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黃公望和《富春山居圖》,你真的看懂了嗎?(附高清圖卷)

黃公望和《富春山居圖》,你真的看懂了嗎?(附高清圖卷)

文玩 | 字畫 | 品鑒 | 茶道



3D動畫寫實《富春山居圖境》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鑒,鷺點煙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 蘇軾《行香子·過七里瀨》





《富春山居圖》與中國文人精神




如果西方藝術是一個爆發力很強的百米短跑,分秒必爭,那麼東方藝術則是馬拉松,不跑到最後,不知道誰贏。

《富春山居圖》可能是東方藝術非常典型的代表,西方几乎沒有這樣的繪畫形式,這麼長的長卷,七百厘米長,一段段看下去,等同於看人生里的每個段落。



生命有很漫長的路要走,而年輕時的張揚、狂躁的那條路,恰恰好要一生才能慢慢修行到讓自己安靜下來。

因此我覺得文人的藝術,可能從這樣的部分來切入,讓大家可以了解什麼叫做「文人」,黃公望即是個文人。詩人王維走在陝西藍田時,把所有的功名全部忘掉,留下最動人的句子,就是那十個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在生命絕望之處,坐下來看雲一片片地升起。「行」是「人動」、「坐」是「人靜」,如果生命中過動了,你能夠有機會靜下來看雲,發現雲跟水是同樣的東西。王維在這十個字中,講到了生命里的一種循環。這時我們說王維是文人,他們寫詩、畫畫、彈琴,在自己的生活里完成自己。文人最重要的不是畫畫,而是生命的完成,黃公望完成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一件作品即《富春山居圖》,這有點像《紅樓夢》,是東方藝術的長跑,不在意作品有多少,在意的是能否在作品裡,把一生所有的喜怒哀樂全部傳達出來。




文化是傳承的,源遠流長。

《富春山居圖》這張畫距離我們已有六百多年了,而漫長的歷史,全部記在這張畫上。

傳承文化需要耐心,20多歲時喜歡梵高的濃烈,年紀大了才體會出《富春山居圖》的平淡之美。

如果把西方藝術比喻成短跑,激烈、分秒必爭,那麼東方藝術則是馬拉松,寂寞、不辨輸贏。

正如,齊白石最好的畫全在70歲以後,80歲以後登峰造極,90歲爐火純青,每一次讀他的傳記就想說,相信不相信活到90歲——也就是生命到最後——歷練出最驚人的力量。



因此,年輕時好好愛西方的東西,像貝多芬交響曲里狂放的因子。要能夠喜歡一首古琴的幽蘭,大概都要到五十歲以後,因為裡面的「此時無聲勝有聲」不是年輕時會懂的。







黃公望的三次選擇


奠定文人的基礎




黃公望本名陸堅,因家窮被當地備受尊敬的黃樂老先生收養,改名「黃公望」,號「子久」,寓意黃公望子久矣。




黃公望生於南宋,從小聰明伶俐,卻經歷國破家亡,在鄙視知識分子與漢族的元朝,屈辱中求生活。而他的一生中三個重要的決定也更幫助我們去理解《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


第一個選擇,考取「神童科」,

成為江南一帶底層公務員。在40至50歲時,受長官牽連遭受牢獄之災。出獄後經受打擊不再做官,師從趙孟頫學畫。趙孟頫是元朝第一代的大畫家,也是一個文人。歷史上很多文人看起來非常柔弱,但在一個戰亂、悲劇的時代中,文人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傳遞文化的角色。




第二個選擇,賣卜維生。

黃公望在50歲至70歲間都在松江賣卜維生。元朝的知識分子不受重視,但他們非常有節氣,大都隱居山中或以算命為生。即「退隱」「隱居」,將自己隱藏於天地、山水之間。



第三個選擇,加入全真教。

翻閱歷史,全真教藏龍卧虎。丘處機曾是忽必烈身邊的軍師。全真派隱藏著許多能人,期望用文人的方式影響元朝皇帝,減少屠殺甚至反元復漢。全真派的經歷也為黃公望奠定了後來文人的基礎。







你真的看懂《富春山居圖》了嗎?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八十高齡才開始提筆繪寫富春江疊峰山巒四季變化的長卷大作。




黃公望與西方天才型畫者梵高不同,在七十歲前,他從未想當個畫家。正如所有宋元明清的中國文人,黃公望幼年書讀得好,一心只想參加科舉考試進府做官。四十歲之前,他追求的是身份地位,這位了不得的巨人曾一度被擺在難以想像的乏味官職,杭州官府專收田糧賦稅小官。




改變他人生境遇的不是任何大時代的文化潮流,而是被長官牽連下獄,牢坐了十年,罪名也不如蘇東坡令人同情,而是頗不高尚的貪腐之罪。五十歲黃公望出獄,轉身成了道士;隱居民間長達三十多年。松花江畔一位後代才知曉的偉大畫家日日擺攤,干一個一點也不體面的職業,賣卜為生。




