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藝分別指的哪些?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談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當中的「禮」文化,在談及禮文化時,說到了「六藝」這個概念,許多朋友在看到了之後,對古代六藝表示了濃厚的興趣,今天便在這裡為大家詳細講一下六藝究竟有哪六藝。
六藝
六藝是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五經述解》:「六藝數家或以【詩】代【樂】,緣古人詩以合樂者,實【樂】方正宗也。」
禮:禮節(類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禮者,吉、凶、賓、軍、嘉也。
樂:音樂。六樂 :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鑊、大武等古樂。
射:射箭技術。這五種射技為: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頭髮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
參連: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
剡註:謂矢發之疾,瞄時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臣與君射,臣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
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
御:駕駛馬車的技術。
鳴和鸞:謂行車時和鸞之聲相應
逐水車:隨曲岸疾馳而不墜水
過君表:經過天子的表位有禮儀
舞交衢:過通道而驅馳自如
逐禽左:行獵時追逐禽獸從左面射獲
書:文學。書法(書寫,識字,作文)六書: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數:算術與數論知識。
孔子六藝
民間流傳,六藝的「原創」先師孔子,在六藝上有著更詳盡的解釋:
禮:禮節。 五禮: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樂:是六樂。六樂:指《雲門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樂舞。古代最早的禮儀性樂舞《雲門大卷》。堯時有《咸池》。舜時有《大韶》。孔子自稱其聽過韶樂,大加讚賞,稱其樂舞盡善盡美。禹時有《大夏》。商時有《大濩》。周時有《大武》。這都是古代著名的禮儀性樂舞。 周時保存有完整的這六套樂舞,成為六樂,分別在重大的祭祀活動中使用:《雲門大卷》用於祭祀天神;《咸池》祭地神;《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祭周始祖姜嫄;《大武》祭祀周代祖先。六樂流傳到漢代,只有《大韶》、《大武》二樂。
射:射箭技術。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白矢,箭穿靶子而箭頭髮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參連,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剡注,謂矢行之疾;襄尺,臣與君射,臣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
御:駕馭馬車的技術 五御:鳴和鸞、逐水曲 、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禮·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藝……四曰五馭。"鄭玄注:"五馭: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謂行車時和鸞之聲相應;車隨曲岸疾馳而不墜水;經過天子的表位有禮儀;過通道而驅馳自如;行獵時追逐禽獸從左面射獲。
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六書(周禮並未說明,後人的猜測可能是):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註:轉注、假借是識字方法 ,而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方法,其中形聲字約佔百分之九十。)
數:演算法(計數)數藝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廣、商功、均輸、盈朒、方程、勾股; 九數即《九章算術》,古代學校的數學教材。
相關記載《史記·太史公自序》:「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
由此可見,饒是在古時,想做一個通學六藝的人也是不易。


TAG:九親文化 |
※古代「君子六藝」指的是哪六藝?琴棋書畫只有一項位列其中
※古代的六藝可不是隨便制定的 論六藝作用
※六藝之一的御就是駕車的,可別小看古代馬車夫
※「國學知識大全」精品典藏四書五經,六藝和六義都是指什麼?
※每天一點國學:四書五經六藝是什麼,古人死讀書嗎
※六藝之一的御就是駕車的,別小看古代馬車夫,看看他們有多厲害?
※文理分科的歷史溯源:從周代六藝到儒家四書五經
※不止掌握一技之長,古代學生要學的六藝是什麼?
※孔子六藝城,值得一游,最起碼了解了什麼是孔子六藝
※中國古代教育「六藝」中的美育
※3A在身邊#射箭:古之六藝,今之時尚
※六藝演變之投壺
※「六藝」文徽釋義
※馬一浮:六藝統攝自然科學
※品茶,古人六藝名家大師的通行證
※第六藝 倒立撐
※六藝傳承——禮樂射御書數
※六一學「六藝」,三國水滸歡樂多多,活動嗨不停!
※馬一浮:六藝可以統攝自然科學
※六藝雜談:《春秋》為何被稱為「麟經」