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手機出貨增長停滯 元器件卻迎來缺貨高峰

手機出貨增長停滯 元器件卻迎來缺貨高峰

在手機全球出貨量停止增長的時候,手機元器件卻迎來了缺貨的高峰。「晶元、存儲2017年還是缺貨,越高端越缺貨。」一位服務手機品牌商的人士告訴記者。手機元器件自2016年進入了缺貨周期,情勢還在延續,2017年同樣不容樂觀。



文/劉艷


自2011年蘋果開創智能手機已經快7年,在2012年-2016年五年間,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了一倍還多,由此也誕生了很多手機產業鏈上的上市公司。

但從2015年開始,智能手機出貨量開始放緩腳步,而相較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14.3億部的出貨量,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幾乎就沒有增長。沒有增量,手機市場成為幾大寡頭爭搶對方市場份額的肉搏戰,利潤空間被逐漸壓縮。


分析人士指出,智能手機目前是消費電子里最大的品類,需求結構的變化或者因為預期導致庫存周期都會加大行業的結構性波動;電子產業下游應用創新態勢強勁,驅動晶元、存儲等產品需求旺盛,而上游矽片產能無法及時跟進,供需逐漸失衡。


華南區一位半導體業內人士對記者說:「今年從晶圓廠得到的消息是晶元、存儲都缺貨,終端市場有些虛假繁榮。」因為購買力不可能急劇增加,產能也是由於某幾個元器件造成缺貨,並不是正常現象,幾家供應商調低了下半年預期。「下半年可能會好些。」他稱。


虛假繁榮之辨

IDC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7.2億部,2013年10億部、2014年14億部、2015年14.3億部,2016年14.7億部。市場調研機構稱「換機潮」成為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的驅動力,這決定了曾經的放量增長成為難以再現的歷史情景。


五年來,三星、蘋果、華為一直佔據著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三的位置沒有改變,變的只是三星、蘋果的市場份額逐漸降低,華為的市場份額還在增加。在市場調研機構的統計數據中,「其他」成為出貨量top5剩下兩家脫穎而出的來源,且頻頻更迭,而「其他」所佔的市場份額自2014年達到46%的頂峰,正在逐年縮小。



高端出利潤、中低端出銷量,對於大部分手機廠商而言,兩塊都難以割捨。不過各自也有各自所面臨的問題。


自2016年開始,元器件進入缺貨周期,態勢延續,一位手機供應鏈人士告訴本報,2017年晶元、射頻、屏幕、存儲、攝像頭sensor都會缺,甚至連高端機型的金屬外殼(結構件)也會缺。「中端的很多廠商都會做,不會缺,但是諸如蘋果的亮黑色、華為高端機型的金屬外殼工藝要求比較複雜,良率很低,整體產能就會比較緊張。」他這樣解釋道。

去年三星OLED屏幕漲價,而今年華為P10快閃記憶體事件再次將業界的目光引向了核心元器件供不應求與國產缺位。就核心元器件而言,華為已經解決了最為核心的晶元,海思麒麟晶元被華為用在了高端機型上;但就存儲、屏幕、攝像頭sensor華為均由外界供貨。


存儲器是電子系統的基礎核心部件之一,是系統正常運作的保障。華金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提到,存儲器市場由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幾家大廠商佔據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大企業產能變動帶來的供給變化對於行業供需關係的影響力顯著。


今年早些時候,市場傳出消息稱2017年三星OLED屏幕的產能先滿足三星自身,其次是蘋果,而後為國產手機廠商oppo、vivo和華為,其中華為拿到的份額還不及oppo和vi-vo。而其他供應商看到OLED屏幕的商機後,加快了進度,比如LG明年將推出OLED屏幕,而京東方則要到2020年其OLED屏幕才正式上市。


「近兩年oppo和vivo的發展離不開高通和三星的支持,從原材料廠商來說,它並不希望一家廠商做得很大,一家獨大到最後沒有什麼議價能力,所以會扶持幾個差不多的對手,所以有的廠商就會受到限制。」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