《富春山居圖》完成的那一刻起,精通卜卦的黃公望已預言此畫未來命運將「巧取豪奪」。黃公望為完成此作,在富春江待了五至六年左右;八旬的黃公望業已領悟人生縱有回蕩,但勿須執著;從起始至死亡終結,一段因緣罷了。




黃公望接近完圖時,將此畫贈與師弟,號「無用」,他則自稱「大痴」。師弟無用看透不了人生,急著想取歷史巨作。無用師弟一毛錢沒付取得了《富春山居圖》,死後他的後代將之變賣。《富春山居圖》走入明代,名氣愈來愈大;歷經多位大畫家收藏,也從此開啟世界繪畫史上少見坎坷傳奇的收藏故事。



《富春山居圖》(局部)




畫卷在數百年流傳中飽經滄桑,至明成化年間,由沈周收藏。沈周自從得到這件寶貝,就愛不釋手,把它掛在牆上,反覆欣賞、臨摹,看出畫上沒有名人題跋,便請朋友題跋,一朋友兒子見畫得這麼好就產生歹念把畫偷偷賣掉,還愣說畫是被人偷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沈周在畫攤上見到了《富春山居圖》,興奮異常,連忙跑回家籌錢買畫。當他籌集到錢,返回畫攤時,畫已經被人買走了。沈周捶胸頓足,放聲大哭,可是後悔已經晚矣。千辛萬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圖》,如今只剩下留在頭腦中的記憶了。沈周愣是憑藉著記憶,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圖》一卷以慰情思。





明 沈周 《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多年以後,《富春山居圖》成為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收藏,但董晚年時又將其賣給了吳洪裕的爺爺吳正志。清順治年間,吳洪裕繼承了《富春山居圖》,而吳洪裕晚年病危之時,想效仿唐太宗把畫帶到來生去,就在畫即將付之一炬的危急時刻,吳洪裕的侄子吳靜庵將投入火中的畫救了出來,並以偷梁換柱的方法用另外一幅畫換成了《富春山居圖》。




但救下畫作已被燒出連珠洞,斷為一大一小兩段,至此稀世畫作《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1652年,吳家子弟吳寄谷得到此圖後,將小段燒焦部分揭下,重新細心裝裱後,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而且幾乎看不出經剪裁過的痕迹。從此,大段部分被稱為《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小段的部分人們稱之為《剩山圖》。





《剩山圖卷》縱32厘米,橫51.5厘米




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圖》被征入宮,乾隆皇帝見到後愛不釋手,把它珍藏在身邊,不時取出來欣賞,並且在6米長卷的留白處賦詩題詞,加蓋玉璽。




第二年,乾隆十一年的冬天,《富春山居》無用師捲來到了弘曆面前。他一邊堅定地宣布無用師卷是贗品,一邊又以不菲的價格將這幅所謂的贗品買下。

理由是,這幅畫雖不是真跡,但畫得還不錯。




為此他還特意請大臣來,在兩卷《富春山居圖》上題跋留念。來觀畫的大臣無一例外地歌頌了皇帝熱愛藝術、不拘泥真偽的廣闊胸懷,可誰也不敢點破:這幅畫它本來就是真跡。





《無用師卷》縱33厘米,橫637厘米




時代變遷,幾經輾轉,《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真跡在清宮裡靜靜安放了187年。直到1933年,日軍攻佔了山海關。故宮博物院決定將館藏精品轉移,以避戰火浩劫。自此之後的15年中,《富春山居圖》與近百萬件故宮文物一起,歷盡艱辛坎坷,行程數萬公里,由北京經南京輾轉運抵四川、貴州,至抗戰結束後,陸續運回南京。又於1948年底,被運至台灣。







而那曾被火燒壞的前半截《富春山居圖》,尚存尺五六寸,「山水一丘一壑之景,全不似裁切者」,清初由吳其貞持有,命名為《剩山圖》。後流入遼陽人王廷賓手中,收入他的《三朝寶繪圖》。




有一位程正揆曾經天真地求當時持有《富春山居圖》的季寓庸「為破鏡之合」,當然被拒絕了。然而自此之後,《剩山圖》始終「絕跡江湖」。




直到20世紀30年代,王廷賓的《三朝寶繪圖》流入江陰一戶陳姓人家,為上海汲古閣的曹友卿得到,拆開分售,找到的買家是吳湖帆。吳湖帆是用了家藏的古銅器商彝才換來了這幅殘卷。他找到了這戶陳姓人家,撿回了被當作廢紙的王廷賓的題跋,又與沈尹默一同去比對了「無用師卷」,這才確定此乃真跡。




