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樸親真——隱雲小室喝茶小記
隱雲小室/蘇州 2017
文:學慧
定居浙東小山城
偶爾閱讀,喜愛喝茶,至今保留一點碼字的慾望
寫在前面
端午前夕,參加完一個極嚴肅的培訓之後,突然臨時起意要去參加元宵老師辦的第四屆本色茶會。臨時起意可能也是因為思慕已久。
跟老公打了個電話之後,就直奔蘇州。
在本色的這兩天,我穿梭了一個又一個茶席,品飲了一杯又一杯的茶,傾聽了一位又一位茶人的解說後,更加覺得隱雲小室如同一股清流,讓我不虛此行。
如下記錄這次的感受,感謝我喜愛的元宵老師,感謝她呈現出的茶的美好!
簡,為簡單,化繁為簡。隱雲小室的茶室布置就著眼在簡,沒有任何多餘和花哨的布置。緙絲屏風自然將茶室分為兩部分,左為清口席,右為老茶席。左牆懸掛清陳曼生的蘭花扇面,右牆懸掛茶會主題「春流夏轉妙幻生」,相映成趣。主茶席上,所選茶器簡潔又不失精巧,所謂「器為茶之父」,器為茶所用,是用來表現茶的,切不可喧賓奪主。元宵老師這次茶會用的蓋碗是特意定做的,胎薄細膩,既適於茶葉舒展和茶香的激發,又適用於沖泡者手持。所有這些設計旨在於引導喝茶者把關注點放在茶本身。
朴,為樸拙,一門深入。本次茶會元宵老師準備了一張素箋,上寫茶事四則,惜茶,習茶,研茶,樂茶。在惜茶的首句寫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茶席上,有一席話最能代表元宵老師由一而始,一門深入的理念。席上,一位茶友問元宵老師師從何人,元宵老師認真地指著茶說,就她啊。訪茶,參與制茶,就像茶事四則中寫的那般,與茶一路走來,茶葉是老師,茶農是老師,制茶的師傅是老師,正是與茶相關的每個環節上學到的知識,成就了元宵老師獨特的關於茶的體驗和呈現。
親,為親和,親切待人。對於每一位前來喝茶的茶友親切禮貌,無論是習茶多年的老朋友,還是剛剛接觸的大學生,元宵老師都以誠相待。為了能讓每一位來到隱雲小室的茶友有最好的體驗,元宵老師堅持把每一茶席的人數控制在四人。這一堅持成了整個本色茶會獨一無二的倔強。茶助如如兩天全程在隱雲小室門口迎接,為了下午的預約席客人能夠有完整的體驗,早上就發提醒,提前半小時再發一次。為應端午之景,元宵老師為每位預約席的茶友準備素雅清香的端午香包,早上6點半到市場採購菖蒲艾葉掛於入門處。坐在元宵老師的茶席,看她低頭泡茶,抬頭對你微笑,輕聲細語回答你的問題,真的是如沐春風。
真,為真實,還原本真。此次茶會,元宵老師呈現的是和她同歲的老茶。我喝到的是87年的杉林溪烏龍,正如另一位茶友所言,第一道入口微酸,第二道 ,似烏梅干香,第三道,味蕾爆甘甜。我貪戀那份自丹田而上的甜香,不自覺的砸吧嘴許久。元宵老師說,這一份老茶,最核心的價值是藏家精良悉心的倉儲,對於老茶離開倉儲談年份是捨本逐末。真正令我感動和震撼的是元宵老師對這一款老茶的如實如是的描述,她說當然也不能一味的讚美,這一款茶的弱點同樣也很明顯,茶香和湯感下降的較快。面對心中熱愛的美好能夠不誇大不溢美,如實呈現,如是描述,是需要勇氣的。
歡迎大家到三城計客串


※老茶鬼都感嘆:瘋子才會做這個事!三把壺讓你徹底了解老岩泥
※一個人一旦開始喝茶,從內到外都會發生變化!
※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到底哪種更適合你?
※一起來看看關於茶葉結果的判定吧
TAG:茶 |
※小小寫話家 春遊小記
※買菜小記
※散文:雲龍澗小記
※復活節古堡游小記
※小記——回憶母親
※訪武夷茶小記
※習茶小記——瀾滄古茶 班禪沱
※「小記者」訪村史館
※小記——我的老岳父
※雨霖鈴 夢憶小記
※黑咩咩廈門找妹子小記
※詩詞小記 辛棄疾
※買書小記
※小記——書香傳承
※戀愛小記 少女心
※四月小思小記
※小記者科普——黑洞之謎
※小記——平凡的母愛
※晨讀丨山間小記
※小記——醉夕陽,宛如黃粱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