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扇子史話
扇子,在我國有非常古老的歷史。出於招風取涼、驅趕蟲蚊、撣拂灰塵、引火加熱種種需要,人們發明了扇子。
從考古資料方面推測,扇子的應用至少不晚於新石器時代陶器出現之後,如古籍中提到過「舜作五明扇」。但有關圖像和實物的發現卻較晚。目前所見較早的扇子形象是東周、戰國銅器上刻畫的兩件長柄大扇,以及江陵天星觀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殘件。從使用方面看,由奴隸僕從執掌,為主人障風蔽日,象徵權威的成分多於實際應用。
戰國晚期到兩漢,一種半規型「便面」成為扇子的主流。其中以江陵馬山楚墓出土、朱黑兩色漆篾編成的最為精美。便面一律用細竹篾製成,上至帝王神仙,下及奴僕烤肉、灶戶熬鹽,無例外地都使用它。
扇子的衍進圖
魏晉南北朝時期,「麈尾」、「麈尾扇」、「羽扇」及「比翼扇」相繼出現。「羽扇」前期本由鳥類半翅製成,後來用八羽、十羽並列,且加了長木柄。「麈」是領隊的大鹿,魏晉以來尚清談,手執麈尾有「領袖群倫」含意。「麈尾扇」傳由梁簡文帝蕭綱創始,近於麈尾的簡化,固定式樣似在紈扇上加鹿尾毛兩小撮。「比翼扇」-又出於麈尾扇,上端改成鳥羽,為帝子天神、仙真玉女升天下凡翅膀的象徵。
戰國金銀錯銅壺上的奴隸執長柄扇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洞洞壁之石刻拓片
戰國時期矩紋漆竹編扇
隋唐時「麈尾」雖定型,但使用範圍縮小。「紈扇」起而代之,廣為流行。「紈扇」亦即「團扇」,主要以竹木為骨架,製成種種形狀,並用薄質絲綢糊成:歷來傳說出於西漢成帝朝。南北朝時,紈扇扇面較大,唐代早期還多作腰圓形,近乎「麈尾」之轉化。唐開元、天寶年以來才多「圓如滿月」式樣。紈扇深得閨閣喜愛,古代詩詞中多有反映,如「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秋風人庭樹,從此不相見」。借團扇刻畫出少女種種情態或愁思,可見扇子的功能已大為擴展。
唐 李重潤 《墓壁畫》局部
宋元時期紈扇儘管還佔主要地位,且更多樣化,但同時也出現另一新品種「摺疊扇」,即摺扇;南宋時生產已有相當規模。但扇面有畫的傳世實物連同圖像反映、畫錄記載,兩宋總計不到十件,元代更少。這種情況也許因當時多用山柿油塗於紙面做成「油紙扇」,不宜繪畫,只供一般市民使用;或與當時風習有關,雖也有素紙「摺疊扇」,但只充當執事僕從手中物,還不曾為文人雅士所賞玩,因而尚未成為書畫家染翰揮毫的對象。元代山西永樂宮壁畫,保留了大量元人生活情景,「摺疊扇」仍只出現於小市民手中。
唐 閻立本 步輦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明代,摺扇開始普遍流行,先起宮廷,後及社會。明永樂年間,年產約兩萬把。早期扇骨較少,後來才用細骨。扇面有加金箔者,特別精美的由皇帝賞給嬪妃或親信大臣,較次的按節令分賜其他臣僚。近年各地明代藩王墓中均有貼金摺扇及灑金摺扇出土。渾金扇面還有用針撥畫山石人物的,極似倭扇格式。也有加畫龍鳳的,可能只限於帝後使用。至於騷人墨客等風雅之士,講究扇面書畫,使之更近於工藝品。當時的川蜀及蘇州都是摺扇的主要產地。摺扇無疑已成為明代扇子的主流,影響到清代,前後約三個世紀之久。
五代南唐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南宋 宮沼納涼圖局部
歌舞百戲用扇子當道具,也是由來已久。唐宋「歌扇」已成為詩文中慣用名辭,雜劇藝人不分男女,腰間必插一扇;元雜劇中扇子已成為必不可少的道具,習慣上女角多用小畫扇,大臣儒士幫閑多用中型扇,武臣大面黑頭等則用白竹骨大扇,有長及二尺的。演員藉助扇子表現角色的不同身份和心理狀態,妙用無窮。劇目和文學作品中也有以扇為主題的,如「桃花扇」、「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晴雯撕扇」等,可見其影響之大。