手機廠商不可避免面臨「搶資源」的境況。「國內手機廠商喜歡堆硬體,配置很高,比如攝像頭像素很高、現在不僅雙攝,前後都雙攝,像oppo、vivo這些品牌的出貨量很大,他們現在的品牌也支撐他們堆硬體,把硬體配置全部提上來,量很大,供應商會把產能傾斜到高端上來,但總體產能是有限的,這樣低端的產能小了,實際產出量也少了。」上述手機供應鏈人士對記者說道。

「去年一家手機廠商新上市的產品最開始規劃的大容量存儲的版本,因為不好賣最後就沒生產,但是存儲貨已經拖進來了,最終將這些存儲以高於進貨的價格轉賣給其他廠商還賺錢了,一般而言這種情況都是折價處理的。」這位手機供應鏈人士提及。


5月26日,大唐電信發布公告,其下屬子公司聯芯科技有限公司與高通(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將共同出資超過29.8億元人民幣,成立合資公司瓴盛科技(貴州)有限公司,聯手進軍中低端晶元市場,直指聯發科和展訊,展訊隸屬於紫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由此也引發了中國手機晶元行業激烈的爭論。


在兩次延遲發布業績公告後,近期酷派公布未經審核的業績報告顯示,2016年酷派虧損42.1億港元,危機重重。


據業內人士介紹,核心元器件的成本大概佔一部手機成本的60%-70%,而元器件漲價進一步壓縮中低端手機本就逼仄的利潤空間。

上述手機供應鏈人士預計2017年手機行業毛利達到15%都困難,「一方面原材料漲價,包括幾個核心器件,攝像頭的sensor、存儲、射頻、晶元,現在三星和索尼的sensor都處於缺貨的狀態;同時終端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上不去,而現在大家都在打渠道,渠道的成本很高,這麼多銷售來個返點,搞促銷活動很耗錢。」


而成立於1993年電子元器件分銷商深圳市世強先進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世強電子」)於近期退出了手機市場,「老闆覺得手機市場太飽和,遠期需求量不會那麼大;手機市場成熟,廠商競爭激烈,價格戰,成本壓得很低,分銷商已經賺不到錢了,做就成為單純的物流公司,浪費人力、時間成本」,世強電子內部人士對記者說道。


生存差異


孫正此前就職於華為終端供應鏈,一年之前他離開了華為,來到了一家小型手機廠商,他稱以前在華為沒感覺,來到這家小廠商之後感受強烈,其中之一就是手機廠商與供應商的關係,另一個即為供應鏈的管理,具體體現到了存貨周轉上。「現在的公司沒錢,跟供應商的關係很差,手機廠商難免會有一些需求變動,包括產品清理最後會有一些呆賬在那裡,庫存也消耗不了,像這樣本來是要賠錢的,oppo、vivo的做法就是直接把錢打給你,需求一變動,供應商只要告訴它呆的那部分值多少錢,立馬打給你,供應商很願意配合你,現在的公司就是拖,拖一兩年也不給,供應商最後也沒辦法,最終供應商也不跟你玩。」孫正說道。


中國的廠商大部分存在我給你報需求的時候往大里報,你給我供應的時候我往小里承諾的情況,「這樣互相留一些空間,實際上會導致供應鏈的效率很低。」一位研究供應鏈的專業人士評價。


「供應鏈做得好的話是對產業鏈的掌控,現在產業鏈的高端環節沒有在中國,沒有一個企業能掌控供應鏈,要想掌控產業鏈,先得量大,想讓供應商跟著你干,首先是要讓他們賺錢,如果掙不了錢,吃點虧,至少讓供應商有長進,讓其技術水平提高一些,有了技術它能去拓展其他的東西。」這位研究供應鏈的專業人士對記者說道。


