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物聯網互聯互通僵局已解,海爾U+成為前哨兵

物聯網互聯互通僵局已解,海爾U+成為前哨兵

物聯網曾是前些年最受重視的新興科技之一,不過最近兩年它的發展似乎不太如意。麥肯錫曾在2013年的報告中預測,到2015年全球物聯網的年度經濟影響將達到6.2萬億美元;而在2016年的報告中,它將實現這一數字的年限推遲到了2025年。

事實上,在「萬物互聯」的宏偉目標之下,物聯網的推廣確實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這也是眾多國內外廠商正在努力的方向。

在諸多問題之中,物聯網的「碎片化」仍是制約其發展的最大問題。

在物聯網的發展過程中,最受重視問題之一便是「碎片化」。雖然物聯網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物聯網與過去的手機、PC等產品領域存在一個巨大的差別,那就是該領域的應用非常分散。

物聯網的最終目的,就是建立眾多硬體之間的連接,實現設備在操作、數據、交互、合作上的統一性,從而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各種設備由於應用場景不同,形狀大小价格各異,因而使用的感測器也多種多樣,無線連接標準林立,這給物聯網的建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現在,當消費者購買了不同品牌的智能家電產品後,往往空調、電視、冰箱,甚至空氣凈化器、掃地機等都會有自己的APP,操作平台不同、操作方式各異,導致所謂的「物聯網家電」並沒有帶來便利,反而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加繁瑣和複雜的操作困擾。

(不同品牌的智能家電聯動的眾多APP,反而給消費者的操作帶來了麻煩)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包括感測器、工業互聯網的標識標準、無線感測網的頻率協調、不同廠家之間的雲端管理、物聯網數據開放利用與隱私保護在內,眾多涉及技術、管理和法規等問題都需進行針對性解決。

所幸的是,既然問題存在,自然會有解決者出現。如今,眾多大型企業正在由相互競爭轉入合作,希望攜手解決這一關鍵性問題。

2016年2月成立的OCF(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代表了這一競爭局面的徹底的徹底結束,同時也意味著新的國際標準制定者的誕生。

2009年,美國、歐盟、中國等紛紛提出物聯網發展政策,物聯網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的階段。彼時,傳統企業和IT 巨頭紛紛布局物聯網,物聯網之一概念在製造業、零售業、服務業、公共事業等多個領域加速滲透,並進入了大規模爆髮式增長。

不過在這一發展階段中,各家公司的目標主要在於跑馬圈地。儘管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交通出行等領域,各家均有行業性應用推出,但市場份額的激烈競爭之下,關於通信協議與交互框架之間的競爭也從未停止。

2014年前後,物聯網的發展到達一個頂峰,但碎片化問題也日益嚴重,多平台之間的設備基本無法實現互通互聯。因此,如何做到核心技術的突破、跨產業平台的合作協同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2013年,由高通、海爾、LG、夏普等合組的AllSeen聯盟(AllSeenAlliance)成立。採用高通所開發的開放源始碼平台AllJoyn為基礎,開發出AllSeen技術,通過單純的協議規範,讓硬設備能經由Wi-Fi、電線或是乙太網絡聯結,從而達到可被統一控制的目標,進而實踐智能家居的理念於日常生活之中。

2014年,英特爾宣布聯手科技夥伴三星、博通、戴爾、Atmel和Wind River創立開放互聯聯盟(The 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簡稱OIC)。與AllSeen聯盟相似,OIC也希望利用各自的軟體及工程資源,以發展協議規範、開源應用以及認證項目,利用既有的無線標準建立涵蓋各種連結解決方案的規範化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大聯盟分別英特爾與高通牽頭,這二者也就是整個物聯網及其他電子產品在全球範圍內最大的兩家晶元提供商。在構架行業標準化框架和合作協議的問題上,晶元廠商自然而然擁有最急迫的渴望,誰若能在這個巨大產業鏈的一環上佔據霸主地位,在未來的物聯網產業中也就會成為最大的贏家。

