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家國內的基因資料庫公司,如何能將產品賣到海外頂級醫院?

這家國內的基因資料庫公司,如何能將產品賣到海外頂級醫院?

基因資料庫是數據解讀環節的基礎,但成立單獨以資料庫為業務的公司,這種做法並不討喜。資料庫市場的競爭太激烈,且不說幾乎每家基因測序公司都有自己的遺傳疾病庫,就連上游的試劑供應商也在提供這項業務。甚至有的供應商連儀器都一塊打包送上門,將這一過程變成了商業化的業務。

單獨的資料庫公司確實不好做,因此,許多公司是都只是通過成立單獨的生物信息部門,來進行資料庫環節的布局。

然而這家名為為朔醫學的公司,非但將資料庫作為公司核心業務, 還從2011年做到了現在。除了與國內的醫療、科研機構合作,他們甚至還簽約了泰國NIPT政府項目、與全球頂級醫院——美國西奈山醫院達成了長期合作。

在許多人都不敢全身心投入的基因大數據市場,這家公司是如何成長、並且還將國內資料庫賣到海外頂級醫院的呢?動脈網決定對這家公司進行簡單的分析。

具有前沿意識的臨床醫生

為朔醫學的創始人兼CEO郝占平是國內首批伽馬刀專業(頭部伽瑪刀屬於神經外科學專業)研究生。在成為一名創業者之前,他已經做了近20年的外科醫生。

為朔醫學創始人兼 CEO 郝占平

2005年,做了10年神經外科醫生的郝占平跨界到腫瘤科。在腫瘤科的6年里,他遇到了很多腫瘤患者,從中發現常規的方法不能解決他們的疾病,而通過基因檢測進行用藥和治療指導,或許能讓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郝占平透露,就是在那一段時間,他體會到了基礎科學對臨床指導的價值。他開始想從臨床中走出來,做好基礎學科和臨床的對接,為將來NGS進入臨床鋪好路。

2011年,郝占平開始嘗試進入基礎醫學領域。這個時候他又遇到了自己的發小郭棟樑。郭棟樑曾先後在美國禮來和默克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任職,是生物信息雲計算領域的專家。多次交談後,兩人在新加坡成立了為朔醫學大數據研發總部,同時在國內成立醫學檢測中心。

根據動脈網知識庫中的數據顯示,大部分基因數據類公司(包括分析、解讀、資料庫)成立的時間節點都是在2014年、2015年。為朔醫學是早期布局這一領域的企業。

檢測中心成立後不久,郝占平就遇到了一位在臨床接觸過的患者——35歲,肺癌,全身骨轉移。放在臨床上,唯一的方案就是做化療。試著給患者做了基因檢測後,發現他ALK融合基因呈陽性。

恰好,當時北京一家醫院正在做針對該基因變異類型的靶向藥物III期臨床試驗。很幸運,這位患者成功入組,服藥一個月之後與正常人無異——通過PET-CT掃描發現病灶竟然消失了。

那個時候,郝占平並沒有全職創業。在臨床外找到了能把臨床水平抬高的方法,郝占平坦言這個發現對他的影響很大。傳統醫療怎麼了?究其原因,其實很大一部分可以歸結為臨床轉化的困難。臨床外有新的技術,但卻卡在了轉化這個環節,新的技術進不去,臨床發展也就非常遲緩。

兩年後,郝占平從醫院辭職,開始把全部精力放在企業上,希望通過建立基礎學科成果與臨床轉化的橋樑,加快臨床發展速度,同時能夠帶動基礎醫學行業發展。

前沿意識帶來的先機

傳統的基因解讀是將基因組學信息與疾病類型關聯起來。這樣的手段其實在臨床上很難被採用。原因有二:一是並非所有的臨床醫生都具備遺傳學背景,能夠完全理解基因解讀報告;二是並非所有的組學數據都能夠與臨床表象一一對應。

以國外的一項研究為例。這項研究中,大部分耐葯的患者在基因層面上表現出來的突變率都低於5%。如果是但從生物信息分析的角度,這部分患者會直接被定義為不耐葯。但這樣是不準確的,實際上這些患者中的大部分在臨床上都表現出了耐藥性。