孫正提到,「華為的技術人員相對來說,水平更高些,華為有錢培養技術人員,或者從三星、蘋果挖些人進來,在手機的開發階段,前面六個月是要做驗證的,也就是軟硬體的優化,這個階段華為的研發人員都是泡在供應商那邊,在現場幫著他們做調整,出現問題的時候會幫著分析原因,告訴他們原因是什麼,用什麼設備、怎麼調節,不僅幫供應商搞到儀器,還幫你調好,與供應商一起進步。」「現在的供應商擠破頭皮想成為蘋果、三星、華為的供應商,有些中小手機廠商將為蘋果、三星、華為供過貨作為挑選供應商的硬條件」。孫正如此說道。


存貨周轉天數是指企業從取得存貨開始,至消耗、銷售為止所經歷的天數。通常情況是轉得越快,運作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據悉蘋果的存貨周轉天數大約為一周,華為在其年報中提及2016年存貨周轉天數為86天,不過這是包含了運營商業務的存貨天數。「華為從存貨做出來到賣到最終客戶手裡可能要二三十天,但是對於目前我在的這家公司可能就需要兩三個月,整體的運作模式就不一樣。」孫正介紹,「提高周轉率,需要很多配套能力,技術準確性、生產周期和運輸周期都需要考慮在其中。如果其他環節壓縮不了,只能通過加大庫存,把其他風險降下來。」


廣發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提到,從全球範圍看,201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受智能手機增速減緩、PC下滑等因素影響,整體營收出現0.2%的下滑。隨著去庫存逐步完成,加上汽車電子、工業終端等新興市場帶動,根據WSTS預計,2016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增速為0.3%,2017年為3.08%,全球晶圓代工第一大廠台積電上調2016年資本開支17%至95億美金,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而世強電子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車、物聯網等領域。而上述服務手機品牌商的人士目前為一些海外品牌開拓海外細分市場提供供應鏈諮詢和產品服務,其稱,國內市場不好做,這些品牌是從原先產品延伸做手機,在國內渠道和市場資源都缺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視頻]EA發布分屏越獄遊戲《A Way Out》
「天蠍座」發布在即 微軟宣布Xbox One S降價50美元
《極品飛車:復仇》公布遊戲預告
EA超級福利:Origin遊戲全體限免7天,正版大作扎堆
《王者榮耀》驚現新角色「超人」 「蝙蝠俠」 中美英雄大亂斗?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元器件缺貨潮爆發 有因可尋
我國限制稀土出口顯效,F35戰機元器件緊缺,先進武器生產出現問題
手機市場越來越難做,本土元器件品牌如何找到避風港?
別吐槽元器件漲價了!抓住這波大好時機
高毛利,增長最快,元器件分銷卡位這些海外市場!
元器件輪番漲價潮好像已經過去了;一億元的設備還不足以挑戰三星
蘋果、華為都急了,該關鍵元器件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加速
蓄勢待發,迎接元器件電商的將是春天
2018缺貨仍是主旋律 四大元器件仍是缺貨主力
行業大洗牌,國內元器件分銷商誰將脫穎而出
別吐槽元器件漲價了!這是產業升級的大好時機
?未來電子元器件行業如何借力客服外包高效出海?
國產化替代迎來關鍵拐點 來電子展一探元器件行業機遇
無奈:日本突然對這一核心元器件大幅提價!手機又要大漲價?
從三菱電機,看功率元器件市場前行驅動力
同一撥人有了更多資金,真能開發出更高端的產品嗎;最近英特爾高通裁員中年人或中層是重災區;近兩年元器件漲價中國公司難以分享紅利
加速度感測器:高鐵敏感元器件國貨難覓
很多時候7nm不是不能上,而是有沒有實力上;禁令與授權無關,就像是華為已經購買了元器件一樣需要支付貨款
人民幣兌美元貶破6.6,元器件進口進入漲價預期
國產手機上,有多少元器件是真正的「國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