但這場兩大聯盟的角力實際上並沒有分出一個勝負,而是以握手言和的形式結束。2016年2月, OCF(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與AllSeen 聯盟決定合并,以OCF(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為名稱存續,而OCF的前身即為OIC。而兩家此前各自獨立運作的開放源碼項目,合并之後則有望催生出一個共通的開放性物聯網架構。

(OCF:解決物聯網標準化差異)

目前,OCF正在資助一項開源項目,致力於使數十億的互聯設備間的交流,不受製造商、操作系統、晶元或實體傳輸的限制,而這一機構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物聯網內的完全聯通。

OCF與AllSeen的合并,即新的OCF聯盟成立,可說是到目前為止仍是廠商各立山頭的物聯網應用環境走向統一之最大進展。

OCF聯盟的成立意味著「兩雄爭霸」時代結束,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家電廠商和服務商們迎來了最佳的入場時機。

事實上,在此之前,就在全球電子產品製造業紛紛以互聯互通為目標努力的大趨勢下,國內家電廠商也在同步進行相關方向的嘗試,並希望逐漸與國際接軌。

美的在2014年接受小米戰略入股後,又與華為、阿里等國內科技類企業聯手,進行智能家電產品的開發;而格力在深耕智能空調領域研發的同時,進行手機和汽車行業的嘗試,期望形成其自有生態圈;創維、長虹則抱有電視行業的最大市場份額,希望以電視為中樞,重構家庭娛樂體系。

不過,儘管格力、創維、長虹、美的等國內廠商,分別在在空調、電視或小家電等領域的產品智能化上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成績,並且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偏科」的特點一直沒有太大改變。在單一產品智能化逐漸向智慧家庭場景化進行過度的時候,這種情況自然而然成為了它們構建生態體系的障礙。

相比之下,作為國內最大的綜合類家電廠商,海爾雖然不能全部在單一家電品類中佔據霸主地位,但全面的特點讓其在智能家庭場景化上佔據了先天優勢。

自1999年起海爾就開始物聯網方向的探索,並且在不斷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智慧家居產品。在業界成熟的軟體框架及主流的物聯網及物聯網協議基礎上,海爾開發出了契合智慧生活發展的U+互聯互通協議體系。而這一協議體系在海爾全面的家電產品支持下,形成了其在國內特有的智能家庭平台,也就是海爾U+智慧平台。

(海爾U+平台的物聯架構與業務核心)

最新數據顯示,海爾U+在網用戶達4100多萬,其中活躍用戶530萬,入網的網器數量超過1600萬,其中活躍設備650萬。

如今,海爾U+與OCF互聯互通提案通過,物聯網全行業都將從中獲益。

2017年6月7日的亞洲消費電子展上,海爾U+與OCF互聯互通提案成功通過了OCF組織的嚴格審核,並同意在OCF聯盟中成立U+ Bridging Project項目組。該項目的目標是實現OCF協議與U+協議的互聯互通。通過協議映射及轉換,支持OCF協議的設備與支持U+的設備能夠實現聯動,並且也能夠實現OCF APP及U+APP可以相互控制對方的設備。

海爾方面認為這次提案的通過代表著「中國家電企業首次參與國際主流物聯網標準制定」,而事實上,它帶來的實際利益要遠大於這一表象。無論以OCF聯盟為載體的國外硬體及晶元製造商,還是國內大小家電企業,包括海爾自身在內,都將從這一提案的通過中獲利。

對於OCF而言,這一事件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中國市場的打開。

在OIC於Allseen兩大聯盟合并之後,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簡稱OCF)成為全球物聯網行業最大的標準組織。而這家在全球擁有200家以上的企業會員的機構,也成為了國際物聯網標準的實際制定者。

