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鄉,我們的真實寫照

故鄉,我們的真實寫照

文:曉寒 圖:百度

作者投稿

點擊《你不是真信「女生主動會掉價」吧?》

即可閱讀音頻稿!

故鄉,準確的來說是媽媽的故鄉。

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紅山鄉的洛烏村,一個偏遠高寒的鄉村,距縣城198公里,海拔3000多米,在金沙江南岸和牛欄江西岸交匯的三角地帶。

到了鄉鎮,摩托車上山還要近1個小時。因為進村的路基雖然開出來但還沒鋪上水泥路,山路十八彎路險難行,還好有驚無險。這個高高的村莊主產只有洋芋,因為高寒玉米產量不高,當地人一日三餐主食洋芋。

2009年牛欄村公路建成通車後,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電、通訊)。家家戶戶點上電燈,看上電視,自來水進了家門。當鄉村公路呈之字形的慢慢修到家門口;貿易的車子開進村莊,大米、油鹽、水果、副食全都進了村民家。

當地一直有句俗語:「洛烏半慶,洋芋當頓,想顆米吃,除非坐月害病」(洛烏半慶當地地名)。這樣的現狀也成為歷史,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通往外面世界的路打通了,村裡百分之八十的青壯年走出家門。

縣城、省城、各大城市的建築工地上工廠都有他們的身影,那個高高的小山村沉寂了,只留下年邁的雙親和為數不多的婦女兒童,這個美麗的小山村成了留守的小山村。

表弟一家到四川省西昌市城裡務工有好多年了,小兩口在工地上搞粉刷,孩子就在城邊他們租房的鄉村上學。今年聽在福建的老鄉說那邊的活多工錢還好拿,於是動了心思想去福建,但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咋辦?(雖然家鄉也有村小學,三個年級六個學生一個老師。)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小兩口合計讓孩子的奶奶出來照管孩子。

此後舅舅一家幾口分居幾地,務農的務工的上學的各司其職,生活美好而寧靜著。在老家的舅舅,一日偶感風寒,拿了些葯吃下後,砍了很多竹子還在家編背簍呢,留守在家鄉的大表弟時不時就去看看舅舅。就在舅舅走的頭天晚上還商量說,天亮後用摩托車帶舅舅到鄉村醫院輸液,可第二天早上就喊不開門,大表弟翻圍牆進去的時候,舅舅已經走了,走的那麼安詳。

清明那天,接到表弟的電話說舅舅去世了。在這陰雨綿綿的天氣,接到這個電話心也是淅淅瀝瀝細雨紛飛。子欲養而親不待,現實擊垮多少在這樣在外奔波的遊子。當媽媽聽到這個噩耗,一蹶不振,一直念叨著要回去,回去看看和她一起長大而又先她而去的三弟,更想回去看看年邁的大哥二哥,看一眼故鄉的土地。

紅山鄉洛烏村,外人眼裡的窮鄉僻壤,可那是媽媽眼裡的人間天堂。可惜媽媽的身體也由不得她去舟車勞頓。我給媽媽承諾:我去,一定把故鄉的山山水水故鄉的親人都打包帶回來與媽媽一起分享。

山一程、水一程,從清晨6.30上車,沿著全程400多里的盤山公路慢慢上行,下午5點過到達媽媽出生的村莊。沿途的那山那樹一路的風景我都想裝入我的手機,可惜坐在摩托車上沒有照下媽媽心心念念的吊水岸,因為時間關係我也沒有去爬媽媽口中的光頭坡。一路用眼睛看著,替媽媽看著她永遠看不夠的山山水水。

一路上我問的最多的還是:這個季節家鄉出產什麼菜,來弔唁的人吃什麼是我最關心的問題。因為在高高的山裡邊,無論哪家紅白喜事,鄉鄰每家都會背上一背簍當季節的小菜或幾斤黃豆、四季豆。

記得前幾年一個舅娘去世,正值9月雨水季,恰遇天公不作美天天雨水大霧,能見度最多5米,喪事的完成全靠鄰里的相幫。9月正是瓜豆成熟季,鄉鄰們一背簍一背簍成熟的豆角,往主家客廳一倒,客廳就堆起一座小山。幫忙的人拿上一個個簸箕圍成一圈擇豆角,清洗後倒進煮肉的湯里,豬肉全是自己餵養的,生活就這樣原汁原味的清香著。

一路上我都在想,從舅舅去世到出殯的這些天吃什麼?表弟表妹們回答說什麼都有,主要是豆腐豆花,鄉親們每家會送來黃豆,大家齊動手用石磨磨下來,聽家鄉的一切總是那麼溫暖。

回到村莊,到處都是熟悉的面孔,不是說都出門打工去了嗎,咋大家都在呢?一問,都是剛剛趕到家的。從福建到昆明800元一張的飛機票,昆明到巧家一路輾轉到縣城再到家,每人用去1000多元,對於世代務農和外出打工的鄉村,1000多元,往返得3000多,不是一個小數目啊!那是一年喂一頭肥豬的總收入。

