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完這10本書,你的人生立馬改變!

看完這10本書,你的人生立馬改變!

生活是否美好並非只有「財富」,還包括活躍的思想、自我的心靈、豐富的興趣、一定的品位等。如果缺失後者,即使有錢也會覺得「生活無味」。為此,我們挑選了10本書,改變生活——從閱讀開始。

家居篇

01 《走進世界最美的家》

作者:【日】中村好文

偉大的住宅雖然是建築藝術,但都緊緊圍繞「居住」的目的,反映的是人的生活狀態,很多小細節也可以進入你我的家中。

記者點評:

微信、微博等電子社交平台的興起,讓人們的交際、聯繫變得越來越方便,但是依然不能滿足人們的一個慾望——看看別人的家是什麼樣子,看看別人是怎麼樣生活的。幸好還有圖書,從書中可以一窺別人的365日、別人的「油米柴鹽」。

中村好文是頗具代表的作者,除了《走進世界最美的家》,還著有《走進建築師的家》、《去山裡蓋座小屋吧》。而他的日本同胞所寫的《365日》、《136個人的家》、《赤木家的食物櫃》,沿襲的是同樣的思路。

回到本書,中村好文的另一大貢獻是讓所謂的「建築文化」通俗化、人性化。他以優雅親和、略帶幽默的文字,潤物無聲地教會大眾該用怎樣一雙眼睛,懷著怎樣一種心情,去欣賞建築之美、領悟生活之美。

此外,這些「世界上最美的家」,很多都是建築大師設計給自己用的。參觀他們的家也是瀏覽他們的人生。

例如菲利普·約翰遜,這位哈佛大學哲學系畢業的「富二代」,大學畢業後成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建築部的策展人。由於喜歡上建築,34歲的他重回哈佛攻讀建築,40歲開始建築設計師生涯。他在自己購買的一片土地上進行一系列建築實驗(統稱「玻璃之家」),一舉奠定其現代派建築大師地位。

這樣的人生表面上看有些「任性」,但內在的本質是迷戀、是執著,從而帶給他世俗層面巨大的成功,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菲利普·約翰遜是美國當代藝術品的重要收藏家)。這樣的人生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也是有啟迪的。

再看中村好文,他是建築師,而另一個身份是大學教授,教授居住空間設計課程;同時他還是作家,每部作品都暢銷;此外,他還是不折不扣的「生活家」,在山間蓋了一棟遠離管道、水電,自給自足的環保小屋,自己種菜,自己熏火腿,享受純樸的自然生活。

按照流行的話語來說,中村好文是標準的「斜杠青年」,這樣的人生自然不會有所謂的「中年危機」,這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又是一個重要啟迪。

02《掌中花園》

作者:張辰亮

如果你的內心荒蕪,你的庭院也必將荒蕪。反之,如果你熱愛植物、熱愛大自然,你一定是一個內心豐富的人,你的家庭也一定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家庭。

記者點評:

張辰亮是專註傳播生物學的「博物君」,擁有520萬粉絲。因為熱愛園藝,他成為攝影愛好者、泥瓦匠、土壤專家、植物達人,甚至昆蟲專家……最肯定的是,他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普通之人,如果熱愛植物,也定將成為熱愛生活之人。

《掌中花園》這本書的書名有兩層含義:一是書中介紹了不少當下流行的微景觀的設計和製作,可謂「掌中花園」;二是,不論你擁有大面積的室外空地,還是只能在陽台上騰挪出一角的空間,只要合理選擇植物、合理規劃,通過我們的手悉心打造,每個人都可以用雙手創造自己的「花園」。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可信的經驗」,通常這些有價值的經驗都流傳在網路論壇上,張辰亮能夠系統整理、去偽存真,並彙集成書,功德大矣。舉個例子,喜歡熱帶水草缸的人經常會遇到一個艱難的選擇:到底要不要花個一千多元上套「二氧化碳發生裝置」?事實上,「二氧化碳發生裝置」的作用是快速造景,適用於專業的水草商店、專業的造景比賽,對於個人來說反而水草長得太快是一種「負擔」。因此,本書中推薦的水草造景都是不需要昂貴的設備的。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點是內容豐富,除了介紹最流行的各種景觀生態系統的設計、養護外,在台灣地區很有人氣的「種子栽培」、「野生植物盆景」等園藝玩法也有涉獵,並且都很容易在生活中實踐。

當然,僅憑一本書是無法將園藝的奧秘都說清楚的。作為拓展閱讀,可以關注「DK」系列的《園藝百科全書》、《DK自然博物館》以及林國承的《野趣盆栽》等書。如果因園藝而愛上插花,則川瀨敏郎的《四季花傳書》、《一日一花》也值得一讀。

心靈篇

03《美物抵心》

作者:【日】赤木明登

很多人都會困惑,為何收入增加了一倍,而快樂卻沒有增加一倍?而有些人看似過著平淡的生活,卻無比快樂。這是為什麼?

