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密清初第一大疑案,兩朝興國太后,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爾袞?

揭密清初第一大疑案,兩朝興國太后,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爾袞?

在野史中人們經常將她稱為「大玉兒」,而在影視劇中,專門有一部連續劇,由景甜出演的大玉兒傳奇,而這位孝庄文皇后到底是否如野史所說呢?又是否真的如傳聞中一般下嫁給多爾袞呢?今天湘妹子帶您一起來看看!

孝庄太后,名為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次女,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崩逝,一生經歷了三朝,兩輔助幼帝,算是引領大清走向興盛的操盤手。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而按古制需要分封五宮后妃,此時的布木布泰被封為永寶宮庄妃。庄妃在皇太極的心中雖然沒有姑姑哲哲和後來的姐姐海蘭珠,但是從生育子女方面來看,孝庄皇后還是非常有分量的,他一共為皇太極生下了三女一子。在天聰三年(1629年)生下皇四女,天聰六年(1632年)生下皇五女,天聰七年(1633年)又產下皇七女,到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正好是宸妃海蘭珠所生的皇八子夭折的第二天,布木布泰產下了皇九子福臨。福臨的降生,給剛痛失愛子的皇太極來說,是個極大的安慰。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駕崩,生前沒有立儲,在姑姑孝端皇后和孝庄的齊心安排下,皇九子福臨登上了皇位,母憑子貴,布木布泰便成了孝庄太后,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福臨因為出痘於養心殿病逝,由順治帝的第三子玄燁繼位,改元康熙,當時的康熙只有8歲,孝庄太后又擔當起了輔助第二任皇帝的任務,被後人稱有「兩朝興國太后」的美譽。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太后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75歲。然而在她死後,並沒有葬在皇太極的昭陵,也並沒有像其他葬於清東陵帝後一樣葬在風水牆內,而是葬在界牆之外,這是為何呢?史書記載說孝庄太后臨終前有叮囑孫兒:「太宗皇帝的山陵奉安已久,就不要再驚動他的亡靈了,況且我又捨不得你們父子倆,就將我葬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吧!」,雖然是如此記載,卻讓很多人表示懷疑。

據民國初年,《清朝野史大觀》中有《太后下嫁攝政王》、《太后下嫁賀詔》、《太后下嫁後禮制》三篇文章中有專門提到孝庄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其中的細節描寫也是非常真實,也有傳聞道孝庄太后在嫁給皇太極之前,早就和多爾袞私訂終身了,是皇太極橫刀奪愛,而多爾袞為了保住福臨繼位,也為了保全心愛的女人,寧可自己放棄皇位,退而求其次,當個攝政王。諸如此類的傳言,野史中記載甚多,那麼這流傳百年來的太后下嫁是否屬實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庄太后與多爾袞青梅竹馬私訂終身之說,孝庄太后生於蒙古科爾沁,而多爾袞出生在滿洲赫圖阿拉,兩人所在位置相差甚遠,不可能認識,也不可能青梅竹馬,更不可能私定終身。另有人說在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皇太極在娶孝庄的姑姑哲哲時,多爾袞也跟著迎親隊伍去見到了孝庄,並與之相戀,這一說法更是荒唐,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孝庄太后才一兩歲,更不可能相戀了,那為何有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說呢?

清初詩人張煌曾有過一首《建夷宮詞》,裡面有一句話:「大禮恭逢太后婚」,也就是說太后結婚,但詩中的描寫也有不合理之處,因為詩中提到的大婚在慈寧宮,而據史記載,慈寧宮在李自成撤離皇宮時就被焚燒了,而重修是在順治十年(1653年),皇太后才搬進去住,可是多爾袞在順治七年(1650年)便去逝世,又何談大婚!然而,還有很多支持太后下嫁一說的,直至今日,否定者有之,肯定者也有之,事實真相到底如何,全憑您個人揣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清初四大疑案之一的「太后下嫁」是否為真
清初第一疑案——孝庄太后下嫁之謎
為什麼說「孝庄皇后下嫁多爾袞」是清宮疑案之首?
清朝的四大疑案,有兩個跟雍正有關,這兩個都是什麼疑案呢?
清初四大疑案-太后下嫁之謎
明末三大疑案都是什麼?為什麼標誌著明朝的衰落不可挽回?
明末三大疑案之—梃擊案,誰才是太子朱常洛遇刺的真兇?
大宋第一疑案: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是怎麼死的?
大宋第一疑案:「狸貓換太子」到底是怎麼回事?
諸葛亮死前最後的錦囊,不光劉禪沒看懂,至今也是一大疑案
清宮四大疑案之一,大清王朝最短壽的皇帝,死因卻讓皇室極度蒙羞
明代第一疑案:崇禎縊死煤山,是自殺還是被逼的?
對於清朝的這三大疑案,你知道多少,對於破案見解你認同嗎
百年疑案:太極拳祖師爺,到底是張三丰還是陳王庭?
明朝第一大疑案:被親叔叔奪了江山的建文帝到底下落何方?
大明王朝第一號「疑案」,至今都未破案
大清朝一位下嫁攝政王的太后,清史中的大疑案
誰製造了大宋王朝第一大疑案,是大宦官王繼恩嗎?
秦始皇陵的疑案:地宮珍寶知多少?
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紅丸案」,只因一顆藥丸,就要了皇帝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