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聚焦: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二)

聚焦: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二)

對於「大觀」一直以來的「大家」專題,此季以「吞吐大荒--徐悲鴻的萬千氣象」為題呈現九件包括人物、喜鵲、奔馬、雄雞、松鷹、貓石、水牛等各類題材在內,展現徐悲鴻各種題材駕馭能力的扛鼎之作,全面呈現了一代宗師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躊躇滿志、任重道遠與壯心不已。徐悲鴻作為藝術大師的全面成就不僅體現在藝術旨趣上,還在於他開闊的胸襟和對於人才的提攜。作為二十世紀現代美術和美術教育的開拓者,其歷任中央大學藝術系主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今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他為教育事業所付出的努力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為二十世紀中國美術事業立下赫赫功勛。

Lot 682

徐悲鴻 喜氣

戊寅(1938年)作

上款:「滄海先生」、「國豪夫人」即徐悲鴻星洲摯友曾滄海、呂國豪賢伉儷。徐悲鴻在1939年抵達星洲,居停期間,為曾氏夫婦作畫甚多,包括為彼等作油畫造像。此件本為徐氏意滿隨身自存之作,為感謝曾氏夫婦襄助自己星洲畫展,故再題一則相贈之。

出版:《香港佳士得廿周年中國古代及近現代畫精選》,第74頁,香港佳士得,2006年版。

63×96 cm

RMB: 8,000,000-12,000,000

本件拍賣標的處於保稅狀態下。

徐悲鴻一生在其不同階段的重要時期,曾六到星洲,為抗日籌款振臂高呼,大型義賣空前盛舉在南洋成為傳奇佳話。1939年,徐悲鴻攜帶千餘幅精品抵達星洲舉辦展覽,反響極為強烈。這次展覽為南洋華人社會各界帶來了極大的震蕩和鼓舞。居停期間,徐悲鴻與星洲政商、藝文各界名流交往頗多,結下深厚的私人情誼與廣泛的社會交往。他的人物交往譜系中包含「橡膠大王」、華僑銀行創行總經理陳延謙、華僑銀行行長李俊承、星洲名媛珍妮、摯友黃孟圭、黃曼士等,曾滄海、呂國豪夫婦也是其座中嘉賓。他們屢屢出手襄助徐悲鴻的畫展,收藏了徐悲鴻精心製作的多幅珍貴作品,還有為伉儷二人創製的巨幅雙人油畫肖像。 2001年「徐悲鴻大師星洲畫作歸國」專場現身北京拍場,推出的二十五件精品力作,即來自於曾滄海、呂國豪夫婦。回顧此時局勢,丁丑軍興,戰事嚴峻,內憂外患,徐悲鴻與南洋諸賢無不為祖國焦心擔憂,鬱郁難歡,《喜氣》的出現如春風拂面,一澆心中塊壘。同時對於他在星洲的「非常之遇」,對曾滄海、呂國豪夫婦飽含欽佩、砥勵之情。

Lot 687

徐悲鴻 乾坤崢嶸

丙子(1936年)作

上款人:「芸樵先生」即許雲樵(1905-1981年),新加坡著名南洋學家,原名許鈺,江蘇吳縣人。1931年到南洋。歷任《星洲日報》編輯、《南洋學報》主編。1957-1961年出任新加坡南洋大學南洋學副教授。1961年創辦東南亞研究所並任所長。1970年南洋大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其代表作為《南洋史》、《北大年史》。許雲樵與韓槐准為知己好友,時常與郁達夫、徐悲鴻、劉海粟等好友相聚於韓宅「愚趣園」。本幅作於1936年,後於南洋題贈許雲樵。

130.5×77.5 cm

RMB: 16,000,000-22,000,000

上世紀三十年代,新加坡「愚趣園」是文人雅士集中的地方。徐悲鴻與許雲樵相友善,相交多年,時相過從,在生活上互相幫助,在藝術上互為知己。以1936年所作巨幅《乾坤崢嶸》相贈,傾力之作只為博君一笑,映照出風雨名士間的一片赤忱,萬里情牽。本幅《乾坤崢嶸》便是徐悲鴻動物畫中頗具代表性的精品佳作。鷹乃蒼穹主宰,睥睨萬物,博擊長空,乃天地間強悍之物種。古松為天地間長壽之樹種,蒼鷹為天地間強悍之物種,二者皆具霸氣,亦皆具美德。畫中以杜甫《畫鶻行》中「長翮如刀劍,人寰可超越。乾坤空崢嶸,粉墨且蕭瑟」之句為題,抒發了畫家憂時愛國、嫉惡如仇的情緒。觀《乾坤崢嶸》,感受悲鴻先生在藝術界的寥廓胸襟,以及在藝術求索上的峻極至德,真人如其畫,畫應其人。

Lot 688

徐悲鴻 蜀婦汲水圖

乙亥(1935年)作

說明:本幅原為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新四軍幹部朱良於重慶購得。朱良1924年出生於江蘇鹽城,抗戰爆發後參加新四軍。1949年跟隨部隊到重慶。解放後進入經管部門,27歲便擔任重慶糧食局副局長。朱良醉心藝術,與書畫收藏界往來頻繁。其參軍前即親見徐悲鴻作畫,其收藏中包括本場Lot693傅抱石《苦瓜詩意》和曾創下徐悲鴻作品紀錄的《巴人汲水圖》。

66×115 cm

RMB: 12,000,000-18,000,000

《蜀婦汲水圖》為徐悲鴻三十年代「別開生面」的人物畫代表作品。徐悲鴻在重慶期間創作《巴人汲水圖》並舉辦畫展,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印度駐華公使十分重視這幅畫,希望以重金購得,徐悲鴻重畫一張《巴人汲水圖》賣給印度公使,後來輾轉被新四軍幹部朱良收藏。《巴人汲水圖》於2010年刷新徐悲鴻作品成交紀錄,最終成交價1.7億元。朱良1949年跟隨部隊到重慶,27歲便擔任重慶糧食局副局長,後一直在重慶經管部門擔任要職,晚年病重居京治療,現藏家雪中送炭以解醫藥之急。朱良十分感激,亦以其珍藏多年的徐悲鴻《蜀婦汲水圖》與傅抱石《石濤詩意》作為報答。並託付現藏家將《巴人汲水圖》送至拍場以待資金後援。1935年年初,徐悲鴻營救好友田漢,拒絕為蔣委員長畫像,此時家庭問題有種種不諒與苦痛。6月初,徐悲鴻與成都市市長余中英遊樂山,烏尤寺、凌雲寺等,又同餘中英、戴季陶等游峨嵋數日。後方川民負荷著沉重的苛捐雜稅和徭役。歷經坎坷的勞動人民,殘酷的現實生活, 激起徐悲鴻滿腔的憂憤和激情,拿起畫筆,直面苦難的人生。此際正值全歐巡展歸來,蘇聯的展覽令其視野更為開闊低垂,向關注現實主義,關心蒼生疾苦又邁進一步。

