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指墨為心,山水為骨,潘天壽

指墨為心,山水為骨,潘天壽

「國學那些事兒」是和樂國學為廣大讀者了解國學人所開闢的新專欄。每周會固定推出一篇介紹國學人的文章。本期為潘天壽。潘天壽(1897.03.14-1971.09.05),字大頤,自署阿壽、壽者。現代畫家、教育家。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等職。代表作有《雁盪山花》《露氣》《中國繪畫史》《聽天閣詩存》等。

潘天壽出生在浙江寧海,七歲進入村中的私塾,進入國民小學以後才開始自學畫畫。1915年秋,以優異成績考取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1923年夏,先生兼任上海美專中國畫系國畫習作課和理論課教師,也在這個時候結識了吳昌碩先生,正式走上了繪畫之路。

少年潘天壽自製的大筆筒和墨硯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先生歷任國立藝專教授、校長,浙江美術學院教授、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等職,一生著述豐富,對藝術思想、美術教育、畫史畫論、詩書篆刻等均研究頗深,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迄今影響最大的教學體系,被稱為近代中國畫教學的奠基人。

畫者,傳承與發展

中國人學畫,大多數都著眼於摹擬古人,無絲毫推陳出新。先生雖學各家之所長,卻不失自己的個性,他「異於古人舊樣」。

露氣

磐石墨雞圖

在眾多近現代中國畫家中,先生以構圖奇崛著稱,他曾說「石頭就是我自家呀!」他力求突破中國畫題材界限,創造「一角式」山水,從而使畫面更具視覺衝擊力和表現力。縱然在今天,人們也能感受到其內心的力量和火熱的激情。

1953年,畫家黃賓虹在看到先生的作品時說:「阿壽的畫,力能扛鼎。」

「指墨」畫法

觀先生的畫,最為人稱道的還是「指墨」畫法。他以狂放的大寫意手法表現含蓄微妙的情致,卻能達到「屋漏痕」的效果。在用筆方面,他追求複雜蒼勁、厚重有力的筆墨境界,將筆墨與指墨結合,通過生動的造型和磅礴的氣勢,形成獨特的感染力,把筆墨的審美性推上了新的高度。

煙雨蛙聲圖

《煙雨蛙聲圖軸》《晴霞圖軸》《夏塘水牛圖卷》《梅月圖軸》《微風燕子圖軸》等都是其代表作品。其中的《梅月圖》就是指墨畫法的扛鼎之作。其指墨所表現出的滯澀的線條、濃郁的墨色和烏雲掩映的殘月,鑄成畫面深沉靜穆的基調,將指墨畫「屋漏痕」、「不雕」的美學品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梅月圖

小龍湫下一角圖軸

畫者,骨氣也

20世紀初,西方文化洶湧而來,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衝擊巨大,先生提出了中西繪畫應該「拉開距離」的觀點。他認為,中西繪畫是兩大系統、兩個高峰。二者可以交流但絕對不能隨意吸收,否則不僅無法突破反而失去了各自的優勢。

就繪畫而言,他認為「一民族之藝術,即為一民族精神之結晶。故振興民族藝術,與振興民族精神有密切關係」,並指出「一意模擬西人,無點滴之自己特點為民族增光彩者」,實為「洋奴隸」。

在實踐中,先生也堅持「拉開距離」的觀點。為了重新建構起中國傳統藝術,他率先在全國美術院校中進行中國畫分科教學,對中國山水、花鳥畫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963年潘天壽給國畫系花鳥班學生上課

畫者,無止境也

先生對中國繪畫、中國詩詞、中國書法、中國書畫史論的研究貫穿其一生。他認為,畫畫的人,不能局限於畫畫一面,對詩文、書法、畫論、畫史等方面的學識必須很好研究。他倡導中國畫專業應把詩詞、書法、篆刻等列為正式課程。

長期的研究,深切的理解,讓先生對人才培養有了切實的感悟。他認為,中國畫和中國文化兩者不可分割,而中國畫的魅力來源於畫面之外。「無邪三百篇,允稱詩之祖。有志學詩者,於此力可努。漢魏遞晉唐,輾轉萬門戶。既貴有所承,亦貴能跋扈。癢若手搔癬,麗若春葩吐。得之自相同,何關今與骨。」這首詩體現了他對文化和創作的獨特論點。

雁盪山花圖

夏塘水牛圖

今年是先生誕辰120周年,「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在西湖邊的中國美術館舉行。西湖旁邊,有形的高峰不多,但無形的文藝高峰卻不少,先生就是其中閃亮的一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樂Harmony 的精彩文章:

嵇康調玉琴,一曲和一生

TAG:和樂Harmony |

您可能感興趣

潘天壽,何以痴戀指墨畫?
與崔如琢,憶清秋,指墨色,仰石濤
潘天壽的指墨畫也可以這樣任性
指墨畫的女博士文蔚:繪畫是使命,是責任,也是夢想
全球第一巨富畫家崔如琢,指墨藝術為何貴上天?
指墨畫2.8億的潘天壽談國畫用筆、用墨、用色!
兩年後或將不再創作指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