趕回故鄉的不僅僅是外地務工親人,更多的是村裡的鄉鄰,他們從四面八方趕回來,回來送一個老人上山。這是對生命的尊重對逝者的尊重,再一次被這裡的淳樸與真誠的感動著。可他們卻說家家都有老人,家家都有紅白喜事,這哪是幫別人,是幫自己呢。看他們依舊一背柴一背菜的送過來,原來這裡的整個山村就是一個家,和諧友愛的一大家。

舅舅家的門口那張白紙上用行雲流水的字體寫著告示:這在這場喪宴中誰負責什麼,誰主管什麼,一條條一款款一目了然。這個小山村很多人寫的一手好字呢,毛筆是自己削一片竹片,頂部斜著削尖,在石頭上用刀把竹尖一搗,蘸上墨水就可寫字。他們往屋檐下或石頭上一坐,所有的輓聯、祭文、包封在他們手上或蒼勁或清秀或正楷就出爐了。

我在一旁呆看著,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是個貧瘠的鄉村更是一個書香味濃郁的鄉村。屋內一眾帶著孝的兄弟姊妹們,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們,他們在草席上蒲團上圍著坐著跪著。遠嫁他鄉的姐妹們,打工的返回兄弟們聚在一起,燒著香燃著紙,距下葬的日子還有幾日,他們就這麼夜夜的聚著跪著,按當地的風俗唱這孝歌,道士先生念著經文超度亡靈。天黑下來,院子裡面的村人們聊著天打著牌,訴說在外思鄉情談著各自的見聞。

出殯的那天,送葬的隊伍前後足又有半里長,我想該是十里八鄉的鄉鄰都來了吧。幡、花圈、腰鼓、嗩吶七彩的隊伍沿著鄉間小路蜿蜒向上攀登著,三四里的路程一直到山頂,目送著靈柩一路向前,生命來自於大山又回歸大山。

看著一個個有著一臉高原紅的鄉鄰們,耳邊彷彿有歌聲響起:大山的子孫喲,愛太陽哦...太陽那個愛著喲,山裡的人喲...看著山路十八彎上隆重的這一景,又想起喪事從簡來,我想政策的從簡是指經濟上物力上的吧。這裡的喪事是隆重,滿滿都是鄉鄰對逝者的尊重與不舍。大山的孩子生於斯逝於斯,所以大山的漢子心胸都是山一樣厚重吧,情比山高!

聽村上的鄉鄰說起,村上有條明文規定:誰家有老人去世,在外打工的人家,每戶必須回來一個。這條村規從沒人違反也沒人打破,因為這裡有倚門等待的雙親,這裡有翹首盼忘他們歸來的孩子,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在深情等候。其實,在這裡的每一次回歸都是精神上的一場盛宴。

這幾年常看常談起的留守鄉村的種種,可這個留守鄉村卻這般的溫暖。媽媽的故鄉,我親親的家人們,在這一日日的鄉村城鎮化的今天,人與人之間逐漸冷漠與疏遠的今天,原以為這些溫暖與互助已走遠,這裡卻永遠保留著這份不變的淳樸與真誠。媽媽心心念念的故鄉,雖然仍貧窮著,但他們幸福著快樂著,離別著團聚著;他們的心一直富有著,因為心裡裝著大山裝著父老鄉親。這個留守的山村不孤單!

今天,上班路上經過一處建築工地,工地圍牆上的公益廣告有那麼一段溫暖的文字:

風雪無阻,親情在飛翔,

芳草茵茵灑滿愛的目光。

生命倫常譜寫多情故事,

文化中國美德源遠流長。

這就我的故鄉,媽媽的故鄉真實寫照,更是我們中華大地的寫照。

你還可以看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都說說 的精彩文章:

TAG:大家都說說 |

您可能感興趣

記憶的味蕾,是故鄉最真實的詮釋
心是我們的故鄉
其實,我想去的遠方,就是別人的故鄉
蘇軾一首詩詞我們沒學過,但是寫出了對故鄉最真切的思念
為什麼毒液對主角說自己在故鄉是最「弱」的,事實真是如此嗎?
你的故鄉被寫進了詩里,你竟然都不知道?
終究,我們真的成為了故鄉的「旁觀者」?
我的詩在故鄉
我們離開了故鄉,於是我們擁有了故鄉
那些回不去故鄉的人,你在他鄉還好嗎?
故鄉,我想你了
我和我的故鄉
妻兒老母都不在了,那還算是我的故鄉嗎?
我的他鄉,他的故鄉
故鄉的你還好嗎
這,就是你回得去的故鄉
把他鄉,當故鄉
故鄉,是一首寫不完的詩
故鄉他方,能否是我們的安心之所?
上海,你的故鄉,還是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