Lot 683

徐悲鴻 躍進

1944年作

本幅吳曾善(1890-1966)題:此是君家千里駒。

觀悲鴻畫馬,為良倩、華兒題記。丙戌(1946年)九秋,小鈍齋主吳曾善。

吳曾善題籤:徐悲鴻畫馬神品。吳曾善為冀良吾倩題籤。鈐印:慈堪、吳郡趣叟

104×61 cm

RMB: 5,000,000-8,000,000

本件拍賣標的處於保稅狀態下。

1944年,49歲的徐悲鴻身居重慶,於中央大學任教,此時的他已舉辦多次畫展,並開始籌備中國美術學院。這一年抗戰已進入尾聲,正是勝利前夕。而他的個人生活也有了新的起點。1944年,徐悲鴻與廖靜文正式結婚,找到良人相伴,慢慢走出過去家庭生活的痛苦和陰影。這一時期正是徐悲鴻思想和生活變化最大,藝術最成熟,筆下意象最富寓意的時候,一切都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畫面以經典的對角構圖繪一雙千里良駒,白馬作回顧凝望態,棗紅大馬作昂首嘶鳴態,前後呼應,步履勁健,吳郁生乃清光緒丁丑翰林,任軍機大臣。小鈍齋主吳曾善乃吳郁生之侄,亦工書畫,精於鑒賞。此件為吳家作為傳家之寶,題贈良倩、華兒。在吳家具有特殊意義,意寓「千里神駒」,馳騁千里,騰躍四海八荒,氣勢宏偉至極。

Lot 684

徐悲鴻 奔馬

1950年作

說明:捷克軍事專家弗蘭緹塞克·諾瓦克舊藏。Frantisek Novak(1918-2003),將軍曾於1953年作為中立國委員會官員被派往朝鮮戰場。在十二個月的任期中,他曾多次與其它軍事專家遊歷中國。此畫系1953年底由中國政府作為官方禮物贈與將軍。

61.5×99 cm

RMB: 3,000,000-5,000,000

作為中立國委員會官員,捷克軍事專家弗蘭緹塞克·諾瓦克Frantisek Novak(1918-2003)將軍1953被派駐朝鮮戰場。在十二個月的任期中,他曾多次與其它軍事專家遊歷中國,傾慕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奔馬》創作於1950年8月。本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不久這裡就成為了東西兩大陣營對抗的前沿。本年4月1日,中央美術學院正式成立,由徐悲鴻擔任院長。10月25日,中國人民組成志願軍,為保衛祖國安全、援助朝鮮人民抵抗美國侵略進行抗美援朝戰爭,這場戰爭奠定了今天東亞地區的政治格局。在出征之前,新中國美術最高學府掌門人徐悲鴻繪製了這件意寓「一馬平川」的《奔馬》圖。1953年底,這件有特殊含義的《奔馬》圖由中國政府作為官方禮物贈予諾瓦克將軍,以表彰將軍在朝鮮戰場軍事調停上所付出的努力和貢獻。款題「人民的毛主席」,表達徐悲鴻對領袖的無限敬意。徐悲鴻自1949年起開始構思《毛主席在人民中》,曠日持久,聽取多方意見。而「奔馬」是另一種題材的表達方式。表達了對毛主席領導的新中國寄予無限敬仰與希望。

1939年,傅抱石和家人經輾轉流徙,由四川綦江抵達重慶,定居於歌樂山金剛坡下。從1938年至1946年,傅抱石在此居住了八年。這一時期,畫家以超常的勤奮和無限的熱情,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以前無古人的「抱石皴」令畫壇為之一振。至今人們還在驚嘆於金剛坡時期的傅抱石何以在極短的時間迅速完成了風格的定型。人們普遍相信,對傳統的潛心研究和對巴山渝水的感悟,導致傅抱石繪畫創作的成熟,逐漸進入藝術的勃發期。此番「大觀」專場中的「霧鎖金剛」多幅傅抱石「金剛坡」時期佳制,構成獨特的「傅家山水」非凡的寫生和造境能力。

744

傅抱石 早隨煙月上瞿塘

立軸 設色紙本

甲申(1944年)作

傅抱石自題籤:早隨煙月上瞿塘。丁亥(1947年)抱石署。鈐印:傅

185×60cm

RMB: 30,000,000-40,000,000

「橫江閣外數帆檣,立盡西風鬢漸霜。只有鄉心不東去,早隨煙月上瞿塘。」這是清初文人呂潛(1621-1706)所作七絕《江望》曾得清初文壇領袖王士禎(1634-1711)讚譽,流傳甚廣。《江望》得到無數文人墨客廣泛的認同,也引起了許多遊子強烈的共鳴。1938年4月,傅抱石奔赴武漢,跟隨郭沬若(1892-1978)及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往來於株洲、衡陽、桂林等地,積極投身於轟轟烈烈的抗戰宣傳之中。於重慶重返教席後,尤其是1942年壬午畫展後,因為關註明末清初美術史研究,傅抱石喜歡選取以石濤所中心的明清交替之際的人物故事和詩詞為題材,不斷付諸圖像化,希企通過向山水畫中注入某種情節、某種情感的方式,保存著濃厚的史味和詩意,給程式化的傳統山水畫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呂潛《江望》的創作,傅抱石心摩手追,實現了與呂潛心靈上的時空對話。

