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潮潘守永主編《博物館裡的中國?》擬獲「中國出版政府獎」
博物館頭條訊: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評獎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決定,根據《關於開展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評選表彰活動的通知》要求,本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各子項獎入選獲獎名單從5月31日開始公示,截止時間為6月8日。
中國出版政府獎為新聞出版行業最高獎項,每三年評選一次。公示名單顯示,共有59種圖書擬獲本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20種期刊擬獲本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19種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網路出版物擬獲本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音像電子網路出版物獎,10種印刷、複製產品擬獲印刷複製獎,10個產品擬獲裝幀設計獎。此外,50家出版單位擬獲先進出版單位獎,70名個人擬獲優秀出版人物(編輯)獎。另有提名獎若干。
「博物館裡的中國」系列叢書,將博物館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編輯理念奉獻給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青少年,告訴他們博物館裡有知識、有文化,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博物館裡有一個豐富絢爛、多姿多彩的中國。
新蕾出版社出版心得
「博物館裡的中國」:讓文物「活」起來
2016年被新蕾出版社定義為本社的「博物館年」,提出這個理念,在國內的少兒出版社中,稱得上首開先河。這是因為,由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和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潘守永聯袂擔綱主編,新蕾出版社歷時4年精心打造的一套寫給孩子的中華文化經典——「博物館裡的中國」今年終於帶著油墨香走向了讀者。
兒童讀物的另一片天空
長久以來,大家習慣將兒童讀物與兒童文學作品,或者說是兒童文學中的純文學作品畫等號,忽略了兒童閱讀需求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用適合他們的語言講出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事實上,無論是近年來關於文化遺產、文物保護的話題不斷被新聞報道提及,還是博物館擁有諸多的文化資源卻缺少傳播途徑,抑或是家長在書店中找不到適合給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普及的書籍,大家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在中華傳統文化普及類書籍,尤其是中華傳統文化普及類的童書領域,一個強大的社會需求正在形成。
縱觀目前的圖書市場,與文物相關、與博物館相關的圖書內容大多艱深晦澀,通過文物來生動形象地講述中華傳統文化的書籍更是鳳毛麟角。這樣的圖書,難以引起青少年讀者的閱讀興趣,更遑論吸引其從小愛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了。
孩子們不應該只會機械地背誦「三百千」、《弟子規》,他們更應該了解寫在古籍里的文字、躺在展櫃中的文物,都是中華民族創造的鮮活的歷史和文化,在流金歲月里經時間長河洗禮而愈加熠熠生輝。抓住這個機遇,新蕾社策劃推出了「博物館裡的中國」系列叢書,將博物館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編輯理念奉獻給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青少年,告訴他們博物館裡有知識、有文化,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博物館裡有一個豐富絢爛、多姿多彩的中國。
「小小博物館」誕生記
回首從確立選題到圖書出版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編輯們將這段時光稱為一場「充滿驚喜和創意的旅行」。
中國已經有了超過4000家各類博物館和數以億計的藏品,如何從浩如煙海的藏品中選擇出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藏品展現給孩子?編輯們實地走訪、電話拜訪了全國80多家重點博物館,面見約談了30位以上博物館專業的專家、學者和博物館愛好者,並召開10次以上大中小型討論會,確立了由2位主編、8位編委、20位作者組成的創作團隊。他們中有省級重點博物館相關部門負責人,有博物館學教授,有博物館相關研究領域專家,還有常年在博物館與孩子打交道的義務講解員等,他們的背後還有許多專家學者的學術支持。
「叢書打破了傳統以館分類的模式,按照主題分類,將藏品的特點、文化價值以生動的故事講述出來,讓孩子們認識到,原來博物館裡珍藏的是歷史文化,是科學知識,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軌跡,從而吸引更多的孩子親近博物館、了解中國。」提到「博物館裡的中國」的編輯理念,叢書主編潘守永這樣分析道。
為保證圖書的前沿性、專業性、權威性、傳承性和趣味性,文稿創作過程中,編輯們翻閱了很多博物館方面的圖書,觀看和歷史、文化有關的電視紀錄片,與作者反覆溝通,希望在藏品的海洋中選取最具代表性的,帶給孩子一場文化盛宴;樣稿審讀過程中反覆斟酌,找到最適合孩子的表述方式,又邀請既有考古學、博物館學專業背景,又具有歷史素養、文學素養,同時對圖書出版有一定經驗的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對圖文層層把關;美術設計過程中,對書中的幾千張精美圖片、幾百幅卡通插圖一一寫出設計建議……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這部叢書每一頁的版式、文字、照片、插圖都經過精心設計和巧妙構思。編輯們力求讓文字和插圖「活起來」,讓藏品如一個個精靈般站在讀者面前,把自己的故事講給讀者聽。
此外,每冊圖書後均加入了「博物館參觀禮儀小貼士」「博樂樂帶你游博物館」等互動環節,讓孩子們讀過此書,在真正走進博物館時,隨身所帶的不僅僅是一雙發現的眼睛,更懷有一顆對歷史、文化、藝術的尊重之心。
