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毫無懸念的競賽,中國贏了
「快看,我們追上米軌列車了!」經營電腦零部件生意的肯亞人理查德興奮地指著窗外。
一名乘客在蒙內鐵路列車上眺望遠處米軌上的列車
距離蒙巴薩-內羅畢標軌鐵路(蒙內鐵路)內羅畢終點站大約100公里處,「中國製造」的這班現代列車,與慢悠悠地行駛在一百多年前修建的米軌鐵路上的一班老式列車不期而遇。
兩輛列車都朝著蒙巴薩方向行駛,彼此之間的距離不足百米。從結果看,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競賽。
一眨眼的工夫,由主體呈橙白兩色機車牽引,時速約在120公里的蒙內列車便將由藍色機車牽引的米軌列車遠遠甩在後面。
與米軌鐵路的短暫相伴後,蒙內鐵路列車一往無前。此時車窗外,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肯亞的第一條鐵路米軌鐵路誕生於1901年,由當時的英國殖民者修建。這一鐵路雖然仍在發揮「餘熱」,但因設施老化和缺乏維護,列車行駛速度已從早先的每小時70公里下降到每小時40公里。
一列客運列車行駛在老式米軌鐵路上
由於耗時太長,很多人選擇乘坐汽車或搭乘票價不菲的航班在肯亞兩大城市間往來,肯亞大部分的貨物運輸也因此轉移到了公路。
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全長約480公里的蒙內鐵路已於5月31日正式通車,給兩城居民和沿途民眾出行帶來新的選擇。
蒙內鐵路於6月1日開始客運服務,每天運行一對往返蒙巴薩與內羅畢的列車,列車一般定員1370人。
理查德乘坐的這班列車共有15節車廂,他所在3車廂是頭等座車廂,全程單程票價3000先令(約合210元人民幣),車廂一排有四個座椅,而經濟車廂一排則有五個座椅。
理查德對首次蒙內鐵路列車之旅評價頗高。
他告訴記者:「比起坐十幾個小時的汽車,全程不到五個小時的蒙內鐵路列車真是太舒服了;比起票價約8000先令的飛機航班,蒙內鐵路又要更加安全,價格也要實惠許多。」
「更重要的是,這趟列車窗外的風景真是太美了!」整個過程,理查德一直在擺弄自己手中的兩個手機,似乎想把窗外的景色全部紀錄下來。
理查德拍窗外風景
他如此「痴迷」,是因為蒙內鐵路部分路段經過他的故鄉。之前,理查德總是乘坐汽車回家探望親友。
在列車快要駛入埃馬利(Emali)車站時,記者看到不遠處蒙內公路上有不少載有集裝箱的長途貨車正徐徐行駛。因為交通事故高發等原因,蒙內公路經常發生堵車,影響了長途客車和貨車的行駛速度。
與理查森同在一個車廂的乘客哈娜今年已經100歲了。她在孫女等人的陪同下第一次乘坐蒙內鐵路,打算在蒙巴薩的海邊度假村舉辦家庭聚會。
戴著米色遮陽圓帽,身著黑白兩色外套和橙色長裙的哈娜安祥地坐在車窗邊,不時地將視線投向窗外。
作為與米軌鐵路幾乎同齡的老人,哈娜坐過全程幾十個小時的米軌鐵路列車,也坐過汽車和飛機,但是她告訴記者,她喜歡現在乘坐的這趟列車,因為它安全、舒適、美麗。
蒙內鐵路東起肯亞海港城市蒙巴薩,西至首都內羅畢,貫穿肯境內8個郡。