《早隨煙月上瞿塘》是傅抱石的一件平生力作,與《夏山圖》、《萬竿煙雨》、《瀟瀟暮雨》一起構成了傅家山水風格成熟的完整序列,見證了其山水畫革新的重要成果,價值自不待言。在完成後的數年間,《早隨煙月上瞿塘》一直被留在傅抱石的書齋中。1947年夏,傅抱石開始籌備秋天在上海南京東路慈淑大樓中國藝苑的個人畫展,《早隨煙月上瞿塘》經由南京裱畫名店「淵海閣」精心裝池,並親自題籤署名,可見珍視。

1950年代初期,他時常選擇精品舊作贈予若干重要的黨政官員,繪畫自然承載起聯絡情感、交遊酬酢的作用,可見其因人因事之重視程度。俗云:應酬看對象。1951年4月,傅抱石揀選佳作《早隨煙月上瞿塘》呈送上款人,全力以赴,展示一手絕活,並在補題中特地拈出:「口口口口即乞教正。辛卯清明,白下補記,抱石」,以期贏得知音的共鳴。這裡,恭敬之心,躍然紙上。無疑,《早隨煙月上瞿塘》便見證了傅抱石與上款人濃濃的友誼,也成就了中國書畫鑒藏史上的一段佳話。

Lot 692

傅抱石 松山行旅

丁亥(1947年)作

說明: 此幅為王蘇宇舊藏。王蘇宇(1890-1955),江蘇南京人,早年留學日本千葉醫科大學、德國梯平根醫科大學,獲雙博士學位。系民國名醫。喜愛書法,篆刻,能寫一手好字。抗戰前就與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胡小石、于右任、呂風子、等交往甚深。尤其與徐、傅、胡家,幾乎都是私家醫生,同時也收藏了不少他們的書畫。

104.5×60.5 cm

RMB: 8,000,000-12,000,000

1946年春天,內遷重慶的機關、學校逐步回遷,傅抱石一家也隨中央大學由渝返寧,繼續於中央大學藝術系執教。他在玄武湖畔傅厚崗六號建起一幢三層樓房,由「金剛坡下山齋」轉至「金陵講舍」,結束漂泊客居的生活,終於安定下來,傅抱石和家人一同重新開啟人生中最為快意放鬆的時期。環境和心態的改變,使畫家得以潛心於藝術創作與教學研究之中,《萬竿煙雨》、《麗人行》等代表作均出於此間,《明清之際的中國畫》及他最珍視的《石濤上人年譜》也在這段時間問世。沉積十年,理論與藝術實踐都達到了高峰時期,繪畫已形成日臻完善的藝術體系。這段時間正是傅抱石對於其金剛坡下時期的歸納總結,也是兩地與兩個藝術時期間重要的承接點。《松山行旅》尺幅達到近6平尺,在傅抱石作品中可謂豐滿。此幅為王蘇宇舊藏。王蘇宇(1890-1955),江蘇南京人,早年留學日本千葉醫科大學、德國梯平根醫科大學,獲雙博士學位。系民國名醫。喜愛書法,篆刻,能寫一手好字。抗戰前就與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胡小石、于右任、呂風子、等交往甚深。尤其與徐、傅、胡家,幾乎都是私家醫生,同時也收藏了不少他們的書畫。

Lot 693

傅抱石 苦瓜詩意

壬午(1942年)作

傅抱石自題籤:苦瓜詩意。抱石自題。鈐印:抱石

說明:本幅原為上世紀50年代初新四軍幹部朱良於重慶購得。朱良1924年出生於江蘇鹽城,抗戰爆發後參加新四軍。1949年跟隨部隊到重慶。解放後進入經管部門,27歲便擔任重慶糧食局副局長。朱良醉心藝術,與書畫收藏界往來頻仍。其參軍前即親見徐悲鴻作畫,收藏中包括本場Lot668《蜀婦汲水》和曾創下徐悲鴻作品紀錄的《巴人汲水圖》。

著錄:

《重慶畫展自序》,1942年。見載於:

1.《傅抱石美術文集》第462-463頁,江蘇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

2.《傅抱石大典》第72-73頁,古吳軒出版社,2004年版。

3.《江山多嬌——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繪畫精品集》P17,遼寧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展覽:「壬午重慶畫展」,1942年。

75×31 cm

RMB: 5,000,000-6,000,000

1942年10月10日,傅抱石的「壬午個展」在重慶夫子池勵志社開幕。展覽由中國文藝社、中華全國美術會主辦,歷時三天,展出作品一百件,十之六七為在重慶西郊金剛坡下所作。「壬午重慶畫展」獲得空前成功,也標誌著傅抱石的主要精力由美術史轉移到繪畫創作中來。從此開始他精品倍出且最具風格化的「金剛坡時期」。在《壬午重慶畫展自序》中,傅抱石寫出創作這件作品的初衷:三月間在中大,有一天宗白華先生到藝術系來,送拙著《大滌子題畫詩跋校補》還我,當時他指出這一首,說:「太好了,我最喜歡,你把它畫出來吧!」我說:「我也喜歡此詩,將來準備試一試。」第三天,我乘滑竿到柏溪分校去上課,從大竹嶺過了嘉陵江,沿著江邊迤邐起伏的小岡巒前進,距柏溪不遠了,忽見巍然塊石,蹲立江濱,向前望去,薄霧冥茫,遠山隱如屏障。我想:若把這塊石作中心,畫一人危坐向遠山眺視,下半作水景,不就是「苦瓜詩意」嗎?高興!高興!回家後,即忙如法炮製,下午四時許便題印完了,釘在壁上反覆的看,總覺還沒有充分表達那詩的意味,尤其是第一句。隔了幾天,乃不取水景,而取深邃的山谷,技法上稍稍注意石濤的樣式,再作一幅,結果我雖還不十分滿意,倒比用江水作背景的好,於是決定用它,這就是展品中的一幅。

《石濤詩意》的原藏家朱良自解放後一直在重慶經管部門擔任要職,27歲便擔任重慶糧食局副局長。其醉心藝術,與蜀中書畫收藏界往來頻仍。本幅為朱良五十年代時收藏,懷抱珍藏終生的信念,一直保留在身邊。

Lot 660

傅抱石 重岩賞泉

說明:「蒨英女士」即張蒨英。張蒨英與夫婿費成武,均為徐悲鴻弟子。1946年,二人在徐悲鴻安排下保送赴英國深造。旅居英國57年,傳播傳統文化,享譽英國藝壇逾半個世紀。

