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食鹽竟然也被視為一種武器,當年革命戰爭條件艱苦程度難以想像!

食鹽竟然也被視為一種武器,當年革命戰爭條件艱苦程度難以想像!

第一軍情作者:張岩松

潘冬子把鹽水浸入衣服里,成功地將鹽運入根據地

看過電影《閃閃紅星》的觀眾一定還記得這樣一個情節:為了能把紅軍急需的鹽送入蘇區,小游擊隊員潘冬子靈機一動,先把身上穿棉衣浸入鹽水中,晾乾後再穿在身上。就這樣,潘冬子一行順利地通過敵人的封鎖線……

這個故事雖然源於電影,卻有著真實的歷史背景。因為對蘇區軍民來說,鹽巴甚至成了比武器彈藥還要緊俏的物資。畢竟,缺槍少彈,人不一定會失去會生命。但離開了鹽巴,人卻可能真的活不下去。也正因為如此,許多人為了將食鹽安全地運入蘇區,在穿越封鎖線的時候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缺鹽的問題在中央蘇區尤為嚴重

這一切,源於國民黨當局對蘇區的經濟封鎖。而這種封鎖,對堅持在閩西贛南的中央蘇區更為嚴酷,因為這裡並不出產鹽。

當針對中央蘇區的幾輪軍事進剿被粉碎之後,從坐鎮中樞的蔣介石到一些負責進剿的軍政要員都開始認識到:僅憑武力很難在短時間內消朱毛紅軍,必須採取軟硬結合的辦法來徹底消滅紅色政權。其中的「軟」,即試圖在保持對蘇區巨大軍事壓力的同時,嚴密封鎖港口碼頭和河道水口,試圖達成「斷絕與共區的一切經濟往來,使敵無粒米勺水之救濟,無蚍蜉蚊蟻之通報」之目的。為此,蔣介石還專門在南昌成立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對於這個行營來說,執行對蘇區的經濟封鎖之重要性絲毫不亞於軍事進攻。根據其所頒布的《封鎖匪區辦法》,全部封鎖區試紅軍的活躍程度被分為四種:即,「全匪區」、「半匪區」、「鄰匪區」和「安全區」,各封鎖區的駐軍最高軍事長官負責主持一切封鎖事宜。

鹽,成了國民黨對付蘇區的重要武器

根據「封鎖辦法」,國民黨政府在南昌設立了食鹽火油管理局、在所謂的「鄰匪區」組織公賣會,對食鹽、火油等物資實行公賣。他們以保甲制度為支柱,抽調大批國民黨軍士兵和民團團丁在各個封鎖隘口設立物資檢查站,嚴密封鎖水運碼頭及各河沿岸。 他們叫囂不讓「一粒米、一撮鹽、一勺水」落入共產黨手中,在所謂的「半匪區」、「鄰匪區」實行計口授鹽,即「鹽每人每天,只許購買三錢,五口之家,得購一兩五錢,但購時必依憑證,失證請求補發,手續甚繁。離赤區稍遠之地,或可通融,一次購備三口之用」。各封鎖區禁止私人販賣食鹽,對超量購買食鹽、舉報不力者以「資匪通敵」治罪,一旦發現有蘇區民眾潛往國民黨統治區偷運食鹽,格殺勿論。

國民黨揚言,不讓「一粒米、一撮鹽、一勺水」落入共產黨手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用軟刀子殺人」的效果開始彰顯出來。對此,毛澤東曾感慨道,「因為敵人的嚴密封鎖和我們對小資產階級的處理失當這兩個原因,(紅區白區)兩區幾乎完全斷絕貿易,食鹽、布匹、藥材等項日常必需品的缺乏和昂貴,木材、茶、油等農產品不能輸出,農民斷絕進款,影響及於一般人民。貧農階級比較尚能忍受此苦痛,中等階級到忍不住時,就投降豪紳階級。」

對於蘇區缺鹽的問題,毛澤東感慨頗深

所有這些問題中,缺鹽的後果最為嚴重!當時的鹽價不斷上漲,要4斗米才能換上1斤鹽。眼見鹽價節節攀高,不少商人採取囤鹽的方式,這就使得蘇區食鹽緊缺的局面更加嚴重。廣大軍民只好用香乾、蘿蔔水、醋罈水、辣椒干代替食鹽煮菜。時間一長,許多人身體浮腫,患上各種疾病,甚至喪失生命。一時間,「吃鹽」成了蘇區的大問題。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共產黨人並未低頭。他們利用蘇維埃政權的力量,動員全體軍民同國民黨打了一場「食鹽戰爭」。