但在進入中國市場時,OCF聯盟中的諸多晶元製造商和服務提供商,也必然要面臨國內家電市場依然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面。若不談單一品類的智能家電產品,單看智慧家庭場景化市場,海爾毫無疑問是最大乃至唯一的市場份額擁有者。在國內市場尚無標準協議框架的情況下,OCF的協議獲得了海爾支持就意味著大局基本已定,其他廠家必然蜂擁而至。

對於國內大小家電廠商而言,這一事件意味著物聯網產業的整體進步與大量成本節約。

在沒有同一協議的環境下,國內廠商儘管能夠在單一產品上實現突破,卻難以形成完善的生態系統。而OCF能夠進入中國,就為它們帶來了合作的可能。未來,儘管一位消費者的家中所用各類家電品牌不同,但依然能夠互聯互通,從而真正實現物聯網生活方式。這一物聯網產業的整體水平提升,將重新激活家電行業存量市場,對於大小廠家而言自然有利無害。

而另一方面,出去海爾、格力、美的等家電巨頭之外,國內還有許多中小家電廠商無力進行以互聯互通為目的的智能產品研發,OCF進入國內,對於他們而言也是一種成本的節約。

對於海爾而言,這一事件意味著其自有平台的保留,以及產品迭代成本的削減。

無論如何,OCF已然成為了全球物聯網行業標準的制定者,逆流而上的抵制必然不現實;而若是單純使用OCF協議,則海爾原有U+協議體系以及已經接入了U+平台的產品在升級時就面臨巨大的困難。如今,U+與OCF之間互聯互通提案通過,海爾產品將在自己的協議體系下無障礙與OCF協議接軌,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如今,海爾U+與OCF互聯互通協議剛剛通過,這一國際化聯盟也與國內市場接觸不久,各個層面上的互聯網互通都在初期階段,距離「萬物互聯」的目標尚遠。

但這一時間意味著更多硬體廠商、內容公司、資源及設備的接入,加速智慧家庭產業的迭代發展,也將給智慧生活物聯網開發者和用戶們帶來更加無縫和安全的體驗。

大勢初成,未來可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盒馬上線不隔夜的「日日鮮」蔬菜,用直采直供降成本
新零售不需區分線上與線下基因,何來談哪個更重要呢?
豐鳥閃離又復婚,郵媽「拉郎配」後依然有「情感危機」
IBM中國研究院謝國彤:做醫療人工智慧是一件非常謹慎的事情
娃娃魚動畫CEO潘斌:中國動畫發展急不來,市場需要用一個時代去培育

TAG:億歐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物聯網設備正成為互聯網安全的新威脅
互聯網協會呼籲全球聯手保護物聯網的安全!
互聯網業態報告發布;阿里與西門子推物聯網操作系統
物聯網、車聯網、船聯網,萬物互聯時代正撲面而來
阿里全資收購先聲互聯 解決物聯網溝通障礙
車聯網是繼互聯網和物聯網後的又一機遇嗎?
萬物智能互聯時代 物聯網和AI成關鍵
網站設計如何與物聯網 IoT 集成
途鴿和智沃物聯達成戰略合作 聯手打造智慧物聯網雲生態
互聯網時代的接棒人——物聯網
互聯網協會敲響物聯網安全警鐘 呼籲中國市場採用統一的IoT信任架構
聯想和微軟攜手合作物聯網 基於Azure雲物聯網
一站式物聯網鏈接管理平台——祐雲物聯
阿里巴巴宣布全面進軍物聯網:打造萬物互聯解決方案
布局物聯網三大戰略 英特爾驅動萬物智能互聯
物聯網安全隱患重重 互聯網協會呼籲保護物聯網安全
物聯網系列研究之三:當機器遇上「智慧」,工業互聯網崛起
阿里同時跑「四條賽道」:要將物聯網推向智聯網
阿里雲IoT閃耀物聯中國年度盛典 搭建物聯網基礎設施邁向萬物智聯
物聯網雲平台—物聯網背後的掌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