出版:《藝為人生·1928-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美術專業學生文獻集》(上),第134頁,故宮出版社,2016年版。

50× 57.5cm

RMB: 3,000,000-5,000,000

本件拍賣標的處於保稅狀態下。

張蒨英與夫婿費成武,均為徐悲鴻嫡傳弟子,受到器重頗多。1946年,二人在徐悲鴻安排下保送赴英國深造。旅居英國57年,以中國水墨畫享譽英國藝壇。張蒨英於1936年1月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藝術科,該科女生不多,她與同科的孫多慈的關係密切,深受徐悲鴻的器重和喜愛。1942年10月,徐悲鴻受教育部長朱家驊之請,在重慶盤溪籌辦研究院性質的中國美術學院,他的重要學生包括吳作人、張安治、費成武、黃養輝、孫宗慰、張蒨英等均被聘為副研究員。這個由中英文教基金會出資的機構,還附有向英國輸送留學生的計劃。張蒨英在1946年獲得「游歐」名額,除卻她在畫藝上的才華,還因她四年間為該機構所做的諸多實際工作。她得到徐悲鴻的偏愛,為其作《十二生肖冊》、《落花人獨立》等重要作品。于右任於1945年為她與夫婿費成武題「霧明樓」為齋號。2006年秋季,「霧明樓」珍藏在香港拍賣引起轟動,其人物交往譜系首度公開,徐悲鴻、傅抱石、張大千、張書旂、于右任、陳樹人、吳稚暉、龐熏琹、謝稚柳、陳之佛、林風眠等均有佳作相贈。本幅《重岩賞泉》贈於1946年,「游歐」之行起程在即,傅抱石拿出數年前創作的《重岩賞泉》相贈,以壯行色。不願草率動筆應付塞責,故自出所藏贈予友人,體現出傅抱石的嚴謹,以及對此作的愜意自滿。

Lot 694

傅抱石 雲山高士圖

甲申(1944年)作

91×60.5 cm

RMB: 8,000,000-12,000,000

1944年,時傅抱石任教於重慶中央大學,一家安頓在金剛坡下,與夫人時慧結褵已十五年,次女益璇剛誕生數月。本幅取全景式構圖,紅衣高士悠遊于山巒層迭起伏的雲山松風之中,抬頭觀望蜀山的煙雲繚繞。詩意的風景抒發出對時代與人生際遇的感嘆。畫面極有氣勢,近景古松蔭蔽,遠處山巒峻峰巍峨若隱若現。在畫法上,山體以破筆散鋒的「抱石皴」快速寫成,以筆尖、筆肚、筆根去勾勒皴染,呈現出險峻、峭拔的特徵;用墨酣暢淋漓,濕氣氤氳;赭色渲染山體,薄染幾筆花青,重以情態,不同的塊面組合與墨色水氣的交融傳達出巴蜀山水蒼茫厚重的特質,充滿天真情韻。高士一襲紅衣,神態悠然,在其筆下亦甚為少見。實乃傅抱石風格成熟期的山水佳構。可見作者對蜀郡山川深厚的感情,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喻。這一時期的作品以「小幅」居多。本幅有逾五個平尺的尺幅,對於收藏來說有著相對特殊的意義。

此季我們亦特別以「字里大觀」為題,將書法在大觀夜場集結呈現,如梁啟超《致周希哲函》卷、《悼亡妻李夫人》卷、汪兆銘《雙照樓詩詞稿》、齊白石《篆書四言聯》、沈曾植絕筆《行書七言聯》大對、張大千《行書十一言長聯》等等,均為稀見之作。

Lot 652

梁啟超 致周希哲函

說明:周希哲(?-1938),梁啟超長女梁思順之夫,外交官,馬來西亞華僑,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法博士。曾任駐菲律賓、加拿大總領事。梁啟超的得意門生。

19×111 cm

RMB: 900,000-1,600,000

USD: 130,400-231,900

舉世公認,梁啟超是位思想家、教育家、人文學者,中國近現代社會政治改革的先驅。如果說他也曾做過「實業夢」,怕是沒有人肯相信。但他確實做過這樣的「夢」,最近發現一封他寫給女婿周希哲的信,可以提供一點點旁證。

此信看上去是個長卷,與梁啟超通常所用信紙略有不同;信的書寫格式也很隨意,只在信的末尾提到希哲,抬頭卻很突兀,沒有按照習慣先寫稱呼,然後另起一行,進入正文,而是直接表示「有一事」,請「弟」相機而動。

信的末尾,有「任公」簽名,並註明時間為「十一月三日」,但並未註明年份。這在梁啟超寫給子女的信中很常見,不足為奇。惟信中提到令嫻來信,叮囑他「招待新聞大王」一事。查《梁啟超年譜長編》,民國十年(1921)十一二月間,梁啟超在致蔣百里、張東蓀、舒新城的信中,恰恰提到了不久前「一晤新聞大王」,由此可知,此信寫於民國十年(1921)。這時,周希哲已從緬甸轉調菲律賓,擔任馬尼拉總領事。

信中所述,欲與美國合資發展中國鋼鐵工業一事,便是我所謂「梁啟超的實業夢」了。富國強兵是他那一代人的理想,他的維新變法事業也少不了經濟的支持。當年流亡日本,他就經營過廣智書局。民國初年,著名企業家范旭東在天津創辦久大精鹽公司,梁啟超不僅自己認股三千,還動員二弟梁啟勛、女婿周希哲認股,支持民族工業的發展。他的「實業夢」已「蓄志經營多年」,而支持他做這個夢的,卻是朋輩中這些有實力的企業家和金融家,譬如他在信中提到的劉厚生、王摶沙、丁在君諸人。朋輩手中所掌握的這些資源,激發了梁啟超要在實業上有一番作為的靈感。於是,他希望女婿周希哲相機遊說一個叫伍德的美國人,請他出面在美國企業界尋找適當的合作者。

梁啟超希望希哲辭去外交官這個雞肋,去實業界另謀發展。特別是在北洋政府垮台之後,他既面臨去留問題,梁啟超再次勸他下海經商,而且很希望藉助自己的人脈關係,給女婿鋪一條路。可惜時不我待,由於梁啟超突然病逝,此後,周希哲腳下的路,也只有靠他自己去走了。