為了解決吃鹽難的問題,紅軍曾多次主動出擊

到1933年春夏之交,中央蘇區的「鹽荒」進一步加劇。為此,蘇維埃政府不惜動用武裝力量,有計劃的挺進到白區中心,掩護群眾採購食鹽。8月間,由紅三軍團與紅七軍團第19師組成東方軍攻入福建連克順昌縣洋口、延平峽陽二港和南平縣夏道碼頭,幾天時間繳獲食鹽24萬斤。1934年2月9日,紅七軍團再次入閩,攻佔將樂縣城,繳獲食鹽10萬餘斤。

而在更多的時候,蘇維埃政府則採用了各種較為和平的方式解決食鹽短缺的問題。

蘇區「外貿局」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將鹽運入根據地

在中央,成立「中央對外貿易局」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用鎢砂、木頭、樟腦、紙張、煙葉、夏布、香菇、薄荷油等蘇區特產從白區換回食鹽、布匹、軍工材料、醫藥器材、無線電器材等緊缺物資。這其中,光是買入的鹽就價值九百萬元。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面對國民黨軍的層層封鎖,那些從事「進出口」的外貿局工作人員將群眾智慧發揮到了極致。為了能源源不斷地把食鹽輸送到蘇區,他們有的把糞桶做成雙層,有的打通竹杠的關節,有的用食鹽水浸漬衣服,有的假扮乞丐、甚至還有假裝出殯……

而在蘇區內部,則於1933年12月成立中央消費合作總社,下設福建、江西兩省17個縣總社。三個月後,蘇區境內的消費合作社總數就達到1140個。這些消費合作社廣泛吸納民間閑散資金,販運食鹽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再按成本價出售給社員。

蘇區還大力推廣土法製鹽

蘇維埃政府還積極開展全民自救生產運動,大力推廣土法熬鹽技術。人們拆老屋、扒舊灶、挖廁所、取硝土、滷水作原料,熬制提煉食用硝鹽。這種鹽雖然味苦性毒,長期食用對身體很不利,但總比沒鹽吃要好些。

為解決群眾的「吃鹽難」問題,蘇維埃政府還將工作人員的食鹽標準一降再降每人每月一律供應舊秤4兩食鹽。毛澤東更是以身作則,堅持執行最低食鹽定量標準,每天只食3錢鹽。

通過種種努力,蘇維埃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鹽荒」。但問題的真正解決,還是待到紅軍長徵到食鹽供應充分的陝甘寧根據地之後。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軍情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點燃又一次大戰導火索?背後用心險惡居然還捎上了中國!
請注意,這一東一西兩大國,要同流合污對我威脅很大!
特朗普首次出訪定調中東,面臨五大難題能否快刀斬亂麻?
又一場大戰會從這裡爆發?特朗普這下可玩大了!
一切挑釁必須懟回去:中國放的這個大招會不會讓美國吐血?

TAG:第一軍情 |

您可能感興趣

革命戰爭年代的白刃戰,除抗戰大刀居然還有這些無法想像的冷兵器
革命戰爭年代的白刃戰,除抗戰大刀居然還有這些無法想像的兵器
最好的作品是一種不那麼革命的進步
「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
想不到你個濃眉大眼的也叛變革命了……
辛亥革命真實場景這個樣,誰能想得到!
她們是革命戰爭年代寧死不屈的巾幗英雄,慘遭非人折磨,令人淚目
革命之後,一切並非想像中那樣簡單
周總理唯一一次用英語爭吵,好在是吵了,不然紅軍的革命就危險了
無論是否準備好,量子革命的腳步似乎都已越來越近
抗戰漂亮女兵,總是難逃日本鬼子毒手,可她們為革命毫無畏懼!
當革命的巨浪襲來,你能逃得過嗎?
這是唯一一種被革命革死的動物!
印度窮人很多,為何沒有起來武裝鬧革命?
「低端」商業革命進行,其實不是你想的那樣!
藤虎是否為革命軍的卧底?如果真是如此,那革命軍就有把握多了
暢呼吸加濕器終於如期發貨,但另一款革命性產品依然沒有動靜!
對越反擊戰遭遇伏擊,但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反敗為勝
馮白駒將軍堅持革命鬥爭23年不倒,靠的其實就是這種「革命菜」
一場勢不可擋的「舒適革命」,此處無聲勝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