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策划出版階段,新蕾社就將該叢書的宣傳推廣工作提上日程,積極響應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通過亮相國內外書展、舉辦主題講座等形式讓叢書走進公眾視野,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宣揚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讓世界範圍的青少年及成年讀者從中認識中國、了解中國,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在傳統圖書出版之外,新蕾社還不斷創新合作模式,針對不同渠道的特點、優勢設計合作模式,在新媒體、文化傳播機構、文創產品開發等領域發力,力圖以「博物館裡的中國」這套圖書為依託,全方位展示文物的魅力、博物館的魅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文/高雅 侯欣玥 作者單位:新蕾出版社)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7-10歲
這是送給孩子的一座小小家庭博物館,這裡講述了近千件珍貴中國文物的傳奇身世,它們遍佈於國內外150餘家博物館,它們反映了時空變換、滄海桑田,反映了朝代更迭、帝國興衰,反映了文臣治國安民、武將橫刀立馬的情懷,反映了詩畫天馬行空、手藝巧奪天工……「博物館裡的中國」按照主題分為十冊,分別為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書畫雕塑樂器等藝術品、陶器瓷器青銅器等器皿、中國歷代科技成就、出土化石、地質學、遺址、建築、手工藝品、中國近現代革命史。
全書正文介紹該主題下具價值的藏品,附錄包括參觀博物館應遵守的禮儀和全國各大博物館的參觀指南。全書圖文結合,故事般的文字生動形象,圖片和漫畫插圖精美,引領讀者走進燦爛輝煌的中華五千年文明。
該項目為2014年國家出版基金支持項目。
內容簡介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各族文化絢麗多彩,而博物館是我們了解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好去處。這裡的文物會「說話」,每一道紋飾、每一種工藝,都是當時社會文化的象徵之一。通過文物,我們不僅能讀出當時當地,人們有著怎樣的習俗,對美有著怎樣的看法,還能體會到創作藝術品的人是用一種怎樣的心態,懷著怎樣的好奇去探索發現。我們走進博物館一起去看一看吧,通過認識一件件國寶來了解歷史,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真正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宋新潮
考古學家,博物館學家,歷史學博士,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原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國際博物館協會亞太地區聯盟主席。
潘守永
人類學家,博物館學家,法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人類學與博物館學)、博士生導師、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長。
作者簡介:
盧婷婷、楊莉玲、汪詩琪、崔佳,上海博物館館員。因為對文物考古的熱愛,我們會聚在一起。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每天要接觸文物,扮演著歷史文物保護者的角色,肩負著傳承文明的歷史使命。通過與文物的「親密」接觸,我們了解到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一件文物、一個朝代、一段歷史,古老而又神秘的藏品正等待著我們的講述。
精彩書評
「博物館裡的中國」是由博物館的專業人員寫給小朋友們的一部叢書,它立足科學性、知識性,介紹了博物館的豐富藏品,同時注重語言文字的有趣與生動,文圖兼美,呈現出一個多樣而又立體化的「中國」。
——潘守永(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博物館裡的中國」一書內容豐富、語言生動,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是小讀者了解我國傳統建築文化的一部佳作。
——吳夢麟(北京市文物局專家組成員、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研究館員)
親愛的小讀者們,我盼望在博物館裡能見到你們的笑臉。
——盧永琇(天津美術館館長)
中國出版政府獎是我國新聞出版領域的最高獎,旨在表彰和獎勵國內新聞出版業優秀出版物、出版單位和個人。該獎項是2005年出台《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辦法》後始施行。組織申報並揭曉第一屆2007年、第二屆2010年、第三屆2013年分別於2008年、2011年、2014年正式頒獎。
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頒獎現場(2008年)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頒獎現場(2011年)
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頒獎現場(2014年)
博物館頭條新聞線索及稿件接收郵箱:
博物館有的聊500人微信群:
博物館頭條發布好看實用的博物館(美術館及藝術機構)新聞


※實地探訪南京地鐵「文創大觀園」:文博產品極具創意 但客流較少亟待加強宣傳引導
※17家南京博物館集結「文創大觀園」 30家浙江博物館組建「文瀾閣商店聯盟」
TAG:博物館頭條 |
※中國科舉博物館展陳內容設計主持人李兵教授將為您講述《科舉與中國文化》
※鄭朝暉:東京國立博物館《三國志》文物展掠影
※波蘭國家民俗博物館舉辦「中國新春集市」
※蔡襄手書《茶錄》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本
※中國紫檀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承歷史榮光,啟文化新生 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肯德基推出「國寶耀中華」活動
※《歷代帝王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裡藏的中國珍寶
※國家博物館舉辦「中國夢與新時代」主題研討會
※德國歷史博物館重新肯定魏瑪共和國
※中國海軍博物館
※英國東亞藝術博物館中國文物被盜
※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肯德基推出「國寶耀中華」活動發布會在京召開
※?中國博物館之首——故宮博物院
※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書法,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殘本
※王湛: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古代書法墨跡賞析
※德國的傳統「中藥」博物館
※「國寶耀中華」全國推廣中國國家博物館17件「國寶」
※全國政協委員賀雲翱:應建立專門博物館展示中國的世界遺產價值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版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