Lot 653

梁啟超 告李夫人墓文

1925年作

說明:梁啟超致梁思順《告李夫人墓文》。梁思順(1893-1966),字令嫻,詩詞研究專家,生於廣東新會,畢業於日本女子師範學校,梁啟超長女,外交官周希哲夫人,曾師事麥孟華,有《藝蘅館詞選》五卷。

著錄:

《亡妻李夫人葬畢告墓文》著錄於丁文江、趙豐田編著的《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

1.梁啟超《與思順、思成、思永、思庄書》,1925年9月29日;

2.梁啟超《亡妻李夫人葬畢告墓文》,《清華文藝》第二號,1925年10月;

3.張玲霞《清華校園文化與現代文學》,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

4.張德玉《百年婚戀(4)》,遼寧人民出版社,2003年;

5.夏曉虹《飲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6.許全勝《沈曾植年譜長編》,中華書局,2006年;

7.夏曉虹《閱讀梁啟超》,三聯書店,2006年;

8.吳荔明《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9.解璽璋《梁啟超傳》,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

10.夏曉虹《梁啟超:在政治與學術之間》,東方出版社,2014年;

11.陳欽《北洋大時代:大師們的理想國》,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

24×251 cm

RMB: 2,200,000-3,200,000

梁啟超的夫人李端蕙(蕙仙)1924年9月13日病逝,次年10月3日下葬於香山卧佛寺東邊的梁家墓園。梁啟超率時在國內的五位子女並第二夫人王桂荃以及親友一百五六十人,於上午七點半起,在墓前舉行了莊重的葬禮。儀式中一項重要的節目,即是由梁啟超宣讀祭文。這篇隨後以《亡妻李夫人葬畢告墓文》為題發表的梁作,被其自許為「我一生好文章之一」。這篇經過梁啟超反覆「吟哦改削」的祭文,明顯是作為「傳世之文」經營的。梁啟超在向子女解釋為何哀辭延至一年後才成稿時說:「情感之文極難工,非到情感劇烈到沸點時,不能表現他(文章)的生命,但到沸點時又往往不能作文。」梁啟超1925年6、7月間熱心於白話詞創作的嘗試。在此期間與胡適頻密的交流。梁啟超再把新式標點與分行過段的現代詩歌形式特徵,擴展、帶入古老的文體——祭文,從而改變了其文類屬性。《清華文藝》因此明確地在「詩歌」欄刊出了《亡妻李夫人葬畢告墓文》,這當然是秉承了任公先生的意願。於此,我們也真切地見識到情感打破文體邊界的偉力。字斟句酌、涵泳吟哦,熔鑄了梁啟超諸多心血與情感的《亡妻李夫人葬畢告墓文》,作為傳世之作,無疑會感動一代代後人。

Lot 654

汪兆銘 雙照樓詩詞稿

說明:冊頁兩冊97開194頁,詩文稿150篇。

出版:

《the pavilion of marital harmony(頡頏樓藏品集)》,第130頁,Baur東方美術館(瑞士日內瓦),2002年。

著錄:

《雙照樓詩詞稿》單行本自民國以來便有刊本,此本曾仲鳴本為後來諸本的母本:

1.曾仲鳴刊本,民信公司,1930年版;

2.日本黑根祥作校勘本,1941年版;

3.中華日報社刊本,1941年版;

4.陳群澤存書庫刊本,1942年版;

5.「汪主席遺訓編纂委員會」刊本,1945年版。

6.余英時、葉嘉瑩作序,汪夢川注釋本,天地圖書,2012年版。

26×17 cm每幅)

RMB: 5,000,000-6,000,000 (97)

汪兆銘一生心繫國事,在文學上雅有天才。其少年時即以刺殺攝政王一案名動天下,留下膾炙人口的「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之句。1912年加入民初最大的革命文人組織「南社」,高舉革命旗幟:「革命黨人之所以能勇於赴義,一往無前,百折而不撓者,恃此革命文學以感動也。」陳寅恪、錢鍾書、余英時、葉嘉瑩等都盛讚其詩才。汪氏詩詞在民國時期一度廣為流傳,例如魯迅雜文《詩和豫言》即曾引過汪氏譯詩,陳毅《梅嶺三章》「此頭須向國門懸」之句更直接取自汪詩。

《雙照樓詩詞稿》之《小休集》乃汪氏整理輯錄十四歲時(1896年)至最後紀年民國十二年(1923)的一百三十餘首詩詞。民國十九年(1930)由其秘書曾仲鳴組織刊行,成為後世研究汪兆銘心路歷程的重要母本。《詩詞稿》兩冊、九十餘開原稿,在曾氏後人手中珍藏多年。其時空縱橫三十餘年,足跡踏遍歐洲、美洲、西伯利亞,於政壇風雲起伏、天涯羈旅、季節物侯均有涉筆感懷。胡適說汪精衛有「烈士」情結。他的詩基本寫在「小休」時間,他的親密伴侶是曾仲鳴、方君璧。那裡既有他奔走國事的滿腔慷慨激昂,又有他的另一重所在:「與革命宣傳無涉,不欲出而問世,然其胸次之涵養與性情之流露,令讀者往往愛不忍釋。葉嘉瑩認為「汪精衛在本質上應該是一位詩人,不幸這位詩人一開始便走上「烈士」的道路,因而終生陷進了權力的世界。」而《小休集》便是把推他搬回詩的世界。

Lot 648

齊白石 篆書四言聯

丁丑(1937年)作

釋文:陽春有腳,天馬無羈。

楊善深(1913-2004)題籤:齊白石書聯。善深題千。鈐印:楊氏善深

著錄:《齊白石雙譜》,第589頁,集古齋有限公司,1999年版。

出版:

1.《齊白石全集.第九卷》圖94,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版。

2.《齊白石的書法藝術》第78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

來源:中國嘉德1995年秋拍《楊永德藏齊白石書畫》,第219號。

92×27.5 cm(每幅)

RMB: 800,000-1,200,000 (2)

