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華商經濟轉型新思路
6月12日,第二屆世界華僑華人工商大會華商與跨境電商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圖為國家海關總署原總工程師楊國勛在論壇上發言。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電 (周乾憲)第二屆世界華僑華人工商大會「華商與跨境電商發展論壇」12日在京舉行。全球各地華商與阿里巴巴等國內跨境電商從業者、研究者熱議跨境電商新生態,聚焦供應鏈整合、電商合作等話題。
據《2016-2017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進出口跨境電商整體交易規模達到6.3萬億。跨境電子商務已經進入高速增長期,中國成為全球跨境電商中心之一。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郭軍在演講中表示,華商參與跨境電商具有獨特優勢。華商中有不少以傳統商貿起家,已經具備倉儲資源、物流和營銷網路,以及與質檢等各部門的溝通經驗。他們了解當地的商業規則,也在當地建立了較完備的商業網路和豐富的人脈關係。
不少與會華商表示,希望通過電商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中外雙方積極合作,協力打造跨境電商完整商業鏈和生態。
新加坡江蘇會會長周兆呈提到,新一代華商成長在網路時代,熟悉網上消費、支付習慣。適應網路環境是華商從事跨境電子商務不可或缺的優勢。
他說,跨境電商走到海外市場,需要適應不同國家的情況,華僑華人了解當地社會的習俗、文化、消費習慣、經營模式等,在如何實現跨境電商在地化中扮演特殊角色。
德中跨境電商聯合會會長詹建雲對此深有感觸。他認為,歐洲在農食、環保等領域擁有諸多優秀產品,中國則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海外華商對一些廠家和品牌比較了解,尋找貨源和維持關係都有優勢。」
另外,中國產品通過「海外倉」批量進入歐洲,可利用當地華商的推廣經驗、客戶群體、商品批發渠道等資源。
「華商通過電子商務平台實現轉型與升級換代,無疑是一個可行的發展路徑。」郭軍希望華商積極探索打造商業生態鏈完備的國際貿易網路,通過合作促使企業轉型升級。
此次論壇也邀請了不少國內跨境電商平台。郭軍認為,華商在與時俱進,很多已經或正在進入跨境電商領域,與國內電商企業有著很強的合作需求和行業互補性。
他認為,海外的分銷網路、零售店面、倉儲系統等是國內電商企業全球化運行和落地的重要資源。而國內電商企業在平台建設、客戶渠道、在線支付、人才儲備、數據云方面的優勢也是海外華商加速發展的重要依靠。
天貓國際副總經理邢悅介紹,阿里巴巴跨境電子商務大數據顯示,「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中,東歐、西亞、東盟國家與中國在跨境電商連接上最緊密,而那裡分布著大量華商。
她說,國內電商平台可為華商提供產品展示、品牌授權、電商渠道等平台功能,強化各地華商與國內的信息交流和商務合作。2016年以來,阿里巴巴集團提出了世界電子貿易平台(eWTP)倡議,呼籲幫助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全球普惠貿易和數字經濟增長,孵化互聯網時代的全球化貿易新規則。
郭軍希望海外華商與國內平台共同努力完善全球電子商務規則,為跨境電商貿易提供建設性方案。(完)


※武漢一高校學生利用廢舊材料製作「工業風」飾品
※甘肅戈壁紫金「花海」盛開正艷
※華盛頓和馬里蘭州檢察長共同起訴特朗普違憲
※韓美海軍關島近海啟動潛艇演習 多種戰鬥力量參演
※太原神秘燒烤店老闆無戶口引調查 原是潛逃15年搶劫殺人逃犯
TAG:中國新聞網 |
※網路經濟與共享經濟商業新模式
※《雲計算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和創新》:雲成為新經濟 IT 新常態
※經濟轉型中的金融科技
※《雲計算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和創新》:數字化是新經濟的核心
※秦暉:南非經濟與社會轉型的經驗
※廣東南海區:轉型邁向「品質經濟」
※踐行「晉江經驗」 :民營經濟活躍關鍵在營商環境
※互聯網新經濟的江湖
※唐寧:新經濟呼喚新金融
※江西舉辦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新型智庫專家論壇
※打造「農業+旅遊」鄉村經濟新生態
※專家讀博鰲:「泛南海經濟合作」助推海上絲路建設
※交易所「繡球」拋向新經濟 券商競相儲備新項目
※美國對中國的經濟貿易遏制與新東南亞經濟戰略
※雲計算推動 中國經濟轉型和創新
※中國電子商會與科大訊飛共話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發展
※徐樂江調研北京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
※智庫:中國應發展「商團經濟」,集聚社會資本為經濟注入活力
※數字經濟的發展特徵及運營商轉型思考
※華能技術經濟研究院: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電力需求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