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問:我聽人說,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請問是這樣嗎?
大家念經,甚至許多人都會背誦,但是,看來仍有不少人念經就如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或者是不甚了義,不理解經中道理。這樣不了經義,只是讀誦,也是功德很大,然而,如果能夠進一步理解經義,進而受持,就是讀誦受持,「解行並進」,這功德就趨向圓滿了。
法法平等 無有高下
《心經》告訴我們,諸法,一切法都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都是一個樣,平等平等,無有差別。佛在《金剛經》中也直接了當地告訴須菩提:「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世間、出世間法一切的一切通通平等,出世間的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也是通通平等。所有佛經皆是佛說,平等一味,如瓶中蜂蜜,中間旁邊皆一甜味,充滿果糖和葡萄糖。
法法平等 對機則妙
雖然,法法平等,但是必須對機,能相應了,對這個修行人來說就是好。你念《心經》,會相應,有感應,那麼《心經》對你來說,就是最好。你念《大悲咒》,容易相應,有感應,那麼《大悲咒》對你來說,就是最好。你念阿彌陀佛,容易相應,有感應,那麼念阿彌陀佛對你來說,就是最好。所謂法門第一就是從這而來的。
葯無貴賤,樣樣都是好葯,不是以價錢多少來評定好壞的。雖然,葯無貴賤,但要以能治病方為好葯。例如,你得感冒,這2塊錢感冒靈能治好你的感冒,那麼這感冒靈對你來說就是好葯,100塊錢的治心臟病的葯對你來說就不是好葯。念任何經,修任何法門都是這樣,你對這個經有靈驗,你就念誦這個經,這個經就是你的第一最好。你修這個法門容易相應,你就修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就是你的第一無上法門。
「什麼樣的事應該念什麼樣的經?」一般來說,求生極樂世界,或為亡靈超度,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經》;祈福保安,就念《大悲咒》、觀音菩薩聖號;祈身體建康,就念《藥師經》,等等。這是一般的說法。從佛法的圓融意義上講,則是一佛具足一切佛,一法含攝一切法,一而二,二即一,因此,不管你是發生什麼事?為什麼目的?可以念這個經,也可以念那個經,念一切經都可以達成這個目的。
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比喻:念這個佛,念那個佛,誦這個經,誦那個經,就好比做律師、做會計師、做醫師,不管幹那一行,最後都是勞力變為財富——工資。這個工資,就是好比我們誦經的功德。現在,我們將工錢拿去買衣服?還是帽子?這就是靠「迴向」來決定。可以見得,迴向是將其功德用於何方。
你覺得念這個「經」「咒」比較習慣,比較相應,或者也已念了一段時間,那麼你就好好繼續,修行貴在一門深入,持之以恆,心誠則靈。現在,還有一些人以為念誦字數越多的經,生字越多的經功德才大,其實不是這樣,這也是誦經中的誤區。誦一切經咒,都得一樣功德,沒有多少優劣之分,關鍵在於恭敬與虔誠。
執法優劣 爭吵高低
執法,指執著於佛法。執著偏見不可以。甲說:「誦《心經》功德大!」乙講:「誦《大悲咒》功德大!」雙方從早上辯到晚上,臉紅耳赤,不見分曉。在武林場中也許就要拔刀相對,拼殺一番。何必!都是不懂佛法之所然也。迷之者法有高低,悟之者法無增減。體悟佛法,何來紛爭?佛法八萬,一門悟道。佛法八萬四千門,掌握任何一門就可悟道。只一門足矣!
——正如法師 開示


※怎樣學佛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
※人生最高的價值是在於奉獻
※寺院的守護神伽藍菩薩,原本竟是忠義的化身
※心念和疾病的關聯
※佛並不是萬能的,因為佛也有三不能
TAG:中華佛緣 |
※念《心經》比《大悲咒》功德更大嗎?
※五台山五爺廟:念《心經》比《大悲咒》功德更大嗎?
※我念《心經》和《大悲咒》的神奇感應
※念誦《心經》和《大悲咒》的神奇功效!
※修凈土法門誦《大悲咒》或《心經》算夾雜嗎?
※念〈楞嚴咒〉、〈大悲咒〉的人沒有慈悲心嗎?
※念誦大悲咒的好處
※《大悲咒的故事》
※心經和大悲咒,哪個更好?
※誦持《心經》和《大悲咒》會有無量功德及福報!
※《大悲咒的故事》我看哭了!
※《大悲咒》深深情緣——共修《大悲咒》有感
※念誦《大悲咒》功德利益
※念〈大悲咒〉的人,切記不要生慾念的妄想
※應該以什麼心念「楞嚴咒」「大悲咒」?
※誠念〈大悲咒〉消腎結石
※十種心態念大悲咒 效果更強大
※常聽《大悲咒》善根好,佛緣深!
※一曲《大悲咒》漢語版,太好聽了!
※持誦《大悲咒》的感應事迹 大悲咒真實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