齊白石書法受清末潮流影響,以碑派為根基,於《天發神讖碑》、《祀三公山碑》、李邕《麓山寺碑》、《雲摩將軍碑》用功最深。其篆書獨樹一幟,介於篆隸之間,充分顯示出內在能力與大氣磅礴,老辣厚重與稚氣天真。觀此四言聯,單字多作方形,橫平豎直,端正穩重,整體平正而不呆板,富有變化。從墨色的變化上看筆墨的輕重變化有規律,即線條總體粗細均勻。白石老人作篆書筆畫喜簡,不喜繁複,其耐人品味之處在於用筆線條本身的老笨厚重,如鐵杵圓掄,有裹鐵直指之氣概。1926至1936年,齊白石應聘任教於國立北平藝術專門學校。1937年自加兩歲,是年起自稱七十七歲。本年丁丑軍興,戰事紛亂,齊白石辭去藝術學院和京華藝專教職,閉門家居。此聯也用意在於內心對於自由平和生活的嚮往。

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內立著一塊石頭,上刻四個字「天馬無羈」,字體即拓自齊白石1937年74歲時所作「陽春有腳,天馬無羈」,並被選入《清華大學碑碣匾額拓片集》。「無羈」出自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惟性所宅,直取弗羈。控物自富,與率為期。」「天馬」在古文獻中則是星辰的名字。意謖才高藝大,天馬行空。

Lot 649

莫友芝 篆書七言聯

庚午(1870年)作

釋文:其文有經術者貴,于山見嵩華之高。

說明:

1.「清卿二兄」即吳大徵(1835-1902),江蘇吳縣(蘇州)人。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恆軒,晚年號愙齋。清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歷任編修、河北道、太僕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職。光緒十二年(1886年)擢廣東巡撫。光緒十三年八月,署河南山東河道總督。 光緒十八年授湖南巡撫。中日甲午戰爭起,他率湘軍出關收復海城。一生喜愛金石,並工詩文書畫。精鑒別,喜收藏。吳湖帆為其孫。

2.吳湖帆鑒藏。

127×29 cm(每幅)

RMB: 180,000-280,000 (2)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號郘亭,又號紫泉、眲叟,貴州獨山人。於金石版本目錄學、訓話學、聲韻學、經學、史學均有很深造詣。家世傳業,通文字訓詁之學,與遵義鄭珍並稱「西南巨儒」。其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客居曾國藩幕府,二人同年, 一生交誼非同尋常。代曾氏收購江南遺書,後又為曾國藩督領江南官書局,擔任校勘經史之職。這一時期,他潛心於版本目錄學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莫友芝愛好書藝,喜交結同好,同時期的著名書家與莫氏結緣者幾近過半,何紹基、楊峴、楊沂孫、吳大澂、張裕釗等均有記載。同時與在京的翁同龢、潘祖蔭等仍時常翰墨往還。鄧傳密(鄧石如之子)、包誠(包世臣之子)、吳雲、俞樾、沈樹鏞、 顧文彬等均是他的座上賓。 其學識水平與書學見解還常常散見於跋語中, 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書法與金石研究水平,更是一幅幅生動的時代書法交遊圖。吳大澄從游於俞樾、莫友芝、楊沂孫等前輩學人,對其治學、書法等方面具有全方位的啟迪。

Lot 646

沈曾植 行書七言聯

釋文:岑碣熊銘入甄選,金砂綉段助裁紕。

說明:

1.沈曾植絕筆。作於1922年11月20日的午後,數小時後,也就是寫完這副對聯的當天傍晚,沈曾植突然發病於次日凌晨三點駕鶴西去。

2.有馬一浮、王蘧常、謝無量、葉恭綽、高振霄、有沈金鑒(時任浙江省省長)、王甲榮(王蘧常父親)等二十家晚清民國學者、名士、政要題跋,多為當年沈氏門人師友,殊為珍貴。

3.錢熊祥題籤。錢熊祥(1875-1966),別名沖甫,字聽松,浙江嘉興人。1953年入上海文史館。工經史、詩文,曾任清陸軍部郎中,武選司邦辦,軍司行走統計處處長,財政處副處長。

備註:

沈慈護、趙之雲舊藏。沈慈護,沈曾植嗣子,從其兄沈子林過繼,取名慈護。後娶勞乃宣之女勞善文為妻。1957年,其與勞善文將沈曾植所藏書畫、瓷器、碑帖捐給浙江博物館和嘉興博物館。 趙之雲(?~1996),上海人。歷史學家陳懋恆子,室名吉祥海雲之室。1962年聘到福建圍棋隊兼教練,與妻子許宛雲合著《中國圍棋詞典》,是目前圍棋界最系統數據之一。

著錄:

1. 《沈寐叟年譜》,第77頁,王蘧常編,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

2.《沈曾植年譜長編》,第516頁,中華書局2007年。

147.5×36.5 cm(每幅)

RMB: 800,000-1,200,000 (2)

沈曾植歷官總理衙門章京、外務部員外郎、江西南昌知府、安徽布政使等職,書法融漢隸、北碑、章草為一爐,成就卓著。作為公舉的江南文化領袖,其藝術成就傑出,門生故舊眾多。臨終時靈光返照,將畢生功力傾注在此五尺宣紙上。「岑碣熊銘入甄選,金砂綉段助裁紕」是對其一生嗜古如命,摯愛藝術的總結。

馬一浮在邊跋題寫道:「此寐叟臨遷化日所書,蓋非定慧力不能爾。」當年整理先父作品時,沈曾植的兒子沈慈護將此聯留在海日樓(沈曾植齋號)中,作為對於父親永遠的紀念。之後,其廣邀乃父生前好友、學生弟子題寫邊跋:計有沈金鑒(時任浙江省省長)、周善培、王甲榮(王蘧常父親)、馬一浮、王蘧常、謝無量、盛沅、莫永貞、呂渭英、錢熊祥、胡樸安、寶璇、諸宗元、高振霄、葉恭綽、金兆藩、夏敬觀、江庸、陳家棟、朱奇等20人,皆為一時俊彥,對這位一代鴻儒的書藝和人生作出高度總結,並廣為讚譽沈慈護的孝思。

後來此聯從沈家佚失,十餘年後的1940年,楊復昌在書肆中偶然發現並買下這副對聯,之後輾轉易為陳家棟所有。陳家棟是南社社員,民國時曾在上海、山東、江西、重慶等地財政金融界擔任要職,他請同為南社社員的著名學者胡樸安觀賞,胡樸安當然讚嘆不已,並認為此聯既為沈曾植的絕筆,當歸海日樓後人收藏。這正是陳家棟的心愿,但因為倆人都不認識沈慈護,於是幾經輾轉,才託人促成了此聯完璧歸藏海日樓,傳為一段佳話。

