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古來南征容易北伐難?

為何古來南征容易北伐難?

一:天時氣候導致的糧草原因

古代戰史上,糧食是具有決定性因素的,甚至是一場戰爭的根本基礎。例如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曹操之所以以少勝多大敗袁紹,主要因素就是曹軍火燒袁軍烏巢囤糧,致使袁軍糧盡兵絕,所以歷來自古的統帥都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軍事戰略部署。

二:地勢因素

大儒學家孟子曾經說過:「天時不如地利。」縱然天時氣候,對戰爭起到關鍵作用,但地理因素也更是不可忽視。

眾所周知,南方多水,丘陵平地較多,極易進攻,有利於軍隊進軍的速度和軍需(如軍糧等)的運轉,甚至可以水路並進。而北方多山,關險暗道較多,極易防守,再加上地勢比南方高,崇山峻岭,對前來北伐的南軍無疑聲聲嘆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三:民風不同

在人們普遍的想法中,一提到南方江南地區的人往往是淑女和文藝才子的印象,而北方中原地區由於長期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和外來勢力的影響,民風較比南方要彪悍,魁梧大漢比比皆是。在幾千年的冷兵器時代,士兵的彪悍和身體素質也是和一場戰爭的走向有所聯繫。

其次,在冷兵器時代北方主要的戰爭運輸和作戰工具為馬匹,同時這裡也是良馬的主要生產地;而南方相較戰馬來說,優勢更在於船隻。這直接導致在整個戰場上,無論士兵素質還是戰馬強弱,北方都要略勝一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小豬佩奇》為何火遍大江南北?
中國歷史上由南向北的統一,為何那麼難?
無問西東,但問南北。梅貽琦校長為何去了台灣?
《燕然山銘》︱竇憲為何能北征匈奴,模糊不清的北征全紀錄
印度在南亞為何能為所欲為?
崇禎帝為何南遷不成?
明成祖朱棣為何要渡江北上?遷都北京的背後,意義深遠!
夷陵之戰後蜀漢實力大減,為何曹丕伐吳不伐蜀?難道害怕諸葛亮?
俄羅斯霸佔大清土地 為何李鴻章卻說不要去爭回來?
蘭台說史?《無問西東》中苦難的西南聯大為何依然人才輩出?
南京:為何南北對峙的南方總是定都南京?
俄羅斯霸佔大清土地,為何李鴻章卻說不要去爭回來?
丘處機為何拒絕金國和南宋,而爽快地答應成吉思汗的邀請?
盤踞山西的閻錫山有何能耐?為何蔣介石都拿他沒辦法!
張作霖統治東北期間,日軍為何不敢在東北輕舉妄動呢?
沙僧原來是這東西修鍊成精!為何會有沙僧吃唐僧的流言傳世?
梁山好漢眾多兄弟之前無一敗仗,為何南征方臘卻傷亡慘重?
巫醫為何能治好疑難雜症?
《西遊記》烏巢禪師想收豬八戒,落難老豬為何拒絕呢?
揭秘:皇太后烏雅氏為何要「為難」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