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童謠里的文化教養

童謠里的文化教養

童謠里的文化教養

童謠是我國民間歌謠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勞動人民口頭創作的藝術結晶之一。童謠是在兒童中傳唱的歌謠。古人云:「童,童子。徒歌曰語。」(《國語?晉語》韋昭注。)「童子歌曰童謠,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楊慎《丹鉛總錄》卷二五。)童謠產生於千百年來民眾的生活和實踐之中,具有非常濃郁的生活氣息。經過千百年來代代相傳,像古老和傳統文化的活化石,至今仍然活在人們的口頭上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童謠雖然篇幅短小,卻往往以某一個側面生動地反映社會生活,以及人們的理想和追求。這些豐富的思想內容,藉助兒童的口吻,不僅把普通民眾的某些外在的歷史風貌展現在我們面前,而且巧妙地用藝術語言把他們的內心世界展示在我們面前,因此,它是我國優秀傳統歷史文化遺產,是兒童教育中極其珍貴的文化素材,至今仍有其社會認識和教育價值。

我國民眾自古以來就用口頭歌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也用童謠來給孩子們傳授知識,教育下一代。寓教於樂,這是中華民族的在教育方面的一個優良傳統。童謠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不僅創作並發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諸如搖籃曲、數數歌、繞口令、時序歌、猜謎調、連鎖調、遊戲歌、滑稽歌、顛倒歌等等,而且也在流傳的過程中,經過不斷的集體加工,反覆琢磨、錘鍊,至今已經成為民間藝術珍品。得以流傳下來的童謠,大多是內容健康,主體單一,語言凝練,韻律優美,閃爍著民間文學特有的瑰麗色彩。這些多彩的童謠因其通俗易懂,詼諧幽默,琅琅上口,形式多樣,深得孩子們的喜愛,非常值得我們認真整理、研究,認識其社會文化價值,對繁榮社會主義新文化有它不可忽略的借鑒價值。在童謠里,我們開始了最初的認知和學習,尤其是那些節日童謠,是我們童年時代吃著粽子,放著鞭炮,嘴裡唱著的最美的歌,長大以後自然也成為我們每個人對家、對故鄉、對親情的記憶。童謠不但承載著金色搖籃里的夢想和希望,世代傳唱,而且優秀的童謠寓教於樂,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具體地說,節日童謠的教育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啟發兒童對傳統社會美德的認知

優秀的節日童謠蘊涵著豐富的倫理道德或勸勉諷戒的教育性內容,如敬老愛老的孝道美德、愛國主義的美好情操等。如貴州苗族童謠《端午》這樣唱道:端午花,紅又紅,摘朵金花送金龍;端陽端陽,粽子粽,拿個粽子塞龍洞;龍戴鮮花吃粽子,吃飽粽子回龍洞,請你不要傷害屈原公公。如清明節童謠唱道:「清明節,雨紛紛,家家忙著去上墳,祭先烈,祭親人,從小就要懂孝順。」再如,重陽節童謠唱道:「九月九,重陽節,菊花盛開千萬朵。登山節,老人節,我站山頂唱讚歌:尊老敬老好傳統,熱愛奶奶和爺爺。」從童謠中兒童直觀地懂得了什麼是孝親,逐漸認識到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兒歌能使兒童陶冶品行、美化性情。兒童在這類優秀的節日童謠中,必能更深入地領悟到詩歌里的情感和意境,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

二、豐富兒童對各種知識的學習

節日童謠涵蓋知識豐富,一般包括兒童生活常識、民俗節慶的祝賀、歷史知識、民俗常識等,或者是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天文氣象等自然景觀,甚至是關於魚蟲鳥獸、花草樹木、色彩數字等的想像情節,不但生動有趣,合乎兒童胃口,而且題材包羅萬象,更能滿足兒童好奇的心理。因此,兒童可以從童謠中,獲取豐富的經驗和知識,認識時令。如端午節童謠唱道:「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再如祭灶節兒歌唱道:「又到臘月二十三,老灶爺爺要上天。鍘好草,拌香料,壯馬喂得咴咴叫。」從這些兒歌中,少兒學習民俗知識等,既滿足少兒求知慾,也豐富了知識,增長見識。