記者點評:

「美物」是指匠人手工製作的、比大規模工業製造的產品更體現工藝之美的日常物品。美物的興起,與上世紀日本30年代民藝運動密不可分。當時民藝運動領導者柳宗悅於1936年建成日本民藝館,用畢生精力保護髮揚日本傳統手工藝,引導日本社會將簡潔與實用作為美的標準。如今,這一風潮也在中國興起。

赤木明登的《美物抵心》表面寫的是美物,實際上反映的是製造美物的匠人們自在的生活。所謂「自在」——即「自身的存在」,自在的生活即「體現自身存在的生活」。這當然是令人神往的,尤其是在大城市,被鋼筋水泥包裹的人們更是渴望這種精神的自由。

匠人們是如何做到的?第一,把興趣發展成為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業;第二,在與世俗社會打交道的同時,還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

對於普通人來說,第一點比較難做到,但是第二點還是可以做到的。

世俗世界是混沌的世界,甚至哲學家都說了「荒謬性」正是世界的本質屬性之一。所以,如果你只擁有這一個世界,當然會有很多煩惱。只有你還擁有第二個世界,讓內心豐富、強大,才不會為外界所動。

如何做到這一點?熱愛美物,讓美物進入你的生活,讓審美成為日常餐桌上的活動;熱愛自然,對生命好奇;熱愛大地,閱讀人間百態;熱愛思想,擁有獨立人格。

一點一滴,心靈里放進一些東西,生活便「自在」。

04《時尚通史》

作者:【英】瑪尼·弗格

何為時尚?我們的生活中為何要有一點時尚?

記者點評:

某些流行的東西會逐漸沉澱並在一個特定的時期被社會廣為認同,於是便成為「時尚」。

「時尚」是一個內涵很豐富的概念。可謂一切事物皆有時尚,不僅僅是穿著的服飾,聽的音樂、擺放的傢具、以及食物和飲料,就連一個人的名字、一個人的思想,都或多或少有時尚的烙印。

比較有意思的是,時尚背後往往隱藏著反映那一時代文化傾向的某種印記。

以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為例,閱讀現代詩、寫作現代詩是一種時尚,尤其是激揚個人歷史、個人經驗的「自白派」詩歌更是一種時尚。這是因為在此前的數十年間,在寫作領域、思想領域都是不鼓勵「個性」的。

因此,閱讀《時尚通史》,也是借著一件件漂亮的衣服閱讀不同時代、不同角落裡的文化故事。

此外,藉助服飾時尚的歷史,我們如果讀懂時尚、理解時尚,定將擴大時尚的外延。

當然,時尚是生活的點綴,是生活的亮色,是生活的一點生動之氣,但這不意味著時尚即是全部。或者說,時尚應該唯我所用。如果生活中處處刻意追求時尚,反而成為時尚的奴僕,走向時尚的反面,讓時尚索然無味。

比如有的人家:庭院中植物、景觀的安排是傳統的鄉間風格;與人交流的思想、教育子女的理念是前衛先鋒的;傢具選擇北歐風格、牆上掛的是現代派限量版畫。僅僅家居風格是時尚的,其餘並不為「時尚」所桎梏,這才是既活在當下又心存高遠的「真時尚」。

如果說《時尚通史》是從正面談論品位、眼光、審美,那麼保羅·福塞爾(Paul Fussell)所著的《格調》一書則是通過正反兩面生活案例對比,來探討品位以及相關各種延伸的思考。此書可作為《時尚通史》的延伸閱讀。

休閑篇

05《孤獨星球》

作者:澳大利亞Lonely Planet公司

350多位簽約旅行作者親赴實地調研的心血之作,不僅涵蓋準確的旅遊資訊,還包含有知名目的地的新玩法,地圖詳細實用,省錢妙招迭出,帶你發現、探索、理解這個世界的美。

記者點評:

在這片處於持續變化中的廣袤大地上,永遠有等待我們去發現、探索、理解的美。而《孤獨星球》這本深度旅行讀物,就彷彿一個無所不知而又特立獨行的先行者。《紐約客》雜誌的一名作者曾經這樣回憶自己帶著《孤獨星球》旅行的時光:「它教會了我,也教會了一個時代的人,怎樣獨自一人自信地走遍全世界。」

不同於普通的旅行指南,《孤獨星球》系列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誠實,還有世界各地不同旅行作者們充滿個性的文字和敘述。既不執著於豪華酒店,也不醉心於奢侈消費,而是將真實的國家與城市、文化與自然,獨立地呈現出來,滿滿的都是對世界的好奇心與關懷精神,以及對於旅行和地球這顆美好星球的熱愛,感染力也就非同一般。