Lot 642

張大千 行書十一言聯

丙戌(1946年)作

釋文:流水畫橋人影緩從霜里去,新花玉露鳥聲啼過月中來。

上款人:「祖桐四弟」即李祖桐,李祖韓四弟,李秋君兄弟。都是上海藝術界、社交界名流。

142×25 cm(每幅)

RMB: 180,000 -280,000 (2)

張大千與李秋君的情誼傳為「千秋佳話」。李秋君之父李茂昌、之兄弟李祖韓、李祖夔、李祖桐、李祖萊皆與張大千交好,感情彌深。張大千呼李祖韓為「大哥」,喚李秋君為「三妹」,李祖桐則為「四弟」。李氏家庭實力雄厚,原來寧波巨富,在上海經營多年。父親李薇庄為李雲書四弟,曾任清廷江蘇裕蘇官錢局總辦,四品清廷命官。大哥李祖韓曾為中國化學工業社董事長、美國駐中國營業公司買辦。「甌湘館主」李秋君亦是上海有名的大家閨秀。李氏一家經商有道,亦自幼培養良好的藝術修養,李祖韓擅畫山水,與「海上畫派」陳小蝶、江小鶼等同是「中國畫會」的成員。李氏全家是張大千在滬期間活動的重要支持者。大千與李氏兄妹,及張伯駒、張蔥玉、吳湖帆、王師子等常常聚會雅集,感情甚篤。

專場海納百四川,海上、京津均有不俗表現:關山月的恢宏巨制,吳湖帆、吳昌碩、林風眠、陳少梅等均在此中有上佳表現。

Lot 705

關山月 風雨千秋泰岳松

1981年作

說明:根據關山月年譜,此件關山月巨帙《風雨千秋泰岳松》是關山月1981年8月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60周年,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而作。

著錄:《關山月全集-綜合編》第228頁,關山月美術館編,海天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社,2012年版。

出版:《關山月全集-綜合編》第239頁,關山月美術館編,海天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社,2012年版。

194×418 cm

RMB: 50,000,000-60,000,000

1959年,關山月、傅抱石為新建成的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松濤雲海,氣勢磅礴。1961年春,傅抱石和關山月再度蒞京,開始了長達四個月的東北寫生之旅。二人足跡遍布吉林、延邊、長白山、哈爾濱、牡丹江、鏡泊湖、瀋陽、鞍山、撫順等地,在祖國大好河山中充分陶冶性情。

1981年,改革開放中的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正如火如荼。這一年的7月12日至13日,深圳市文學藝術界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深圳戲院隆重召開,關山月、黎雄才等文藝界的精英都應邀出席了這次會議。特區的新貌深深地衝擊著關山月的心,希望在筆墨氣象上也作出一翻宏圖偉業,奏響春天的故事。

關山月選用「泰山」這一宏大母題,創作了74.5平尺之巨的《風雨千秋泰岳松》,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氣概。畫面中的渾然一體,氣勢闊大,是關山月對傳統筆墨形式的突破與創新,也展示了他無比壯懷激烈的胸襟。

Lot 698

吳湖帆 月波樓圖

己巳(1929年)作

上款:「鏡波」即朱鏡波(1889-1968)。月波樓為海上名家朱鏡波的私家園林。朱鏡波,蘇州人,民國時期著名畫家、金石家、收藏家,藏有書畫、古墨頗多。1889年生於蘇州,齋號月波樓、平齋,因此號月波樓主人,精於山水花鳥。民國時期定居上海,1930年前後在上海多次舉辦個人畫展,與江浙一帶的名流學士交往頻繁。朱鏡波與馮超然,吳湖帆、吳梅等交往尤深。

引首: 27.5×89.5 cm

畫: 28×92.5 cm

後跋: 27.5×183 cm

RMB: 2,200,000-3,200,000

吳湖帆極好交遊,1930年1月,又與吳梅、鄭孝胥、狄平子、王一亭等共同發起觀海藝社,該社以研究國畫、西畫、書法、篆刻、詩文、詞章為宗旨,參加活動的均為上海知名書畫家和詩人,雅集地點也都在風景優美的私家園林中,這其中就有月波樓。月波樓為海上名家朱鏡波的私家園林,朱鏡波(1889-1968),蘇州人,民國時期著名畫家、金石家、收藏家,藏有書畫、古墨頗多。與馮超然,吳湖帆、吳梅等交往尤深。此卷為吳湖帆為朱鏡波所繪《月波樓圖卷》,卷首為王同愈篆書所題「月波樓圖」引首、卷後尾紙則朱孝臧、鄧邦述、吳梅、張茂炯、葉公綽、王蘊章、潘景鄭等名家相繼題跋詠和。目前已知馮超然在1929年曾為朱鏡波作「月波樓圖」一卷,後即請任堇、陳曾壽、褚德彝、高振霄、劉未林、方還等唱和題跋。

1930年,吳郁生為朱鏡波題「月波樓」橫匾一幅,及至1931年、1932年,馮超然、吳湖帆、鄭慕康、張谷年等又曾於月波樓攤書讀畫,點染唱酬,之後結集為《月波樓無聲唱和集》。今又有此《月波樓圖》卷,以此觀之,月波樓正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亦可見吳湖帆當年神采。

Lot 699

吳湖帆 玉屏秋色

丁酉(1957年)作

出版:

1.《海派書畫精品集》,第75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版。

2.《吳湖帆畫集·下卷》,第281頁,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

92.5×46 cm

RMB: 8,000,000-12,000,000

作為海派山水畫壇的翹楚,吳湖帆的山水畫融古開今,早已為南北畫壇公認為領袖人物。 從自款識中可知,此幅《玉屏秋色》為吳湖帆1957年八月病後所作。此時於吳湖帆並不順利,除身體有恙外,反「右」鬥爭也開始了,因階級出身、《佞宋詞痕》、平素言行以及與在國外的張大千通信等問題,吳湖帆受到審查。經美術界周旋,在「右邊」邊緣開脫。觀之墨彩燦爛,似是病後初愈愉悅心情的呈現。境界優美奇峻,皴法豐富嚴謹,墨色渾然一體,疏密明暗隱現自然,生動而不粗獷,精密而不纖弱。其溝壑、章法,筆墨,氣脈貫通,意境亦無一不精到。畫中左右巨石箕踞,溝壑之中溪水若隱若現,峰頂叢木林立,遠處濃霧明滅,山頂隱約有無垠雲海。故顯灝灝空間,雄壯群山,實是吳湖帆精心之力作。非遍觀古代名跡,飽覽名山大川,滿懷豪情,無以創造出如此氣度的佳作。

