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學會看透不說透,才是做人大境界
「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楊修的聰明世人皆知,但是楊修遇到曹操,可謂是冤家路窄。不過,曹操雖然善於猜忌,也不是心胸狹窄之人。楊修最後死於他手,的確是「身死因才誤」。那麼楊修到底是如何恃才傲物才最終讓曹操起了殺心呢?這也許還要從楊修自身的性格談起。
有一次,曹操建造了一座花園,造成後,他去觀看,未置可否,只是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就離開了。眾人都不解其意,楊修說: 「『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是嫌門太寬了。」監工立即命令工匠們重建,曹操再去看時,大喜,問: 「誰知吾意?」左右告之: 「楊修也。」曹操雖喜,心甚妒之。
還有一件事,平時曹操擔心被人暗害,便對左右的人說: 「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靠近。」一日,他午睡時被子落在地下,一近侍給他拾起重新蓋上。曹操拔劍殺之,然後又倒頭入睡。起床後,假意問道: 「是誰殺了我的近侍?」眾人以實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眾人都以為曹操是夢中誤殺,今見曹操又是痛哭,又是厚葬,不但不怪曹操,還多有稱讚之詞。臨葬時,楊修指著死者說: 「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曹操聽後,愈加嫉恨,便想找機會懲治這位「能人」。
嫉賢妒能是人類的一種通病,這病在萬人之上的曹操身上表現得更是厲害。可嘆,這楊修聰明反被聰明誤,他總是屢屢猜透曹操的心思,讓曹操的嫉恨之心越發膨脹,尤其是「夢中殺人」一事,明明是曹操故弄玄虛、震懾屬下的「鬼把戲」,但是卻被楊修當眾拆穿,這的確是觸犯了曹操的隱私禁區,為自己留下了殺身之禍。可見,在楊修的身上表現出來的這種一味地顯示聰明也是一種病,而且是一種自以為是的聰明病。
後來曹操的軍隊與劉備在漢水作戰,兩軍對峙,久戰不勝,曹操是進是退心中猶豫,適逢廚子送進雞湯,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問夜間口令。曹操隨口說道: 「雞肋!」行軍主簿楊修一聽夜間口令為「雞肋」,便立即讓土兵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惇忙問其故。楊修日: 「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可惜。丞相的意思是如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本來曹操在進退兩難之際,真有班師北歸之意,但見楊修又說破他的心思,非常氣惱,便大聲呵斥道: 「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可嘆,一代才子就這樣命喪黃泉。
「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楊修之死與其時時處處、無所顧忌地顯示自己的才華有關,與「雞肋」引起的「惑亂軍心」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雞肋」充其量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
究其根源,從曹操內心世界來說,楊修「亂我軍心」是假,亂我之心是真。楊修是一代才子,曹操是一代梟雄,這兩人的交鋒將是心智的比拼。而事實上,才華的展示需要考慮面對的對象和場合。選擇得好,將會讓你脫穎而出、光芒四射;選擇得不好,就會是恃才傲物、招人反感。楊修聰明一世,卻屢犯曹操的諱忌,這的確讓他厭煩透頂。大權在握的他,終於借「雞肋」一事殺掉了楊修,
《權篇第九》中講: 「故口者,機關也,所以關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嗣姦邪。」嘴是人心的一個機關,是用來傾吐和遮蔽內心情意的。耳朵和眼睛,是大腦思維的輔助器官,是用來窺探、發現姦邪事物的。因此說:應該把口、耳、目這三者調動起來,互相配合,相互應 。和,以引導說辯局勢朝著利於自己的方面發展。其實,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總是自以為聰明地點透你隱秘的心思,你也為覺得是一件很不愉快乃至於很可怕的事情,何況楊 ,修面對曹操這樣一位喜猜忌的權貴呢。因此對於現實中的聰明人來說,看透但不點透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TAG:鬼谷子智謀 |
※鬼谷子處世哲學:會做不如會說,會說不如會裝,悟透收益終生!
※鬼谷子勸世良言:說話要適度,心裡明白,看透而不說透!
※鬼谷子縱橫智慧:說話不要說自己想說的,而是要說別人想聽的!
※鬼谷子智慧:學會這三步相面術,你也可以看透人心!
※鬼谷子大智慧:做人要有點城府,別讓人看透你,否則你會輸的很慘
※鬼谷子說話智慧:說話要注意分寸,不要讓人感覺你是口無遮攔的!
※跟鬼谷子學聊天,讓你慧眼識人,看穿人心,從此走向智慧之巔
※鬼谷子大智慧:能說話≠會說話,人生在世不得不學的生存本領
※鬼谷子:如果不會說話,就背熟這4句口訣,讓你能說會道人見人愛
※鬼谷子智慧:學會這一招,看透別人內心,讓人無所遁形!
※鬼谷子:老實人口才不好,學會這個套路,讓你成為遊說大師
※鬼谷子:做人要有城府,被人看透了會輸得很慘
※鬼谷子:知人才能用人,學會九招識人術,讓你從此看人不再走眼
※鬼谷子讀心術:學會看透他人心裡想的啥,讀懂人心並不難!
※鬼谷子智慧:做人,永遠不要看不起別人!
※鬼谷子國學大智慧:做人要懂得管住自己的嘴,說越多,錯越多!
※鬼谷子的說話之道:懂得說話是本事,學會閉嘴是智慧
※鬼谷子勸世良言:做人不能太老實,要學會方正做人,圓滑做事!
※鬼谷子的處世道理,如果你混的不如意那就看看,你可能會有所感悟
※鬼谷子:做人不能太天真,讀懂五句話,看透人性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