意識到這些問題後,許多公司開始嘗試將臨床與組學數據整合。但這樣的資料庫要想形成核心競爭力,數據量是關鍵。這裡的數據就包括了基因組學數據和臨床表型數據。

企業面臨的難點有兩個:一是時間,數據整合并非一朝一夕,時間與人力缺一不可;二是臨床數據從哪裡來,大部分公司都很難拿到臨床數據。

為朔醫學的解決方案是與多家醫院共建了精準醫療中心,以此來獲得臨床數據。另外,從成立之日起,公司便瞄準了服務臨床端的數據解讀和注釋。

其核心產品iCMDB(individual Clinical Medicine Database)知識庫用的都是自己的注釋。這裡的數據一部分是來自臨床疾病整合方向的公共資料庫,另一部分來源於FDA、CFDA的指南,同時還包括藥理和藥物分子結構的數據以及臨床反饋數據。

郝占平告訴動脈網記者,目前公司有100多個人,花了6年多的時間進行數據整合。6年的積累,成為公司的先發優勢。

符合臨床需求的產品形態

基因數據的量越來越大,在數據傳輸、計算上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傳統設備的成本高、而且場地需求比較大。針對這一點,許多企業將雲技術帶到了這裡。

2013年、2014年間,國內出現了許多生物信息雲平台服務商。為朔醫學也在2012年2月發布了全球首個腫瘤個性化診治資料庫與分析平台(iCMDB),並且提供了全球雲端入口。

但事實上,雲端模式在醫院並不好推動,這種模式更適合企業或者科研機構。醫院對外的網路介面和傳輸速度可能受到限制,中間環節涉及到的很多軟體需要監管部門註冊報批。讓醫院將患者的數據上傳到公共雲上,目前是不可能的事情。醫院還是更願意接受本地化的服務模式。

2015年5月,基於iCMDB平台,為朔醫學又發布了全球首台個體化臨床診治資料庫分析一體機。與雲端模式不同,一體機將數據分析和報告產出都本地化,可滿足臨床醫院的檢測分析需求。

清晰的產品定位

iCMDB知識庫是一款個性化臨床醫學知識庫系統,包含了疾病、生物標記物、變異位點、藥物、診療方案。為朔醫學把這個資料庫定義為診治工具。在臨床決策中,一種病症往往會面對多種藥物,多個治療方案的選擇。他們希望通過知識庫把可用的治療方案排列出來,這樣就能為醫生臨床決策提供幫助。

不同的基因型在治療決策上體現出了極強的差異,比如同樣是肝炎並發肝硬化患者,有的患者的基因型就決定了他需要切除手術或者移植手術,而有的患者則更適合介入手術治療。知識庫就會把所有相關的基因組學數據和臨床致病原因、發病機制同時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子庫。

這樣的子庫就變成了臨床醫生疾病診斷時的查詢工具,輸入疾病特徵,知識庫就能在後台進行計算融合,最後將整合後的臨床和組學數據一併呈現出來。

圖片來自為朔醫學網站

「這種方式並不是代表知識庫能夠做診斷。知識庫的功能是給到醫生所有的信息,讓醫生自己去判斷。」郝占平表示。如果一個內科醫生要跟上最前沿研究的步伐,每天需要看2-4篇文獻,但臨床醫生的工作強度本身就很大,一個月下來也看不了這麼多。因此,他們需要一個能夠幫助他們提供客觀、嚴謹的臨床決策支持。

目前知識庫詳細注釋的疾病有200多種,並關聯相應的生物標誌物及其相應的變異類型,同時收錄疾病治療藥物及多種層次的治療方案,切實滿足臨床應用。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按單項病種訂購或者全套訂購。單項病種價格在每年5-7萬人民幣,全套訂購價格為每年150萬人民幣。

不局限國內市場

郝占平還向動脈網透露,東南亞地區的檢測機構比較散,但付費意識比較強。相比國內地區,東南亞地區更容易推廣。因此,公司選擇在中國和新加坡兩地共同推進業務。

目前,國內的合作方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307醫院、廣州呼吸研究所、華因康基因,覆蓋臨床、科研、產業領域。

