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智能機器將成為人類的最後一項發明?

智能機器將成為人類的最後一項發明?

作為人工智慧倫理學方面的權威,耶魯大學生物倫理學跨學科中心的主管溫德爾·瓦拉赫(Wendell Wallach)對於新興科技的預言和警告,一直被科技界當做未來發展的重要參考。

比如在2016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瓦拉赫教授認為谷歌人工智慧Alpha Go戰勝韓國棋手李世石的就表明機器學習的能力越來越重要,但同時,瓦拉赫教授在他的新書《科技失控:用科技思維重新看懂未來》中,也對新興的熱點技術,如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地球工程等,提出了倫理挑戰和警告。

失業、災難和毀滅

科技所帶來的問題,不僅僅在於技術本身所引發的一些環境、健康和危害,還在於其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和倫理問題。

聯合國報告稱:2/3發展中國家工人將被機器所取代,這一趨勢已經被各機構所認同,但其實新技術引發的對失業的恐懼並非新現象,早在1779年英國傳奇無產階級英雄奈德·盧德(NedLudd)就親手砸毀了當時先進的針織機,英國諾丁漢的針織品手工藝人受到其鼓舞及對失業的恐懼而大肆毀壞當時工廠中的機械針織機。以至於後來人們總是把反對工業化和自動化的人稱為「盧德分子」。

瓦拉赫教授說:「也許我們的下一代有可能會親眼看到200年前盧德派所擔心的夢魘發生,技術所搶奪的工作將遠遠超過其創造的工作。就業機會的創造可能也存在周期性的增長,但是我們可以暫時假設所創造的新工作形式遠遠落後於人們對於就業的需求,這肯定會產生破壞性的後果。」

系列電影《終結者》也引發了人們對於智能自主武器的恐懼,這種由人工智慧和超級武器結合的產物,也成為了人類的超級夢魘之一,也被各種科幻創作引為人類毀滅的手段之一。或許人們會找出各種理由來支持自主武器的發展,其中的理由之一極可能是這項技術可以減少戰爭中的生命損失。但也有可能因此而降低戰爭的門檻——因為看起來戰爭成本會更低。

對此瓦拉赫教授在《科技失控》中說:「自主武器系統與非自主武器系統之間的區別可能只是一行代碼的問題。」「自主武器容易導致錯覺,以為戰爭可以迅速啟動並很快以最小的成本取勝。但是,一旦戰爭開始,不僅是士兵的生命還有平民的生命都難於倖免。」

智能機器將成為人類最後一項發明

數學家古德(I.J.Good)在1965年發表了一篇題為《有關第一台超智能機器的猜想》的文章中,預測計算機將從各方面都超過人類的智慧能力。超智能機器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備製造出更好機器的能力。它們的出現會引發「智慧爆炸」,機器將設計出更智能的計算機,它們的進化將遠遠超出人類的智慧。古德寫下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第一台超智能機器將是人類的最後一項發明。」

智能機器將給我們帶來的變化和發展不言而喻,這種顯而易見的好處和發展趨勢甚至可以沖淡人們對於智能機器產生的憂慮,近來谷歌的人工智慧Alpha Go的表現就經常被當成娛樂新聞被人津津樂道,但是我們絕不能因此而忽視其潛在的問題。更多時候面對趨勢我們並不能阻止其發展,但可以決定其究竟什麼時候實現。

瓦拉赫教授說:「但是時間越長,機會越多,可以確保超智能機器人對人類和人類的價值觀友好。認為科學家肯定終有一天會發現製造此類機器人或實現人類進化當然不是愚蠢的。但是,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20年、200年還是1000年以後實現。」

生死關頭,我們是否應該將決策權交給機器

對於無人駕駛汽車安全性較目前的汽車更高的說法,瓦拉赫教授表示懷疑:「據谷歌的統計,當前的設計平均36000英里才會出現一次計算機司機出現嚴重錯誤需要人進行干預的情況。這聽起來讓人比較放心,因為一般的司機需要2或3年才能開夠這麼遠的里程。然而,人類司機一般每50萬英里才會出現事故,每130萬英里可能發生傷人的事故,每9000萬英里才可能導致人員死亡的事故。因此,難以證明依賴備份人類司機的無人駕駛汽車能否真正降低死亡率。」

失控點也可能不僅是技術本身。比如即便是事故死亡率更低,也要區分是駕駛者死亡和事故中死亡,比如說,失控的汽車是選擇撞向行人還是路邊的供電設備——後者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可能會造成駕駛者死亡,並且如果造成全面停電可能會引起部分區域停電從而影響那些在醫院中急救的人從而造成死亡;比如說,為了避免撞上公共汽車或兒童,造成更多的死亡,有些駕駛者會選擇從橋上衝下去,這個問題可能並不讓人愉快,但確實關乎一個決策權的問題。

而且,現實問題可能會比設想更為複雜往往會涉及到三種或更多的因素在裡面,這裡面可能涉及一個道德回復:我們的本能反應未必會比機器的選擇更好。但這同時也返回我們最初的問題:我們是否應將決策權交給機器?

我們不會停止腳步,但可以少繳智商稅

在科技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總要為自己的判斷和試驗而付出不小的代價。不同於科技發展本身的代價和投入,科技中可預見但因為貪婪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失控點也會造成研究者、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嚴重損失,我們姑且將其稱之為「科技智商稅」。智商稅的特點是,在人們清醒之前,總會哭著喊著要交,你如果提醒他他還會怒不可遏,除非他自己最終能意識到。

我們不期望《科技失控》能完全消除科技智商稅的發生,但如果我們能對科技進行正反的思考,就能儘可能減少我們犯錯的幾率。

正如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雖然一直警告科技是人類最大的威脅,但同時他也說:我們不會停止進步,或刻意逆轉。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進步的風險並控制它。

-END-

說話 舒適區 清單 自律 Excel

情商影單 書單 讀書 TED

持續增加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OOC 的精彩文章:

如何在安逸無競爭、獨自生活的環境下保持自律?
揭露一個人人會犯的心理偏見
這5本書,能讓你頭腦豐富10倍

TAG:MOOC |

您可能感興趣

智能機器人發聲:我不想成為人類
人類的最終進化或得拋棄肉身!成為一個機器人?
成精啦!一款會自己發推特,用眼神與人類交流的機器人
機器人會成為一種全新的物種嗎?是否最終會取代人類
科技快速發展,當智能機器人與人一樣聰明時,會是什麼樣
為什麼?人類可以製造晶元、利用核能、發明智能機器人,卻不能製造一片樹葉和一粒米?
「機器人」這個詞是誰「發明」的?
新松機器人:智能製造是最後一次革命
人,不能成為貪慾的機器
未來,機器人將成為人類的伴侶
人類變成半機器人,背後卻藏著一個事實
人類製造的最後一台機器?
科技的成果,最有趣的玩具之智能機器人
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50年後,機器人將有可能代替人類去工作?
第一個發明製造機器人的是誰?
越來越智能的機器人,能否被人類所理解?
下一季的爆款髮型發色,智能機器人提前告訴你!
人工智慧背後存在怎樣的問題?機器人最後會不會真的主導人類?
深思!人類可以製造晶元、利用核能、發明智能機器人,卻不能製造一片樹葉和一粒米?
在未來,人類能不能通過類似腦波的信號來控制智能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