因此興奮地在1944年的《古今》雜誌上發表《富春山居圖燼餘本》一文,大捧「無用師卷」是「痴翁生平第一傑作,抑亦古今藝林神品之冠冕」,而他自己的梅景書屋也有了「大痴富春山圖一角人家」這麼個新名字。20世紀50年代,經沙孟海牽線,以5000元巨款賣給浙江博物館。







李敖說富春山居圖給了我們三個啟示:




第一個啟示,是離合的啟示,人間難免有悲歡離合。離合的情況有三種,第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離合,第二種人與物品之間的離合,第三種,物品與物品之間的聚散。富春山居圖為什麼引起我們的興趣呢?因為這個圖在六百六十一年前出現,可是三百年前分離了,結果到了現在,再重新又聚合在一起……



黃公望的《九峰雪霽》留白之美




黃公望從70歲開始習畫,傳世作品僅有《天池石壁》《九珠峰翠》《九峰雪霽》和《富春山居圖》,卻位居「元四大家」之首。要了解《富春山居圖》就要從他的美學精神開始。




富春山居圖(

局部


80歲的時候,黃公望創作了《九峰雪霽》,可以看到他如何表達好幾天連續下雪,而雪忽然停了,我們叫做「雪霽」,在九峰這個地方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雪,忽然停了之後,整個山被掩埋的白。這種白不是用顏料去加的,而是用淡淡的墨掃過,讓它出現不同層次的白,最白的部分根本不畫,完全沒有處理,就是空白,而空白是最大的白。




留白是西方人很難聽懂的詞,留白是說「為生命留下一個空間」,不要都塞滿,我們叫做「餘地」。記得小時候媽媽常說:「你不走的路,要留三條給人家走。」我想那都有民間的智慧,相信東方哲學裡面有一種天網恢恢。




黃公望用減少的方式來體現繁複,這種美學手法與喬布斯有異曲同工之妙。喬布斯創造了APPLE,也是美學上的主導者。他最後的家空無一物,一件傢具都沒有,你無法想像連桌子、椅子什麼都沒有,都是空的,這時你會想到「空」的基礎是什麼?喬布斯最後可以在他的產品裡面創造出極簡主義,也就是不斷減少,我覺得喬布斯是黃公望的知己,如果他站在《九峰雪霽》前,會懂這張畫。






九峰雪霽圖





大家看一下《九峰雪霽》,我特別要提到這一些點,最難畫的就是這些點。這些點是什麼東西?如果面對一片蒼茫的雪山,就會看到那個點就是生命存在的狀態。一棵植物夏天枝葉茂密,入秋以後,就看到葉子變黃、變紅,然後全部掉落。

我們知道植物在脫落葉子時,知道接下來有一個很難過的冬天,因為養分不夠,所以必須儲蓄它的生命,因此把可以割捨的東西全部割捨掉,最後剩下一個光禿禿的枯枝,但裡面蘊藏了下一個春天再發芽的力量,這是黃公望在講的東西。




因此,《九峰雪霽》可能不僅僅是一張風景畫,而是經過南宋亡國,漢族受屈辱的過程中,他講一個民族的復興,這裡有非常動人的力量,我想這也是文人的隱喻。







《富春山居圖》的故事:文人入世與出世的茫然




黃公望在至正七年(1347年)時開始畫《富春山居圖》這幅畫,三年以後即至正十年,我們過去用天干地支,也就是庚寅年,這一年是1350年,他已經82歲。這張畫是其生命歷練到最後的領悟,我們未必急著當下就可以看懂,因為跟西方藝術、美學都不一樣,它有沉得住氣、來日方長的祝福在內。




富春江大概是中國最美麗的一個地方,這裡沒有殘酷的政治鬥爭。東漢皇帝劉秀,當時他有一個很有名的同學莊子陵,莊子陵一生做了一件事,就是幫助劉秀打天下,幫助劉秀在公元1世紀初建立了東漢,幫助劉秀登基做了皇帝,成為漢光武皇帝。而莊子陵卻就此消失,劉秀因想念他,命名太子「劉庄」,並派人四處尋找莊子陵。直至其晚年,獲知在富春江邊釣魚者就是莊子陵。莊子陵沒有選擇高官厚祿,卻選擇在富春江邊垂釣一生。 宋朝范仲淹作詩: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看到的這片風景不是風景,而是一個人的品格。






黃公望是在畫風景或者是畫莊子陵釣魚。莊子陵早就把功名看破,深知伴君如伴虎,他很清楚君臣的關係,因此他就選擇了隱退。

釣魚是其生命的另外一種選擇,這時看到對於空白這件事的領悟及繪畫中的淡泊,「淡」字並不是那麼容易了解,宋朝人開始談「淡」這個字,酸、甜、苦、辣、咸之五味經過以後,大概才能體會到「淡」的味覺,「淡」是一種回甘,就是淡淡地在口腔里,味蕾上留的一種清香。




