。他說自己從小就對相聲有興趣,以前就住在大觀園門口。大觀園是什麼地方?說書唱戲賣藝的集中地。六七歲時,他有空沒空就跑進戲園子聽相聲。先是經常聽,後是模仿說,不過那時是自己瞎琢磨,沒經過系統專業的學習。後來,張存珠拜於相聲大師袁佩樓門下,開始了專業學習。腦子裡的無數段子加上名師指導,張存珠開始在相聲界嶄露頭角。上世紀60年代,他加入濟南市曲藝團,在槐蔭區鋼鐵宣傳隊里說相聲。現主要在山東劇院明府芙蓉館和百花洲明府芙蓉館書場演出,為相聲事業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張存珠說自己非常感謝芙蓉館的館主李濤,感謝他對曲藝的執著和堅持,創建了明府芙蓉館這個曲藝平台,他在這個平台上煥發了藝術青春。

張存珠認為相聲是俗的,但絕不是庸俗、媚俗或低俗,而是通俗和民俗。上台說的是知識、趣味、笑話和正能量,而不是要故意整得很惡俗,拿倫理開涮甚至罵著玩,來換取觀眾的掌聲和笑聲。提起喜歡講什麼樣的段子,張存珠說自己喜歡講歷史類的段子,充滿正能量的段子。比如講鄭板橋、蒲松齡、李清照和老濟南的一些歷史典故。有人說張存珠不是說相聲,而是在說評書。對這個問題,張老爺子有自己的解釋。他說,其實他是用表演評

書的方法說相聲,用說相聲的方法說評書,相聲加評書,一改就靈。

張存珠對曲藝的堅守和深情,讓我們看到了曲藝的精神和希望。正如他所說的,希望曲藝與時俱進、多出精品,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曲藝愛好者。

王文喜:堅守創新,企盼曲藝復甦

「我出生於一個曲藝世家,屬於『門裡師』。」王文喜說。雖然他是曲藝大師,但他沒有一點大師的架子,他熱情、平易近人,讓人備感親切。記者了解到,王文喜是著名快板大師王鳳山先生的次子,其母也是著名的曲藝大師,王文喜從小耳濡目染,4歲就跟著父親走南闖北「撂地兒」演出。那時候演藝生活比較艱苦,沒有專門的演出場地,是用粉筆末在地上撒個圈兒,圈裡放張桌子就開始表演,周圍都是長板凳,坐在凳子上的一般是老顧客。開場後,人慢慢聚起來,不光凳子上坐滿了人,站著的觀眾也是里三層外三層。

如今王文喜70歲了,仍然活躍在山東劇院明府芙蓉館和百花洲明府芙蓉館書場的舞台上。《特殊列車》《諸葛亮押寶》等段子,王文喜張口就來,連續說上3小時都不是問題。他每天從位於濟南西客站附近的小區趕過來,路上換乘兩路公交車,接近兩個小時才能趕到芙蓉館。「趕再多路也不覺得辛苦,只要還有觀眾願意聽我的快板。」王文喜邊說邊爽朗地大笑起來。

王文喜快板技藝精湛,繼承了王派快板的表演風格,被業界稱為「中國快板王」。他說:「快板也是一種藝術形式,但不屬於相聲。其實,快板的要求非常高,一個人要表現幾個人的脾氣性格,需要紮實的基本功,說學逗唱一樣都不能少。」王文喜每次上台演出都要講一下快板的發展史,「快板」這一名稱出現較晚,早年叫「數來寶」,從最初的走街串巷,到中期的「撂地兒」演出,再到快板和相聲的「連學」,最後發展至現在的快板。他認為,讓觀眾了解快板的發展史,才能更好地感受中國傳統曲藝文化的魅力。

對於當前曲藝相對低迷的現狀,王文喜認為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無法阻擋。曲藝必須與時俱進,要繼承和創新,要想讓曲藝復甦,必須出高精尖的東西,不出精品無人聽。王文喜說,為了創新,他現在仍然不斷地學習,努力將新時代的主題融會到快板中去。

精心遴選,每日推送,歡迎打開微信,搜索公眾號「長城曲藝網」,更多精彩,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城曲藝小編 的精彩文章:

魏喜奎:我是怎樣走上舞台的2
三弦聖手韓永祿
常佩業:用相聲精髓演好中國喜劇
侯寶林親述賣藝生涯:受無端氣,賣廣告葯
侯寶林親述賣藝生涯七:重返京城,已成樑柱

TAG:長城曲藝小編 |

您可能感興趣

《一江春水》-朱毅江雜文集「藝海無涯」之《師恩難忘》——懷念我的恩師張迪先生
丹羽朝暉勢欲飛,蘭心繪製彩雲追!青年畫家王微女士的斑斕藝海!
藝海無涯勤為舟——畫家滕建海
藝海拾珠:電影表演藝術家,《五朵金花》中阿鵬哥扮演者—莫梓江
藝海拾珠:新中國反派角色表演藝術家、話劇皇帝——項堃
藝海無涯——長安美術家協會主席·董曉光山水畫作品欣賞
海納百川,凌越萬里,品質凌仙,藝海求精——海凌仙藝
高級珠寶·日本竹藝·沉浸藝術·德意志工藝海報·吉卜力賽璐珞·天文攝影冠軍
藝海拾珠:老電影《苦菜花》的五位演員,楊雅琴已經去世多年
蒼穹藝海焦墨情
藝海無涯勤作舟,融匯中西闖新路——畫家施雲翔如是說
朗誦 藝海拾貝
宮崎駿藝海競舸,嶄露頭角!
藝海拾珠:電影人陽華塑造藍木斯李軍長成就經典,後人都從事藝術
詩詞沁墨韻 藝海求從容
藝海拾珠:五十年代老電影《英雄虎膽》中的六位主演
藝海拾珠:八十年代電影演員馬冠英,曾主演電影《仇侶》
花橋《藝海》欄目莫志生書法欣賞
藝海拾珠:看西德電影《英俊少年》,細細回味記憶中過去的老時光
扶桑藝海穿越民國舊夢 四百餘件書畫綻放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