它將作為東非鐵路網的第一段,直插非洲腹地,成為連接沿海與內陸的重要交通樞紐。這條鐵路沿線風光頗佳,部分路段穿越肯亞察沃國家公園。
「那裡有一群大象!」車廂中有人大聲呼喊。途經沃國家公園時,記者看到不遠處的草原上,一頭大象正與幾頭小象在平頂金合歡樹下一起玩耍。
等列車接近蒙巴薩終點站時,窗外的地形已經變成綿延的山丘。在舒緩的斜坡上,低矮的房屋掩映在高大密集的椰子樹下,一派東非海岸的浪漫景色。
5月12日,正在蒙內鐵路上調試的列車駛入蒙巴薩客運站
出站時,領著三個小孩到蒙巴薩度假的辛西拉告訴記者,能夠買到車票,體驗蒙內鐵路列車,真是物超所值。辛西拉乘坐的經濟車廂硬座蒙巴薩到內羅畢單程票價700先令(約合49元人民幣)。
蒙內鐵路運營已經超過一周,車票逐漸走俏。
根據蒙內鐵路運營公司8日發布的數據,6月1日至7日,蒙內鐵路總共售出近1.4萬張車票,有約2000張票被鐵路建設人員、華僑華人和肯亞民眾當作紀念品收藏。
內羅畢終點站售票員露思說,周末的車票尤其難買。每周的周五、周六、或周日三天,內羅畢終點站和蒙巴薩終點站售票大廳門口便排起長龍,有時,會有幾百人購買不到當日車票。
根據市場需求,蒙內鐵路運營公司計劃於7月1日每天從兩個終點站各增開一趟客運列車。屆時,乘客可通過這條鐵路實現內羅畢與蒙巴薩兩城的當天往返。
記者和肯亞公務員戴維在蒙內鐵路列車上合影
不少民眾注意到,蒙內鐵路車廂里都並排貼有中肯兩國國旗。
坐在記者身旁的肯亞公務員戴維曾在北京工作4年多,他指著兩國國旗說,這是中肯友誼的見證,兩國關係一定會越來越好。
-END-
監製:李大偉
文字記者:王小鵬 李百順
攝影記者:李百順 陳誠 潘思危
編輯:朱超 王豐豐 陳杉


※南非華人「鏢局」:保平安靠的是黑人「鏢師」和精良武器
※腦癱兒丈量夢想的長度 澳洲女孩雨中登長城圓夢
※國際早報|出口民調:英國保守黨未贏得議會過半數席位 英股英鎊齊跌
※你知道嗎?習主席講述的故事要拍電影了
※四個成語,帶你感受習主席的阿斯塔納時間
TAG:新華國際 |
※在這一領域,中國終於進入了「太空競賽」
※連安全也不顧了,美國為了在這領域和中國競賽失去理智!
※一場無聲息的世家競賽
※在無人駕駛的賽道上誰能領跑這場競賽?
※全球最奇怪的競賽,兩國竟想挖穿地球,蘇聯挖出上萬米的大洞
※下一場國際競賽,希望中國不再缺席
※韓國的不要臉再次噁心到了我,豈止是體育賽場,盤點韓國在電競賽事上的醜惡嘴臉
※這場70多萬人參與的競賽,最方便的答題入口在這裡
※中國最好的AI競賽落幕,我們整理了一份奪寶攻略
※【島讀】在這一領域,中國終於進入了「太空競賽」
※最早提出「雲計算」的谷歌,卻成了這場競賽的追趕者
※馬斯克:我們想要一場新的太空競賽,這令人好興奮!
※人生不是一場百米競賽,而是一場馬拉松
※最全設計競賽·高清合集,你想要的,都在這裡!
※這一軍備競賽新領域,我國實力到底有多強?德國人給出答案
※雖然沒有了谷歌,但登月競賽依舊熱鬧非凡
※俄羅斯代表:美國的野心讓世界距軍備競賽失控只有一步之遙
※實力碾壓一切,這場黑客競賽總冠軍爭奪戰的真實寫照
※千萬人觀賽的手游電競賽事將有多大的市場空間?
※實力不容小覷!中國航天雖然是後來者,但卻有望贏得全球太空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