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萬沒想到,Uber用這種方式轉型成了「無人駕駛」企業

萬萬沒想到,Uber用這種方式轉型成了「無人駕駛」企業

Uber最近連失CTO、COO、CFO以及正處於離職邊緣的CEO,正式迎來該公司最接近無人駕駛的時刻。

Uber董事會代表近日表示,在經過長達6個多小時的會議後,董事會批准了多項公司內部調整建議。有知情人士稱,這些決定中包括董事會聯手「流放」了其現任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而暫定的流放時長為三個月。同時,董事會決定驅逐卡蘭尼克心腹,Uber高級副總裁埃米爾·邁克爾。

從上述決策來看,在本次Uber的董事會議中,極有可能集中討論了卡蘭尼克和邁克爾的問題,包括錯誤處理印度強姦案受害者的醫療記錄、Uber前員工蘇珊·福勒提出的性騷擾和性別歧視指控、出入色情場所導致人力資源部門被投訴等惡劣事件。

負面事件猶如家常便飯Uber董事會已忍無可忍

從去年年底至今,Uber被接二連三爆出各種負面新聞。不論是前員工指控Uber高管性騷擾、谷歌Waymo起訴Uber剽竊機密文件,還是錯誤處理少女強姦事件、高管大批量離職以及其CEO卡蘭尼克與Uber司機吵架等,這些醜聞都給Uber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據相關媒體報道,由於受到一系列負面消息的影響,Uber在私人股票交易市場被投資者看跌,跌幅15%,公司的估值也下降至500億美元,較年初跌了近100億美元!

或許會有人說,即便出現狀況,如此強制流放公司CEO和重要管理人員有些冒險。但試想一下,作為投資人,如果在看到公司估值因為少數幾位「員工」的「不節制行為」縮水到如此地步,還不出手加以管制的話,那才叫真的不正常。

Uber「沒事找事」?或許是同行業者的「逼迫」太緊

2009年,加利福尼亞大學輟學生卡蘭尼克創立了Uber,隨後便憑藉著該公司旗下同名打車APP名聲大噪。

然而,在打車應用逐漸成為大眾日常出行活動中必不可缺的時候,勢必會有更多相關公司加入到這個行業中,而且越早布局越能獲得更多的市場競爭力。在Uber的這些競爭對手中,Lyft絕對可以排在頭名。

雖然在大多數地區,由於「出道」時間較晚,Lyft的市場份額都遠遠落後於Uber。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美國,Lyft給予Uber的壓力不可謂不大,且其公司整體發展速度驚人。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第一季度,Lyft的訂單量就已高達7040萬,同比增長近2.5倍。而僅僅是今年,Lyft就已新開拓了100座城市,城市覆蓋總量達到300座。此外,在融資方面,Lyft於今年4月完成了一筆6億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已升至75億美元。

雖然從目前來看,Lyft較Uber還相差甚遠,但其發展速度驚人。如果說,Uber是打車應用行業的推動者和功臣,後來者Lyft很有可能將行業推向巔峰。

自動駕駛時代即將來臨Uber卻已迎來自己的無人駕駛時刻

除在打車領域的激烈競爭外,Uber和Lyft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也是有目共睹的。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在行業內的普及,汽車相關公司幾乎都在奮力轉型或讓自己與這一高新技術沾點邊。作為打車應用提供商,Uber和Lyft對該項技術的需求尤為突出。

此前,為給司機提供更為精準的地圖導航服務,Uber曾與谷歌地圖展開深度合作。但隨著精準地圖導航和自動駕駛需求的增加,Uber的野心也逐步顯露出來,開始布局自動駕駛,並與相關廠商和技術提供商展開了一系列的合作。

僅今年上半年,Uber在自動駕駛領域就相繼經歷了斥巨資開發自家全球地圖系統、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與政府展開會談、牽手戴姆勒共事自動駕駛、自動駕駛車輛發生車禍、違法上路、挖角同行高管、竊取谷歌機密文件等一系列事情。暫且不論這些事情的好壞,我們確實看到了Uber的「用心」。

然而,由於在自動駕駛研發上的心態過於激進、競爭手法惡劣,以及消極處理多項惡性事件,再加上高層管理不善等等問題,短時間內Uber就有多名高管相繼辭職,包括等首席法律顧問、首席技術官等重要職位。

有玩笑稱,Uber最近連失CTO、COO、CFO以及正處於離職邊緣的CEO,正式迎來該公司最接近無人駕駛的時刻。

總結

高層代表公司形象,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作為Uber CEO,卡蘭尼克因其不當的行為和任人唯親的公司管理模式,給公司帶去巨大損失,被董事會罰以三個月的反省或許對他和Uber來說都是件好事。

此外,在企業發展與轉型上,Uber還應端正競爭態度。適當調整進程,先安內在攘外,才能及早找打正確的出路和發展模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盛況依舊,卻始終缺了點新意和真實落地的感覺
更懂中國路,安智汽車的目標是要做中國的博世
深入學術研究,物理學家用VR演示弦理論猜想
搭建了一個小型VR遊樂園,Topshop的營業額蹭蹭上漲
大疆又發「黑科技」,可以手勢操控的「曉」 Spark 掌上無人機

TAG:鎂客網 |

您可能感興趣

Uber無人駕駛致死案給行業帶來了什麼?
美國Uber無人駕駛汽車撞死行人,警方:這不是無人駕駛的鍋
Uber無人車死人了,無人駕駛之殤?
從「為什麼總是Uber」,到無人駕駛的「重工業」真相
Uber無人車致死事件背後:你能想像到的各方,都有可能成為被告
Uber無人駕駛汽車撞人事故真的無法避免?專家說是的
這個AI驅動無人機要感謝無人駕駛汽車和GoPro,為什麼呢?
Uber無人駕駛出事故,誰來背這個黑鍋?
大反轉!Uber撞人致死系行人過錯,質疑無人車的打臉不?
復盤Uber無人車致死,給中國自動駕駛業界帶來了哪些思考?
為什麼打不過滴滴的 Uber 也要做無人駕駛?
亞馬遜無人店Amazon Go正式開業 是否造成更多人失業
Uber自動駕駛汽車撞死行人 對無人駕駛你能接受多少?
Uber無人駕駛事故分析,未來無人駕駛何去何從
Uber 無人駕駛致死,高科技汽車怎麼了?
Uber無人駕駛首起致死事件,在幾年內完成商業化運營是否還太早
這家能讓你「拿了就跑」的 Amazon Go 無人超市正式開業了
無人機、無人車out了 無人船已經下水
Uber無人駕駛車輛撞人致死,是那根壓垮駱駝的稻草,還是人類歷史進程的一個插曲?
芯電易:Uber無人駕駛出事故,誰來背這個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