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衛與他的「理想之美」

大衛與他的「理想之美」

歡迎關注「盧浮宮博物館」官方微信

我認識的有些畫家不會描繪人類,還企圖登上天堂去描繪上帝。

Je connais des peintres qui ne savent pas copier des hommes, et qui prétendent monter dans le ciel pour y peindre des dieux.

——雅克-路易·大衛

(Jacques Louis David)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無疑是18世紀法國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無論是他作為新古典主義的奠基人,或是他眾多的學生對整個法國藝術史造成的影響,都給予他在整個藝術界無可動搖的地位。

《畫家路易·大衛的畫像》(Portrait du peintre Louis David),Jér?me-Martin Langlois,1825,盧浮宮博物館,巴黎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René-Gabriel Ojéda

何為新古典主義?該運動發起自十八世紀中葉歐洲的啟蒙時代,哲學家目睹了當時政局和文明的動搖與衰退,開始在古希臘和古羅馬尋求美與真理。德國哲學家約翰·約阿希姆·溫克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將這種在思想上對古羅馬希臘文明的復興投射到了藝術理論上,這種投射反映在了所有的藝術形式上,由建築開始,蔓延至繪畫,雕塑和裝飾藝術等。他們模仿古羅馬古希臘藝術的風格,從主題、服飾、人體、構圖、裝飾去效仿曾經的作品,在作品所表達的道德觀念上復興古代傳統價值觀,並且試圖尋求一種所謂的「理想之美」,追求絕對的平衡,理性與完美。而這種「工整」的美學,也正是為了與之前興起的巴洛克與洛可可主義抗衡。

《侍從官抬著布魯圖斯兒子的屍體回來》(Les Licteurs rapportent à Brutus les corps de ses fils),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盧浮宮博物館,巴黎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 Christian Jean

雅克-路易·大衛出生於巴黎,自16歲時進入法國藝術最高學府——皇家繪畫雕塑院學習,當時藝術家最高的殊榮便是在沙龍中取得羅馬獎,獲得去羅馬進修的機會。大衛在1774年獲得羅馬獎,並於次年前往義大利研究古羅馬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影響。在回國之後第四年,1784年創作了他的傑作《賀拉斯兄弟之誓》(Le Serment des Horaces)。這幅畫作主題來自於蒂托·李維(Titus Livius)的《羅馬史》(Ab Urbe Condita Libri),作品重點鮮明,家庭權利的中心——父親被安放在中心,三兄弟站在左側,家庭中的女性坐在右側。在人物的服裝上高度還原當時羅馬的樣式,並且在表情和形態上也有強烈的區分。明暗的對比強調了作品的主題:羅馬風格的建築背景隱藏在陰影中,人物曝露在光線里。作品極其理性與考究的構圖與之前洛可可的風格形成強烈的對比,也是這幅作品讓新古典主義站在藝術史的聚光燈下。

《賀拉斯兄弟之誓》(Le Serment des Horaces),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84,盧浮宮博物館,巴黎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 Christian Jean

大衛的早期作品都來自於古羅馬歷史與神話主題,畫中人物被置於高度羅馬化的場景之中,被典型的羅馬裝飾,雕像與器物所包圍。主要人物安放在構圖的中心,被自然光線照射。形體風格回歸於之前羅馬經典雕塑作品的修長,健美,擁有完美的比例。例如在大衛1788年的作品《巴黎和海倫娜的愛》(Les Amours de Paris et d Hélène)中,我們能從他們的軀體感受到大衛對完美人體的詮釋,並且在有限的衣物上也可以看到羅馬綁帶鞋和羅馬長裙。而這些元素也是新古典主義的最基本體現。

《巴黎和海倫娜之愛》(Les Amours de Paris et d Hélène),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88,盧浮宮博物館,巴黎

Photo (C)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Grand Palais / Angèle Dequier