此外,這套書涉及文化、建築、自然、歷史等景點之外的深入科普以及省錢絕招,對於那些希望永遠在路上的旅行愛好者們來說,也無疑都是極具吸引力的加分項。

休閑篇

06《食物:味道的歷史》

作者:【美】保羅·弗里德曼

一本關於美食文化之旅的專著,也是美食愛好者們都應該學習的一部關於食物浪漫的簡史。

記者點評:

如今享受食物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生活體驗,包括感官的和身心的。我們對美食的欣賞,也並不只滿足於果腹本身,甚至只是好吃也是不夠的,整個體驗需要更複雜更回味一點才能打動人。

某種程度上,美食可以看作是文化和經濟的縮影。尤其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時候,當地美食是你認識世界最好的方式之一。

你在義大利吃比薩餅,也許會聯想他們和中國新疆的饢之間有什麼故事。在波蘭吃當地的餃子,會驚奇地發現它們竟然和中國餃子是一樣的。為什麼英國人那麼愛「fish and chips」(炸魚薯條),是不是和工業革命有關?波爾多葡萄酒為什麼能賣到這麼貴,它們的價值在哪裡?

當我們在飯桌上愉悅地談論這些話題的時候,你能不能也講出點獨到的見解?也許大家都可以看看這本書,理解美食的歷史,讓我們更懂得今天的美食。

職業篇

07《清醒思考的藝術》

作者:【德】羅爾夫·多貝里

躁動的年代,我們需要一本鍛煉獨立思考的書,來徹底改變你的思維方式。

記者點評:

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思維錯誤、認知陷阱無處不在,但人們可以脫離這些思維的枷鎖來思考問題,這本書恰恰就像淤泥中的一股清流。

有時候,清晰的思考反而是一種浪費。有時候,憑藉直覺去決定,你會後悔莫及。

作者就是一個對人們司空見慣的行為非要窮追不捨的人。整本書就是要揭露大眾思維和行為中的「偏誤」,也就是那些顯然不符合理性、邏輯、科學,以及「事物最優原理」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讓讀者用一種坦然的方式面對自己、面對別人。

整體來看,文章生動鮮活,每篇文章僅有兩三頁,且每個思維錯誤都搭配了一副風格獨特的插畫,讀起來既有新奇之感,又比較適合在碎片時間內閱讀,可謂實用性與娛樂性兼備。

奇妙的是,名為《清醒思考的藝術》的這本書簡明扼要地撥開迷霧,把生活中的思維錯誤一一點出,給我們開啟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嶄新視野,引發讀者的無限思考。

「職業游泳者之所以能成為出色的游泳選手,是因為他們擁有這樣的好身材,而不是因為他們鍛煉充分。」

「憑什麼一種產品『銷量最高』就應該最好呢?」

就是這樣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案例或簡短的語句,生動形象而具體地指出思維錯誤的「錯」在哪裡,還給出了糾正的辦法,至於讀者是在自己的反思中進步,還是抓住別人的弱點進攻,全在於自己的理解和決定。

08《搞定I——無壓工作的藝術》

作者:【美】戴維·艾倫

《搞定I》是一本時間管理的經典著作,跟著作者學習科學的做事方法,改變低效率的做事習慣,並減輕做事的壓力,無疑會讓工作和生活更加輕鬆、美好。

記者點評:

你會做事嗎?這個問題聽上去似乎有點幼稚。從每天早上起床開始,我們穿衣、洗漱;到了工作場所以後,我們收發郵件、參加會議、彙報演講;下班回家後,我們做飯、洗衣、帶孩子……這其中哪一項不是在「做事」呢?對一個普通人而言,不會「做事」的話,簡直不可能在社會上生存。

然而,生存是一回事兒,活得好卻又是另一回事兒。能做事的人可以維繫生存,而會做事的人則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這就是《搞定I》這本書向我們傳達的生存智慧。

不過,推薦此書更重要的理由是,本書還指導人們如何在堆積如山的工作中,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情!媒體常常報道某某公司的員工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患病、猝死;某位學生因為學業壓力太大而跳樓自殺,等等。這些遭遇的確十分值得同情,但反過來想,既然工作量和學業對於每個人都是同等的,為什麼唯獨是這些人承受不了壓力呢?究其根本,除了天生體質與心智的原因,還是因為很多人沒有真正試圖去學習更好的做事方法,來為自己減壓。

在《搞定I》一書中,正如其完整書名所道出的——「無壓工作的藝術」,重點就在於「無壓」(而不是「無工作」),通過學習作者給出的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圖」,讀者會逐漸找到工作壓力的成因,以及緩解壓力的辦法。讀完本書,也許您就不再會簡單認同「工作壓力」這種將「壓力」歸咎於「工作」本身的說法,而是敢於承認——壓力只可能源於我們自己,只要改變自己的做事方法,誰都可以做到有「工作」而無「壓力」。

09《美好的生活》

作者:【法】讓-克勞德·弗洛克

如今「教育問題」已經成為70後、80後最為關注的話題。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自足的生活、豐富的內心?

