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滅亡後,此人拒不剃髮,不喝清朝水,又活了三十六年
明朝滅亡後,有這樣一位義士,他效仿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立誓不剃髮,不踩清朝土地,不喝清朝之水。但他並沒有像伯夷叔齊那樣餓死在首陽山上,也沒有被殺頭,而是又一直活了三十六年,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此人叫陳佐才,巍山人,明朝滅亡後,陳佐才投奔了最後一任黔國公沐天波,擔任把總的一職,他高舉反清復明的大旗,繼續抗清鬥爭,從1644年清軍入關,一直堅持到1661年永曆帝被殺。
永曆帝被吳三桂殺害後,支撐陳佐才繼續抗爭的力量也隨之消失了,他從此心灰意冷,回到了家鄉的山林中隱居。當時的雲南已被清軍佔領,陳佐才拒不執行清朝的一切政令,包括那個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陳佐才冒著人頭落地的危險,發誓拒不剃髮,依然穿著明朝衣冠,留著明朝髮飾。
由於雲南地處邊疆,民風彪悍,清朝統治者可能為了達到收攬民心的目的,並沒有處罰陳佐才。陳佐才得以在他的山間小屋中度過自己的餘生。他為了實現自己不踏清朝土,不頂清朝天,不喝清朝水的誓言,每天出行,用毛驢代步,腳不著地,無論寒暑陰晴,頭上永遠都帶著一個斗笠,以示不踏清土,不頂清天之意。
在飲水的問題上,陳佐才也從不飲用地下水,湖水河水等一切清朝土地上的水。而是飲用天上的雨水,每當雨水季節,陳佐才都會收集一些雨水,儲存起來,以備日後飲用。就這樣,陳佐才實現了他當初的誓言。
幾十年後,陳佐才已是垂垂老矣,他不願葬在清朝的土地上,於是又想了一個辦法,在山中鑿了一具石棺,立志死為明鬼,不葬清土。石棺鑿好之後,陳佐才約來親朋好友,一起把酒言歡,酒過三巡後,陳佐才笑著說:「我先試試,不知道長短如何,遂躺入棺中試了一試。」
1697年,陳佐才壽終正寢,此時已是康熙三十六年,家人按照他的遺願,將他葬入了石棺之中,至此,陳佐才的最後一個不葬清土的願望,也隨之達成了。


※元順帝給朱元璋寫了首詩,朱元璋賜了他一個好聽的稱號
※萬曆皇帝給沙皇寫了封國書,阻止了俄國進攻中國的腳步
※光緒帝施展家庭暴力,毒打皇后,按著她的腦袋撞牆
TAG:史言 |
※明朝滅亡後,如果他早到此地三天,往後三百年的中國或許不是清朝
※這三人如果不死,明朝不會那麼快滅亡,也不會讓滿清奪了天下
※高人暗示三十年後明朝滅亡,皇帝不信,三十年沒上朝,結果應驗了
※都說此女毀了清王朝,但沒有她清朝提前五十年滅亡!
※明朝滅亡後,若他早到此地三天,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大清了
※明朝滅亡後,若此人早到此地三日,或許歷史上就沒有大清了
※如果不是這個人,清朝會提前五十年滅亡
※此人臨死前:我的去世,大清再也回不去了 十天後 大清滅亡
※他是清朝最後一個偉人,慈禧對他十分寵幸,如果不死清朝不會滅亡
※明朝滅亡後,若他能早到此地三天,或許就沒有以後的大清了
※光緒臨死前說了兩個字,載灃沒有做到,清朝便在三年之後滅亡了!
※明朝這三位皇帝替下崇禎,興許就不會滅亡了,最後一個意想不到
※南明僅數年便滅亡,宋朝被滅後卻還能延續一百多年,兩者區別在哪
※大明最後一個名將,如果不死的話,明朝不會滅亡
※此人說:把我炸死,清朝就不存在了,果然他死後,清朝就滅亡了
※要不是此人,估計清朝早就提前滅亡幾十年,都說此人是半個聖人
※歷時七年的戰爭,明朝最後一場光輝戰,打完沒多久就滅亡了
※若此三人不死,大明根本不會滅亡
※清朝滅亡以後,為何當時大多數人還是不肯剪掉辮子?
※明朝最不能死的大將,他一戰死,明朝轉眼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