大衛在色彩的處理上也是節制的,他摒除了之前鮮艷,浮誇的色彩,回歸到如他的主題一般嚴肅的色庫。這不僅代表著一種與內容的和諧,更多程度上體現著一種對顏色的「去媚」,他用冷淡的色彩去詮釋嚴肅的道德取向,作品自發的懷舊感也能體現出它的尊貴氣質,象徵著古羅馬古希臘遺留的風骨。儘管十九世紀末有很多藝術史學家批判大衛對色彩的處理,但也是大衛如此在十八世紀末對美學的大膽創新,讓新古典主義可以成為當時主流的藝術思潮。

《薩賓尼的婦女》(Les Sabines),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89,盧浮宮博物館,巴黎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René-Gabriel Ojéda

新古典主義標緻的畫風很快被政治人物所發現,畫中男性所攜帶的勇毅高貴的氣質正是領導者需要的性格。大衛當年活躍於法國大革命,是雅各賓派的一員,用他的作品去歌頌革命精神。無論是他的《馬拉之死》,還是在熱月政變之後,當雅各賓派失勢時,他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創作的《盧森堡花園景色》都能體現他面對革命與政治的關注與嚮往。

《馬拉之死》(Marat assassiné),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盧浮宮博物館,巴黎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Martine Beck-Coppola

《盧森堡花園景色》(Vue d un jardin dite vue du jardin du Luxembourg, à Paris),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盧浮宮博物館,巴黎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Philippe Fuzeau

在拿破崙上位之後,他成為了拿破崙的御用畫師,為拿破崙創作了拿破崙最威風的畫像,和其他多幅傑作,如《拿破崙一世的加冕儀式》(Sacre de l empereur Napoléon Ier et couronnement de l impératrice Joséphine)

《拿破崙一世的加冕儀式》(Sacre de l empereur Napoléon Ier et couronnement de l impératrice Joséphine),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盧浮宮博物館,巴黎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Hervé Lewandowski

可惜,在滑鐵盧戰役後,拿破崙失去了他的法蘭西帝國。大衛逃往至布魯塞爾安心創作肖像畫與風景畫,重新回歸經典的新古典主義主題。十年之後,1825年,他在布魯塞爾逝世,而之後他的心臟也被重新安葬在拉雪茲公墓。大衛,不僅用他的藝術震撼了世界,他也成為了法國的國家象徵。

盧浮宮博物館

官方微博賬號

直接搜索「盧浮宮博物館」 http://weibo.com/louvremuseum

官方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盧浮宮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TAG:盧浮宮博物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的偶像——姜大衛
大衛·霍克尼的觀看之道
各大衛視美女主持人,有你喜歡的嗎?
「大衛之盾」守衛印度海軍的天空!拋棄俄羅斯的「」傻大黑粗?
大衛電影大獎上的義大利美女 與好萊塢有何不同?
從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看品牌大創意與大衛·奧格威的夢
她是央美校花,畫《大衛》 被公認為「中央美院史上最好的大衛」
大衛·克克美開啟美容業移動互聯網時代,成就生活之美
薩里稱讚大衛路易斯:作為一個中衛比我想像中還要好的多!
壽星不想繼續活了——科學家大衛·古德爾面對衰老的選擇
大衛美術教育加盟:全都是錯覺!他的畫作足夠迷惑你的雙眼!
被藝術家玩壞的「大衛」
大衛休謨:人類的道德不是來自理性,而是來自道德感!
美國教師丁大衛:他為中國做的努力,讓中國人感到慚愧 | 你究竟為什麼而活?
英國作家大衛·索洛伊:我最關心的主題,是人的必死性與衰老
嫉妒是骨中的朽爛——從掃羅嫉妒大衛的故事談起
無懼新型防空系統 大衛王之劍將再斬敘利亞 俄羅斯該如何應對?
系列合神心意的大衛之悔改的心
《大衛上學去》——讓愛伴著「大衛」安心成長!
最祥和的四大中鋒之一,最全面的海軍上將——大衛羅賓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