在國外市場,2012年12月,為朔醫學與泰國Ramathibodi hospital 達成合作。

Ramathibodi hospital 是泰國國立瑪希隆大學的附屬醫院,是泰國最盛名的醫學院之一。為朔醫學將為Ramathibodi醫院提供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檢測和防治解決方案。

另外在2015年3月,為朔醫學海外團隊還順利簽約了泰國NIPT政府項目。

在新加坡市場,公司更多合作的是科研項目,比如與新加坡科技局的合作,還有與陳篤生醫院再藥物基因組學方向上的聯合研究。

公司的iCMDB知識庫已經拿到了新加坡衛生科學局Class A註冊資質,以及新加坡衛生科學局的醫療衛生許可。也許未來將在新加坡進行更多臨床項目上的擴展。

在歐美市場上,公司比較大的合作方有兩個:QIAGEN轉化醫學研究所以及西奈山伊坎醫學院。

QIAGEN先後收購了Ingenuity Systems、CLC Bio以及Biobase,在臨床解讀資料庫、甚至整個生物數據分析、解讀領域都頗具影響力,其資料庫被許多第三方機構採用。而這一次的合作,QIAGEN並不是作為資料庫的提供方,反而是購買方。

2016年2月,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正式與公司達成長期協議。為朔醫學成為亞洲首家為美國頂級醫院提供臨床醫學資料庫服務的醫療機構。

其實早在2013年公司便開始了向美國市場的業務拓展,除西奈山醫院以外,公司還與5家醫療機構保持著合作關係。

據了解,為朔醫學已經與CustomServicesz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建立覆蓋北美和澳洲的銷售渠道,公司接下來將這兩個市場持續發力。

啟示

總的來說,為朔醫學的模式其實很簡單:並不是不能複製,但又不容易複製。

基因資料庫的核心競爭力是數據規模。這一點,國內大部分的基因檢測公司都在通過測序服務、發起檢測計劃、或是與臨床醫院合作進行數據積累。

但要形成多組學整合的資料庫,文獻的抽取以及臨床數據的整合是企業塑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目前這些數據的整理只能依靠人工和時間積累,也許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將為這一環節帶來替代方案,但目前來看還為時尚早。

文|周夢亞

添加時請註明:姓名-公司-職位。

後台發送關鍵詞即可獲得相關好文!

網站、公眾號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近期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脈網 的精彩文章:

海斯凱爾打破法國在肝病無創定量診斷的壟斷,2分鐘檢測肝纖維化各項指標

TAG:動脈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吉利汽車到底是外國公司還是中國公司?
國內的晶元公司,哪家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高通?
美國女版喬布斯栽了,公司依舊在產品銷外國
全球頂級公司的食堂,哪一家最適合你?
區塊鏈技術應用作者版權保護,中國這家公司做到了!
中國禁止外國資管公司銷售投資境外的產品
哪家公司是中國晶元行業的未來?
索尼攝像頭公司和索尼手機公司和索尼電影公司這三家公司是同一家公司嗎,是什麼國籍的
肯德基,一家被炸雞耽誤的科技公司
為了在美國做出原汁原味的蘭州拉麵,這家麵館竟然開了家調料公司
寶隆國際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
新物流公司導致雞肉短缺,上百家英國肯德基門店將停業一周
杭州佰兆商貿有限公司,以塑造國內外商品連鎖品牌為已任
美國人撤了,功夫熊貓還能幫這家對標迪士尼的中國公司賺錢嗎?
物流公司「掉鏈子」,英國肯德基鬧「雞荒」
世界級互聯網公司基本被中國美國佔據,這是為什麼呢?
智能家居能直接賣進小區!這家公司是這麼做的
國外的科技公司有哪些?讓我們走進德國柏林的科技世界
抗議國外拍賣公司拍賣我國流失文物,為啥人家置之不理
分析師眼中的文娛產業:海外併購退潮,中國公司都想做個「好萊塢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