Lot 697

陳少梅 泉石怡情八屏

壬午(1942年)作

說明:

1.笑周即楊瑜,字笑周,民國年間津門收藏家。

2.陳泊萍(b.1923),又名陳蕭。河北大城人,現代美術史論家。歷任《人民美術》雙月刊創刊編輯,《文藝報》編輯,《美術》雜誌編委,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

23×7.5 cm

RMB: 3,800,000-4,800,000 (8)

這套陳少梅的《泉石怡情》八屏,每幅相對獨立,八條組合在一起同樣相得益彰。八幅畫作皆以邊角式構圖,參詩句入畫,畫中山水人物清潤雅逸,筆致高古勁健。陳少梅一生致力於復興長期被打入冷宮的北宗山水,在繼承其開闊雄混的同時揚棄其患意霸悍的弊病,並潤以明朗清麗的南宗色調,終使北宗以一種全新的面目轉世重生,代表了20世紀40年代北方山水畫壇的最高水平。陳少梅的繪畫實踐,可謂異軍突起,堪稱北宗山水式微三百年後復興之代表,體現了北方山水畫壇衝破南北宗局限、師法兩宋的輝煌成果。陳少梅繪畫的成功扭轉了對傳統的偏狹理解,促進山水畫以更大範圍繼承與借鑒傳統,取法南宗也是一條道路,而效仿北宗也能開闢出一個新天地。

Lot 740

劉奎齡 花鳥四屏

戊寅(1938年)作

出版:

1.《劉奎齡畫集·第二卷》,第151-157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版。

2.《吉光煥彩:紀念劉奎齡誕辰125周年特展》,科學出版社,第56-57頁,2010年版。

來源:天津美術出版社舊藏,畫軸包首貼有「天津美術出版社藏畫」標籤,

總號:1326,分號:3:0090,畫題:「花鳥四條」。

147×45 cm(每幅)

RMB: 6,000,000-8,000,000 (4)

通觀四屏,畫家以四時花鳥入畫,相映成趣。作品不僅表現出生命之真,也追求特定的意境與思緒,春來雞鳴富貴,夏賞鴛鴦好合,秋看藍鵲海棠,冬有喜鵲登梅,將四屏合而為一,將筆下的動物經營在一個既真實親切又富於理想化色彩的自然情趣之中,悉力創造生命與自然空間的高度和諧,體現了畫家的人生態度和自然意識。此組《花鳥四屏》曾為天津美術出版社遴選保藏,並展出於2010年在天津博物館舉辦的「吉光煥彩—紀念劉奎齡誕辰125周年特展」,堪稱劉氏花鳥畫經典之作。

Lot 732

周思聰 秋收圖

1989年作

本幅馮其庸(1924-2017)題:涼山秋收圖。

杜滋齡(b.1941)題:思聰人物畫幾經探索求變,終得筆墨之清靜淡雅,人物造型單純又富內含。此圖是我見思聰大作之精彩之佳作。乙酉(2005年)夏月,杜滋齡。

40.5×242 cm

RMB: 2,800,000-3,500,000

1981年5月,周思聰到四川大涼山訪問寫生。天賜良機,她發現了一片好像從來就屬於自己的「領地」——彝族婦女和她們的生活情狀使她深心觸動,感到一種由衷的驚喜。她畫了一批洋溢著靈感的寫生。歸來後,就在畫《礦工圖》的同時,她開始了彝族女子系列的創作,這一堅持了若干年的系列作品,標誌著周思聰繪畫的新階段。

Lot742

關良 戲劇人物十二種

展覽:「腕底粉墨——關良的繪畫藝術」,香港城市大學,2005年6月至8月。

出版:《腕底粉墨——關良的繪畫藝術》,圖77-89,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2005年版 。

34×34.5 cm(每幅)

RMB: 1,800,000-2,500,000 (12)

關良的戲曲人物小品,以擅寫劇中人物神態見長,一出數小時長的京戲,畫家可以將最吸引人的一瞥入畫。此冊《戲劇人物十二種》,分繪十二齣劇目,文武兼備,精彩萬分。

此冊《戲劇人物十二種》,扉頁畫家自題「戲劇人物十二種」,可知是關老親自整理集合之冊。冊中所繪題材多樣,一些劇目在平時的作品中並不多見,人物身段場景的設計細緻複雜。堪稱關良戲曲人物畫創作成就的集中展現。

- The End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狐在線 的精彩文章:

明正德 青花纏枝如意開光阿拉伯文凈瓶
許禮平雜說書札收藏&王中秀傾情講賓翁
文房清供 案上雅玉

TAG:藝狐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嘉德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 近現代」名家珍品雲集
中國嘉德「大觀之夜」,現代書畫再創新高!成交藏品賞析!
橫山大觀:日本近現代繪畫之父的「野心」
又見石渠重寶!24件古代書畫珍品亮相嘉德春拍大觀之夜
《紅樓夢》十二金釵之史湘雲,大觀園中最讓人喜歡的角色
任雙偉:中國古代貨幣大觀
國寶《大觀帖》的一段「墨緣奇遇」
悠小魚說書 第九十一篇 《長江大觀》
英國藝術:百科全書雕刻大觀
周星馳當年跑龍套的電影和照片大觀賞
中國嘉德「大觀之夜」鉅作搶先看!
四大觀賞洋花之一兜唇石斛
北京大觀園第二十三屆紅樓廟會「文化味」濃
《古韻藝術大觀》 五月芳菲粉蝶忙
敦煌大觀:敦煌藝術展之一
【大觀之寶藏】漢半兩銅錢
歷代《千字文》碑帖大觀
百聞不如一見,實地實拍中國國家博物館宋代石刻藝術大觀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宣城梅朗三、梅庚書畫藝術大觀
87版《紅樓夢》大觀園分房可見黛玉、寶釵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