明 唐寅 秋風執扇圖 上海博物館藏
明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圖軸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代 唐人宮樂圖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摺扇外骨的加工,明代已得到極大發展。象牙雕刻,螺鈿鑲嵌,及用玳瑁薄片粘貼,無所不有。但物極必反,不加雕飾的素骨竹片扇也曾流行一時,甚至一柄值幾兩銀子。清代還特別重用洞庭君山出的湘妃竹,斑點有許多不同名稱,若作完整秀美「鳳眼」形狀,有值銀數十兩的。至於進貢摺扇,通常四柄放一扇匣內,似以蘇浙生產的占首位。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蘇州觀前街
舊時扇庄
清代宮廷尚宮扇,包含各種不同式樣。雍正四妃像中,即或執摺扇,或執宮扇。宮扇一般式樣多為上寬下略窄,扇柄多用羊脂玉、翡翠、象牙等珍貴材料加工而成,扇面還有用象牙劈成細絲編成網孔狀的,這實在只是帝王的珍玩,已無任何實用意義。
至於農人,則一律是蒲葵扇,雍正《耕織圖》中,他本人自扮的老農也不例外。高級官僚流行鵰翎扇,貴重的有值紋銀百兩的,到辛亥革命後才隨同封建王朝覆沒而退出歷史舞台。後來京劇名角余叔岩、馬連良扮諸葛亮時手中揮搖的鵰翎扇,大約從北京的前門外掛貨鋪花四五元就可買到。
本文選自《非常藝術》雜誌第2卷【文玩】欄目「懷袖雅物——蘇州摺扇通釋」,因圖文量大,我們將用2期在金石契平台推送,小編帶您全面了解扇子的製作與發展,敬請大家關注。
碧桃蝴蝶納紗綉宮扇 清宮舊藏
象牙絲編織玉堂富貴圖宮扇 通長57.5cm×寬33.6cm 清宮舊藏
象牙鏤雕錦地石榴花團扇 清宮舊藏
馬連良、張大千合影
尚小雲、李世芳劇照
梅蘭芳劇照
著名青年崑劇演員沈豐英飾杜十娘 【牡丹亭】劇照
著名青年崑劇演員俞玖林飾柳夢梅 【牡丹亭】劇照
歷代文人墨客、風雅之士所把玩的扇子
今浙江紹興蕺山題扇橋,相傳是王羲之題扇處
(圖文轉自金石契)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春風在握——黃敬松成扇專場


※日本書法家良寬:我們的愛情是月亮
※陶冷月《踏遍梅花帶月歸》
※春風在握——黃敬松成扇專場今晚22:00結拍!
※二玄社原色法帖選|《張猛龍碑》
※「甘井子區計生協健康家庭」「中海協大連分會」書畫聯展
TAG:中國書法網 |
※文徵明的扇子
※文徵明的扇子——
※扇子史話:輕搖手中扇,清風徐徐來
※扇子
※文化:中國文化之扇子文化,扇子的由來、別名!
※【創意】扇子與扣子
※中國扇子簡史(一)
※女子背闊肌張開像扇子,體脂率只有5%,網友:女版李小龍!
※小喬的扇子,不知火舞的扇子,諸葛亮的扇子,誰才是最強扇子王?
※手拿扇子的古裝女星:陳喬恩霸氣,楊冪嫵媚,看到趙麗穎我笑了!
※天津書家劉松庵,練字不喜華世奎、追慕蘇軾,敢「破行」寫扇子
※美女拍抖音,用扇子表達廣東冬日天氣,網友:扇子上的字才是重點
※北洋風雲人物(十一):「小扇子軍師」——徐樹錚
※宋扇拾遺之青篦扇子
※關於扇子的唐詩擷拾賞析
※小扇子軍師-徐樹錚
※拿扇子的古裝女星,趙麗穎嬌俏,劉詩詩溫婉,她最經典絕美!
※婁藝瀟藍色裙子美若天仙,網友:「還以為拿了一把扇子呢!」
※楊冪最新雜誌照曝光,都是拿扇子造型,網友直言不如金泰熙
※韓流鼻祖李貞賢要結婚了 她演紅扇子舞 鄭秀文曾翻唱她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