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寶寶在肚子里的成長全過程!內含大圖!
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好奇心,小編為大家奉上胎寶寶成長過程圖文秀!不要眨眼哦~~~精彩即將呈現——
孕一月:
妊娠第一個月是指從末次月經第一天算起四周以內的時間,這時候大部分孕婦還沒有什麼反應。
第一個月是胎寶寶神經管、四肢、眼睛開始分化時期,一旦遇到有害物質這些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就停止發育,或殘缺不全出現畸形。 因此,這段時間,應在醫生指導下繼續補充葉酸,它將最大限度地保護受精卵不發生畸形。
(圖片來自網路)
孕二月:
妊娠第二個月是胚芽發育成胚胎的時期。這段時間是胎兒絕大部分器官的分化和形成期,因此又稱胚胎器官形成期。
胚胎有軀體和「尾」,能分辨出眼以及手和足上的小嵴,這些小嵴就是今後的手指和腳趾。大約在妊娠第5周時,胚胎的神經管逐漸形成,它們會發育成腦和脊柱。 到了妊娠7周左右,胎兒身長2~3厘米,重約4克,已經長出手、腳、眼睛、耳朵、嘴,可模模糊糊看出臉部初步形態了。
(圖片來自網路)
孕三月:
第十周胚胎期結束,會進入胎兒期。第三個月早孕反應加劇,增大的子宮壓迫膀胱底部會引起尿頻。到了妊娠十二周左右,尿頻現象會有所好轉。
這時候,胎兒的手指和腳趾已清晰可見,胎盤開始形成,臍帶也逐漸變長,胎兒的性器官也已經形成。
(圖片來自網路)
孕四月:
這時候,易造成流產的危險期基本結束,本月至七月是最安定的時期。
胎兒的眼、耳、鼻已完全形成,胎盤也發育成熟,母親與胎兒已緊密連成一體。胎兒滿十六周時,身長約18厘米,重約120克。胎寶寶會在羊水裡自由的來迴轉動。
(圖片來自網路)
孕五月:
孕媽媽下腹部的隆起開始明顯。胎兒的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已開始發育,出現肌肉的細微活動,全身開始長毛頭髮、指甲長出來,肝臟也開始造血。此時胎兒的身長約23~25厘米,體重約250~300克。
另外,在18~20孕周內孕媽媽會感到胎動。
(圖片來自網路)
孕六月:
孕媽媽的的肚子已經很明顯了,大概就是平時咱們生活中看到的典型的孕媽媽體型。
這時胎兒長約30厘米,重約650克。已長出頭髮、眉毛、睫毛,皮膚表面開始附著胎脂,骨骼已經長得很結實,但是由於還沒有皮下脂肪,所以顯得有些瘦。
(圖片來自網路)
孕七月:
胎寶寶的成長向「完全」更進一步!胎兒眼瞼打開,已經有眠睫毛。大腦也發達起來,感覺系統顯著發達。同時,眼睛對光的明暗開始敏感,聽覺雖然還未發育完成,但也有所發展。
這時的胎寶寶身長約35~38厘米,重1000克左右,孕媽媽宮高約26厘米。
(圖片來自網路)
孕八月:
這一時期,胎寶寶已接近成熟,身長約40厘米,體重1800克。 胎寶寶的身體出現肌肉,到了第30孕周時,可以看到胎兒大腦的腦電波,胎兒的意識活動開始萌芽,聽覺系統也會在這個時候發育完成。
另外,胎兒的頭部慢慢向子宮下方移動,開始做出生的準備。
(圖片來自網路)
孕九月:
胎兒體內的各個器官都發育成熟,身長約45厘米體重,約2500克,身體也變成圓型皮膚有光澤。
此時胎兒大腦中某些部分雖然還沒有成熟,但已經是相當發達了。對於外部刺激,不僅能用身體動作,還能用面部表情來作出反應。同時對來自母親體外的光開始有了反應。
(圖片來自網路)
孕十月:
胎兒發育完整成型,已經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小生命了,TA開始在媽媽肚子里不斷的伸展運動寶寶,就要破「殼」而出啦!
(圖片來自網路)


※備孕期的9個「不宜」,准爸媽們一定要遵守!
※為什麼孕肚有大有小?原來都是它們在「作怪」!
※夏天坐月子易得這6種病,別讓壞習慣毀了自己!
TAG:孕期那些事兒 |
※這幾句話,媽媽爛在肚子里也別對寶寶說,會影響寶寶成長的
※有這幾種特徵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更容易生病,你家寶寶是嗎?
※一周歲的寶寶這樣教,寶寶成長快,你操作對了嗎?
※自從家裡有了寶寶,二哈居然愛上看孩子,看著寶寶的成長,這過程真的很萌很暖
※寶寶睡不好?那是你做了這三點!能有效的促進寶寶的快樂成長
※曾經呆萌的狗寶寶成長為勇敢的大狗子啦,尤其和小主人一起長大超幸福的
※孩子成長的七大優勢是什麼呢?
※熊貓寶寶的成長曆程 從小糰子變成了大熊貓 差距好大啊!
※想讓寶寶更加健康,在寶寶成長過程中多做這3件事,你知道了嗎?
※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知道孩子經常趴著也是有好處的嗎
※鋼鐵俠胸前的傷疤是他內心的成長,這也是大家喜歡他的原因!
※懷孕有多辛苦?寶寶的成長曆程,看了就懂了
※一位媽媽寫給正在成長過程中的大寶貝
※為了寶寶的身體健康成長,寶媽最好少讓寶寶吃這幾種東西
※有了二寶忽視大寶,這樣的家長該反省了,處理不好影響大寶成長
※自從家裡有了寶寶,二哈居然愛上看孩子,看著寶寶一天天成長,這真的很萌很暖
※寶寶成長過程中,只有這兩種情況不要穿襪子
※知道了這幾點,寶寶吃飽喝好,就能茁壯成長
※寶寶睡覺時,身子突然一抖一抖是因為什麼?會影響寶寶身體成長嗎?
※陪孩子玩,沒那麼簡單,過家家對寶寶成長的4大好處,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