記者點評:

畢加索曾提醒我們:「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於如何確保他長大後依然是。」

「想像力」、「創造性」是智力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兩項內容,很可惜的是,在我們當下的學校教育中,這兩項都不是被正面鼓勵的,因為現在的考試制度無法為這兩項能力打分。於是,需要我們家長擔負起這個責任。

除了智力方面的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很重要,包括:頑強的個性、執著的信念、持續的努力、清晰的目標、經常的反思與精進等。這些非智力因素的養成,更是離不開父母。

可見,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無論是智力方面還是非智力方面,父母都有著非常大的責任。

遺憾的是,大多數年輕的父母認為孩子的「起跑線」是教育制度、是名校、是補習機構。於是,在教育制度不完美、名校稀缺、補習機構短視的當下,家長們開始了無盡的焦慮。

最近,有位教育專家在《中國教育報》上發表《教育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一文,文章指出:「從世界角度來說,培養一個優秀的人,理念、做法其實沒有本質的差別,比如付出,比如嚴格的規範與要求,待人友善、懂得感恩等等;因此,我們不需要動輒講美國,而是應當先把本民族優秀的教育觀念繼承下來,把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發揚光大;家長到位,中國的教育問題就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家長如何做才能「到位」?《生活三部曲》中這位父親做得就很到位。那種內心豐富、熱愛美物、優雅老派的人生正是新世界的中產們所不知的。

投資篇

10《投資最重要的事》

作者:【美】霍華德·馬克斯

如果理解了「風險」,即便少賺錢、不賺錢,也絕對不會虧錢。這難道不是投資中最重要的事嗎?

記者點評:

第一代價值投資者是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他最早在上世紀40年代所寫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闡述了「價值投資」的理念。他提出了一個樸素的投資策略——好公司、低價格。也就是說,「買好公司的股票,當它股價足夠低的時候」。

第二代價值投資者的代表是股神巴菲特和他的搭檔芒格,他們增加了一個策略——好公司、好價格。就是說,買好公司股票,但價格並不便宜,可是長期來看這個價格值,所以也要買。

第三代價值投資者的代表就是美國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他又開創了一個新策略——爛公司、更爛的價格。他們投資的股票、債券都是些垃圾資產,市場都知道這些資產風險大,所以常常是價格跌過頭,因此也有賺錢的機會。

之所以敢於投資垃圾資產,是因為霍華德·馬克斯對於「風險」有全面而獨特的理解,這一點也體現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中。書中用了3個章節的內容專門探討「風險是什麼」,如果概述一下就是:從效果上看,風險是一種確定的損失;從表現形式上看,風險是某種極端事件;從本質上(哲學層面)看,風險即不確定性。

而「高風險」意味著什麼呢?是更高的不確定性,體現為更好收益、更差收益的概率都增加了,而獲得平均收益的概率減少了。

這提示我們在做任何一個重大的投資決策時,一個好習慣是把預期收益看作是一個正態分布概率下的預期收益。即:風險較低的情況下,差收益(25%)、中收益(50%)、好收益(25%);風險較高的情況下,差收益(33.3%)、中收益(33.3%)、好收益(33.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財周刊 的精彩文章:

TAG:理財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馬云:是這本書改變了我人生
自律書單:看完這6本書,你的人生會不自覺地發生改變
改變我人生的一本小說
再窮再累,也要看完司馬遷這10句話,改變你的一生
不誇張的說,這七本書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偷影子的人》:30歲前閱讀,足以改變你人生的一本小說
你看沒看過這幾本,中國神秘且將要絕版的奇書?看懂一本改變人生
99%家長都不知道,這17個字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這9個女生在髮型上做了一個簡單的改變,顏值立馬翻倍
看看這8張圖,會改變你!
這15種黃金思維,能改變你的人生!收藏!
這8張圖,會改變你!
2分鐘就可以看完的5個故事,可能改變你的一生
這個改變了朱元璋一生的女人!
什麼書這麼強?誕生170年,只為改變世界格局!
康熙對「甄嬛」說了4個字,改變了她的一生
這6本書,讓你的思想不自覺地發生改變
美國一小伙瘦了70斤後,撞臉童話王子,真的是減肥改變人生系列啊!你還在等什麼
人生在一剎那改變
蕪湖家長必轉!跟拍了200個孩子,原來改變他們一生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