三、促進兒童智力水平的發育和提高

我國民間有一種兒歌叫算謎童謠,即寓數字運算於有趣的謎語之中,常見於節日兒歌。如算謎童謠《還有幾天是「六?一」?》、《年畫》、、《湯圓》[1]等,都是小朋友們普遍喜歡吟誦的童謠作品。例如《還有幾天是「六?一」?》中唱道:「小朋友,笑眯眯,準備節目迎『六?一』。我們兒童過節日,今天五月二十七,還有幾天是「六?一」?大家掰掰小手指,月大月小別忘記。」再如,童謠《年畫》:「新年畫,貼上牆,我和姐姐喜洋洋。數一數,望一望,年畫貼了多少張。姐姐比我多一倍,我比姐姐少兩張你說各人貼多少?年畫一共有幾張?」(謎底:共6張,我貼2張,姐姐貼4張)這些兒歌內容健康,形式活潑,寓教於樂,例如節日童謠《湯圓》,特別適合在節日歡快的氣氛中,家長一邊包湯圓,準備美食,一邊和孩子們一起吟唱、娛樂,開展有趣的家庭親子活動。《湯圓》中唱道:「包湯圓,煮湯圓,全家一起吃湯圓。爸爸碗里盛八個,媽媽六個盛進碗;我裝四個小湯圓,鍋里剛好剩一半。小朋友們來算算,共有多少小湯圓?」像這樣的節日童謠既唱濃了親情,又唱出了智慧。

我國民間有不少這樣優秀的節日童謠寓數學於歌唱之中,運用兒歌的形式,使得少年兒童通過唱、想、算,對學習數學發生濃厚興趣。童謠有助於少年兒童智力開發,知識視野的開闊和思想品德教育。兒歌語言生動,押韻合轍,讀起來琅琅上口,能夠化難為易,寓教於樂。

我國不少節日有猜燈謎的遊藝習俗,如元宵節、八月十五。不少燈謎謎面成為就是朗朗上口的節日童謠。節日謎語歌採用寓意的手法,抓住謎底與謎面間的某種聯繫,以歌謠形式敘說現象或事物的特徵。以下面幾個中秋節謎語為例:謎面是「中秋菊花開」,謎底是「花好月圓」;謎面是「舉杯邀明月」,謎底:「賞光」;謎面是「清風拂面中秋夜」,謎底是「明月清風」等等。節日謎語是一種有文學趣味的、有益的智力遊戲,它可以對兒童進行知識教育;同時,歌中準確生動的語言,形象有趣的描述,又有利於兒童語言的發展;謎語歌還可以促進兒童分析、綜合、推理、判斷能力的發展,促進兒童記憶、想像、聯想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兒童智力。

四、提高兒童語言表達能力

節日童謠豐富了兒童的字彙,增強了兒童的表達能力。例如,節日童謠中的是以適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形象描寫來巧妙地訓練兒童數數能力的童謠。節日數數歌的特點是:變數字為形象,化抽象為具體。如「數九「等數字歌:「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鹽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氣。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擔(單)。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針對兒童期盼新年的「數年」歌:「高粱稈,節節甜,放鞭炮,過新年,二十三,買盒煙,二十四,貼對子,二十五,扎只虎,二十六,割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扎朵花,二十九,灌壺酒,三十兒,趕個年集兒,初一兒,老頭兒見面亂作揖兒。」有的數數歌除能用來進行知識教育外,還滲透了一定的天文曆法知識和民俗的內容。如北京童謠《新年來到》:「新年來到,人人歡笑,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要塊大年糕,老頭兒要頂新氈帽。」童謠中的詞句,通常是通俗而簡練的。如我國北方民間廣為流傳的一首童謠《小孩小孩你別哭》:「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過年。」由於淺顯,兒童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領略其中的情趣,欣賞其中的意境,並容易幫助他們掌握新的辭彙。楊柳青年畫《繞口令》,屋子裡生著火爐,暖意濃濃,兩位婦女在煮飯,可能一便做香噴噴的燉豆腐,一邊和孩子說繞口令北方經典的繞口令段子《燉凍豆腐》充滿生活樂趣。插文:會燉我的燉凍豆腐,來燉我的燉凍豆腐,不會燉我的燉凍豆腐,就別燉我的燉凍豆腐。要是混充會燉我的燉凍豆腐,燉壞了我的燉凍豆腐。諸如這樣的童謠由於簡練,兒童容易學習生動優美的句子,無形中增強了兒童的語言模仿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兒童從童謠中逐漸積累和豐富辭彙,他們不但從中吸收到的各類辭彙中擴充了知識的領域,更從這些辭彙中的運用中培養了豐富的想像能力和敘述能力。