一代代的文人到過這裡,駱賓王、李白、蘇東坡都來過,因此黃公望來這裡畫這張畫的時候,其實是把一代代的故事全部畫出來,像吳均寫:「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他坐在船上,他覺得富春江給他一個沒有目的性的快樂跟自由,他可以坐在一個船上,隨著水流飄蕩,隨便到東或到西,這都是寫富春江最美的句子,黃公望試圖在他的畫里,把這樣的情感傳達出來。




蘇東坡到這裡感嘆,覺得莊子陵怎麼那麼厲害,可以跟皇帝成為好朋友,所以就寫了:「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那是蘇軾下放時看的風景,有很大的領悟。




黃公望這張畫里,其實是所有文人的共同聲音,那種糾纏,那種既要入又要出世的茫然與徘徊。




東方的詩和畫講的是意境,如何把濃、淡、干、濕、輕、重、頓、挫畫出來。比如:我們毛筆寫字的時候有頓、挫,會發現頓、挫是生命里的困頓跟挫折,因此這一支毛筆的線條在運動時,有時流暢、有時順利、有時困頓、有時挫折,裡面都在傳達情緒,因此文人畫的基礎是書法,是那支毛筆的線條,本身有節奏的感覺。




回到畫本身,可以看到《富春山居圖》的水光是非常淡的墨掃過,並不是技巧的難度,而是敢這樣畫,上下富春江,他讀了跟所有富春江的文學之後,他心裡有一條江水,要把這個江水的意境畫出來。



《富春山居圖》的人:

峰迴路轉的人生




這張畫裡面的人物有八個,有一眼看到的划船的漁家、釣魚者,有很難辨識的隱藏深山的樵夫,非常有趣,就像有時是人生的高峰,好像人生到最好狀態時,有一種峰迴路轉,這裡有一條路;放大看,可以看到筆觸的風與水波的感覺。西方的人是征服山水,元朝開始領悟,你無法征服山水,你只能在山水裡非常謙卑地存在。








莊子的哲學一直講如何達到天人合一,如何感覺你跟山、水的對話關係,因此並不是征服性的,所以會把人做這樣的形式處理。




科技可以高像素放大畫卷,可以看到《富春山居圖》中哪裡有人,其實古代就講人、生命的存在是「渺滄海之一粟」,蘇軾《前赤壁賦》里的句子,我們不過是大海當中一粒小米一樣,我們的存在本來就是這樣的狀態,所以黃公望用這樣的方式,處理人在自然中的一種處境。




我剛剛講到《富春山居圖》里有八個人,不要完全相信,未必是對的,因為長卷的時間不一定是同一個時間,有可能剛剛的漁夫,現在移動了位置。西方的觀點是一張畫里只有一個時間,東方的長卷可以延續時間,因此大家可以看到《韓熙載夜宴圖》里,韓熙載重複五次出現,是在不同的時間出現。




韓熙載夜宴圖




畫中人也許是移動的空間,也許是不同時間的同一個人到另外一個地方,越到後面,人物的處理方法像動漫一樣,兩筆就畫完了。




畫中有一個人在過橋,可以看到所有的人,八個裡面有五個都從右往左走,到剛剛的兩艘船,是從左往右回去,長卷拉開是直線的,捲起來是一個圓,

因此這些人開始的時候往左走,結束的時候往回頭走,其實是圓形的概念。




我們叫做「周而復始」。



《富春山居圖》(高清圖卷)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簽約作家或網路,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書畫︱收藏︱鑒賞︱國學



如需授權,請在後台回復「轉載+平台名稱」


註: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本君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頂尖藏品 的精彩文章:

書家必備:廳堂、卧室、文房專用詩詞素材,收藏!
西泠印社百年書畫藏品集,大飽眼福!
國畫之美,在神、情、意、趣!
中式的對稱美
書法中最美的216個單字(適合讀帖或選臨)

TAG:頂尖藏品 |

您可能感興趣

《富春山居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揭秘: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的松樹是怎樣畫的?
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
從無望到公望:解讀黃大痴《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里的禪宗山水情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合璧卷
古書畫欣賞:完整的《富春山居圖》
讓《富春山居圖》回來看雪吧
梁詩正行楷題跋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清秀俊美!
細品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這卷臨摹的《富春山居圖》會破億嗎?
金士松《跋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
不要再看《富春山居圖》啦,黃公望的秘密都要被你知道了!
飄逸典雅:清代金士松楷書《跋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書法欣賞
《富春山居圖》:山水相逢,悠遊樂哉
清 藍孟《秋林逸居圖》
張俊芳的散文詩《富春山居圖》
中國畫-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合璧卷
完整的《富春山居圖》在此 你看不看?
一生痴迷黃公望,王原祁《仿富春山居圖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