節日童謠的最大特點是寓教於樂,並且把語言作為一種遊戲。如楊柳青民間年畫《我家有個肥凈白凈八斤雞》,以連環畫的形式藝術地表現我國北方經典的繞口令《我家有個肥凈白凈八斤雞》,圖畫插文是:我家有個肥凈白凈八斤雞,飛到張家後院里。張家院有個肥凈白凈八斤狗,咬了我的肥凈白凈八斤雞。他拿他的肥凈白凈八斤狗,賠了我的肥凈白凈八斤雞。再如楊柳青民間年畫《山前有個顏圓眼》。畫中一個成年人在和兩個娃娃腦有興趣地說著繞口令,圖畫插文是:「山前有個顏圓眼,山後有個顏眼圓。二人山前來比眼,不知是顏圓眼比顏眼圓的眼圓,也不知顏眼圓比顏圓眼的眼圓。」這些年畫藝術都是與繞口令巧妙地結合創作出趣味繞口令年畫,使兒童在大過新年的節日歡快氣氛中一邊欣賞著新年畫,一邊玩味趣味語言遊戲,提高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光庭《鄉言解頤》卷4「新年十事」記載:「年畫,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然如《孝順圖》、《莊稼忙》,令小兒看之,為之解說,未嘗非養正之一端也。」並詩曰:「依舊葫蘆樣,春從畫里歸。手無寒懼礙,心與臥遊違。賺得兒童喜,能生蓬蓽輝。耕桑圖最好,彷彿一家肥。」形態萬千的民間趣味年畫在傳統的新春佳節不僅裝點著節日喜慶氣,還起到正人倫、明教化的教育作用。節日童謠的教育價值自古受到人們的重視,好的節日童謠對少兒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作用,正如著名兒童學家、首都師範大學金波教授所說的那樣,好的童謠是心靈雞湯,它能滋潤孩子們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童謠這種文學形式,孩子們最容易掌握,通過傳唱童謠,既可以得到快樂,又可以學到知識,非常有助於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並且對兒重開朗樂觀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養、行為習慣的養成、乃至中華民族語言美感的熏陶都有著潛移默化、無可替代的作用。

[1]選自丁曲《算謎》,陝西少年兒童出版社1984年出版。

(本文節選自《中國節日風情論》,2013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第224——231頁)

文章來源:中國民俗學網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中國 的精彩文章:

端午龍舟的前世今生
粽子與龍舟:日漸標準化的端午節
「端午圖」中的民俗文化
東亞的端午:以「藥物」為中心
神話有何用?從神話中探索人類文明起源

TAG:民俗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童謠:童謠六章
收藏丨吥嘚不教之 育兒順口溜「童謠」(習慣養成篇①)
散文:外婆的童謠
動聽的漢語童謠,醇厚的國學滋養
那些年母親教的童謠
鄉村散文系列:童謠
反叛的童謠
首發東方娃娃古詩、童謠集,用方言念的童謠,聯手故宮博物院打造的最美古詩,享受語言韻律美和詩情畫意的最好讀物
教會孩子自保童謠!
經典兒歌 童謠
【童趣剪紙】故鄉童謠
《東方娃娃童謠、古詩系列叢書》
當童謠和插畫相伴
上海老弄堂里的童謠塗鴉
新童謠:《贊新蔡三字經》
小童謠大智慧!7大功能悄悄改變孩子的行為品質!
童謠+孤島=五人生還
粵語童謠,那段純真的時光
動漫:成人向黑暗童話《反叛的童謠》,小紅帽的獵槍
奧斯卡遺珠:反叛的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